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功能陶瓷
材料产业
基于氧化铝陶瓷的低成本制备技术;重点突破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高性能氧化铝陶瓷、陶瓷膜的制备技术,与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培养高端蜂窝陶瓷与特种蜂窝陶瓷,与特种耐火陶瓷材料、球形硅微粉、碳化硅与氮化硅等非氧化物陶瓷的制备技术;介质陶瓷(陶瓷电容器、微波介质陶瓷)、磁性陶瓷的制备技术;高活性、高纯功能陶瓷原料粉体制备、先进成型与烧结等共性关键技术;透明陶瓷材料、陶瓷封装与基板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制备技术。
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
2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15个国家与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省进展改革委
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
3
加大政策扶持,集中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省财政厅、科技厅
省进展改革委、经济与信息化委
4
重点培养碳纤维、多晶硅、膜材料与纳米材料等20个引领新材料产业向高端攀升的战略性产品,重点建设100个新材料创新平台。
新型显示
材料产业
大尺寸玻璃基板、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等制备技术;高性能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技术;等离子显示板(PDP)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的荧光材料、介质材料、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功能材料等制备技术。
高性能纤维
复合材料产业
基于高性能碳纤维、特种玻璃纤维、芳纶、芳砜纶、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四氟乙烯等制备技术;纤维增强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关键技术,快速制备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静电纺丝纳米复合功能高分子纤维技术。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1:重点产品
领 域
重 点 产 品 范 围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津工信原〔2021〕5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1年10月25日(联系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工业处郑天龙联系电话:83607455)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引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机遇期,是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关键阶段。

新材料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天津建设制造强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深入落实天津市“制造业立市”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天津市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认真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制定出台《天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重点领域谋划、优先发展。

五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汇集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形成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成长型企业,突破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工艺,形成南港工业区、九园工业园等优势产业集群。

先进基础材料不断优化提升。

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不断提升,加快布局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汇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性、先导性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是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十四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按照制造强省建设要求,我省全面实施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1% , 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7175亿元,占全省新兴产业产值总量的29.74% ,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

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新材料领域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U 项,省级一等奖17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棒制造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功,突破了国外封锁和垄断,有力地推动了集成电路、高清显示等产业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创新平台持续完善。

新材料领域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

新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布局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2家,在柔性电子材料、表面处理、航空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创新平台。

7所高校院所材料科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l%0领军企业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培育新材料领域雄鹰企业30家,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9家,新增上市公司22家。

在磁性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高端铜合金、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领军企业,引领相应领域新材料产业发展。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2.2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也包括新材料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但当前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数字化水平难以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关键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解决。

“十四五”是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变化。

从机遇看,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新兴领域和消费升级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为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企业集聚,为原材料工业强化产业链韧性提供了基础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锻造新优势提供了动力源泉。

从挑战看,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拓展国际市场难度明显增加。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主要大宗原材料产品需求将陆续达到或接近峰值平台期,规模数量型需求扩张动力趋于减弱。

江苏省要求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江苏省要求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的责任 。
七 、 实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切
建立 淘汰落后 产能 工作组 织协 调机 制 ,加 强对 淘汰落 后产能 工作 的领导 。成立 由工 业和信 息化 部牵 头 , 展改革委 、 察部 、 政部 、 力资源 社会 保 障部 、 发 监 财 人 国土 资源部 、 境保 护部 、 业部 、 环 农 商务 部 、 民银 人 行、 国资委 、 务 总局 、 税 工商 总局 、 检总局 、 质 安全 监管 总局 、 银监会 、 电监 会 、 能源局等 部 门参加 的淘汰 落后 产 能工作部 际协 调小组 , 统筹 协调 淘汰落 后产 能工作 , 研究 解决淘 汰落后 产 能工作 中 的重 大 问题 , 根据 “ 十 二 五”规划研 究提 出下 一步 淘汰落 后产 能 目标并 做好 任务 分解和 组织落 实工 作 。有 关部 门要认 真履 行职
国务 院
二 O— o 年 二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 日
江苏省要求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21 0 0年 4月 6日, 江苏省 政府 办公厅 转发 省发展 改革 委《 江苏 省新 材料 产业 发展 规划 纲要 》
(0 9 2 1 2 0 — 0 2年 )提 出了江 苏省 新材 料产 业 发展 思路 、 , 主要 目标 和重 点任 务 , 中要 求发 展新 型 其
自诊 断 与 自修复 混凝 土 , 自清洁 涂料 , 自清 洁玻 璃 , 湿度 自调节 建 筑材 料 等制 备 技 术 , 建筑 工 业
化构 件 预制及 装 配技 术 。在 此基 础上 ,大力 发 展新 型 建筑 结 构材 料 和新 型 节 能建 筑 材料 产 业
链。 ( 岚嵘 ) 张

责, 积极贯彻 落 实各项 政策措 施 , 强沟 通配合 , 同做好 淘汰落后 产 能的各 项工作 。 加 共 地方 各级 人 民政 府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重 点 及措 施 ,旨在 引导 企 业 决 策 ,为 政 府 配 置 公共 资 源 提 供 依据 ,促 进新 材料 产 业健 康发 展 。
怎样 理 解新 材料 产业 的 战略地 位 ?
材料 是 人 类社 会发 展 的物 质 基 础 ,材料 工业 是 国 民 经 济பைடு நூலகம்的基 础产 业 ,新 材 料 是 材 料 工 业 发 展 的先 导 ,
要 )也 对 培 育 和 发 展 新 材 料 产 业 提 出 了任 务 和 要 求 。 为 贯 彻 落 实 纲 要 与 决 定 精 神 , 特 编 制 新 材 料 产 业 “ 二五 ”发 展 规 划 ( 下 简 称 ( 十 以 ( 规 划 》 ) ,明 确 了新 材 料 产 业 “ 二 五 ” 发 展 的 目标 、 十
2 新 材 料 产 业 是 战 略 性 新兴 产业 发 展 的支 撑 和 保 . 障 。新 材 料 产 业 是 重 要 的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也 是 其 他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 基 础 。新 能源 、节 能 环 保 、新

我 国新 材 料 产 业 发展 面 临 的主 要 问 题 是 什
动 一 大 批 工 程 技 术 的发 展 和 进 步 。新材 料 也 是
国防 军 工 的 基 础 ,是 决 定 武 器 装 备性 能 和 国防
力量 强 弱 的 重 要 因素 。世 界 各 国都 将新 材 料 置 于 事 关 国家 安 全 的 战略 地 位 予 以 高 度重 视 和 大
力扶 持 。我 国是 发 展 中的 大 国 ,必须 从 国家 安 全 的战 略高 度 ,重视新 材料 产业 的发 展 。
( 划) ( 规 )针对各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 目标 ,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宏观篇--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高云虎副司长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宏观篇--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高云虎副司长
达 国家和跨 国公 司在专利 、 人才 、 资金
我 国首 次 编制 的 新材 料产 业 发 展 规
划 。 问《 划 》 哪 些 主 要 特 点 7 请 规 有 如 何 理 解 《 划 》 指 导 思 想 和 发 展 规 的
目标 ?
第 二 , 利于 促进 新 材料 产业 成 有 为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发展 的支 撑 和 保 障 。 材料是 重要的 战略性 新兴产业 , 新
地调 研 了 1 0 家企 业 , 接 参 与规 多 0 直
划 编制 的行 业 专 家超 过 80 L , 0 A 次 是
造” 总体水平 仍处在 国际产业链低 端。
加 之产 能过 剩 、 源环境 等 问题 日益 资 突 出, 加快 发展 技术密集 、 附加值 高 的
新材 料产 业 , 实现 传统 产业 跨 越发 对
至 关重 要。 国是工业 大国 , 我 目前 已有 20 2 种工业产 品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 , 但 受 材 料 、 术 、 备 等 制 约 , 中 国制 技 装 “
第 四 , 利 于促 进新 材料 产业 成 有 为 推动 技 术创新 的 先导 。 新材 料 是经 济 社会 可持 续 发展 的基础 , 是产 业 也 革命 的先导之一 。 , 如 硅材料 的出现就 带 动 催 生 了规 模 庞 大 的 电子信 息 产
也 是其 他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 发 展 的基
高 云虎 : 划 的主 要特 点 , 规 一 是从 新材 料 的概 念 与 内涵 、 产业 现状
等方 面进行 了全面 系统 的梳理 , 强调
础。 新能 源 、 能环 保 、 节 新一 代信 息 技 术 、 物 、 端装 备 制造 、 能源 汽车 生 高 新 等 战 略性新 兴 产业 发展 , 不开 新材 离 料 的 支撑 。规 划》 对各 大 战略 性新 针 兴 产业 发展 目标 , 部 分新 材料 产 品 对

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一)产业界定与特点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

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一)产业界定与特点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

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的阶段,有关资料表明,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

随着新能源、光电子、微电子、航空、汽车等产业的发展,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新型平板显示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三)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全省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4881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15.09%提高到2008年的24.03%,其中,10类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拥有国家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18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80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省已在金属材料、纺织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产业方面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

苏州南大光电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金属有机源(MO源)产业化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70%。

我省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总体发展已达全国先进水平,骨干企业近20家。

东海县是我国最大的石英材料集散中心,已初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硅材料产业集群。

中复神鹰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2008年,我省已形成年产4000吨原丝和1320吨T300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碳纤维生产的完全国产化。

我省玻璃纤维总量居全国第4位,年收入超亿元的玻璃纤维企业有8家,江苏九鼎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型玻璃纤维企业。

特纤、电子布、增强基材、织物等产品全国领先,全国玻璃纤维名牌产品中我省占38%。

3.企业支撑不断增强我省新材料产业涌现出一批产品特色鲜明、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和支撑作用。

昆山龙腾光电已成为我国平板显示器件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江阴兴澄和江苏诚德是全国特钢行业龙头,江苏兴达是全国最大的钢帘线研发和生产基地,江阴法尔胜是国内最大的高档金属制品和光纤预制棒生产企业,江阴申达是亚洲最大的双向拉伸薄膜生产基地。

江苏顺大多晶硅、江苏安格特无卤阻燃改性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全国领先。

苏州南大光电MO源、苏州华飞微电子光刻胶、南京久吾陶瓷膜等是国内独家掌握该领域技术的供应商。

溧阳华晶、江苏久祥、常熟林芝、江苏玖川、盱眙博图凹凸、淮安澳特邦、江苏河海纳米、江苏卓群等是我国纳米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

扬州惠通、中复神鹰、江苏恒神、中简科技、苏州兆达、江苏宝德、江苏双山、江苏海阳和丹阳中亚玻璃纤维等是我国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

久吾高科、九思高科、高淳陶瓷、宜兴丰峰、昆山攀特、金宁电子集团、无锡鑫圣慧龙和南京中电熊猫照明等是我国功能陶瓷和膜材料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江苏江佳是我国中频陶瓷滤波器的最大制造商。

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省新材料领域拥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和省属研究院所、8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纳米材料行业共性技术中心。

建立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东南大学江阴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

南大的微结构材料、中电科技集团55所的信息功能材料等研发实力居国内前列。

近年来,我省一些核心关键材料取得了技术突破,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方面有五代液晶玻璃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光刻胶、键合金丝、氮化镓衬底材料等;新能源材料方面有发光二极管(LED)用二代化合物半导体、MO源、太阳能级多晶硅、二次电池关键材料高纯石墨、锂电池电极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方面有超硬金属复合材料,核级用钢、高温合金、高速列车用特种材料、超细铜线、镁合金、亲水铝箔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方面有T300级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热塑片材等;新型化工材料方面有有机硅和有机氟原料和制品、全降解聚氨酯泡沫塑料、陶瓷膜等;新型建筑材料方面有位居全国前列的系列化混凝土用外加剂,新型水泥外加剂,防火、防腐和保温隔热的功能性涂料等。

我省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前沿领域新材料比重较低;二是布局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综合实力较弱;三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耗偏高,废弃资源的回收技术和水平较低。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我省制造业高端化所需的关键新材料,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制备技术绿色化为目标,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引导,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及其产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加专家的人才团队,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先进、市场广阔的战略性产品,推进一批战略性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布局,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为实现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目标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力争至201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达11000亿元。

其中,10类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达5400亿元,实现建设万亿元级产业目标,促进新材料产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

至201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达20000亿元。

其中,10类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达10000亿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

在10类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中培育5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50家超50亿元、150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

依托现有的国家级新材料基地,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建设10个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尽快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瞄准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集成,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

重点培育纳米材料、碳纤维和膜材料等20个引领新材料产业向高端攀升的战略性产品。

重点建设100个新材料创新平台。

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

围绕新材料重点领域构建一批“企业家+专家”的人才团队,形成在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集研发与产业化于一体的稳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增强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一)着力发展重点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领先地位依托现有产业的技术优势,整合全省资源,重点发展10类新材料产业,通过“重点发展”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通过“重点突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重点培育”储备2012年后续产业化的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我省新材料产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1.纳米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量子点纳米晶材料、纳米金属氧化物、超疏水和超亲水纳米二化硅、纳米水性杂化乳液、光电及微电子纳米材料、纳米陶瓷粉体材料、纳米结构膜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关键技术,纳米粉体的分级、分离及表面改性技术,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重点突破荧光纳米晶材料及聚合物复合材料、提高LED灯发光效率和寿命的纳米涂层、取代多晶硅的纳米银及纳米晶光电转化材料、纳米催化剂材料、纳米墨水与纳米印刷材料、纳米声波表面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纳米粉体材料、纳米能源材料、纳米环境材料、纳米电子、光子、传感材料及器件和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用纳米材料及器件。

在纳米水性杂化涂料、纳米医用材料、半导体纳米晶、纳米催化剂、纳米填料、纳米氧化物粉体材料、纳米碳材料等形成产业链。

2.微电子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硅单晶片及外延层、电子化学品及电子浆料、键合金丝、引线框架和封装材料等制备技术;重点突破8英寸以上硅单晶及抛光片、绝缘衬底上的硅和光刻胶等电子关键材料技术;重点培育应用于物联网的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中的微纳电子材料技术。

大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特种电子元器件、高密度互连积层板、多层挠性板、刚挠印刷电路板和封装载板等硅基微电子产业链。

3.光电子材料产业重点发展III-V族半导体单晶及外延材料的制备技术;重点突破高纯度金属有机源(MO源)和氮化镓单晶等制备技术;重点培育应用于集成光学芯片中的微纳电子材料技术。

大力发展半导体发光管、半导体激光管和高频集成电路等信息光电子产业链。

4.新型显示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中的相关材料,即:大尺寸玻璃基板、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等制备技术;重点突破高性能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技术;重点培育等离子显示板(PDP)和OLED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的荧光材料、介质材料、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功能材料等制备技术。

大力发展液晶显示及其他新型平板显示材料及其产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