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剖面实测方法
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的测定讲义2

2009年04月20~22日平板附面层速度剖面与厚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附面层速度分布和厚度的测量方法。
2.具体测定平板附面层层流与湍流附面层的速度分布及其厚度。
3.把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原理:粘性匀质不可压缩流体,测量边界层内的速度,仍利用风速管(皮托管)测风速的原理,即测出某点的总压P0和静压P后再换算成该点的速度,因为边界层很薄,其厚度往往只有几mm到十几mm,因而只能用极细的探针去探测边界层内的压力。
由于在边界层内部满足∂(P)/∂(Y)=0,即静压P沿着平板的法线方向不变,因此,可以用壁面上的静压P来表示边界层内法线上所有不同高度的静压。
于是,本实验将一根微总压管装在一标架上,使微总压管以很小的间距上下移动,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总压P0(y)后,即可算出法线上离壁面y处的速度。
实验时,把总压管由壁面逐步往上移动,则测出的总压越来越大。
当移动到某一高度以后,再继续往上移动几个间距,这时所测到的总压已不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记录下数据,经软件分析后可得速度边界层厚度和速度剖面,并与理论曲线对照。
理论分析中总是假定从平板(或物体)的前缘(或驻点)就开始形成层流或湍流边界层。
实际上绕流体的运动常常是组合边界层问题,即在物体的前部分首先形成层流边界层,在它的后部分形成湍流边界层,在它们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段。
过渡段从层流的失稳点(层流不稳定点)开始直到流动成为完全湍流之点(湍流过渡点)结束。
性质介于两者之间。
为了读出压力的微小变化,本实验采用压力传感器,采用总压和静压之差,将其采集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后,输入A/D转换器,由计算机直接计算出速度值。
由于速度剖面是以无量纲形式画成的,因此,不需要计算一点的速度,只要计算出速度的相对值就可以了。
计算各高度上的u y/v和y/δ的值,以y/δ为纵坐标,u y/v为横坐标作图(其中v是边界层δ处所对应的边界层外缘处的速度,相当于来流速度),从流速分布图上判断各测点处是层流还是湍流边界层。
(MMPI-2)剖面整体模式图

(MMPI-2)剖面整体模式图剖面图式:图形的整体模式1、左高(123达65 以上)右低:神经症。
A类神经症性剖面图:123>60, 1,3都比2 至少高出5个T分。
个人烦恼一合理化的和以社会可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疼痛。
参考13/31编码。
继发性疾病获益、逃避责任、需求关心。
132 或312B类神经症性剖面图:1最高2其次3最低,但都>60, 长期过分躯体关注,多疑敏感,有躯体不适但无相应的躯体病理特征。
123C类神经症性剖面图:2最高,1其次,3最低。
慢性神经症,混合性躯体症状、躯体不适、抑郁、癔病。
易疲劳焦虑,迟钝。
213D类神经症性剖面图:3最高,2其次,1最低,但都>65,女性,癔病性剖面图。
抑郁和群体化的混合性神经症类型,睡眠、饮食障碍,高度焦虑。
3212、右高(6, 7,8, 9达65以上) 左低:精神病性模式。
精神病性双峰剖面图:6,8≥60,6,8中有一个比7至少高5个T分。
偏执性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内向、易激怒、退缩、多疑、敌意,行为缺乏自知力。
思维障碍、妄想、幻觉。
68/86 or 678/687。
精神分裂症:2,0的T分>60,躁狂发作精神病,T<55。
内容量表:容易受被试者测验态度的影响1、内部症状2、外显侵犯行为3、消极自我认识(自我低估)4、一般问题部分内容量表意义:都大于651、焦虑紧张量表ANX2、恐惧担心量表FRS3、强迫固执量表OBS4、抑郁空虚量表DEP10、A型行为量表TPA:A型行为附加量表(特殊量表):偏重于测量心理病态方面,较有针对性,对特殊领域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补充作用。
部分附加量表意义:1、酗酒量表MAC-R, T ≥60 很强的心理倾向,60≤T≤64,生活态度有可能。
8自我力量Es, T≥60:大学生,≥66 锋芒毕露,对人敌意。
≤40自我心理整合性差。
11、创伤后应激失常量表:PTSD, PK and PS, T≥60,四大类型量表:1)效度、临床、内容、附加解释三步骤:1、分析传统效度量表(Q,L,F,K)的模式,以及2版新增效度量表分数,以判断被试者的测验态度2、分析临床量表,解析8个,从而达到判断被试者的人格特征、认知及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特点和症状严重程度。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第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四章形体投影表达方法

第三节 断面图
(一)移出断面图 画在物体投影轮廓线之外的断面图 称为移出断面图,如图4-18 所示。图 中的1—1、2—2、3—3断面图均为移 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 实线画出,可以画在剖切平面的延长 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并画出材料 图例。
同一构件如绘制的位置不够时,也可将该构件分成两部分绘制,再用连接符号表示 相连,如图4-26 所示。
思考与练习
1. 问答题
(1)基本视图包括哪六个视图?
(2)绘制半剖面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局部剖面图适合哪些情况使用?
(4)剖面图的标注有哪几方面的规定?
(5)断面图与剖面图有哪几方面的区别?
2. 填空题
第一节 视图
第一节 视图
局部视图一般按投影方向配置, 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 图4-4 的局部视图B 所示。局部视图 的范围应以视图的轮廓线和波浪线组 合表示,如图4-4 的局部视图A 所示。 但当表示的局部结构和形状完整,且 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如图 4-4 的局部视图B 所示。
第一节 视图
第一节 视图
(三)镜像视图 当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法所绘图样的虚线过多,尺寸标注不清楚,无法读图时,可以 采用镜像投影的方法投射,如图4-6a 所示,但应在原图名后注写“镜像”两字。绘图 时,把镜面放在形体下方,代替水平投影面,形体在镜面中反射得到的图像称为“平面 图(镜像)”,如图4-6c 所示;或在平面图的旁边画一个如图4-6d 所示的识别符号以 示区别。
第一节 视图
(二)展开视图 为了表达倾斜于基本投影面那部分的真实形状,设置一个与该部分表面平行的辅助 投影面,然后将该部分向辅助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展开视图,又称旋转 视图。 如图4-5 所示的建筑,左侧部分墙面平行于正立投影面,在正面上反映实形,而右 侧墙面与正立投影面倾斜,其投影图不反映实形。
剖面土样采取方法

剖面土样采取方法
1、剖面规格:
剖面土样采样方法可采用挖长1.5-2米,宽1米,深约1-2米土坑,具体深度按现地情况而定。
剖面坑的一端要求向阳,要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
2、观察剖面:
一般要先在远处看,这样容易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然后走近仔细观察,并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根系分布等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以厘米计)。
3、确定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确定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
采用GPS定位,并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秒)。
投影设置为UTM,WGS84,ups(公里网)。
4、划分土层
根据剖面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根系分布等变化来划分土层,森林土壤常见的土层:
枯枝落叶层-----主要是未分解或未半分解的有机物质
腐殖质蓄积层-----腐殖质与矿物质结合,颜色深暗,团粒结构,疏松多孔
淀积层-----干旱地区淀积层有碳酸盐类、石膏等,颜色较浅
母质层-----成土作用不明显,基本上保持着母岩的特点
5、土样的采集
土样的采集应在土壤剖面挖好后,按土壤发生层自下而上采集每一层的样品,注意取样时取土层中央的土壤。
或是每隔20cm取个样。
每个土样取500g。
所有采集的样品装袋,并在袋子内外各备一张标签,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编号和采样人等。
2联合剖面讲解

两种岩石陡立接触面上的ρs表达式
A(+I) M(x) 0
虚电源A’
A、M都在介质1
x
ρ1
d
U (1,1) Ir1 1 K12
ρ2
2 x 2d x
K12I
A(+I)
• A在介质1 、M在介质2 ρ1
U (1,2) (1 K12 )Ir2 2x
M
x
ρ2
(1-K12) I
两种岩石陡立接触面上的ρs表达式
况,因此
jMN→ j0, 所以,
rMN =r1,
在远离界
面时,rs 曲线出现
r1渐近线。
(2)三极排列AMN向右移动并逐渐接近直立界 面时,由于r2<r1 ,电流线被低阻介质吸引,使 jMN>j0 , 因而rs>界面)时,
rs出现极大 值。
因为K12<0,MN向界面移动过程中d减小, rs 的值增大;当d=x时,即MN刚好在接触面上 时,视电阻率取极大值,即:
AB MN AB
50
3
四、电剖面法的测网布置
根据地质任务、工作比例尺,常用的比例尺和 测网密度(线距×点距)见下表。待测工区所 布置的测线应相互平行,并垂直主要构造走向。
比 例 尺 线 距 (米) 点 距 (米)
1:25000 1:10000 1:5000
250 100~200 50~100
和 BC回路供电得两个视电阻率 ρsA,和ρSB, ,并绘制他们的曲 线,作图时习惯上ρSA, 为实 线, ρSB, 为虚线。 适用:寻找陡倾的良导金属 矿及构造破碎带,在地质找 矿和地质填图中均得到广泛 的应用。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AO=BO MO=NO OC>5AO
实习二 在地质图上求产状及作地质剖面图

实习内容
三、作地质剖面图
1、在地形剖面图的基础上完成。 2、将剖面线与地质界线的交点投到地形 剖面上。 3、根据倾角画出地质界线。注意先画出 不整合线。 4、填上岩性花纹。 5、标明地层时代,图名,图例。
The End
实习内容
二、三点法求产状
已知一个面上三个点的埋深,求岩层产状。
1、前提: a、一张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b、在一定范围内岩层平直。 c、至少知道三个点的埋深,且三点不共 线。
、原理
(1)在同一倾斜岩层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 连线上可以找到一点,其高程与中间点 的高程相同,连接两点就可得到倾斜岩 层的走向线。
(2)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作一走向线,由于 知道两走向线之间的距离和高差,从而 就可以求出倾斜岩层的产状。
3、求倾斜岩层的埋深深度
1、前提: a、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b、在一定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 2、原理: 已知岩层产状,利用作图法求出两点之 间的高差,然后再求出该点的埋深。 3、在课堂上完成实习指导书P7中第三 题。
《构造地质学》实习二
在地质图上求产状 及作地质剖面图
实习目的
1、在地形地质图上求产状 2、三点法求产状
3、作地质剖面图
岩层产状三要素
实习内容
一、在地形地质图上求产状
条件:1、图区范围内岩层必须 平直稳定。 2、必须是大比例尺的地 质图。
原理和步骤
同一倾斜岩层上,任意相同标高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走向线。 AB是两条不同高度的走向线之间的距离,从高到低的方向是 岩层倾向,BC是两条不同高度的走向线的高差,是倾角。
2-5、6-中横剖面图和基本结构图

2、主尺度栏的组成 主要尺度栏是用以标注船体主尺度和相应数据, 应注写在图样的上方 。主尺度包括:总长、设 计水线长、垂线间长、型宽、型深、设计吃水、 最大吃水、梁拱、肋骨间距等。
绘制肋位剖面的注意事项
可以采用重叠画法和局部结构图 画一半多一点的图形 根据肋位顺序、封闭布置视图 定型尺寸的标注位置根据内外布置 可以附加文字说明
➢ 表示甲板板(或平台板)的布置和厚度以及甲板板(或平台 板)上的加强覆盖板和开口的位置及尺寸。在图中采用细实 线表求板缝的投影和开口的形状,加强复板的投影轮廓用细 实线加细斜线表示,以区别开口轮廓线。
➢ 表示普通横梁、强横梁、甲板纵桁和甲板纵骨等构件的位置 和尺寸。采用简化画法。粗双点划线表示强横梁、甲板纵桁 的不可见投影,细虚线表示普通横梁和甲板纵骨的不可见投 影。
3
距中8750 2
距BL舷侧外板、甲板板
纵向构件、横向构件
3
抗扭箱
双层壳结构
1
2
2021/4/29
1
舷侧和甲板结构
舷侧外板、甲板板 纵向构件、横向构件
2021/4/29
舱口结构
强框架横剖面
直线梁拱
折角点 距BL 9300 距BL 7100
距BL 9300
距中3960
2,位于中线面与船侧之间的构件的位置、结构形式和尺寸,在 图中采用重叠画法,即用细双点划线表示这些可见轮廓的投 影,用细虚线表示不可见轮廓。(舱口纵向围板、甲板纵桁 和支柱等)
3,位于船侧的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在图中采用简化画法,以粗 点划线不舷侧纵桁和强肋骨的投影,以细点划线表示中间肋 骨的投影,普通肋骨一般省略不画。
七、绘制甲板图、平台图和舱底图 1.绘制甲板板、平台板和内底板上的开口。 2.绘制纵、横构件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角砾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薄层泥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下段与上段分界-泥晶灰岩/粉砂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砂屑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鲕粒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豆粒鲕粒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2)技术要求
1) 剖面总方位——垂直地层或主要构造线走向,夹角 不<60°;
2) 剖面线通过位置——基岩连续性好(充分利用自然断 面-深沟、峡谷和人工断面-公路、铁路壁、沟渠、矿 坑等); 如果不连续,应当采用探矿工程(探槽、剥土),予以 揭露;或利用标志层沿岩层走向进行平移;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资料整理
(2)剖面图件编制
实测地层剖面图件包括:导线平面图
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图件既可以编绘在一起,也可以分别编制(但导线平面图
和剖面图必须编绘在一起)。 本次实习剖面图件要求编制在一起(即编绘在同一张坐标 纸上)。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资料整理
(2)剖面图件编制 1)编制方法和步骤
按实际地形起伏,绘制地形线,分层线,岩性花纹等。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 林 包 剖 面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含燧石结核灰岩(P3w)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薄层泥岩(T1 f 1)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2)记录格式:
▲分层后另页记录
▲如未分层不另页,空
3~5行记录下一导线
▲剖面中的图件放在相应
的对应方格页中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样品类型代号:
样 品 编 号
(3)剖面中的编号:
1)半仪器导线测量法(工具:罗盘、测绳或皮尺) ——使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坡角; ——测绳或皮尺测量导线和分层的斜距数据。 2)仪器测量法(工具: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3)导线、测站及布置原则 导线应尽量垂直岩层走向; 测站(点)选择在能与前后测点通视的位置(如道路拐弯处); 分层界线处。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1)记录内容: 1)丈量表:导线数据(导线号、导线方位、坡度角、斜距) 分层数据(分层起止斜距、产状斜距、样品号 及斜距、地质点号、简单岩性) 计算数据(水平距、高差、累计高差、分层平 距、视倾角、分层厚度、累计厚度等) 其 它(坐标、剖面名称及编号、地层代号、 责任人等)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2.剖面布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1)布置原则 1) 剖面质量:构造简单(单斜岩层)、层序发育齐全(见顶 底)、露头良好(连续完整)、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时代、 环境)、标志层清晰(易于识别),岩性及岩性组合、厚度具 有代表性,通视条件良好、交通方便; 2) 剖面数量:填图(工作)区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一条主 干实测剖面控制,若工作区范围大、岩相变化大的地区至 少还应要有另一条辅助或简测剖面控制,对发育不全(断失) 的地层应在邻区选择,或在出露相对较全的部位选择,以 做到有效控制。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在进行测量中,将导线数据(导线长度、方位、坡角),分层数 据(分层起止距离),以及产状数据及位置、样品及位置填入“剖 面丈量表”和“剖面记录本”中。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3)剖面分层原则——岩性差异和接触关系 1) 岩性差异——岩性差异、岩石组合差异、岩石结构 构造差异,特殊化石层、含矿层和标志层等; 2) 接触关系——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冲刷面或断 层面等; 3) 精度——依照比例尺:最小分层厚度能在剖面图上 表达出来(最小图面表达为1mm),若比例尺为1 ∶ 1000, 最小分层厚度即为1m;1 ∶ 500,最小分层厚度即为0.5m;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 特殊层——矿层、含矿层、化石层、标志层等,即使分层厚度 小于最小分层厚度和最小图面表达精度,也应当进行分层,在图面 上放(夸)大加以表示; 5) 基本层序——旋回层、韵律层等。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3.实测剖面方法
(1)人员与分工:前测手(导线数据测量、兼分层)
后测手(导线数据测量,兼产状测量)
分层员(详细分层及分层数据测量)
数据记录员(填表)
记录员(分层详细记录)
标本手(采集样品)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2)测量方法
视倾角计算公式: α′= tan-1(tanα×cos ( θ - θ 1 ) )
β为坡度角(仰角+;俯角-);α为岩层倾角;γ=(θ-θ 1)( θ导线方位角; θ 1 为岩
层倾向)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资料整理
(1)剖面数据的计算
计算出的相应数据填入“丈量表”对应表格中经复查、校
核后上墨。
地层剖面资料整理
(2)剖面图件编制
3)绘制导线平面图
从选定的作图起点(即导线0点),按第一导线方位角及平距, 确定导线1点位置,绘出第一导线,然后依序绘出全部导线 。
140°
③ ① ② ④
⑤
⑥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资料整理
(2)剖面图件编制
3)绘制导线平面图
按每导线岩层产状测量位置的平距,在导线上方,标注产 状符号 。
140°
2 0
· · · ·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2)记录格式: 第一页:剖面名称及代号,
剖面比例尺,起点、终点坐
标(X、Y、Z),测制单位, 参加人员,起止日期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2)记录格式: 第二页: 第一拦(行) 导线号、方 位、坡角、斜距 第二拦(行) 分层号(1层) 分层斜距(0~xm) 第三拦(行) 详细分层记 录(产状、样品数据另行) 地质点号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1)记录内容: 2)剖面记录本:导线数据及分层数据
详细分层记录(颜色+结构+构造+成分、
化石、接触关系、构造变 形、含矿性、产状、样品等) 其它(剖面图、素描图、封面、目录等)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剖 面 分 层 号
B:手标本或
陈列样品;
f:化石样品; b:薄片样品; Db:定向标本; H:化学样品
剖面代号
PM1-02B1
剖 面 编 号
样 品 类 型 代 号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4.实测剖面记录内容和格式
(4)剖面草图绘制:
再剖面记录本的左页,根据剖面总方向,按一定的比例尺(1:500);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圆珠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微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纹层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蠕虫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薄板状灰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含“园珠”纹层-蠕虫状灰 岩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刺林包剖面中的典型岩石类型——缝合线灰岩
3) 学会剖面测制、资料收集、整理、图件编绘和剖面小结 编写等基本方法。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地层剖面测制与填图单元确定
(2) 剖面测制的任务——全面系统研究岩石地层、生物地层 单元的各种地质特征 1) 查明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古生物 组合、岩相及沉积环境、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含矿性、 含矿层位及含矿标志; 2) 剖面测制:进行详细分层、描述记录、测量地质要素,地 质现象素描、照相,计算厚度; 3) 样品采集:岩矿样品、古生物样品和其它专项样品采集; 4) 划分和建立岩石地层(填图)单元,确定其时代; 5) 剖面图件编制及总结: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编 写剖面小结。
料。
剖面资料包括文字记录(登记)资料和图件资料: 文字记录(登记)资料:野外记录本、测量登记表、剖 面小结、各类样品登记表、送样单。 图件资料:剖面图、柱状图。
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实习
(1)剖面数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