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空气》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什么,它的存在和作用。

2. 空气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不可见性和无处不在。

3. 空气的利用:介绍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参与话题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空气的概念、特性和利用。

2. 实验材料:气球、吸管、盆栽等。

3. 游戏道具:吹泡泡机、空气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吹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兴趣。

2. 空气的概念:讲解空气的定义和作用,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

3. 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验,如吹气球、吸管喝水等,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的不可见性和无处不在。

4. 空气的利用:介绍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对空气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验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游戏,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空气的利用方面了解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空气的作用。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空气的污染: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保护空气质量: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简单的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实验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教案名称:有趣的空气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空气是什么,并能够描述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空气的特征,如透明、无味、有质量等。

2. 小气球、吸管、空瓶子、塑料薄膜等材料。

3. 水、盐、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幼儿身边的实例,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空气是什么?你们如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2:展示空气的特征(10分钟)向幼儿展示PPT或图片,介绍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透明、无味、有质量等。

通过图片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空气的特征。

Step 3:探究空气的质量(10分钟)让幼儿用吸管吹气球,然后用吸管吹一个空瓶子,观察两种情况下的结果,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因。

引导幼儿理解空气具有质量,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Step 4:探究空气的压力(15分钟)准备一张薄膜,将其紧贴在一张平底玻璃杯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薄膜中心,然后将杯子倒过来。

观察薄膜会发生什么,并让幼儿解释原因。

再让幼儿自己用手指按住薄膜,用吸管将一些水慢慢注入空杯中,观察薄膜变化的情况。

通过实验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压力。

Step 5:巩固与展示(10分钟)让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和盐,然后用塑料薄膜紧紧封住杯口。

让幼儿观察塑料薄膜的变化,并让他们解释原因。

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6: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他们对空气的理解,并回答一些问题,如“空气有什么特征?空气具有哪些性质?空气对物体有什么影响?”等。

拓展活动:1. 观察空气对蜡烛的影响:向幼儿展示一支蜡烛,在蜡烛旁边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会发生什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有趣的空气”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1. 空气的存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空气的性质:学习空气的流动、压力等基本性质。

3. 空气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涉及教材章节:第一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使幼儿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力和流动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吹风机、气球、塑料瓶、吸管、漏斗、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瓶、气球、吸管、漏斗、纸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吹风机,让幼儿观察吹风机吹出的风,感受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空气的性质:通过观察吹风机吹出的风,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空气的流动:让幼儿用吸管吹动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了解空气的流动。

(3)空气的压力:用漏斗向塑料瓶内倒水,让幼儿观察水为什么会倒出来,了解空气的压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操作,用吸管吹动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

(2)用漏斗向塑料瓶内倒水,让幼儿观察水倒出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的流动:用吸管吹动气球3. 空气的压力:漏斗向塑料瓶内倒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空气的流动和压力工作的。

(2)用画笔和纸,画出你心中的空气。

2. 答案:(1)例如:风扇、吸尘器、吹风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存在,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

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

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

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1一、活动目标1、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空气中的,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2、知道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萌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获得怀疑和探究的勇气。

二、活动重难点知道空气对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好)、扇子2、经验准备幼儿有被风吹的经历,知道风吹在脸上和身上的感觉。

四、理论依据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是判断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

首先,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活动前的情绪调动能够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的维系,则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其次,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体现在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或者说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

另外,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还体现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学习。

最后,由于幼儿获得的认识不是来自于教师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经过了发生在幼儿自身内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是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儿的经验水平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起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幼儿的需求。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探究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三、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五、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型"。

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这一阶段所具有探究过程的特点,从而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空气”。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特性,并探究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空气的流动和压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的气体,并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吹风机、气球、塑料瓶、吸管、沙子、纸片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塑料瓶、气球、吸管、沙子、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吹风机吹动纸片,让幼儿观察纸片飘动的原因,引出空气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吹风机吹动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运动,讲解空气的流动。

(2)教师演示用塑料瓶装沙子,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压力。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吹气球比赛,感受空气的流动。

(2)幼儿用吸管吹动塑料瓶中的沙子,观察沙子的运动,感受空气的压力。

4. 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风、浮力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空气2. 内容:(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空气的流动和压力。

(3)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画笔画出你所了解的空气。

(2)与家长一起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幼儿画的空气可以是抽象的,如风吹动树叶、气球飘起等。

(2)例如:呼吸、风、浮力、吹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概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的现象,了解空气的流动。

(2)让幼儿收集有关空气的资料,开展科学小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索空气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空气》,主要内容包括:1. 空气的存在和作用;2. 观察空气的性质;3. 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存在和作用,观察空气的性质。

难点:理解空气无形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水杯、透明胶带、吸管、颜料。

学具:每个学生一个气球,一根吸管,一份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气球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存在。

2. 讲解:教师讲解空气的作用,如供给我们呼吸、支持物体等。

3. 实践:学生用水杯、吸管、颜料等工具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无形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存在和作用,观察空气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空气性质实验现象。

2. 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科学实验,观察空气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教师拿出一个气球,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

2. 讲解:教师讲解空气的作用,如供给我们呼吸、支持物体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3. 实践:学生用水杯、吸管、颜料等工具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如:用吸管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用颜料在水杯中吹气,观察颜色变化。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无形特点。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6. 作业: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空气性质实验现象,家长协助进行家庭科学实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空气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空气在哪里?空气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水、纸巾等。

学具:小纸船、吸管、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提问:“气球为什么能变大?”(2)教师拿出一个透明的塑料瓶,装满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提问:“水为什么不会漏出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空气泵,演示空气泵吹气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感受空气的存在。

(2)教师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拿出一张纸巾,让幼儿观察纸巾在空气中飘动的现象,引导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教师发放小纸船、吸管、纸杯等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2)教师提出问题:“空气还有什么作用?”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程有趣的空气2. 板书内容: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身边的空气观察家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空气,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电视后面、冰箱里面、抽屉里等。

2. 作业题目:空气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至少列举三个作用。

答案示例:呼吸、吹气球、保持体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过程,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空气,观察空气对植物、动物的影响。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空气”。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特性,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知道空气的存在。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空气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珍惜空气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感受空气的作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无形的空气,以及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风车、空瓶、水、湿布、花草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风车,让幼儿观察风车转动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2)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如:将空瓶倒置放入水中,观察瓶子为何不会进水。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湿布擦拭花草,观察花草的变化,感受空气的作用。

(2)组织幼儿进行“吹纸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空气的力量。

(2)讨论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空气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空气》2. 内容:(1)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2)空气的作用:吹气球、转动风车、呼吸等(3)保护环境,珍惜空气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空气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特性,感受了空气的作用。

但在引导幼儿保护环境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空气质量监测站,让他们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实施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幼儿理解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与体验感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与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空
气》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空气,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空气中的,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2、知道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萌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获得怀疑和探究的勇气。

二、活动重难点:知道空气对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好)、扇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被风吹的经历,知道风吹在脸上和身上的感觉。

四、理论依据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是判断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

首先,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活动前的情绪调动能够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进入良好的准备状
态,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的维系,则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其次,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体现在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或者说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

另外,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还体现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学习。

最后,由于幼儿获得的认识不是来自于教师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经过了发生在幼儿自身内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是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儿的经验水平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起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幼儿的需求。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探究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三、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五、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型"。

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这一阶段所具有探究过程的特点,从而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五、活动过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中。

幼儿分组拿着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过程中使塑料袋里充满空气,然后收紧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里鼓鼓的就是空气。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幼儿一手拿着塑料袋,另外一只手拿着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过观察到塑料袋的摆动,知道风的形成。

教师向幼儿讲解有关空气与风的形成的关系:
(1)空气是能够流动的;
(2)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3、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通过尝试着不呼吸空气,知道人离开了空气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同时注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