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 答: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 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 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有: 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其业务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各种各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⑤移动通信设备必须能够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5.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它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蜂窝通信系统采用的技术有:频率再用、小区分裂、越区切换。 它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有: ①无线电寻呼系统是单向通信系统,通话双方不能直接利用它对话。 ②无绳电话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③集群移动通信属于调度系统的专用通信网,具有一定的限时功能,主要以无 线用户为主,一般采用半双工,用频道共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④蜂窝移动通信属于公众移动网,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除了无线用户之间的 通信外, 还有大量的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采用频道再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 利用率。 8.什么叫分组无线网? 答: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即网络中传送的信息以“分 组”或称“信包”为基本单元。
L fs 32.44 20 lg f 20 lg d 32.44 20 lg15 20 lg 450 109.03dB
无线电波波长:
3 10 8 2 c 6 3 f 450 10
3 10
8 6
第一菲涅尔区半径: x1
d1 d 2
d1 d 2

移动通信课后题.

移动通信课后题.

移动通信课后题.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少有⼀⽅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预定的位置上)进⾏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线电台或有线⽤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线电波进⾏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扰环境中运⾏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的频谱资源⾮常有限,⽽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络结构多种多样,⽹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

2、单⼯通信与双⼯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通信,是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

此⼯作⽅式设备简单,功耗⼩,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般应⽤于⽤户少的专⽤调度系统。

所谓双⼯通信,是指通信双⽅可同时进⾏传输消息的⼯作⽅式,有时亦称全双⼯通信。

这种⽅式操作⽅便,但电能消耗⼤。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双⼯制。

第⼆章调制解调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请总结3G ,LTE 等⾼速数据传输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答】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率⾼);易于采⽤相⼲或⾮相⼲解调;抗噪声和抗⼲扰的能⼒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频谱主瓣窄;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S/N )较⼤或误码率较低。

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最⼩3、应使⽤⾼效率的放⼤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FM 信号的带宽如何计算?【答】已调信号的带宽是指已调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第四版答案 曾庆安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第四版答案 曾庆安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第四版答案曾庆安《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练习一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 (TDMA) (CDMA )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PSTN),(DDN) ,(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1、什么叫移动通信?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3、数字化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 . CDMA2000、TD-SCDMA 。

5、什么是基站?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巾心?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

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8、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答:就是向个人移动通信系统PCS发展:Whoever . Whenever . Wherever . Whomever .Whatever。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木低。

移动通信课后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P251.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必须适用于移动环境中使用。

2.答: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其优点是信道的全部带宽都用于由发送方到接收方的数据传送且功耗小;缺点是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传送,发送方不能接收,接收方不能发送。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方式。

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

缺点是电源消耗较大,对移动台不利。

3.答: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4.答: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类型:(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9.答:移动通信主要技术:(1)调制技术。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并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在移动信道中,发送到接收机的信号会受到传播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绕射、反射或散射因而形成多径传播,这会使得接收端的合成信号在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上发生随机变化,严重地降低接收信号的传输质量。

(3)多址方式。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运用多址方式来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现代移动通信 课后习题及答案chapter_6

现代移动通信 课后习题及答案chapter_6

现代移动通信课后习题及答案chapter_6在现代移动通信的学习中,第六章往往涵盖了一些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章节的课后习题及相应答案。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道习题。

题目是:简述在移动通信中,多径传播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答案是这样的:多径传播会导致信号的衰落。

由于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和相位不同,会产生叠加和相互干扰。

这可能导致信号的幅度发生快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快衰落。

同时,多径传播还会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即不同频率的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

这会使得信号的频谱发生畸变,影响通信质量。

接下来的习题是:解释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输信道的带宽有限,以及信号传输的多径效应。

在有限带宽的情况下,信号的高频分量会被衰减,导致信号在时间上的扩展。

而多径传播使得不同路径的信号延迟不同,到达接收端时可能会相互重叠,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这种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降低误码率,使得接收端难以准确地恢复出原始发送的信号。

再看这道题:比较 TDMA(时分多址)和 CDMA(码分多址)系统的优缺点。

TDMA 系统的优点在于时隙划分明确,便于实现同步和资源分配,系统的控制相对简单。

但其缺点是需要精确的同步,且频谱利用率相对较低。

CDMA 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

然而,CDMA 系统的实现较为复杂,对功率控制的要求很高,否则会产生“远近效应”。

然后是:说明移动通信中切换的概念和作用。

切换是指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将与原基站的连接切换到新基站的过程。

切换的作用在于确保移动用户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避免通信中断。

下面这道题是: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集技术的原理和类型。

分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多个独立的衰落信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移动通信原理 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 课后答案
第二章
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2.1 移动通信信道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 (1)传播的开放性; (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 (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2.2 在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直射、反射、绕射。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中存在着大、中、小尺度(范围)的衰耗与衰落,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性 质的特征? 答:移动通信信道中,大、中、小尺度衰耗与衰落的特征: (1)大尺度: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反映的是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千米量级)的 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2)中尺度:主要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所产生阴影效应而产生的 损耗,反映了在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趋势;为无 线传播所特有,一般从统计规律上看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化率比传送信息率慢; (3)小尺度:反映微观小范围(数十波长以下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其 电平幅度分布一般遵从瑞利(Rayleigh)分布、莱斯(Rice)分布和纳卡伽米(Nakagami) 分布。 2.4 移动通信中存在 3 种类型的快衰落,它们各自表示什么类型的快衰落?在什么情况下会 出现?各自克服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移动通信中,快衰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空间选择性快衰落、频率选择性快衰落和时间 选择性快衰落。 其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空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开放型的时变信道使天线的点波束产生了扩散而引起的,克 服措施为空间分集; (2)频率选择性快衰落: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而引起的,可采用自适应均衡喝 Rake 接收加以克服; (3)时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用户的高速移动在频域引起多普勒频移,在相应的时域其波 形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可采用信道交织技术加以克服。 2.5 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哪几种?对于 CDMA,哪一类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 答: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加性正态白噪声、多径干扰、多址干扰。 对于 CDMA,最主要的干扰是多径干扰。 2.6 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是什么? 答: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为:适用于小城镇与郊区的准平坦地区; 应用频率为 150 MHz ≤ f c ≤ 1500 MHz ;有效距离为 1km ≤ d ≤ 20km ;发射(基站)天线 有效高度为 30~200m;接收(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为 1~10m。

(完整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1

(完整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1

1.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

a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5、基站: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6、移动台: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7、交换中心: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3.5 某一移动信道, 传播路径如图3-3(a)所示, 假设d1=10 km,d2=5 km,工作频率为450 MHz, |x|=82 m,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Lfs ] = 32.44+20lg(5+10)+20lg 450 = 109dB由式(3 - 21)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m d d d d x 1.47101531010105233321211≈⨯⨯⨯⨯⨯⨯=+=λ3 -4 查得附加损耗(x/x1≈-1.74)为21dB,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 为[L ] = [Lfs ]+21 = 130dB3.6. 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 ,天线增益为Gb =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 ,天线增益Gm 为0dB 。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 ,工作频段为150MHz , 试求:(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 , 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1) 根据已知条件, KT=0, LA=LT , 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 = 32.44+20lgf+20lgd= 32.44+20lg150+20lg10= 96dB由图 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 Am(f,d) = 25dB由图 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 d) = -8d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 = 0d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 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LA =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96+25+8 = 129dB(2) 由式(3 - 63)和式(3 - 64)可求得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dBmdBW L G G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L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d P P T m b T m m b b m m b fs T m m b b m m b T P 831131290610lg 10),(),(),(),(),(),(42-=-=-++=-++=++-++-=++-⎥⎥⎦⎤⎢⎢⎣⎡⎪⎭⎫ ⎝⎛=πλ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宏分集”;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 类:a 空间分集b 频率分集c 极化分集d 场分量分集e 角度分集f 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 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值合并c 等增益合并4.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 接收属于什么分集?答: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了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宽度,收端采用相同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那么扩频调制后的信号频率间隔肯定大于相关带宽,这正好符合频率分集的实现要求;交织码在交织时收发双向均要进行生存后续的数据处理所以有一个处理时间的延迟,从而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足够大,各次发送的信号出现衰落彼此独立,即实现时间分集.RAKE 接收属于频率分集.5.55.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 =5次/天,T =180秒/次,k =15%。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练习一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TDMA),(CDMA )。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 PSTN),(DDN),(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1、什么叫移动通信?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3、数字化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 、 CDMA2000、TD-SCDMA 。

5、什么是基站?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中心?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

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8、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答:就是向个人移动通信系统(PCS)发展:Whoever 、Whenever 、Wherever 、Whomever 、Whatever。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答案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中基站至用户之间必须靠无线电波来传送消息。

然而无线传播环境十分复杂,导致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一般很差,另外,移动台的运动还会带来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变化,严重影响了通信的质量。

这就要求在设计移动通信系统时,必须采取抗衰落措施,保证通信质量;(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满足用户需求量的增加,只能在有限的已有频段中采取有效利用频率措施,如窄带化、频道重复利用、缩小频带间隔等方法来解决;(4)通信系统复杂。

由于移动台在通信区域内随时运动,需要随机选用无线信道,进行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其信令种类比固定网要复杂的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移动通信系统是比较复杂的;(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化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及日本的HCMTS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

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

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

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

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是在2G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

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

其主要实现措施有:(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2)对CDMA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3)为了克服CDMA中的多址干扰,在3G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性能更优良的Turbo码。

2.2若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0W(瓦),请将其换算成dBm 和dBW。

如果发射机的天线增益为单位增益,载波频率为900MHz,求出在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100m 处的接收功率为多少dBm?解: 100W=20dBw=50dBm自由空间损耗L=32.45+20lgF+20lgD=71.5dB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100m 处的接收功率=50dBm-71.5dB=-21.5dBm2.3若载波,移动台速度MHz f 8000=h km v /60=,求最大多普勒频移。

解:36max08cos /601080010//44.43103600d d f v f v vf c H αλλ=×××z ∴====××3.10 QPSK 信号以9600 bit/s 速率传输数据,若基带信号采用具有升余弦特性的脉冲响应,滚降系数为0.5。

问信道应有的带宽和传输系统的带宽效率;若改用8PSK 信号,带宽效率又等于多少?解: QPSK 信号的符号速率为960048002s R ==波特信道应有的带宽为: (1)7200s W R Hz α=+×=9600/7200 1.33//b R bit s Hz W ===带宽效率若改用8PSK 信号,此时符号速率为 960032003s R ==波特信道应有的带宽为:(1)4800s W R Hz α=+=9600/48002//b R bit s Hz W ===带宽效率3.16 OFDM 技术有哪些优缺点? 答:OFDM 优点有:(1)由于采用正交载波和频带重叠的设计,OFDM有比较高的带宽效率。

(2)由于并行的码元长度Ts=Nts 远大于信道的平均衰落时间,瑞利衰落对码元的损伤是局部的,一般都可以正确恢复。

(3)当Ts 远大于ζ(多径信道的相对时延)时,系统因时延产生的码间干扰就不那么严重,一般不需要均衡器。

(4)由于是多个窄带载波传输,当信道在某个频率出现较大幅度衰减或较强的窄带干扰时,也只是影响个别的子信道,而其它的子信道的传输并未受到影响。

(5)由于可以采用DFT 实现OFDM 信号,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

OFDM 技术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方面:(1)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OFDM 技术区分各个子信道的方法是利用各个子载波之间严格的正交性。

频偏和相位噪声会使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特性恶化,仅仅1%的频偏就会使信噪比下降30dB。

因此,OFDM 系统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2)功率峰值与均值比(PAPR)大,导致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较低。

与单载波系统相比,由于OFDM 信号是由多个独立的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相加而成的,这样的合成信号就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峰值功率,也就会带来较大的峰值均值功率比,简称峰均值比。

对于包含N 个子信道的OFDM 系统来说,当N 个子信道都以相同的相位求和时,所得到的峰值功率就是均值功率的N 倍。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通常OFDM 系统内的峰均值不会达到这样高的程度。

高峰均值比会增大对射频放大器的要求,导致射频信号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降低。

4.7什么是码字的汉明距离?码字1101001和0111011的汉明距等于多少?一个分组码的汉明码距为32时能纠正多少个错误?答:码字的汉明距离是指两个码组中对应位置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

码字1101001和0111011的汉明距离等于3。

若要纠正t 个独立随机错误,要求,因此一个分组码的汉明距离为32时能纠正15个独立随机错误。

min d 2t ≥+14.13 线性均衡器与非线性均衡器相比主要缺点是什么?在移动通信一般使用它们中的哪一类?答:线性均衡器只能用于信道畸变不十分严重的情形,在移动通信的多径衰落信道中,信道的频率响应往往会出现凹点(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的),这是线性均衡器往往无法很好地工作。

为了补偿信道畸变,凹点区域必须有较大的增益,显然这将显著地提高信号的加性噪声。

因此,在移动通信的多径衰落信道中,我们通常使用非线性均衡器。

5.2 简单叙述切换的基本概念。

答:切换是指当移动台(MS)靠近原来服务小区的边缘,将要进入另一个服务小区时,原基站与MS 之间的链路将由新基站与MS 之间的链路来取代的一个过程。

5.6 N-CDMA 系统的有效频带宽度为1.2288MHz,语音编码速率为9.6Kb/s,比特能量与噪声密度比为6dB,则系统容量为多少?解:系统容量为:30.60 1.2288101/1/1033.15/9.6b b E W m R N ⎛⎞×=+=+=⎜⎟⎝⎠信道小区6.1 说明GSM系统的业务分类。

答:GSM中所定义的业务是建立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基础上,并考虑到移动的特点作了相应的修改,但是它仍然是以数字式语音业务为主体。

GSM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通信业务和补充通信业务。

这两类业务是独立的通信业务。

基本通信业务又根据在网络中接入位置的不同划分为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

(1) 电信业务提供包含终端设备(TE)功能在内的完善通信能力。

其特点是除了包括OSI 模型中1至3层属性外,还包含描述OSI参考模型中4至7层高层功能和协议的属性。

主要电信业务包括语音业务、短消息业务、小区广播式短消息业务、可视图文接入和传真业务。

(2) 承载业务不仅可以在移动用户之间完成数据通信,更重要的是,为移动用户与PSTN、ISDN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而且还能与其他公共陆地数据网(电路型、分组型)互联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