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
答: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包括建国前后的“十七年文学”、改革开放时期的“新时期文学”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新世纪文学”。
2. 重要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包括“山药蛋派”、“荷花淀派”、“朦胧诗派”、“新写实主义”、“第三代诗歌”、“新生代诗歌”等。
这些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重要作家作品: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包括余华、莫言、贾平凹、铁凝、王安忆等,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同时,当代文学也有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
4. 文学主题和风格:当代文学的主题涉及广泛,包括人性的探索、社会问题的揭示、历史文化反思等。
当代文学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5.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当代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同时,文学也对社会产生影响,通过文学作品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6. 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是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和评价,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技巧,挖掘其深层意义和价值。
同时,通过研究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以预测和引导未来文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题目一:《围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哪一部作品?请简要介绍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答案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上海滩上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困惑。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婚姻选择展开,通过对他与苏丽珍、沈从文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呈现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内心挣扎。
主题上,《围城》关注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束缚的冲突,探讨人是否能在世俗的围城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题目二: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余华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二: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他的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活着》以贫苦农民福贵为主人公,通过描写他的悲惨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巨大变化和人性的挣扎。
《许三观卖血记》则以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乡村社会中常见的荒诞局面。
题目三: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三:张爱玲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她的作品以精细入微的写实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代表作品包括《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两位女性角色小孟和四夫人的命运叙述,展现了大上海的繁华与腐朽,探讨了女性在传统家庭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红玫瑰与白玫瑰》以描绘两位女性故事的对比方式,探讨了女性命运和爱情的种种可能。
以上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些试题及答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国当代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探索人性的窗口,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最新《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资料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新月派。
【新月派有成“新格律诗派”,指的是1923年成立于北京的新月社的一群诗人。
主要成员多是留学英美的文人。
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著名成员有以诗歌创作的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理论创作的胡适、梁实秋等人。
新月社主要致力于新诗和新戏剧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有鲜明的唯美主义倾向。
新月诗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31年随中坚人物徐志摩的去世而逐渐衰落。
】2.新感觉派。
【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海派文学的第二期,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主要受日本同名文学流派的影响(2分)。
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哲存等。
“新感觉派”是当时的左翼文人给他们戴上的(1分)。
新感觉派小说新在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都市,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表达东方大都市城与人的神韵,突出运用意识流、心里分析和蒙太奇组接手法,强调感官印象、心理刺激】3.觉新。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4.《春蚕》。
【茅盾作品】5、“三突出”原则。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6、街头诗歌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7、《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理论文章,是周作人对五四文学的突出贡献之一。
他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
中国当代文学考试复习整理

政治抒情诗:广义的说,50~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
不过,仍存在着更确定模式的、被称作“政治抒情诗”的诗体。
政治抒情诗中,诗人往往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这种评说和反应,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同步的、统一的。
政治抒情诗在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
它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
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多使用“楼梯式”的组织方式,富有鼓动性。
当代许多诗人都写过这种“政治抒情诗”,贺敬之和郭小川则被认为是这一类型诗歌的主要写作者。
《茶馆》主题:埋葬旧时代,暗示新社会的到来艺术特征: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人像展览、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了解新时期的政治与文学意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冲击,以及文学思潮的开展方式、作家的基本情况,文学与市场的关系等。
第一节伤痕文学1、定义: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出现于1977年底,到78年形成一股创作潮流,它以文革为批判对象,揭露其在各个方面对人民造成的伤害,给人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和身体的创伤。
由于描写的真实,通常被认为标志了现实主义的复归。
2、兴起的原因:①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为作家提供了素材。
②作家本人有切身的体验。
③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伤痕文学的兴起。
④读者的关注推动伤痕文学的发展。
3、伤痕文学反映了哪些伤痕?:①蒙冤受难。
阶级斗争造成了敌我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局面,结果冤案如山,蒙冤者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②命运悲剧。
文革期间,人的命运是非理性的、荒诞的。
③精神扭曲。
极左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危害,很容易迫使人的思想、精神扭曲变异。
④个人崇拜。
文革期间,个人崇拜的盛行和恶性发展,严重伤害了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大量的悲剧。
4、经典文本分析:⑴刘新武《班主任》这篇作品的写作宗旨是要歌颂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但读者却愿意把两个孩子当成主角,人们不仅从宋宝琦和谢慧敏身上看到“四人帮”的戕害,而且把它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联系起来,认为从此开始了当代的新启蒙。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当代文学课后题精读所讲内容,改革开放前前九章,做笔记围绕课后题抄知识点名词解释四个二十分(作者,作品,人物,基本情节) 要全面,五十到一百字简答题四个四十分, 百来字,不要1.2.3.要有稍微的阐释论述题两个四十分, 要深入细微的阐释,同时详略得当。
引言1.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基本轮廓),特征。
P5①新中国成立后27年(1949-1976),是当代文学的开拓和曲折发展时期。
基本轮廓是当代文学的“一体化”(或叫“一元化”)。
一体化包括: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一体化”;创作队伍和作品规范“一体化”;文学传播“一体化”;文学阅读和审美趣味“一体化”。
②八十年代文学,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表现为文学的回归和人的回归。
首先是“文学的回归”。
其一,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否定了“文学为政治服务”。
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了“为政治服务”。
其二,在文学的功能层面,肯定了文学的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
其三,在创造方法的层面上,否定了文革时期瞒和骗的文学。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
重新认识了五十年代以来的文艺思想斗争提出了从生活出发和真实性的文学主张。
其次,是“人的回归”。
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人性、人道主义的合理价值,并澄清了五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在文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得以恢复。
③九十年代文学,是文学明显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商品化、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化的包装下,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多元化”;④新世纪文学(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文学发生结构性嬗变。
一体化体制消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多元化体制不断发展,文学逐步从社会中心位置滑向边缘,文学发展多样化,文学形态多元共存。
第一章1.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文学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①文学艺术已经真正成为列宁所说的“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列入党的领导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4)试卷一、填空题。
(本大题25空 ,每空1分,共25分)1、1979年10月,在北京的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和“”的结合。
3、建国初著名的文艺批判运动之一是对撰写的《红楼梦研究》及其他研究成果的批判。
4、《茶馆》生动而精练的描绘了三个时代,它们分别是、、,作者通过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将这三个时代联系了起来,这三个人物分别是、、。
5、伤痕小说是因的小说《伤痕》而得名,它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的《》。
6、文化寻根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的《小鲍庄》、的《棋王》、的《爸爸爸》等。
7、新时期初期重要的戏剧作品《陈毅市长》的作者是,该剧结构上打破了一人一事的传统结构形式,采用了一人多事的散文体,这种结构作者将之称作为结构。
8、的《小草在歌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割断喉管,残杀于刑场的革命烈士张志新而作。
9、新时期初,成功地创作了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
10、在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
11、“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和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
二、搭配题,将下列人物出自的作品相关序号填在空格中。
(本题共11空,每空1分,共11分)A《绿化树》 B《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C《班主任》 D《创业史》 E《人到中年》 F《红旗谱》 G《林海雪原》 H《保卫延安》I《红岩》 J《乔厂长上任记》 K《登记》1、周大勇2、朱老忠3、小飞蛾4、马缨花5、乔光朴6、梁生宝7、谢惠敏8、陆文婷9、林震 10、杨子荣 11、许云峰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政治抒情诗2、新生代诗歌3、文化散文四、简答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三突出”原则,简析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简析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3、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4、简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评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评述“陈奂生系列”小说的思想艺术性。
一、填空题(本大题24空 ,每空1分,共24分)1、1956年全国工作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和“”的结合。
3、建国初文艺批判运动之一是对撰写的《红楼梦研究》及其他研究成果的批判。
4、《茶馆》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它们分别是、、,作者通过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将这三个时代联系了起来,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王利发、、。
5、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篇作品。
6、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请写出其三部作品的名称《》、《》、《》。
7、的《小草在歌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割断喉管,残杀于刑场的革命烈士张志新而作。
8、新时期初,成功地创作了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
9、在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
10、请写出“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中四部作品的名称《》、《》、《》、《》。
二、搭配题,将下列文学作品作者的序号填在相关的空格中。
(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 余秋雨 B李准 C张贤亮 D杨绛 E徐迟F 王朔 G巴金 H路遥 I苏童 J莫言1、《歌德巴赫猜想》()2、《平凡的世界》()3、《妻妾成群》()4、《绿化树》()5、《李双双小传》()6、《红高粱》()7、《干校六记》() 8、《随想录》() 9、《动物凶猛》()10、《文化苦旅》()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第四种剧本”2、伤痕文学3、《纪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及其典型意义。
2、分析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
3、简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形象。
4、简析闻捷诗歌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陈奂生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结合作品,论述贾平凹小说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4)》试卷A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评分标准:(1)每格1分,共25分;(2)凡人名、书名中有错字均扣分。
参考答案:1、第四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革命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3、俞平伯4、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5、卢新华,班主任6、王安忆、阿城、韩少功7、沙叶新、冰糖葫芦式8、雷抒雁9、徐迟、哥德巴赫猜想10、赵树理、山药蛋派11、《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沙家浜》三、名词解释。
评分标准:(1)每题4分,共12分;(2)各题按参考答案中列出的知识点平均给分;(3)语言表达不顺,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1、政治抒情诗:出现于五十年代,盛行于六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这类诗歌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偏重于壮志豪情的书写和战斗精神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郭小川、贺敬之。
2、新生代诗歌: 朦胧诗后出现的新的诗歌创作潮流。
新生代诗歌大体有三种诗歌创作走向:“寻根诗”把诗歌推向民族的文化历史,试图在“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古文化境界中找回人们的“生命冲动”与“英雄精神”;“先锋派”诗作则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现象与实际存在中来;“女性诗歌”是那种“回到和深入女性自身”,表达她们基于独特的生命体验所获具的人性深度的诗歌。
3、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出现是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
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
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代表作家是余秋雨。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三突出”原则,简析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