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靶向治疗ppt课件

对转移性乳腺癌(MBC)病人单药疗效获得认可 安全性好, 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低 某些细胞毒药物可上调TP活性,有协同作用 在不同的联合方案中有可能替代持续输注5-FU,使化疗方案更为有效,安全和方便 副作用不叠加
肿瘤移植物内TP活性的上调
0 5 10 15 20
mg/kg) 对照 紫杉醇 100 多西紫杉醇 15 长春新碱 1.5 长春花碱 3 长春地辛 5 丝裂霉素C 5 阿霉素 7.5 顺铂 10 对照 氨甲喋呤 50 环磷酰胺 200
病例数
CR/PR
(%)中位TTP
(月)
中位生存期
(月)
n=162
20
63
7.9
3.0
12.6
n=74
26
57
8.3
3.2
12.2
n=136
15
62
7.4
3.3
10.4
经紫杉类治疗过的MBC病人的生存期
6
7
Worldwide in 2000 Incidence Mortality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内科治疗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生物治疗
Targets for anticancer therapy
Key factors for treatment choosing
希罗达/多西紫杉醇 7.2 多西紫杉醇 6.9
O’Shaughnessy J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1998;17:103a (Abst 398)
希罗达 (n=61)
CMF (n=32)
客观有效率 (%)
30
16
完全缓解率 (%)
5
肿瘤移植物内TP活性的上调
0 5 10 15 20
mg/kg) 对照 紫杉醇 100 多西紫杉醇 15 长春新碱 1.5 长春花碱 3 长春地辛 5 丝裂霉素C 5 阿霉素 7.5 顺铂 10 对照 氨甲喋呤 50 环磷酰胺 200
病例数
CR/PR
(%)中位TTP
(月)
中位生存期
(月)
n=162
20
63
7.9
3.0
12.6
n=74
26
57
8.3
3.2
12.2
n=136
15
62
7.4
3.3
10.4
经紫杉类治疗过的MBC病人的生存期
6
7
Worldwide in 2000 Incidence Mortality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内科治疗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生物治疗
Targets for anticancer therapy
Key factors for treatment choosing
希罗达/多西紫杉醇 7.2 多西紫杉醇 6.9
O’Shaughnessy J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1998;17:103a (Abst 398)
希罗达 (n=61)
CMF (n=32)
客观有效率 (%)
30
16
完全缓解率 (%)
5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性功能减退
内分泌治疗可能影响性功能,患者 可与医生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和性 健康指导。
17
副作用处理方法和患者教育
针对骨质疏松的处理
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还可采 用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等,以减缓 骨质流失。
针对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
根据增厚程度和患者症状,可采取 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妇 科检查。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乳腺癌概述 • 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药物 • 内分泌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 内分泌治疗效果评估及副作用管理 •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 总结与展望
2
01
乳腺癌概述
2024/1/28
3
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发病率逐 年上升。
5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乳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随 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肿块、乳
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诊断乳腺癌需结合临床表现、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
信息。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乳腺X线摄 影、超声、MRI、CT等影像学 检查和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2024/1/28
6
02
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药物
2024/1/28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认识和理 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进 行自我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副作用。
针对性功能减退的处理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接受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
18
05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 应用
2024/1/28
19
内分泌治疗可能影响性功能,患者 可与医生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和性 健康指导。
17
副作用处理方法和患者教育
针对骨质疏松的处理
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还可采 用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等,以减缓 骨质流失。
针对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
根据增厚程度和患者症状,可采取 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妇 科检查。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乳腺癌概述 • 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药物 • 内分泌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 内分泌治疗效果评估及副作用管理 •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 总结与展望
2
01
乳腺癌概述
2024/1/28
3
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发病率逐 年上升。
5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乳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随 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肿块、乳
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诊断乳腺癌需结合临床表现、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
信息。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乳腺X线摄 影、超声、MRI、CT等影像学 检查和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2024/1/28
6
02
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药物
2024/1/28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认识和理 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进 行自我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副作用。
针对性功能减退的处理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接受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
18
05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 应用
2024/1/28
19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ppt课件

-
5
NSABP B-18 方案
I~Ⅱ期 BC
手术
手术
Fisher B,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en with operable
-
breas6 t cancer.
J Clin Oncol,1998,16(8):2672-2685.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
术前AC ×4 →手术(Group I) 术前AC ×4 → T ×4 →手术(Group II), 术前AC ×4 →手术→ 术后T ×4 (Group III).
新辅助化疗方案
TXT = 多西紫杉醇 100mg/m2
AC = 阿霉素 60 mg/m2、 环磷酰胺 600 mg/m2
曲妥珠单抗序贯比联合化疗未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P=0.102)
DFS
HR=0.77 95%CI: 0.53-1.11 P=0.022 100
OS
HR=0.78 95%CI: 0.58-1.05 P=0.102 100
80
80
60
ACTHH (n=949)
40
5年 84.5%
ACTH (n=954)
浸润性乳腺癌
术
HER2阳性
后
I-III期
随
N=3505
机
A多柔比星 C环磷酰胺 T紫杉醇 H 曲妥珠单抗
-
1年 …… 1年 ……
Perez EA, et al. J Clin Oncol 2011; 29:4491-4497.
38
曲妥珠单抗与化疗(NCCTG N9831) : 序贯 vs. 联合
《乳腺癌放疗》PPT课件

新技术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方面的探索
质子重离子放疗
利用质子或重离子束进 行放疗,具有剂量分布 优势和较低的毒性,尤 其适用于复杂和难以治 疗的乳腺癌病例。
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高精度、高剂量的 放疗技术,对肿瘤进行 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照 射,降低对周围正常组 织的损伤。
免疫放疗
结合免疫治疗与放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来增强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剂量优化
通过计算机算法优化照射 计划,使肿瘤区域获得均 匀的照射剂量,同时降低 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调强适形放疗技术
调强原理
通过改变加速器输出剂量率或调整多叶光栅形状,实现照射野内剂 量的不均匀分布,以适应肿瘤形状的不规则性。
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多个子野并调整其权重,实现照射野 内剂量的精确调控。
晚期放射性损伤及预防措施
晚期放射性损伤的表现
皮肤纤维化、溃疡、坏死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避免重复照射;加强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放疗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01
对心脏的影响
放疗可能导致心包炎、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放疗计划
,减少对心脏的照射剂量;使用心脏保护剂;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3
定位与固定
采用体位固定技术,确保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体 位与模拟定位时一致,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01
02
03
三维图像重建
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 获取患者的三维图像数据 ,重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的三维结构。
适形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三维形状,设 计适形的照射计划,使高 剂量区与肿瘤形状高度一 致。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PPT演示课件

► ► ►
HER2是EGFR家族中的一员 约20~25%的乳腺癌有HER2基因的高表达 HER2高表达提示肿瘤侵袭性强,易复发转
移,预后差
► ►
HER2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提示易对一些化疗药物和内分泌药物耐药
.
HER2 高表达预示生存期缩短
1.0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 (n=900)
死亡事件数
赫赛汀 1 年 vs 观 察组
218 vs 321 p<0.0001
59 vs 90 p=0.0115
369 vs 458 p<0.0001
182 vs 213 p=0.1087
0 倾向赫赛汀 治 1 倾向非赫赛汀 2 治疗 疗 HR
0 倾向赫赛汀 治 1 倾向非赫赛汀 2 疗 治疗 HR
2.7%
80
60 40 20 0 0 No. at risk 1703 1698 6 1627 1608
死亡风险降低34%
2-year Events OS
59 90 92.4 89.7 HR 0.66 95% CI p value
0.47, 0.91 0.0115
12 18 24 30 Months from randomisation 1498 145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 —从临床试验到指南
.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 手术
► 放疗 ► 化疗 ► 内分泌治疗 ►inal A(HER-2阴性) luminal B(HER-2阳性) HER2阳性 肿瘤 三阴性 肿瘤 ER-阴性 PR-阴性 HER2-阴性
1Piccart-Gebhart
.
2Smith
et al 2005; et al 2007
HER2是EGFR家族中的一员 约20~25%的乳腺癌有HER2基因的高表达 HER2高表达提示肿瘤侵袭性强,易复发转
移,预后差
► ►
HER2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提示易对一些化疗药物和内分泌药物耐药
.
HER2 高表达预示生存期缩短
1.0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 (n=900)
死亡事件数
赫赛汀 1 年 vs 观 察组
218 vs 321 p<0.0001
59 vs 90 p=0.0115
369 vs 458 p<0.0001
182 vs 213 p=0.1087
0 倾向赫赛汀 治 1 倾向非赫赛汀 2 治疗 疗 HR
0 倾向赫赛汀 治 1 倾向非赫赛汀 2 疗 治疗 HR
2.7%
80
60 40 20 0 0 No. at risk 1703 1698 6 1627 1608
死亡风险降低34%
2-year Events OS
59 90 92.4 89.7 HR 0.66 95% CI p value
0.47, 0.91 0.0115
12 18 24 30 Months from randomisation 1498 145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 —从临床试验到指南
.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 手术
► 放疗 ► 化疗 ► 内分泌治疗 ►inal A(HER-2阴性) luminal B(HER-2阳性) HER2阳性 肿瘤 三阴性 肿瘤 ER-阴性 PR-阴性 HER2-阴性
1Piccart-Gebhart
.
2Smith
et al 2005; et al 2007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ppt课件

13
有回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的他莫昔芬于 2003年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其2004年销售同 比增长了4倍多;芬兰利拉斯药厂的产品近两 年持续下降,2004年在他莫昔芬市场的份额 减少至5%。江苏苏州礼来制药公司的雷洛昔 芬于2004年上市,当年即占据抗雌激素类医 院用药市场近4%的份额。
14
此外,芳香酶抑制剂近几年增长较快, 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的热点,未来 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占据国际第四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药物地位的口服芳香酶抑制剂来 曲唑,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乳腺 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市场中增长较快的品种。
❖ 1.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为激素受 体(ER/PR)状况,ER阳性的效果最好,部 分ER阴性PR阳性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三苯氧 胺;
33
2. 三苯氧胺合适的服药时间为5年,再延 长用药时间不能提高疗效;
3. 三苯氧胺的疗效与患者年龄关系不大, 绝经前后都可以使用;
4. 服用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 的发生,但只能预防那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发生;
续治疗。但鉴于三苯氧胺已广泛用于临床,
且有健康妇女作为预防用药,所以还是要警
惕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乏力、
颜面潮红、皮疹、阴道干燥、阴道流血,少
见不良反应还有纳差、恶心、腹泻、出汗、
体重增加和静脉血栓等。
36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早期乳癌术 后辅助治疗中,疗效超过三苯氧胺。ATAC试 验尤其是ATAC试验(即单独或联合应用 阿那曲唑和三苯氧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 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5年阿那曲 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低。
4
❖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 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 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 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 乳癌。
有回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的他莫昔芬于 2003年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其2004年销售同 比增长了4倍多;芬兰利拉斯药厂的产品近两 年持续下降,2004年在他莫昔芬市场的份额 减少至5%。江苏苏州礼来制药公司的雷洛昔 芬于2004年上市,当年即占据抗雌激素类医 院用药市场近4%的份额。
14
此外,芳香酶抑制剂近几年增长较快, 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的热点,未来 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占据国际第四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药物地位的口服芳香酶抑制剂来 曲唑,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乳腺 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市场中增长较快的品种。
❖ 1.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为激素受 体(ER/PR)状况,ER阳性的效果最好,部 分ER阴性PR阳性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三苯氧 胺;
33
2. 三苯氧胺合适的服药时间为5年,再延 长用药时间不能提高疗效;
3. 三苯氧胺的疗效与患者年龄关系不大, 绝经前后都可以使用;
4. 服用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 的发生,但只能预防那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发生;
续治疗。但鉴于三苯氧胺已广泛用于临床,
且有健康妇女作为预防用药,所以还是要警
惕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乏力、
颜面潮红、皮疹、阴道干燥、阴道流血,少
见不良反应还有纳差、恶心、腹泻、出汗、
体重增加和静脉血栓等。
36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早期乳癌术 后辅助治疗中,疗效超过三苯氧胺。ATAC试 验尤其是ATAC试验(即单独或联合应用 阿那曲唑和三苯氧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 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5年阿那曲 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低。
4
❖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 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 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 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 乳癌。
(精选课件)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PPT幻灯片

M77001 亚组分析:更早联合赫赛汀获益更多
赫赛汀® + 多西紫杉醇(n=92) 多西紫杉醇交叉赫赛汀(n=45) 多西紫杉醇(n=49)
生存概率
Extra et al. Eur J Cancer. 2004:125.
11个月 4
时间 (月)
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生存获益最大
HERMINE:中位随访13.3个月的TTP和OS的有效性分析:
•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 既往接受辅助曲妥珠单抗治
疗≥10个月; • 曲妥珠单抗治疗结束后,无
复发间隔≥6个月
A组*
曲妥珠单抗单药
疾
*A组因仅3例患者入组而过早关闭。
病
B组(n=41)
进
曲妥珠单抗+
展
紫杉类药物
• 曲妥珠单抗剂量:4mg/kg首剂→2mg/kg维持,qw;或8mg/kg首剂→6mg/kg维持, q3w
所有HER2阳性患者应尽早开始抗HER2治疗
6
Cardoso F, et al. Breast 2012; 21(3):242-252.
HER2+MBC尽早应用靶向药物的价值
• 早用生存获益最大 • 早用疾病控制率更高 • 早用可选择化疗药物更多 • 早用获益/成本比更高
7
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后的相关问题
未知既往治疗 (n=21)
第1次进展后继续 H治疗>30天 (n=107)
进展前或疾病进 展30天以内停止H
治疗(n=70)
未知进展时间 (n=8)
研究期间无进展 (n=36)
主要目的:描述和更新HER2阳性MBC患者的OS
7年随访观察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阳性MBC患者的长期生存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开发出第三代产品, 特异性和选择性更高,对雌激素抑制水平更强, 体外试验时,来曲唑比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强 200倍,一般说来,各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据抑 制强度依次为来曲唑、瑞宁德、依西美坦和福美 坦等。在当前这类药物代替孕酮类药物,作为二 线药物有报导2000多例绝经后的晚期乳腺癌在 TAM失效后,新一代芳香化酶与甲地孕酮对比 研究结果,其中每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均优于甲 地孕酮,总生存期明显延长,如来曲唑的中位缓 解期长于33个月,而甲地孕酮,仅为18个月。
卵巢切除对小于35岁年轻患者疗效较差,临近 绝经和围绝经期的妇女去势后肿瘤复发时间晚,疗 效较好;卵巢切除对于存在骨、软组织、淋巴结、 肺转移的病人效果较好;对肝、脑转移者基本无效。 EBCTOG组研究表明,对 <50岁的绝经前早期乳 腺癌去势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 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46.1%,无病生存率 分别为45%和39%,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性 去势由于放疗后卵巢去势较慢,有时去势完全,所 以治疗上使用较少。
ER+乳腺癌效果较好,而且ER受体含量 越高,疗效越好,孕酮类药物效果不及三苯 氧胺和芳香化酶类,孕酮类药物常在三苯氧 胺和芳香化酶类药物后为第二或第三线药物, 但临床上也常用于期它肿瘤患者以提高病人 食欲,增加体重,改善一般状况,改善对化 疗的耐受性。副作用阴道流血、高血糖、体 液潴留、肥胖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乏力、头 痛、潮热、腹泻、恶心、皮疹等,偶有白 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和永久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不会象TAM有发生子宫内膜癌的 危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尤其ER(+) PR(+)患者的重要手段,绝经前的妇女雌激素主 要来源是卵巢分泌。因此,对这些病人如ER(+) 患者采用三苯氧胺以阻断体内雌激素与ER的结合, 绝经前妇女45~50岁的有高危病人考虑使用卵巢切 除;绝经后和<35岁年轻妇女不考虑卵巢切除,国 外年轻妇女更愿接受化学性“卵巢切除”即用促黄 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HRH),LHRH可使妇女 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绝经后水平,常用为诺雷德和 抑那通,每28天注射1次,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 者疗效肯定,副作用不大,停止治疗卵巢功能可恢 复,为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乐于接受,但价格较 贵是限制应用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
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 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 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 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 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T1 肿瘤最大径≤2cm。 • T2 肿瘤最大径> 2cm,≤5cm。 • T3 肿瘤最大径>5cm。 • T4 肿瘤任何大小,但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 N 区域淋巴结 • 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乳腺癌的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
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 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 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
• 2: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若母亲在绝经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0期 Tis No Mo
• I期 T1 No Mo
• IIA期 To Nl Mo
Ⅱb期 T2 Nl Mo
•
T1 Nl Mo
•
T2 N0 Mo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7) 管状癌 • (8) 腺样囊性癌 • (9) 分泌性癌 • (10) 大汗腺癌 • (11)伴有化生的癌
① 鳞状细胞癌 ②梭型细胞癌 ③软骨和 骨组织型 ④混合型
• (三)乳头派杰氏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特点
• 地区性
• 全球范围,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
区,亚、非及拉美地区是发病率较低的地 区。在国内,沿海大城市的发病率及死亡 率高于内陆地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三、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
窝淋巴结肿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脊椎转移可以出现 患处剧痛甚至截瘫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 疸、肝肿大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危因素
初潮年龄 <12岁 绝经年龄 >50岁 初产年龄 >35岁 有家属史 有对侧乳癌史 有长期或一次大剂量电离辐史 口服避孕药物史
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为一般人的9倍,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 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病人 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 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病因
• 3:婚育。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
年龄分布
30岁内少见,45-50岁的发病率 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达到最高峰。
目前30—40岁及50—60岁的发病 率有明显的增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一:肿块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二:疼痛 • 乳腺癌晚期症状三:乳头溢液 • 乳腺癌晚期症状四:乳房皮肤改变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五:乳头改变 • 乳腺癌晚期症状六:乳房外形变化
乳腺癌的并发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一、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
的触痛或乳头溢液。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 比较迅速。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 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 二、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
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 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分期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联
合制定的TNM分类与分期(2002)
• T 原发肿瘤 • 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 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
Paget病,而乳房内未扪及肿块。 注:Paget病乳房内扪及肿块者依照肿瘤大小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诊断手段
普查和自查 影像学 生物学 病理学 基因芯片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
WHO分类
• (一)非浸润性癌: • (1)小叶原位癌 • (2)导管内癌 • (二)浸润性癌: • (1) 浸润性导管癌 • (2)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 (3) 浸润性小叶癌 • (4) 粘液腺癌 • (5) 髓样癌 • (6) 乳头状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N2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与其它组织相
粘连 。
• N3 转移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内乳淋巴结。 • M 远处转移 • 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 但仅指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 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 4: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
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 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
• 5: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 不健康“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导致 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
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 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 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 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 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T1 肿瘤最大径≤2cm。 • T2 肿瘤最大径> 2cm,≤5cm。 • T3 肿瘤最大径>5cm。 • T4 肿瘤任何大小,但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 N 区域淋巴结 • 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乳腺癌的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
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 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 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
• 2: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若母亲在绝经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0期 Tis No Mo
• I期 T1 No Mo
• IIA期 To Nl Mo
Ⅱb期 T2 Nl Mo
•
T1 Nl Mo
•
T2 N0 Mo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7) 管状癌 • (8) 腺样囊性癌 • (9) 分泌性癌 • (10) 大汗腺癌 • (11)伴有化生的癌
① 鳞状细胞癌 ②梭型细胞癌 ③软骨和 骨组织型 ④混合型
• (三)乳头派杰氏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特点
• 地区性
• 全球范围,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
区,亚、非及拉美地区是发病率较低的地 区。在国内,沿海大城市的发病率及死亡 率高于内陆地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三、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
窝淋巴结肿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脊椎转移可以出现 患处剧痛甚至截瘫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 疸、肝肿大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危因素
初潮年龄 <12岁 绝经年龄 >50岁 初产年龄 >35岁 有家属史 有对侧乳癌史 有长期或一次大剂量电离辐史 口服避孕药物史
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为一般人的9倍,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 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病人 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 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病因
• 3:婚育。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
年龄分布
30岁内少见,45-50岁的发病率 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达到最高峰。
目前30—40岁及50—60岁的发病 率有明显的增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一:肿块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二:疼痛 • 乳腺癌晚期症状三:乳头溢液 • 乳腺癌晚期症状四:乳房皮肤改变 • 乳腺癌的晚期症状五:乳头改变 • 乳腺癌晚期症状六:乳房外形变化
乳腺癌的并发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一、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
的触痛或乳头溢液。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 比较迅速。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 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 二、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
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 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分期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联
合制定的TNM分类与分期(2002)
• T 原发肿瘤 • 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 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
Paget病,而乳房内未扪及肿块。 注:Paget病乳房内扪及肿块者依照肿瘤大小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诊断手段
普查和自查 影像学 生物学 病理学 基因芯片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
WHO分类
• (一)非浸润性癌: • (1)小叶原位癌 • (2)导管内癌 • (二)浸润性癌: • (1) 浸润性导管癌 • (2)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 (3) 浸润性小叶癌 • (4) 粘液腺癌 • (5) 髓样癌 • (6) 乳头状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N2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与其它组织相
粘连 。
• N3 转移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内乳淋巴结。 • M 远处转移 • 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 但仅指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 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 4: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
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 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
• 5: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 不健康“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导致 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