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一大会址考察报告
参观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一大会址感想

参观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一大会址感想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社会实践报告2009年10月25日,我和同班同学一行十人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
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___建党以来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___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这次活动不仅在思想上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育,也提高了我们的观念和认识。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石库门楼房,具有上海地方风格。
馆内陈列了许多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为了生动地再现___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
蜡像室里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___慷慨陈词,___侧耳倾听,___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了。
中共一大会议在1921年7月23日召开,出席此次大会的有___、___等13名代表,也就是最早的13名___党员。
会议在其中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因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他们便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会址也仿制了当年会议的那条游船,看着那些旧址,仿佛当年意气风发的人们就在眼前一般。
而正是此次仅13人的会议,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参观开始,我们看到了许多革命当年留下来的革命文物、文献资料等。
这让我们能够想象出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英姿,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
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
正是由于先辈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确保中国能在___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___思想和___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
中共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一)

中共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一)中共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背景介绍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点,也是中共成立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一历史遗址,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共成立的历史和意义,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并制定了以下方案。
方案制定1.活动时间:为了尽可能多地提高参与活动的人数,我们选择将社会实践活动定在周末,时间为8月28日上午9:00-12:00。
2.调查对象:我们将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群体进行调查,包括学生、游客和当地居民。
其中,学生调查重点关注他们对于中共成立的理解,游客调查重点关注他们对于中共一大会址的认知度,居民调查重点关注他们对于中共一大会址的保护和维护的看法。
3.调查内容: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涉及以下问题:–对于中共成立的理解?对于中共一大会址的认知?–对于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和意义的了解程度?–对于中共一大会址保护与维护的看法?实践流程1.集合点:我们在中共一大会址门口进行集合和签到,将活动范围限制在中共一大会址周围。
2.调查问卷:在活动现场,我们提供调查问卷,向路过的游客和周边居民发放问卷,请他们填写。
3.访谈: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也会对愿意接受访谈的人员进行访谈,并录制视频,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中共一大会址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实践成果1.数据汇总:我们将对所有问卷和访谈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一份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报告将发布在网络平台和相关媒体上。
2.宣传推广:我们将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宣传推广,向更多的人传递中共一大会址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3.学术交流:我们将把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作为学术交流的内容,在相关的学术会议上展示和分享,以推动中共一大会址和相关历史遗址的研究和保护。
总结通过本次中共一大会址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大众对于中共成立历史的认识,也进一步宣传了中共一大会址的重要地位和保护意义。
一大会址考察总结

一大会址考察总结
一、背景介绍
为了回顾我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程,传承红色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一大会址考察活动。
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党的诞生地,挖掘历史底蕴,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二、一大会议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大)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在一大上,党的一大代表们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确立了党的名称、党的纲领、党的组织原则等重要内容。
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
三、会址考察的意义
考察一大会址,是对党的初心的铭记,对革命历史的尊重。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感悟党的伟大精神。
同时,会址考察也有助于提高国民对党的历史、革命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四、考察过程与发现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会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物价值等方面内容。
会址的保存状况良好,文物本体完整,周边环境整洁。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为研究党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五、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遗产
一大会址是党的重要历史见证,保护会址就是保护党的初心。
我们要加大
保护力度,确保会址的安全与完整。
同时,充分利用会址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伟大历程,传承红色文化。
六、结语
通过一大会址考察,我们深刻领悟到党的伟大历程和革命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4篇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4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1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省社党组和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随同机关女同志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追寻红色经典的回忆,10月15日下午,大家带着激动、崇敬又有些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幢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
夕阳的映照下,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旧式的石库门,青砖黛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庄严厚重,高高的墙、小小的窗,这样的画面如同老上海的经典名片,更是那个时代刻下的深深的历史的烙印。
在新天地的老街中,这是一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然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里的空气因为历史的负重而肃穆、凝重,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为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恍惚中犹如跨越时空,亲历那改变中国历史的拐点,里面排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大家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和铭记这件件展品中记载下的中国共产党沉甸甸的历史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
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书本中的历史跃然眼前。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就是这满腔热血的十三位青年,舍生取义、不畏列强,誓要改天换地,捍卫中国的万里河山。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此刻,无需言语教诲,我们却更能深深地体会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个最先进的政党正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永恒的信仰、前行的明灯!走出这座沉淀历史的建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全国3700多万党员中,我是平凡的一员,但我依旧倍感光荣,也体会到这简单的称呼承载的千钧重任,或许我没有大济天下的才华,但是作为中共党员,我会一生牢记自己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210月15日,在省社党组和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随同机关女同志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追寻红色经典的回忆。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一天外公带我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
当我们来到兴业路时,只见那里人流如潮,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淡水路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参观一大会址的念头。
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大约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拿到了参观的门票。
我兴冲冲地来到了展馆,首先看到了参加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各位代表的铜像,我向外公一一询问了这些代表的名字,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毛泽东,他那意气风发的神态,让我念念不忘。
正在这时我看到旁边十几个人排起了整齐的队伍,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用宏亮的声音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外公告诉我,这是新党员在进行入党宣誓。
我问外公,每个党员都要宣誓吗?外公说:“是的,这是必须的!”
接下来我们陆续参观了一大会议召开时各位参会代表的蜡像陈列馆,还参观了许多革命烈士的遗物、照片和事迹展览。
最后我们看了一部音像片,片中描述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为我们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事迹。
通过这次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我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了眼界,这一天过得真值呀!
童真时间木心说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报告

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报告第一篇: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报告2011年5月20号,我们小组组织了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上,这次参观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的历史,同时让我们对于党的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一级陈独秀指派的包会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
走近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
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泛红色堆塑,微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十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
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是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进入馆内,我们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
鲜红的档期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们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满脚步,眼眸中包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和辉煌。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参观一大会址的心得范文

参观一大会址的心得范文在近期的一次参观活动中,我有幸参观了一大会址,这是一次非常故意义和难忘的经历。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大会址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精神,也对我国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大会址位于我国的某个城市,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
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位富商的别墅,后来由共产党秘密借用,成为了一大会址。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地点,也是党的早期活动和斗争的发源地。
参观一大会址的过程中,我首先进入了一大会址的大厅。
大厅内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和领导人的形象。
这些历史文物和照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难点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大厅的一角,还设有一个小型的会议室,这是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
会议室内的桌椅摆放得整齐有序,宛然还能听到当时党的创始人们的谈话声。
在这个会议室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们共同商议着如何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制定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想象着他们当时的情景,我不禁对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深感敬佩。
参观一大会址的过程中,我还参观了一些附属的展览馆。
这些展览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党的革命斗争的重要事件。
通过观看展览和阅读相关的资料,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一大会址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们发起了一系列的斗争和运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面对着巨大的难点和压力,但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努力。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感震撼和敬佩。
参观一大会址的心得体味是深入的,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还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参观心得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心得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那是一片充满故事与力量的地方。
走进那扇门,就像是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默默诉说的老人,把过去的事情一点一滴地讲给你听。
那时候的中国啊,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大船,四处都是危险,随时可能被巨浪给吞没。
而共产党的诞生呢,就好比在那黑暗中亮起的一盏灯塔,给这艘大船指明了方向。
你看那时候革命者们用过的物品,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就像一把把小火种。
这些小火种啊,最终汇聚成了燎原之火,把整个旧中国都燃烧起来,要把那些黑暗、腐朽的东西统统烧掉。
我在参观的时候就在想,这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不一样啊。
我们现在的日子,就像那盛开的花朵一样美好。
可要是没有当年那些革命者的付出,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呢?这就好比种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们栽下的是希望的种子,是革命的种子,到了我们这儿,就长成了参天大树,给我们遮风挡雨。
在纪念馆里走着,我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我向前。
那些记录历史的文件、照片,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艰难,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
我就琢磨着,这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才那么几个人,就像星星之火,谁能想到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庞大而有力量的政党呢?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丢进水里,却能激起层层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大,最后形成波澜壮阔的景象。
我还看到了当时开会的场景复原,那么简陋的环境,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可就在这样的地方,却做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
这让我不禁感叹,伟大的事情往往就诞生于平凡之中啊。
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做事情挑三拣四,总想要最好的条件,可人家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信仰的味道。
那些革命者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也毫不犹豫地往前冲。
他们的信念,就像钢铁一样坚硬,怎么都打不垮。
而我们现在,有时候信念就像那脆弱的风筝线,一遇到点困难就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月6日,我们党校考察小组一行三人来到了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
这是一幢建于一九二零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是当时出席大会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李书城的寓所,人称“李公馆”。
从这里,就从这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迈开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并未惊天动地,但却堪称开天辟地!
在馆外,在树影斑驳映衬下,青红砖交错的会址显得庄严肃穆,显现出不一般的感觉。
黑漆大门仿佛正是要向我们开启走近中国共产党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
进入馆内后,我们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是那样的神圣与高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激动。
展览厅里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一些文献资料,我们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们对于革命先辈在那样一个艰苦动荡的年代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
屏幕上所展现的泛黄的报纸、保存完美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一不让我们感慨万千。
历史文物陈列馆的第一部分通过展示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艰难的探索之路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黄兴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梁启超使用过的手枪和子弹,甲午海战中国将领邓世昌使用过的水晶印章等等一件件历史文物都深刻揭示了下的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以及英雄的中国人民为此做出的英勇抗争。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独立和自由,可谓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部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陈望道先生的《共产党宣言》译本,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曙光》这一件件展品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开始成形壮大。
第三部分详尽地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肖像一一铺展在我们的眼前,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时间仿佛穿越回到了1921年。
就是在九十多年前的这里,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诺亚方舟”起航了,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巨浪暗礁,党始终是伟大的舵手和方向,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带领着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带领着苦难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站在馆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是党指引的结果,正所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份精神温暖着我们一行三人,鼓舞着这在场的每一个人。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一次的考察,我们的了解与体悟不再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而是进行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时光穿梭。
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
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正是由于他们前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能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踏访中共一大会址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在宁静肃穆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也憧憬美好的未来。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一定要立足本职任务,作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