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之一借物喻人技巧-作文
借物喻人的的作文

借物喻人的的作文一、借物喻人——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耀眼的明星,它散发出无穷的光和热。
太阳在天空中照耀着每一个角落,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太阳的光辉给我启示了一个人的品质,那就是乐观向上。
不论何时何地,太阳都从不退缩,总是坚定地升起,给予我们充沛的能量和勇气。
同样,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也总是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不被失败所击倒,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
太阳的火焰让我想到了一个人的激情。
太阳的火焰熊熊燃烧,照亮了黑暗的夜空,让人们看到希望。
同样,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总是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对待生活,都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周围的人。
太阳的热量包容了世界上的一切。
它照耀着每一个人,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不论身份还是地位,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同样,一个包容他人的人,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或者贫富而歧视对方,而是愿意给予对方温暖和关爱。
总的来说,太阳是一个慷慨、温暖、乐观向上、充满激情和包容他人的形象。
如果我们能像太阳一样,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周围的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那么我们就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二、借物喻人——河水河水是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
它虽然看起来平静,但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河水的源头是清澈而纯净的,它从高山流淌而下,经过崎岖的道路,克服了很多困难,但却始终坚持不懈地流淌。
同样,一个坚强的人,可以克服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河水的流动给人一种安宁和宁静的感觉。
它总是往低处流淌,很少发出声音,但却能让人感到它的力量和存在。
同样,一个内心宁静的人,不会轻易发脾气或者争吵,而是用平和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和他人,让人感受到他的力量和存在。
河水的流动也是均匀而有规律的,它永远不会停止,也不会倒流。
同样,一个守时、有纪律的人,总是坚持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不会轻易放弃,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
总的来说,河水是一个坚强、宁静、守时的形象。
最新以借物喻人写的手法的作文精选8篇

最新以借物喻人写的手法的作文精选8篇借物喻人篇1柳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
”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
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
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
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
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
”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借物喻人篇2春分前夕,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寂静的路径中充满了春天的旋律,于是平淡而又恬静的生活有了新的面孔,在这优雅的旋律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这平静的生活中,透露出生命的朝气,阳春布德泽,于是万物生光辉。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 “借物喻人”技巧指导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借物喻人”技巧指导(含范文)“借物喻人”,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中,如果能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作文的立意,让普通写人的文章,意蕴深长。
【技法总结】1、寓物于事。
例如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苦瓜》,文章记叙的是母亲种植苦瓜的事件。
把要写的对象,融入一件事情当中写,有情节,有故事。
2、寻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本文的结尾2段,明确点出了苦瓜与母亲的相似之处。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母亲,与君子,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苦留给自己,把“甜”带给他人。
借物喻人的作文,关键是点明“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共同之处。
这里的相似和共同,主要是指品质上的,赋予物品人的品质,赞美物品的同时,也是赞美人。
3、画龙点睛,明点中心。
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行文中,可以隐含表达。
但到了文章末尾,一定要明确点明,不要让读者去猜测。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
“于都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作为初中生,写考场记叙文,尽量将点题句或段,放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你想表达的中心。
【名家作品】《苦瓜》作者: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一、关于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它是一种以物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物体的形象、特征、性格、行为等来比喻或表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以此来形象地描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
二、借物喻人的作文指导
1、仔细观察物品
借物喻人是一种文学手法,要想使用这种手法,首先要仔细观察物品,弄清楚物品的形状、颜色、结构、性质等,以及它们能够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将这些物品的特点与人物的特点相结合,来形象地描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2、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一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多个人物的特点,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也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把握好情节发展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
展,从开头到结尾,要能够紧扣文章的主旨,让文章在情节上有一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要想写出生动有力的文章,就要仔细观察物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2021/10/10
7
学会想象3
4、归纳: 生活中没有想象,就算再富有,也只能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写
作中没有想象,即便再用功,也难以奏出华美的乐章!没有想象就 没有创作!
想象可以把我们带到许许多多神奇的领域:可上天,可下地,
可入海;可谈古,可论今,可展望未来;可纵横捭阖,自由驰骋!
可到月宫里会嫦娥,访吴刚;可到美人鱼的故乡去做客;可穿越时
2021/10/10
6
学会想象2
3、示例: 1)“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
日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这是台湾诗人 沙鸥的诗歌《新月》,无限的美好与回味,尽在美妙的想象之 中……
2)“浪花你/洁白 晶莹/恰似一朵朵/冰山雪莲/ 你可知道/这美丽
正是/阻挡你前进的礁石/创造的奇观?”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适用于小学五年级)
2021/10/101 Nhomakorabea、学会观察
1、为什么要观察: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 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鲁迅先生说:“此后如要写作,第一 须观察。”
2、观察的内容:事物的形状、色彩、味道、质地、性质、用 途……当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察,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
2空021/隧10/10道,找历史人物谈心;可与外星球的人做朋友……
8
五、课堂小结1
1、观察、思考、移情、想象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 不可分的。如果说观察是知其表,那么思考就是知其里,是由现象 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移情则更使事物有了人的感情,人 的灵性。再加上想象的翅膀,就使事物更加的栩栩如生,生动传 神!
2、思考让事物具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情感与人的品质…… 再比如,观察月亮和星星,我们可以想,月亮是弯弯的银豆荚,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
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蜡烛
•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
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
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
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
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
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
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 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 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 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 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 着一副傲骨,却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 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
影。牛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
有人会注意一头牛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
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
用借物喻人写作文(8篇)

用借物喻人写作文(8篇)写景作文指南:学习如何巧妙运用比喻和拟人在描述风景时,适当运用比喻和拟人可以使风景更加生动。
拟人是指用想象把事物写成人。
用拟人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用拟人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风景和人的相似之处。
比喻是将一件事与另一件有相似之处的事相比较,也叫类比。
比喻准确易懂,能使描写的景物更加优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
为了使比喻准确,我们必须学会与被观察的同事交往:想想风景是什么样的。
再想想,他们相似的地方,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准确的找到相似之处,比喻会更准确。
寻找相似性,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轮廓相似性、颜色相似性、声音相似性、长度尺寸相似性、动态相似性等等。
请看以下优秀片段:春天,她就像童话里的仙女。
山顶上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围巾。
山上的绿树如仙女的绿衣,盛开的白梨花如绿衣上点缀的花朵。
山下樱花如仙裙。
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
这里的比喻很好理解,比喻和拟人的结合会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更好的表达了小作家对春天的热爱。
世界上总会有人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你。
在你最抑郁的时候鼓励你;难过的时候安慰你…那个人是朋友。
我有很多好朋友,但其中有一个让我最难忘。
他很老实,不偏不倚,而不是像普通朋友一样借你东西,和你玩,和你分享快乐。
上学期期中考试期间: 有人问我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很像纸老虎。
我无论如何也克服不了。
我左顾右盼,希望能找到线索。
这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李佳瑶,他是我们班的尖子生。
我写下要问的问题,揉成一个纸团,准备扔过去。
这时我才想起来是作弊,但我想如果我只作弊一次,老师就什么也找不到了。
于是我更坚定地举起手,用神枪手的眼光瞄准我的朋友。
我只听到嗖的一声,纸团毫无偏见地落在了李佳瑶的桌子上。
他打开报纸,环顾四周。
他看到我在对他微笑,头也不回地看了我一眼。
我气愤地想:“这叫什么破哥们?一个哥们怎么能这么不毁呢?”交卷的铃声已经开始了,我气得交卷。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的示例
1. "她的眼睛清澈如春水,透过镜头的时刻,记录着无数动人瞬间。" 2. "这个城市是一只巨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却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3. "时间悄悄地溜走,就像一只灵巧的猫咪,永不停息地追逐着我们的脚步。"
借物喻人的技巧
1. 创造力换位思考:设想事物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 2. 感官描写:运用五感描述事物,增强形象生动度。 3. 上下文联系:将比喻的事物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切勿脱离主题。 4. 夸张手法:适当夸张事物的特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欢迎来到本次作文指导,我们将学习借物喻人的技巧,这是一种生动形象的 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什么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拟人化手法,将事物或现象与人类的特质进行类比,从 而传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信息。
借物喻人的定义
借物喻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通过比喻手段,将具体的事物或抽象的 概念,与人类的性格、特点或行为相联系,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借物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用
借物喻人可以使作文更具形象特色和感染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借物喻人的步骤
1. 选择适合的事物或现象。 2. 把事物或现象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 3. 将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与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联系起来。 4. 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地描述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
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借物喻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表现力。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使用借物喻人的技巧, 展示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之一借物喻人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
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
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
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
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
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
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
是那样坦荡、无私。
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
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