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勇敢战斗,执著前行和精神。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文前的导语,揭示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二、朗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内涵。 1、学生选自己喜欢玩的段落,自由的朗读。 2、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讨论:是什么使渔民们战胜了困难,顺利归航。 四、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五、积累好词好句。 六、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 渔民们黑夜归航 归航接近海岸浪涌船颠 渔民勇站波涛 平安脱险无比快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譬如”等词语,积累名人名言。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3、阅读短文《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习作: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篇习作。 5、学写毛笔字“歧”跑”“站”。 教学难点: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2、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再强调。 字音:“譬”读作“bì”,不是“bì”;“善”“属”“鼠”“罩”“质”“宙”是卷舌音,“啬”“藻”索”是平舌音。 4、学生再读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 5、学生动笔抄写要求写下写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用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二、金钥匙 1、指名读文中的语段。 2、指名反馈:金钥匙中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说明事物的。时候,可以运比较、列数字等方法) 3、教师以文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好处。(更加地形象、生动) 4、教师小结:我们在介绍某些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5、练习:运用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或学校的大操场。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2、教师出示下列字词,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学生再读。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句活给我们的启示。 5、指名反馈。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名人名言言浯简洁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科学,时常怀有—颗好奇心、耐心,谦逊地待人待事。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熟读成诵。 8、所说你平时还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最欣赏哪一句。 四、自主阅读 1、教师展示火箭升空、飞行的图片或者录像。 2、教师导:同学们,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看着火箭升空、飞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人胆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子解一下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5、指名反馈。(气体同样也有反冲作用,火箭就是靠燃气的反冲作用前进的。燃气向下喷的时候,火箭就向上升) 。 6、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从中受到启发) 7、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说清楚的呢?(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推理、说明) 8、学生选择自己员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科举就是这样神奇,科学家不仅发明了飞机、火箭,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同学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作为起点:不断地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8个生字和10个认字。 2、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3、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2、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1、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苏武思乡》,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旌节 玷污 地窖 门缝 毡片 毛穗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意志坚强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苏武是一个( )的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苏武的看法,并且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意志,领会坚强 1、学生找出体现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句子。 2、出示句子: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指名读。师生共同交流读这句话的语气。讲解词语“玷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 3、出示句子“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指名读,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苏武的意志坚强。受尽折磨的苏武有没有动摇?出示句子:“想让我投降,办不到。” 4、对比刚才的两句话: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想让我投降,办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学法:一个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总是重复出现,那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师在这儿作了批注。 5、出示语句:“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指名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学生把重复出现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四、紧扣课题,感悟牧羊。 1、出示句子:“苏武赶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 2、启发学生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苏武牧羊”。 3、聚焦“北海”这个地名,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海自然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有关自然环境恶劣的词语,生自由积累。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旷无人烟。讲解“旷无人烟”。 4、苏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苏武没有——,也没有——只能——。用上关联词再读这句话。苏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饿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5、讲解“旌节”这个词语。学生自由讨论“旌节”的重要性。 6、回到课题《苏武牧羊》读出苏武的血泪和辛酸。读出苏武的坚强和不屈。 五、品读“十九”,体会艰辛。 1、出示句子:“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2、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念念不忘”就是始终没有忘记。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作者往往会选择换一个词或是换一种说法。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3、师生共同朗读这句话,师: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只是自己的使命,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4、讲解“盼望”,换一个词就是希望、渴望,说明了苏武他望眼欲穿,归心似箭。进而提问:苏武的心愿实现了吗? 5、出示句子:“历经十九年磨难的苏武,这时已经六十岁了,胡子、头发全都白了。”指句读。指导学生把“十九年”和“六十岁”这两个数字读得重一些,让学生深入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6、一切都变了,有一些东西却永远没有改变,这不变的是什么?师生共同交流。 7、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苏武,此时你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祖国,你会在心里大声呼喊( ) 而此时的你也恰好在这人潮拥挤、欢声如雷的人群当中,你会大声说( ) 8、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讲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明白苏武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回到苏武是一个历史人物,既然是人物,史书当中就会有传记。 3、师顺势导出《汉书》,告诉学生在《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一个汉朝降将卫律对苏武的劝降。卫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百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启发学生苏武面对这样的诱惑,始终没有屈服,果真是一位忠贞不屈的大丈夫。 4、回到课文的板书:苏武是一个(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人。师生共同修改这句话为:苏武真是一位(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大丈夫!学生齐读这句话。 七、推荐阅读,以文带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知道了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有一个叫苏武的民族英雄,他意志坚强,他忠贞不屈,他一心爱国。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更详细更丰满的苏武形象,就必须去看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作业: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汉书》。记住,一边读书,一边作好批注。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8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8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8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

“初夏时节,风儿轻轻吹过山坡,一朵朵长着圆圆脑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随风轻盈地飞了起来。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蒲公英)这正是我们山里人最常见的一种的花。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会飞的蒲公英。

2、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用心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思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汇报。

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3)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色的牵牛……有何用意呢?(衬托)(4)从妈妈对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妈妈的希望(5)过渡:蒲公英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很深,甚至在梦中都希望自己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板书: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了吗?(6)师:这一蜕变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横穿成线、竖串成串,纵横交错成了一张知识的网,这网就在你语文书69页上,打开书看一下。

请同学们结合知识网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或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等。

(7)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三、阅读感悟师:就让我们沿着作者记忆的路线边走边看。

1、汇报填表。

哪几段是写小学期间的事?这部分中你是结合哪些词句理解的?(1)上学了,理所当然应该有书包,妈妈送我书包和一般的书包有什么区别,妈妈又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2)看到我从学校里有所收获,妈妈又什么样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教科版语文四下《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教科版语文四下《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3.生肉。 腥肉


1.放纵,任意行事。 2.尽,极。 3.陈列,陈设。 4.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 示众。 5.店铺。
肆虐 肆力 肆筵 市肆
肆诸市朝

nüè
1.残暴。
暴虐
2.祝愿,敬辞。
祷文
为祷

ǒu
1.吐。
呕吐

cháng
1.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 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 “大肠”、“小肠”等部。 肝肠寸断

hūn
1.肉食。 2.佛教徒称葱蒜等有特殊气 味的菜。 3.指Fra bibliotek级、粗俗的语言。
荤菜
五荤
荤字儿
腥 xīng
1.像鱼的气味。 腥气 2.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生字学习
某 祷 荤 虐
焚 呕 腥
祈 肠 肆

mǒu
1.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地、 事、物等。 2.自称(代替“我”或名字)。
某人 某姓李

fén
1.烧。 2.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 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焚烧 忧心如焚


1.向神求福。 2.请求。 祈祷 祈请

求福。
dǎo
1.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7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7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7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1.学习第一段(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

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③欣赏有关句子: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林则徐求雨_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林则徐求雨_教科版

《林则徐求雨》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一、教学效果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整体感知——回答问题——读书交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有条理地讲述文中的小故事,全面了解林则徐的性格特点和为官作风。

在课堂上,我首先以资料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我已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因此,在导入环节学生都会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

我就从“虎门销烟”的故事中让学生们谈谈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学生对林则徐的为人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们根据题目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一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训练学生们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读书后我鼓励学生重点交流以下问题:1.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2.在求雨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3.从故事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三道题先由四人小组在课文中找答案后再讨论交流,了解林则徐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讨论中要注意合作的实效性,小组成员之间要明确分工,互相合作,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全班交流感受,教师小结全文。

通过阅读这则故事,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了速读、默读和朗读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位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二、成功之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坚持个性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多元的解读,善于运用评价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1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

“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第1课:《草原》第2课:《丁香结》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4课:《牧场之国》2.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第5课:《杨氏之子》第6课:《景阳岗》第7课:《田忌赛马》第8课:《跳水》3.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第9课:《古诗十九首》第10课:《牛郎织女》第11课:《乞巧》第12课:《嫦娥》4. 第四单元:名人事迹第13课:《将相和》第14课:《草船借箭》第15课:《猴王出世》第16课:《红楼春趣》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传统文化和尊敬名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古诗词的鉴赏与背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传统文化和名人事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第二单元:介绍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分享古诗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魅力。

第四单元:讲述名人事迹,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2. 新课内容学习词语解析:讲解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并进行讲解。

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古诗词、牧场之国2. 第二单元:杨氏之子、景阳岗、田忌赛马、跳水3. 第三单元: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乞巧、嫦娥4. 第四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描绘家乡自然风光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求雨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
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

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人肯捐献。


这3句话交代了本故事的背景,提出了捐钱为百姓买米的问题。

3句话是用对比法写的,写出了在百姓挨饿的时候林则徐与众官员的不同态度。

林则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说明他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与百姓心连心;众官员对百姓挨饿漠不关心,只知自己享受,明明有钱,偏谎称无钱,拒不捐钱。

“命令官员”捐钱买米,不是不民主,而是众官腐化成性,自动捐是不可能的,只能“命令”。

“一再劝”,是说林则徐不单命令,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林则徐又
“刚”又“柔”,足见他对百姓关心之切,也看出他讲究策略。

“我们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过着舒适的日子,一点不知道民间的疾苦。

今天我跟各位来尝尝这种滋味。


这是林则徐命众官受烈日暴晒的话。

“求雨”不过是林则徐募捐赈灾的手段,为让众官毫无觉察自愿捐钱,他按真实的求雨要求去做。

事先,沐浴吃素,事中焚香祈祷,以示诚心。

接受日晒,既表示诚心以感动上天降雨,又让众官吃点苦,以体恤百姓之情。

第1句批评众官的腐化生活,是“因”;第2句让众官体验“苦”,是“果”。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疾苦”,(人民群众)的苦难。

“验看结果,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腥的山珍海味,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林则徐“求雨”过程用3个策略:第一是沐浴吃素;第二是烈日暴晒;第三是饮茶呕吐。

这三个策略一步一步“诱”众官自爆“原形”,被林则徐抓住了错处,最后不得不为灾民捐钱买米。

本句写出他的第三个策略,用对比法指出众官腐化成性,林则徐清正廉洁。

“荤腥”,指鸡鸭鱼肉等食物。

“山珍海味”,指产于山野和海洋中的各种珍稀食品,多指丰盛的菜肴。

“荤腥的山珍海味”,指众官没有恪守“沐浴吃素”的要求,说明他们一向腐化堕落。

“粗劣”,粗糙低劣。

“野菜”,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

“杂粮”,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即俗话中的“粗粮”。

林则徐吃低档的野菜和杂粮,说明他能与民同苦,展示出“清官”的清纯廉洁、心系百姓的品格。

〔写作特点〕
1.运用“曲笔”刻画人物形象。

从写作角度看,适当采用“曲笔”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人物个性。

本文的文题采用“曲笔”法,表面看写林则徐“求雨”,实际写林则徐向众官募钱为民买米。

写“求雨”过程也大量采用“曲笔法”,比如,要求众官沐浴吃素,表面看是“求雨”时很虔诚,以便真正“求”得“雨”,实际上是为后来验证呕吐物打铺垫。

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设置了悬念,让情节在一个个悬念之中发展,使文章扣人心弦。

题目用《林则徐求雨》,使读者心“悬”起来,难道林则徐还迷信?写林则徐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使读者心又“悬”起来,“求雨”干嘛要让人暴晒?写林则徐让众官暴晒后痛饮茶水,读者心第三次“悬”起来,林则徐在玩什么名堂?写众官呕吐了,林则徐不让清理,读者心第四次“悬”起来,林则徐要研究呕吐物其意何在?直到文章结尾,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在艺术地调查众官的饮食,让众官不打自招“家底”,心悦诚服献钱。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一位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识的10个生字,引导学生寻找好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所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林则徐的资料或小故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整体感知———回答问题———读书交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有条理地讲述文中的小故事,全面了解文中林则徐的性格特点和为官作风。

1.资料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们说一说查找的有关林则徐的资料(一般学生都会查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

接下来教师可以从“虎门销烟”的故事中让学生们谈谈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在学生对林则徐的为人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板书课题。

(3)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题目质疑。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有价值的问题。

2.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可以训练学生们默读、快速阅读课
文的能力。

(2)读书后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①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②在求雨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③从故事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三道题先由四人小组在课文中找答案后再讨论交流,了解林则徐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讨论中要注意合作的实效性,小组成员之间要明确分工,互相合作,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举办故事会。

让学生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出文中这个小故事。

先自己练习,再同桌之间讲一讲,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文中的小故事。

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每小组选代表讲这个故事,举行一个小小故事会,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检查认读生字。

5.课外延伸。

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谈真实地感受,或者学生还知道他的哪些感人故事,也可以讲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