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家关系

合集下载

国际中的大国博弈与地缘

国际中的大国博弈与地缘

国际中的大国博弈与地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问题变得日益复杂。

各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家的命运。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安全等多个角度探讨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一、历史视角下的大国博弈大国博弈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古代帝国时代的争霸战争,到近代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大国之间的角力一直存在。

历史上的大国博弈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地盘或权力。

例如欧洲在殖民时代为了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殖民战争,或者二战之后东西方阵营的冷战对抗。

二、经济维度下的大国博弈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因素在大国博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经济实力对比以及金融霸权等方面的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

例如21世纪初中国崛起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双方在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角力。

此外,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例如美国和欧洲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

三、安全层面上的大国博弈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

大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地缘战略和军事联盟等方面的博弈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例如二战后的美苏两强对抗,双方通过军备竞赛、军事援助和军事联盟来争夺地缘优势。

当前,东海、南海等地区的争端也反映出大国之间在安全层面上的博弈。

四、地缘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地缘政治在大国博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缘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利益对于大国之间的争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优势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之一,拥有广大的领土和海洋霸权。

地缘政治的考量也决定了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结: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历史、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共同塑造了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博弈格局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重塑国际秩序的过程中,各个大国需要审时度势、平衡利益,以实现和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国际关系之博奕理论

国际关系之博奕理论

博奕理論於兩岸關係之運用


從理論上講,中國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往往是 無效的。 總體而言,中國進行經濟制裁成功的可能性是 4.6%到10.4%。即便在代價方面中國處於明顯 的優勢,如果北京對台北實施經濟制裁,鑒於 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嚴重對立,台灣不可能對中 國作出重大的讓步,至多只能作些適度的讓步。 中國實施制裁能夠成功導致台灣作出適度讓步 的必要條件就是,中國對台灣享有代價方面的 巨大優勢。


在商業管理中,運籌學是一項非常重要 的製定決策工具,它主要是解決在有限 資源下,以科學計算方法來設計最佳的 作業及決策。 以通俗簡單的數學言語介紹運籌學的概 念。能了解及認識數學在商業、經濟、 管理、物流上的應用。課程偏重應用問 題的解決、盡量迴避艱深的數學原理; 著重概念、邏輯思維及簡單的運算
國際關係之博奕理論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核子武器பைடு நூலகம்威脅


一九五四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大規模 報復戰略 六0年代:靈活(彈性)反應戰略 冷戰期間美國對前蘇聯的戰略,一定程度上還 會受到核武「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理論的影響。戰後美國的歷任總 統,通常會認定前蘇聯領導人的外交政策會傾 向於理性抉擇,因此雙方都不會輕啟戰端。
博奕理論於兩岸關係之運用

以下條件將減少中國制裁的有效性: (1) 中國的制裁在台灣引發民族主義和同 仇敵愾效應;(2) 中國遭受國內不穩定的 衝擊;(3) 台灣政府能夠利用制裁的再分 配效應支援執政聯盟;(4) 台灣決策者強 烈關注在兩岸衝突中的相對利得和信譽。
博奕理論對於商業之運用: 運籌學
零和對策(橫向是甲方,縱向是 乙方)

用博弈论分析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用博弈论分析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二十年前,世界由美苏主导,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因为美苏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对别国都有绝对优势。

苏联解体后,超级大国美国也难独霸天下。

事实也已证明,不会再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让全世界都对其言听计从(至少今天没有,明天不会)。

分析二十年前,世界几乎是处在一种零和状态中,尤其是大国对小国。

小国不听话了,大国可以随便经济制裁你,武力威胁你,甚至揍你,小国基本上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苏联解体后,美国凭其遥遥领先的经济实力,绝对强大的军事实力,仍然可以成为超级大国,但还可以号令天下吗?那只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从1991年,美国人的确打了几次漂亮的仗,但打出了美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吗?没有。

美国人想再次以武力恫吓世界,已经不大可能。

眼下的世界,需要的是共赢。

没有国家能代表全世界,却又各自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然而然的,世界将进入一种非零和博弈状态。

(博弈论简介:The theory of relative balance about the mobile addicts and soul of animals in the nature and in the expectation of decision makers is called the game theory. (quoted from the article “The Blue Files Unknown to Humankind”in Bible of Game Theory。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或者指动物利用大自然移动的瘾魂,在决策人期待的空间里,形成相对均衡的语文学理论。

其应用有著名的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以牙还牙、人质困境、枪手博弈、猎鹿博弈、智猪博弈、警察与小偷、斗鸡博弈、协和谬误、蜈蚣博弈、脏脸博弈、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等。

)下面将着重介绍非零和博弈是如何体现在当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中的。

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分析与中国智慧

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分析与中国智慧

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分析与中国智慧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各国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冲突和分歧层出不穷。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成为中国国际战略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探讨当代国际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一、博弈分析的基本理论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人类决策交互的学科。

博弈分析则是将博弈论的理论应用到国际政治领域,用来解读和预测国家间的行为。

在博弈分析中,一般将参与者称为“双方”或“多方”,而博弈的结果则可以是“合作”,“对抗”或“矛盾”。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博弈,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愈发复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从气候变化到贸易战,从恐怖主义到国际金融危机,都在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问题上,各国的利益和立场往往不同,导致博弈的出现。

以下是一些当前存在的博弈情况。

1、贸易战自2018年起,美国多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此后,其他国家也加入了贸易争端的行列。

贸易战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国际政治气氛愈发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需要利用博弈分析来解决争端,并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2、地区冲突在一些地区,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主权纠纷导致冲突和不稳定。

例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问题和印巴边境冲突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各国应该采取博弈分析,寻找共同点并协调立场,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

在一些全球议题上,各国也存在分歧和博弈。

例如,气候变化和难民危机等。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应该充分利用博弈分析来沟通和合作,达成共识并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三、中国智慧在博弈中的应用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中国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危机。

从博弈论视角看欧亚大陆与俄美关系

从博弈论视角看欧亚大陆与俄美关系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4年第 5期
· 外 交·
从博弈论视角看欧亚大陆与俄美关系
李 兴
【内容提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欧亚大陆在国际政治中始终居于重 心地位。 美国视俄罗斯为欧亚大陆主导权的主要博弈者之一。 冷战时期美俄争夺的 焦点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的周边 ,而冷战后则逐渐移到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和其 “柔软的下腹部”—— 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之地。 目前 ,美俄各有千秋 ,但总的态势是 美强俄弱 ,美攻俄守。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企图主导欧亚大陆 ,不甘平庸的俄罗斯始 终是制衡其霸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 РазуваевВладимирВиталвевич: 《Геополитика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 Москва, ИнститутЕвропыРосс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1993г, с. 50.
③ Дж. К. Гранвилл: 《 Советские военные интервенции в Венгрии, Чехословакии и Афганистане— сравнителвный анализ процесса принятиярешения》 , Москва, Всесоюзнаякнижнаяпалата, 1993г.
固然事必有因 ,且原因很多 ,阿富汗战争则是其中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苏军损兵折将近 10万 ,劳
民伤财 ,国内怨声载道 ,在国际上空前孤立 ,四面 楚歌。如果说越南曾经是美国的“陷阱” ,美国侥幸 逃脱 ,那么 ,阿富汗就是苏联的“陷阱” ,苏联却难 逃此劫④。
冷战时期 ,苏美两霸的争夺主要集中在欧亚 大陆的周边地带 ,偶尔发生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地
— 57 —

国际政策制定的博弈分析

国际政策制定的博弈分析

国际政策制定的博弈分析博彝论,又称对策论、游戏论,是一门研究主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均衡状态的科学,近年来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通过博弈论这一视角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博弈的结果有两种: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所谓零和博弈,是指对于博弈的参与者来说,一方之所得必为他方之所失,从总量上看,支付水平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为零。

通俗来说,就是“你输我赢”、“此消彼长”的博弈;而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各方的得益之和不为零,总等于一个非零常数。

它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双赢,支付总量是增加的;另一种则是双输,支付总量下降。

标签:博弈论;贸易摩擦I帕累托改善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具有强烈的冲撞与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博弈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WTO的诞生,人们所期待的平和、有序、共赢的局面并没有如期出现,相反的,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国际产业结构静态上的重构和动态上的脱节,各国强调国家主权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各国依然坚持自身的权益,不肯放弃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的摩擦此起彼伏:如何化解贸易摩擦,实现贸易各方的非零和博弈成为了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即国家如何选择国际策略,以实现国家之间的非零和博弈,达到共赢。

1模型的建立下面从一个简单的两国博弈模型分析人手,阐述了国家间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和帕累托改善为每个博弈参与者所带来的收益分配问题,以及不同实力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博弈的动机、预期和采取的策略。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假设参与博弈的只有两个参与人A和B,每个参与人都有策略1——独立行动和策略2——协调行动可供选择,在这个同时行动的博弈中,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两个策略组合的收益分别是(1,1)和(2,2)。

在非合作状态下。

每个参与者的独立行动都无力协调另一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以达到最优的帕累托优等均衡的策略组合而获得最大收益(2,2),导致博弈过程停留在非效率的均衡状态,因为在非合作状态下,导致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2,2)策略组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即每个参与人对另一个参与人是否会选择策略2都抱有很大疑问,参与人在这个策略环境中不能协调他们的选择,这种风险占优的策略选择导致博弈结果为帕累托次优的策略组合(1,1),尽管这一策略组合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非合作结果,但显然是一种协调失败的策略组合。

用博弈论分析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用博弈论分析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二十年前,世界由美苏主导,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因为美苏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对别国都有绝对优势。

苏联解体后,超级大国美国也难独霸天下。

事实也已证明,不会再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让全世界都对其言听计从(至少今天没有,明天不会)。

分析二十年前,世界几乎是处在一种零和状态中,尤其是大国对小国。

小国不听话了,大国可以随便经济制裁你,武力威胁你,甚至揍你,小国基本上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苏联解体后,美国凭其遥遥领先的经济实力,绝对强大的军事实力,仍然可以成为超级大国,但还可以号令天下吗?那只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从1991年,美国人的确打了几次漂亮的仗,但打出了美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吗?没有。

美国人想再次以武力恫吓世界,已经不大可能。

眼下的世界,需要的是共赢。

没有国家能代表全世界,却又各自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然而然的,世界将进入一种非零和博弈状态。

(博弈论简介:The theory of relative balance about the mobile addicts and soul of animals in the nature and in the expectation of decision makers is called the game theory. (quoted from the article “The Blue Files Unknown to Humankind”in Bible of Game Theory。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或者指动物利用大自然移动的瘾魂,在决策人期待的空间里,形成相对均衡的语文学理论。

其应用有著名的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以牙还牙、人质困境、枪手博弈、猎鹿博弈、智猪博弈、警察与小偷、斗鸡博弈、协和谬误、蜈蚣博弈、脏脸博弈、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等。

)下面将着重介绍非零和博弈是如何体现在当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中的。

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中美是两个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也是有共同全球利益的大国。

中美之间存在着三大矛盾: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金融型国家与实业型国家的矛盾。

中美之间亦存在着两大合作需求:保持国际环境总体安全的需求,保持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

这种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现状,形成了中美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

在世界大棋盘上,彼此落子布局、各不相让,却要共同维护基本稳定,谁也不要打翻了棋盘。

承认双方存在矛盾也存在共同利益,并在合理范围公平分配利益,是维系共生关系的前提。

如果一方要独占利益,将导致合作破局;如果一方要强占利益,就可能引起冲突甚至对抗。

中美关系不稳定的根源,就是美国总要坚持“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想要利益通吃。

对中国来说,只有通过博弈,才能维护自身权益和保持合作的基本局面。

中美之间,以博弈求合作则合作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亡。

博弈是实现合作和分享利益的手段,共生是相互依存的状态和斗争的结果。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大国博弈,博弈的要义在于结局不由单方面决定,而是两者互动的结果。

所以,处理中美关系关键在于审时度势。

那么,对影响中美关系的势有哪些呢?美国的形与势美国不仅是一个国家,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周期的代表,它代表着一种经济模式、一套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一套全球化的秩序,是一个有生命过程的体系。

这样看比较透彻,不是仅算GDP或其他豆腐帐,而是看大的形势。

不仅看形,更要观势。

首先,美国的“形”还在。

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最强的军事力量、最多的盟友、美元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世界治理能力和经验等,但已经过了最强盛的阶段。

一个是二战之后(美国体系的盛夏,雄冠天下),一个是苏联解体之后(金融秋天的秋老虎,火力正旺),这两个时期曾经在世界上一超独霸。

美国周期正在由秋入冬。

2008年危机,是美国由秋到冬的开始,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危机的冬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家关系
当今世界,强者更强,弱者仿佛只能被欺。

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一定在向着善;恰相反,至少现在还有狼。

生活在有狼的世界,又不能指望有猎人打狼,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学会狼叫”。

一、东海石油---你的?我的?
世界上有400多条边界要划,现在才划完150多条,进行不到一半。

而每一条边界后的博弈,几乎都是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谈判与斗争。

中国与日本的海域之争,只是诸多划界争端之一,由于中日关系相对敏感,使得东海争议尤显突出。

划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

就东海而言,这个面积仅为南海五分之一的半封闭的海域,却由于地理构造原因,几乎是太平洋上最丰美的“宝地”之一。

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在近年内很快超过日本。

显而易见,两个相邻亚洲大国,能源竞争迟早将不同程度地发生。

双方已在俄罗斯输油管道线路问题上过了一招,目前如火如荼的东海争议,不过是又一次较量。

下面给出中日两国在开发东海问题上的收益表:
东海里的资源对日本这样一个岛国意义重大,因为它的能源、资源全靠海外进口,争取海洋划线范围大一些,是他们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待的。

如果日本独自开发,那么它将得到它的最大利润,从而缓解它的能源问题。

对于中国也是同样。

能源问题本来可能成为中日两国扩大合作的重要领域,如今却成为两国展开激烈竞争与角逐的对象;能源问题本来可能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纽带,如今却有可能成为割裂两国关系的利刃。

在石油领域的恶性竞争是持续多年的中日政治关系“冷淡”、缺乏互信所造成的恶果之一。

最近有消息称,俄罗斯已经将日本“安纳线”的要价从100亿美元提高到130亿美元,
而最初日本人的报价是50~60亿美元。

由于中日两国的相互争夺,最终得利的是俄罗斯。

在中日激烈竞争的同时,欧盟有望迅速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输入,有消息说德国
与俄罗斯已决定明年开始建设一条从俄罗斯西北的维堡跨过波罗的海通往德国的石油管道。

与长期犹豫不决的俄罗斯东向管道的建设相比,俄罗斯西向管道建设的决策和计划如此迅速果断,这显示了一个联合的地区与一个不能联合的地区相比在获取石油方面的优越。

从博弈论角度看,中日两国联合,共同开发才是它们的优势策略,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二、台湾---独立?
台海地区被认为世界五大潜在冲突地区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从美国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可以发现,台湾问题成为大国与中国战略棋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就是否支持台独问题的收益支付表如下:
美台“联手制华”。

美国不希望“台独”破坏美国的全球布局与国家利益,但“台独”却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张王牌,于是,美台合作“联手制华”就成为美台的共同利益与目标。

这时美国将得到6个单位的利润。

在美国警告台湾当局不要搞冒进“台独”的同时,又不时表示对台湾的协防与支持,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现状,阻止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同时,美国抓住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弱点,不断通过两岸语言政治学的运用,向中国施压。

只有在中国支持台独时,美国才能得到20个单位的最大利润,但中国不会支持台独。

中美“合作遏独”。

美国之所以会与中国合作,共同“遏独”,不是因为美国支持中国统一,而是因为公然的“台独”不符合美国的最高战略利益。

此时,美国可以得到10个单位的利润。

中国之所以会作美国人的工作,希望美国阻止“台独”,是因为中国不愿提前摊牌付诸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且认识到美国不希望“台独”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认识到美国有能力阻止台湾当局的“台独”盲动。

在中美这种共同的利益与相互需求下,美国不希望台湾当局“踩红线”,影响台海和平,因此才会不断向“台独”发出警告,将“台独”压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相比之下,只有中美双方都不支持台独,才能真正获得最大利润,达到纳什均衡。

三、核计划---有威胁?
从根本上说,目前正在发展的核危机是10年前事件的延续。

长期以来,朝鲜一直想直接与美国对话,其动机虽有要孤立韩国的成分,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实际需要。

一个时期以来,朝鲜越来越感到美国对执行朝美《核框架协议》缺乏诚意,认为对方事实上已经多次违反了协议,而凯利的平壤之行又使其尽快恢复朝美间的认真对话流产,于是“别无选择”,便以攻为守地自暴核计划。

拥有核武器的安全系数矩阵如下:
朝鲜的“核边缘外交”非常危险,但本质上不是进攻性的,目的也不是要与美国对抗,而是试图迫使美国回到认真执行1994年《核框架协议》上来,并与其签订有保障的和约,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的生存安全问题。

因此无论怎样,美国都会选择不同意朝鲜的核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又表示如果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有可能恢复对朝鲜的粮食和燃料援助,但同时又说不能受人“勒索”。

问题是朝鲜根本不相信美国人的言辞。

美国政府提出的准备同朝鲜对话并可能提供援助来换取朝鲜放弃核计划的许诺是“空中馅饼”,华盛顿正在上演一出“欺骗性的戏剧”,以误导国际社会。

两国并不相互信任,因此达成一致是困难的。

美国处理朝鲜核危机的原则是服务于美国的总体战略的,即试图通过谋求单方面的绝对军事优势,维持和巩固美国在21世纪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当朝鲜放弃核计划时,美国将拥有它的最高安全系数,这就为它“超级大国”地位提供了保障。

因此,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