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本讲小结
合集下载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2讲 专题3

基础梳理
历史背景 1.内忧方面
(1)政治动荡不安: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不同政治集团争
权夺利,战乱不断,导致埃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 中。
(2)经济发展萧条
①盛行包税制,农业生产遭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破坏。 ②欧洲生产的廉价商品充斥埃及市场,手工业遭到致命打 击。 ③19世纪初埃及由于连年的战争,经济十分落后。
富国强兵,意识到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 (1)大力培养本国技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以军事工业最为重要,积极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 工工业。 (3)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1)改革行政制度: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简化地方行政 区划。 (2)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采取严厉手段整顿社会治安。
带来深重苦难,最终失败。
巩固演练
(点此链接)
3.军事方面 (1)创办步兵学校,培养军官,招募士兵,加强训练。 (2)大力发展海军,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
4.外交方面:不断对外扩张,企图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
心的阿拉伯大帝国。
历史作用 1.成效: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遏制了西方 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2.问题:改革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给人民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专题三
阿 里 改 革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 家财政紧张。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 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 平。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1讲
专题一 梭 伦 改 革
课标展示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 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 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 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 “户无主客,以见 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 “不 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 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 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 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考查对材料信息 的归结和所学知识的运用、比较能力。第 (1)问相同之处据材 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学习对象、改革方式、内容侧重点 上归结。第(2)问原因可从改革的领导者、地方官员的认识与 支持程度、改革推行过程、面临的形势等角度归结。实质主 要从阶级利益出发,从维护统治角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 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改革:两税法。考查对材料 信息的提取辨析和比较能力。第 (1)问背景根据材料抓住关键 信息提炼要点,可从土地兼并、均田制的破坏、贫富分化、 国家财政收入等角度分析。第 (2)问注意比较二者的作用从中 找出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可从税制的简化、增加税收、经济 发展、收税标准的公平性等角度分析。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2讲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专题四
日本明治维新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 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 (3)文化: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 • (4)外交
• ①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 • ②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 2.历史局限 • (1)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的 发展。 • (2)政治:藩阀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 (3)文化:藩阀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 思想。 • (4)外交: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军国主义传 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给亚 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导致日本成为第二次
• ①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取 得了显著成果。 • ②改变了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
历史地位
• 1.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 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2)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 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 国家。
• (2)作用
• 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 原料和劳动力。 • ②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始,掀起了工业革命的 热潮。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专题四
日本明治维新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 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 (3)文化: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 • (4)外交
• ①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 • ②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 2.历史局限 • (1)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的 发展。 • (2)政治:藩阀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 (3)文化:藩阀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 思想。 • (4)外交: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军国主义传 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给亚 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导致日本成为第二次
• ①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取 得了显著成果。 • ②改变了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
历史地位
• 1.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 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2)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 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 国家。
• (2)作用
• 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 原料和劳动力。 • ②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始,掀起了工业革命的 热潮。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1讲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 作用。
基础梳理
• 2.王安石的改革精神 • (1)青少年时代立下志愿,要学以致用,为时 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 (2)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 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以 后的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调到中央任职后,上书宋仁宗,要求“变 革天下之弊法”。 • (4)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 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内容
• 1.理财 • (1)青苗法 • ①背景: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豪强之家 往往乘机大放高利贷,导致许多农民破产; 同时为增加政府的收入。 • ②内容: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 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 渡过难关。收成之后,农民归还钱粮。贷款 有不同的最高限额。
• (2)募役法 • ①背景:以前百姓要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 役,影响农业生产。 • ②内容: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根据每 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不服役 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 ③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 产时间。 • (3)其他: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 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背景
•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 (1)北宋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使北宋 中期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 问题。 • (2)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 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 (3)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后果是指挥效 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 (4)“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 作用。
基础梳理
• 2.王安石的改革精神 • (1)青少年时代立下志愿,要学以致用,为时 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 (2)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 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以 后的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调到中央任职后,上书宋仁宗,要求“变 革天下之弊法”。 • (4)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 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内容
• 1.理财 • (1)青苗法 • ①背景: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豪强之家 往往乘机大放高利贷,导致许多农民破产; 同时为增加政府的收入。 • ②内容: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 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 渡过难关。收成之后,农民归还钱粮。贷款 有不同的最高限额。
• (2)募役法 • ①背景:以前百姓要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 役,影响农业生产。 • ②内容: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根据每 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不服役 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 ③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 产时间。 • (3)其他: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 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背景
•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 (1)北宋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使北宋 中期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 问题。 • (2)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 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 (3)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后果是指挥效 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 (4)“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岳麓版选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走向现代化的改革专题2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 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是,由于沙皇为首的统治阶 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 农奴制残余,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 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
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答案】(1)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 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国内矛盾;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为了维护统治,振兴
俄国。 (2)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俄 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维护了俄国的大国地位。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维护沙皇专制统
治);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公民权利。
【解析】第(1)问,结合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回答: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政治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专题二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课 标 展 示
2
基 础 梳 理
3
仿 真 模 拟
课标展示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 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 响。
农奴制改革具有掠夺性和落后性角度回答。
2.(2015· 济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061515 1861 年 2 月 19 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 式废除。 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 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 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 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 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 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 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 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本讲小结 岳麓选修1

选考内容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选修一 本讲小结
1 归纳拓展 2 反馈检测
归纳拓展
1.整体认识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各国改革 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 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 行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 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 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1)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 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19 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导学号 26061526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 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 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 此后半个世纪展示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 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2)原因:军事力量薄弱,思想保守。应对措施:进行明治 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 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2.19 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 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061527
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 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选修一 本讲小结
1 归纳拓展 2 反馈检测
归纳拓展
1.整体认识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各国改革 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 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 行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 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 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1)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 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19 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导学号 26061526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 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 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 此后半个世纪展示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 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2)原因:军事力量薄弱,思想保守。应对措施:进行明治 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 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2.19 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 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061527
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 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 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据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
法律效力……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 卑,同罪而不同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儒学对西汉、
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两方面影响。
【答案】(1)适应新情况进行完善、继承有益的部分、明确 责任部门、突出了等级差别。 (2)儒学大师完善了该时期的法律;儒学的等级思想影响了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 要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 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
应现实需要……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 也具有法律效力……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 部门掌握……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
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 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
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 ( 缺 ) 少,依限占
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 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1讲专题3

• (3)影响: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
改革的影响
•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2.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 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 3.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 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巩固演练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展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基础梳理
背景
• 1.鲜卑族的发展和北魏统一北方。 • 2.北魏的社会状况 • (1)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在经济和文化方面
比较落后。
• (2)各民族在一起生活,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 (3)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对各族百姓 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
•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 (2)内容:制定俸禄制度,规定官吏的俸禄由 国家筹集。地方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 坏决定。
• (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赋役负担减轻,农 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 复和发展。
• 4.迁都洛阳
• (1)背景: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京城的需要;地处偏僻,使得北魏政府很 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柔然 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洛阳地处 农业生产发达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期 处于中心地位。
内容
• 1.均田制 • (1)背景:自十六国以来,连年战乱,北方人
改革的影响
•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2.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 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 3.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 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巩固演练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展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基础梳理
背景
• 1.鲜卑族的发展和北魏统一北方。 • 2.北魏的社会状况 • (1)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在经济和文化方面
比较落后。
• (2)各民族在一起生活,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 (3)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对各族百姓 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
•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 (2)内容:制定俸禄制度,规定官吏的俸禄由 国家筹集。地方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 坏决定。
• (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赋役负担减轻,农 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 复和发展。
• 4.迁都洛阳
• (1)背景: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京城的需要;地处偏僻,使得北魏政府很 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柔然 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洛阳地处 农业生产发达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期 处于中心地位。
内容
• 1.均田制 • (1)背景:自十六国以来,连年战乱,北方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的国际环境)
狂潮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反馈检测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1.19 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导学号 26061526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 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 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 此后半个世纪展示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 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4)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而且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 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中日两国改革成败原因的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 戊戌变法(19世纪末期)失
成功
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 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 乐于接受和采纳)。
(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 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 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 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 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
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 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 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 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答案】(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 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 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 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 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而进行 的自救图强运动,并未涉及旧的生产关系,是一场封建性质的 改革,但客观上推进了国家的近代化。
(3)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 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19 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 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061527
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 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材料二 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 触,他说:“绝非隔岸观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 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在于……既不造能闯过万 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 彼国志士所译《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 提倡固陋之说。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选考内容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选修一 本讲小结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答案】(1)“西方模式”是指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殊性”是指废除农奴制,但又保 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2)原因:军事力量薄弱,思想保守。应对措施:进行明治 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 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材料三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 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 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 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 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 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 的状态之中。
1 归纳拓展 2 反馈检测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归纳拓展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1.整体认识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各国改革 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 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 行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 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 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1)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 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 斯特殊性”的。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材料二中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为避免 重蹈覆辙,日本后来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败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 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 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 了政权、武装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于 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①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国际环境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