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名字的由来

合集下载

秦皇岛历史故事

秦皇岛历史故事

秦皇岛历史故事秦皇岛是位于河北省东部的一个海滨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秦皇岛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当时,这里是燕国的领土,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据史书记载,秦皇岛在秦朝建国之后逐渐崭露头角。

秦始皇曾多次来到这里,并下令修建了一座长城——营垒防海关,用于防御东北方的侵略。

这座长城成为了后来著名的“山海关长城”的一部分。

在明朝时期,秦皇岛这一地区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明太祖朱棣曾多次来到这里巡视,并命令修建了山海关城楼和城墙。

山海关作为明朝的边防重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明朝末年的辽东战争和后金的进攻时,山海关曾多次成为阻击外敌的重要战场。

19世纪末,秦皇岛成为了沿海的通商口岸,与外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也给秦皇岛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开埠以后,秦皇岛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现代的秦皇岛具有浓厚的海洋风情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拥有美丽的海滩、清新的海风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同时,秦皇岛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尽管经历了千年的变迁,秦皇岛始终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这些遗迹和传统成为了秦皇岛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探索和了解的重要原因。

总之,秦皇岛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更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地方。

它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为秦皇岛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寻求休闲度假的人,秦皇岛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秦皇岛的由来介绍

秦皇岛的由来介绍

秦皇岛的由来介绍关于河北秦皇岛地名的由来,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秦皇岛的由来介绍,希望你喜欢。

秦皇岛的由来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心想长生不老。

他听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如可以登上仙山,就可以取来长生不老药。

于是,秦始皇派了许多人前去寻找仙山,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有个叫卢生的方士说自己可以取回仙药,秦始皇很高兴,就赐予他许多财物,并选了碣石山东北的一个半岛作为其下海的码头。

卢生带着20多人乘船下海后,寻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仙药。

但是秦始皇却意外的发现了作为下海处的半岛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后人在此立了“秦皇求仙入海处”的石碑,秦皇岛由此得名。

秦皇岛历史沿革秦皇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两千余载的岁月长河,留下了夷齐让国、秦皇求仙、姜女寻夫、汉武巡幸、魏武挥鞭、唐宗驻跸等历史典故。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

卢龙县武山喀斯特溶洞出土的文物证明,五、六十万年以前,这里便有人类居住; 山海关区孟姜镇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山海关区高建庄的台新石器遗址,又证明了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人已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创造了较高的文化。

有文字记载,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禹贡》中记载的碣石,属冀州。

地处古碣石地区的秦皇岛,在商代,属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国,国都便在今卢龙城附近; 商被灭后,孤竹又归属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齐灭孤竹,孤竹古国历经1100百多年。

孤竹是东北古国。

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商族开始到明朝1381年前的4000多年,秦皇岛地区一直属于辽西,明山海关的修建把秦皇岛与东北分割,但文化上仍然是东北辽西文化。

商周时期,为孤竹国中心区域,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逃奔燕国,燕让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

战国时期,此地属燕国辽西郡。

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

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

秦皇岛的故事

秦皇岛的故事

首先告诉大家,秦皇岛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秦皇岛呢?它是以什么命名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想着长生不老。

于是就想寻求长生不老丹药以长久的统治天下。

当时呢有一个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仙山上住着仙人羡门和高誓,他们手中有长生不老药。

于是秦始皇派徐福入海求仙。

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在海上漂泊了数十天根本没找到什么仙人,于是他带领着这3000童男童女顺水来到扶桑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到了扶桑以后他把些人分成两批,一批姓秦,一批姓徐,并把他们配成夫妻,这里童男是指20岁以下的,童女是16岁以下的,男的到了20岁就加冕(miǎn)为成人,女的到了16岁头上别簪(zān)为成人,他们世代在这里繁衍下去,后来姓秦的犯了罪被追捕改姓羽田,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就承认是他们的后代。

秦始皇左等右等不来,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又派卢生入海求仙,两个月后,卢生回宫禀告,踞碣石海岸不远的海里,有个小岛,四面环水,景色十分秀美,秦始皇一听决定亲自率兵渡海登小岛。

一看,果见岛上一片葱绿,遍地野花,十分绚丽夺目,于是决定从此处入海求仙。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秦始皇下海求仙这件事,把派卢生入海求仙的小岛取名为秦王岛,后来改为秦皇岛。

这就是秦皇岛名字的由来。

我们封建社会共有340位皇帝,而以皇帝命名的地方,秦皇岛是唯一的一处。

讲完故事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皇岛,秦皇岛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地。

西距北京38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京秦、京哈、大秦、秦沈铁路干线;京哈高速,沿海告诉102、205国道贯穿全境。

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

它共分三区四县,三区分别是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海港区。

四县为青龙县、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

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区:北戴河区: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季,都会有许多的有人选择到北戴河疗养、避暑。

山海关区的老龙头、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长寿山等都是4A景区,乐岛海洋公园也在这里。

在秦皇岛寻找历史的记忆

在秦皇岛寻找历史的记忆

在秦皇岛追循历史的记忆周耀泉据说秦皇岛,是因秦始皇于公元前225年东巡至此,并派卢生、韩终为他入海求仙及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

但要说秦皇岛得名之前叫“碣石”,孤陋寡闻的我也是这次到此旅游时才晓得的,算是长知识了。

因此掐指细细算来,秦皇岛是2248年来中国唯一一座未曾更名的城市。

说到“碣石”,当然会让人油然而想起曹操的《观沧海》诗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个碣石山,就在如今的秦皇岛。

诗里描述的是公元207年8月,曹操挥师北上征伐乌桓,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南下经过碣石山的秋天景色。

而我们来此旅游是盛夏6月29日,是来追寻波澜壮阔的历史足迹来了。

因为秦皇岛内有山海关和北戴河等在历史的长河中赫赫有名的景点,我也因此早已“暗生情愫”,心向往之了。

山海关,顾名思义是山海之间的一个关隘,如果站在全长 20多公里的关上瞭望,其北踞燕山,其南抵渤海,冀辽在此分界,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

因此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享誉天下。

我们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山海关的老龙头。

其右侧建有明代蓟镇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点将台和兵营,前方还有一座八卦阵。

正当我也跃跃欲试准备挑战一下能否顺利通关时,看到一个孩童回首父母似有困惑之感,我也不由得犹犹豫豫起来。

但好奇性战胜了我的胆怯,我终于还是昂首挺胸迈了进去。

开始谨小慎微、小心翼翼,走了几条道后,感觉不过尔尔,因此放松了警觉性,脚下生风不管不顾起来,稍后就发现已经陷入了断头路之中。

几次绕来绕去后已经有点头晕,望望八卦阵中心圆形台面,心里明镜似的,仅凭自己的智力水平已无法在短时间到达,也不太有顺利出来的可能了。

心里默念着还是赶紧去看老龙头要紧,因为导游说了“摸摸老龙头,吃喝不用悉”,找到理由有了台阶就好说了,顺坡下驴原路返回。

老龙头景区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七部分组成。

秦皇岛名称由来介绍

秦皇岛名称由来介绍

秦皇岛名称由来介绍: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龙头”入海处,就是秦皇岛的山海关。

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第一称始,叫秦始皇。

秦始皇是个尊号而不是帝号。


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西接唐山,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秦皇岛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三个市辖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298万。

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已有百年历史的秦皇岛港水深港秦皇岛港阔,不冻不淤,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运输,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世界纪录,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秦皇岛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中国的“夏都”――秦皇岛

中国的“夏都”――秦皇岛

中国的“夏都”――秦皇岛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城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中国的高层领导暑期在此办公,故被誉为中国的“夏都”。

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城市,有山海关、北戴河、秦皇岛港等著名景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最高权力相联系。

惟一因帝王命名的城市公元前215年,一位声名显赫的君主,万里迢迢来到古称“碣石”的渤海岸边,举行神秘而盛大的拜海求仙活动。

这位君主就是封建王朝的开创者秦始皇。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共产生了340位帝王,秦皇岛是惟一用帝号命名的城市。

从秦始皇起,汉武帝、曹孟德、唐太宗等20多位帝王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康有为、徐世昌、朱启钤、张学良等近代人物在这里留下了故事和诗句;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的高层领导暑期在此办公,被誉为中国的“夏都”。

北戴河海滨因戴河流经其西、南临渤海而得名。

1893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京畿沿海的防务,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在北戴河设站。

时任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发现这里气候凉爽,有狭长的海滩,便让中国的包工头在此修建房屋,租给外国游人居住。

自此,几十个国家的传教士、外交人员及国内的商贾、名流纷至沓来,在这里避暑度假、建房修园。

1898年,秦皇岛被辟为“自开商埠”,北戴河成为准允中外人士相杂居住的避暑地,这是中国首个由政府确定向外国人开放的旅游度假地,是现代旅游业的摇篮。

到上世纪50年代,国内外各界人士在此修建了719栋别墅,风格各异,美轮美奂,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与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共称“四大别墅区”。

北戴河有绵延曲折的大海岸滩,沙软潮平,海水含盐量高,浮力大,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这里气候温和,夏季白天海风习习,清凉湿润,入夜陆风渐强,凉爽宜人,与纬度相同的北京相比,平均气温要低5摄氏度,日夜温差小,风大无尘,是极佳的避暑胜地。

山海关长城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为万里长城的精粹地段,堪称长城文化的博物馆。

山海关为明代大将徐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筑。

秦皇岛的故事

秦皇岛的故事

秦皇岛的故事
秦皇岛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北沿海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据传说,秦始皇曾经到过这里,因而得名为秦皇岛。

在秦皇岛的南端,有一座古老的山——海滨山。

这座山高耸入云,俯
瞰着大海和整个城市。

相传,在远古时代,这座山曾经是龙王居住的
地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和祭祀
活动,以纪念龙王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海滨山外,秦皇岛还有许多其他著名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老
虎石公园。

这个公园以其奇峰怪石、幽静深谷、清新溪流而闻名于世。

每年春天到夏天期间,在这里漫步散步尤为宜人。

此外,在秦皇岛还有一条著名的旅游线路——北戴河线路。

这条线路
包括了北戴河、灵山大佛、金家岭长城等多个景点,是来秦皇岛旅游
的游客必去之地。

除了旅游业外,秦皇岛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曾经是抗日战争
时期的重要战场,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和纪念碑。

此外,秦皇岛还有
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绣品等。

总之,秦皇岛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城市。

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秦皇岛资料(打印)

秦皇岛资料(打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加紧修驰道、通水路、巡视郡县。

一日,秦始皇东巡至海,忽然有人拦驾求见。

禀称此地海里有三座山‘蓬莱’‘方丈’‘瀛洲’。

仙山时隐时现,仙人们驾云行路,飘飘洒洒,饮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便在海边筑造行宫,亲临海边,眺望仙山,并派人入海求见。

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还有秦始皇行宫遗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说,秦始皇始终也没能求得长生不老药,但却给我们流下来了-----秦皇岛这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名字。

十六世纪以前,秦皇岛地名未见记载。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山海关志》最早记有这一地名:“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

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

”稍后,蒋一葵《长安客话》也记述了秦始皇从这里派方士入海求不死药和拜荆的传说。

清光绪四年重修的《临榆县志》载,岛上有“李斯碑”。

这些都说明“秦皇岛”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

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

其实,唐太宗征高丽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

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就被人们摒弃了。

至于秦皇岛的“岛”,指的是现在海港区的东山,二百多年以前,“四面皆水”,未与陆地相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泥沙堆积,演变成半岛。

至清代中叶,这里有了小渔村。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自辟秦皇岛为商埠。

四年以后,英国在这里筑码头运开平煤。

戴河古称渝水,到了辽代一直到明清都称为渝河,到清康熙年间因砂河流经戴家山头故改为戴家河,后来到了民国年间为了省事把家字去掉了故称戴河,戴河有四条源头都在抚宁县,戴河在河东镇流入大海,因为整个旅游区在戴河以北所以叫北戴河北戴河的名字是从戴河而来,但是叫北戴河的有两个地方,有先有后:一个是秦皇岛的市辖区,即北戴河区,辖戴河镇、蔡各庄乡、海滨乡;一个是北戴河村。

北戴河村在前,在北戴河火车站北偏东,北戴河区在后。

一百多年前,京山铁路从这里通过,并在这里设站,即现在的北戴河火车站,它的命名是来自于北戴河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传秦始皇吞并了六国、统一中国后,就加紧修驰道、通水路、巡视郡县。

一日,秦始皇东巡至海,忽有齐国人拦驾求见。

始皇问:"为何拦驾?"齐人答:"禀报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

这仙山时隐时现,出现时,楼台亭榭依稀可见,钟鼓笙箫悠扬悦耳。

仙人们驾云行路,飘飘洒洒;饮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长生不老的药。

大王,若想万寿无疆,何不派人去寻些长生不老的仙药呢!"
始皇听罢,半信半疑,当即降旨,令齐人去仙山寻药。

几日后,齐人回来禀报始皇:"因为小人福浅命薄,仙山一直未现,是海上一阵飓风,把我们吹了回来。

"始皇听后不悦,可转念一想,世上要讲福大命大之人,看来只有朕了。

待朕亲临海边,眺望仙山罢!于是争令兵士速在海边岩石上筑造行宫,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留下遗址。

始皇住进行宫,待仙山再现。

果真,一日晴空万里,碧波如镜,万籁无声。

海面忽地升腾一片光辉,光环中耸起三座小山。

只见,隐隐山头见楼台,淡淡树影倚云栽,层峦叠翠,连绵数十里,忽如伞盖、忽如旗帜、若似浮图、若如城廊,殿阁兽脊,异态万千,变幻无穷,近半个时辰,仙山方消。

始皇见状,大悦。

从此坚信齐人之方。

便令将士四处张贴告示,广招天下方士,共议求仙之事。

此时,燕国方士卢生见此告示后,毛遂自荐,到行宫拜见始皇。

卢生说:“小人愿带弟子渡海为大王求取不老之药。

”“有何把握?”始皇问。

卢生答:“从前此地有两个方士,一个叫羡门,一个叫高誓,他们已得道成仙,住在仙山。

他们若知道是为大王求药,定能应允。

”始皇听后,万分高兴,忙说:“你若能求得仙药,寡人必有重赏。

不知你何时动身?”乩生说:“大王,请允许我三日,一要斋戒沐浴,二要朝拜仙山,还要置办些珠宝法器,以做见面之礼。

另外,恳请大王为我们选一方风水宝地,由此入海。

”始皇一听,“好!”遂传令兵马集中,分东西二路沿海滩选址。

两天后,东路人马回宫禀报:距碣石海岸不远处的海里,有一小岛,方圆数十里。

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小山突兀,清泉飞瀑;苍松翠柏,一片葱绿;扁地野花,绚丽夺目。

尤其那岸细沙,金光闪亮,走在上面,象踩着柔软的绒毯。

始皇一听,决计亲率兵马渡船登小岛查看。

始皇一登上小岛,不由赞叹道:“朕游扁天下名山大川,竟未见如此奇丽山水。

且这里风轻浪静,沙软潮平,极易船儿航行,入海之处,非它莫属!”于是,始皇就在小岛上住了一宿,只待明日入海求仙。

第二天一早,卢生和弟子韩终、候公、石生等一身道装,在海边待命。

始皇今天特别高兴,先把酒朝拜仙山,后令兵士将珠宝以及在小岛上采集的各种瓜果一并装船,以稿劳方士。

随后,降旨入海。

小船徐徐扬帆,乘风破浪,秦始皇则站在小岛山岩上,目视小船直至消失在海天尽头。

话说卢生和弟子们在海上飘泊多日,水尽粮绝。

既没有找到仙山,更没有寻到仙药。

他们知道这样空手面回,定犯欺君之罪,要千刀万剐。

无奈之中,卢生想出一计,他用黄缎子做了个符咒,上面写道:“亡秦者胡也”五个字,带弟子返回行宫。

见到始皇后,谎称仙山上的仙人让将此速交秦始皇,不可耽搁。

秦始皇见到“仙书”,心中忐忑不安,哪还顾得求仙之事?忙率兵马日夜兼程回咸阳。

而后征发大量民工,派大将蒙恬坐镇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威振匈奴”。

后来,人们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岛的山岩上,立碑为记,碑刻“秦皇求仙入海处”。

而这美丽的小岛,几经沧桑,渐渐与陆地连在起,人们为它起名叫“秦皇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