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合集下载
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光阑(应用光学第六,七次课)

x f f物
D Γ D 1 D Γ nu D 2 f 物 f目 2 f 500 2 250
数值孔径
Γ NA nu D 500
增大数值孔径可以提高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增大物方孔径角 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 增大物方介质的折射率 (浸液物镜)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光学系统中总有一个光孔是限制光束的大小的。 看下图: 出射光瞳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A
-U
U
A
说明
(1) 孔径光阑通过其前面的透镜成像到物空间去, 入射光瞳(入瞳) 入瞳实际上限制着光学系统的物方孔径角 U (2) 孔径光阑通过其后面的透镜成像到像空间去, 出射光瞳(出瞳) 出瞳实际上限制着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角 U (3) 入瞳位于物空间的;出瞳位于像空间的。 (4) 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对于整个光学系统是共轭的,即:
F物
非成像的光,来自反射面反射的光,仪器内壁反射的光等。
(2) 其危害:使像面产生明亮的背景,降低像的衬度 (3) 该光阑不限制通过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只限制那些从非 成像物体射来的光,例如:各反射面反射的光,仪器内 壁反射的光等。
物镜
消杂光光阑 分划板
(4) 当然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光学系统,专门设置消杂光光阑 的,且可以有几个的。例如:天文望远镜,长焦距平行 光管等。 (5) 一般的系统仅仅使用其镜管内壁加工成内螺纹,并涂以 黑色无光漆或者煮黑来达到消杂光的目的。
A 视场光阑
L2
L1
B
(9) 入射光瞳为有限大时,此时入射窗并不能完全决定光
学系统的成像范围
当入射光瞳无限小时
入射窗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照相机的光阑为孔径光阑,照相底片为视场光阑。
5.1.3、 渐晕
由于轴外点斜光束宽度比轴上点光束宽度小,使像平面 边缘比中心暗的现象称为“渐晕”。
线渐晕系数
KD
D D
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渐晕不同
面渐晕系数难以处理。
给渐晕的原因: 1. 为了减小元件的口径 2. 为了去处某些像差较大的光线
在某些望远镜中,渐晕系数可以达到0.5
30 F’物
对于轴向光束,物镜口径最大,目镜口径较小 为满足光学特性的要求,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至少 应保证轴向光束通过。
3、轴外光束传播情况
1)孔径光阑确定:轴向光束口径最大的元件-----物镜
a F’物
a
2)、孔径光阑成像位置
a
b a
入瞳
F’物
出瞳
双目望远镜特点:物镜为孔径光阑,物镜垂直放置,可视 为薄透镜,位置确定,孔径光阑在像空间的像(即出瞳) 也是确定的。
S
光学元件的边框也起光阑的作用。
分类: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5.1.1 孔径光阑
一、孔径光阑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
作用: 决定了轴上点发出平面光束的孔径角,有时也称为有效光阑。
其实光阑决定了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大小。
光阑可在外面也可在里面
二、光瞳
光瞳就是孔径光阑所成的像。分为入瞳和出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后,经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入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前,经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解决的办法:使主光线不变
孔径光阑
y1´=y´
远心光路:将孔径光阑放置在像方焦平面处, 入射主光线与光轴平行,出射主光线永远不变,与像平 面的交点位置也不变
5.1.3、 渐晕
由于轴外点斜光束宽度比轴上点光束宽度小,使像平面 边缘比中心暗的现象称为“渐晕”。
线渐晕系数
KD
D D
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渐晕不同
面渐晕系数难以处理。
给渐晕的原因: 1. 为了减小元件的口径 2. 为了去处某些像差较大的光线
在某些望远镜中,渐晕系数可以达到0.5
30 F’物
对于轴向光束,物镜口径最大,目镜口径较小 为满足光学特性的要求,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至少 应保证轴向光束通过。
3、轴外光束传播情况
1)孔径光阑确定:轴向光束口径最大的元件-----物镜
a F’物
a
2)、孔径光阑成像位置
a
b a
入瞳
F’物
出瞳
双目望远镜特点:物镜为孔径光阑,物镜垂直放置,可视 为薄透镜,位置确定,孔径光阑在像空间的像(即出瞳) 也是确定的。
S
光学元件的边框也起光阑的作用。
分类: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5.1.1 孔径光阑
一、孔径光阑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
作用: 决定了轴上点发出平面光束的孔径角,有时也称为有效光阑。
其实光阑决定了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大小。
光阑可在外面也可在里面
二、光瞳
光瞳就是孔径光阑所成的像。分为入瞳和出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后,经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入瞳。 孔径光阑在透镜前,经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解决的办法:使主光线不变
孔径光阑
y1´=y´
远心光路:将孔径光阑放置在像方焦平面处, 入射主光线与光轴平行,出射主光线永远不变,与像平 面的交点位置也不变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 应用 . 光学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4
二、物空间轴外光束渐晕分析
. 应用 . 光学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4
分成三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以AB1为半径的圆形区。在该区域内,每一 点都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全部光束成像。 B1点的确定:由入射光瞳的下边缘P2与入射窗的下边缘M2 的连线与物平面相交。 第二个区域是以B1B2绕光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环形区域。 在此区域内,已不能使所有点都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通 过光学系统成像。在子午面内,由点B1和B2,从100%到 50%渐变,产生渐晕。 B2的确定:连接入瞳中心P与入射窗下边缘M2与物平面相 交。 第三个区域以B2B3绕光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环形区域。在 子午面内,有B2到B3产生50%到0渐变, B3的确定:连接入射光瞳上边缘P1和入射窗下边缘M2与物 平面相交。
z 1 主面与光瞳面重合,有
' z '
' k
xz x f f , p l , p l
'
'
此时上式变成一般形式的高斯公式
2)光瞳处的拉赫不变量为
n1hzuz n h u J z
' ' ' k z k
' z 和 z为第一近轴光线与入射和出射光瞳平面相交的高 度, z 和 ' 分别为第二近轴光线在物像空间的夹角。 k
同理,光瞳处的放大 率可写为
n1 '2 再利用牛顿公式 x x ff ' f nk
' 1 k '
可得
z
1 n1 1 1 ' ' ' p p nk z f
光学系统的光阑

• 视场光阑若不能与物面或像面重合,物 方视场的大小则需要根据指定的标准进 行计算或判定,但存在一个视场大小的 最大极限值。
整理ppt
视场光阑设在像面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F
物在有限远
y
y'
物在无限远
整理ppt
tg y ' f'
视场光阑设在物面
视场光阑 B y A
孔径光阑
y D视 2
tg y
空间深度 • 近景深:对准平面以近能成清晰像的物
空间深度 • 景深为近景深与远景深之和。
整理ppt
z2 z1
2a z'2
z'1
对准平面 B1
A B2
入射光瞳 出射光瞳 P'1
P1 P P'
景像平面 B"2
A'
P2
P'2
B"1
1
2
p2
p
p 1
p'1 p' p'2
z1 p1 p
D
p1
p1
Dp D z1
题解图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 孔径光阑在物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入 射光瞳,简称入瞳
• 孔径光阑在像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出射光 瞳,简称出瞳
• 孔径光阑、入瞳、出瞳三者互为共轭关系 • 入瞳在整个系统的物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出瞳在整个系统的像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C.R. M.R. 物
整理ppt
焦深
一个物平面能够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称为焦深
入瞳 出瞳
D D'
z'1 z'2
整理ppt
视场光阑设在像面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F
物在有限远
y
y'
物在无限远
整理ppt
tg y ' f'
视场光阑设在物面
视场光阑 B y A
孔径光阑
y D视 2
tg y
空间深度 • 近景深:对准平面以近能成清晰像的物
空间深度 • 景深为近景深与远景深之和。
整理ppt
z2 z1
2a z'2
z'1
对准平面 B1
A B2
入射光瞳 出射光瞳 P'1
P1 P P'
景像平面 B"2
A'
P2
P'2
B"1
1
2
p2
p
p 1
p'1 p' p'2
z1 p1 p
D
p1
p1
Dp D z1
题解图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 孔径光阑在物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入 射光瞳,简称入瞳
• 孔径光阑在像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出射光 瞳,简称出瞳
• 孔径光阑、入瞳、出瞳三者互为共轭关系 • 入瞳在整个系统的物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出瞳在整个系统的像方对光束进行限制
整理ppt
入瞳和出瞳
C.R. M.R. 物
整理ppt
焦深
一个物平面能够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称为焦深
入瞳 出瞳
D D'
z'1 z'2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能量效率评价
能量传输效率
光阑应能有效地将光源的能量传输到 所需的光束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散 射和反射。
能量利用率
热效应
光阑在传输大量能量的过程中可能会 产生热效应,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和 稳定性。
在保证光束质量的前提下,光阑应尽 可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成像质量评价
分辨率和对比度
光阑对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有 直接影响,是评价成像质量的重
03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望远镜中的光阑
望远镜中的光阑主要用于控制进 入望远镜的光束的大小,以及阻
挡杂散光和防止过度曝光。
光阑可以调节望远镜的视场,使 得观测目标在望远镜的视场中清
晰可见。
光阑还可以减少望远镜的像差, 提高成像质量。
显微镜中的光阑
在显微镜中,光阑用 于控制照明光束的大 小,以适应不同的观 察需求。
光阑的成像改善作用
总结词
光阑可以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提 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VS
详细描述
在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光阑可以起到重要 的成像改善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放置光 阑,可以消除光学系统的像差,减少杂散 光和眩光的影响,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 比度。此外,光阑还可以用于调整光学系 统的焦距和景深,优化成像效果。
描述
不同类型的光阑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选择合适的光 阑类型和规格对于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光阑的作用
功能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光束的形状 、大小和方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光束质量和系统性能。 具体来说,光阑的作用包括限制光束的孔径、消除杂散光、 提高成像对比度和减小畸变等。
描述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1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3、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视场光阑。
4、渐晕光阑:轴外点光束被拦截的现象 称“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渐晕光 阑”。
5、消杂光光阑:用来拦掉光学系统中非 成像或因折射面反射产生的杂光光阑称
“消杂光光阑。”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x
' z
f'
xz
n1
n
' k
f
' z
,
x
' z
f ' z
f
'
n
' k
f
n1
f
n1
n
' k
f'
= n1
f'
x
' k
n
' k
x
f'
同理,光瞳处的放大
x1
p
x
z
,
x
' k
p'
x1
p
n1
n
' k
f
' z
,
x
' k
再利用牛顿公式 x1xk' ff
率可写为
可得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z 1 n1 1 p' p nk' z
由物面中心通过入射光瞳边缘的光线称为第一辅 助光线。同理,使所有的光学零件通光孔通过其
后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像空间去,则出射光瞳对 像面中心孔角最小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2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A1 A2 L
B1
B2
B
A
照相机系统简图
照相镜头L将外面的景物成像在感光底片B上;可变光阑A是一个开口 A1A2大小可变的圆孔。随着A1A2 缩小或增大,参与成像的光束宽度 就减小或加大,从而达到调节光能量以适应外界不同的照明条件,即 为孔径光阑 成像范围则是由照像系统的感光底片框B1B2的大小确定的。超出底片 框的范围,光线被遮拦,底片就不能感光;相机的视场光阑一般为矩 形,以对角线来表示线视场。
光学 系统
入 瞳
出 瞳
讨论1:人眼系统中的孔径光阑 入瞳 出瞳
眼睛入瞳:瞳孔经过其前面的系统(角膜、前房)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05mm; 眼睛出瞳:瞳孔经其后面的系统(晶状体、玻璃体)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67mm
讨论2:物体位置改变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只是对一定位置的物体而言的。如果物体位 置发生变化,原来的孔径光阑将会失去限制光束的作用。 这是因为光孔在物空间的像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最简单情况:
L 光阑Q
A
·
-U
F
·
· F′
Q1
第1步:画出每一个光孔经过其前面的光路所成的物空间的像 第2步:画出轴上点到这些孔像边缘的光线 第3步:判断张角最小者所对应的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有多个透镜时:
首先应使所有的光孔处于同一空间
Q1 P1
L2’’
A
●
●
F -U L1 L2 Q2 P
2
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于光轴放置的通光孔屏 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一般为圆形,也可能为长方形,或直径可变 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学系统的光阑

何谓光阑(diaphragm or stop)?
即是其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与光轴放置的 通光孔屏。
其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其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阑的种类
⑴ 孔径光阑 ( aperture diaphragm ) ⑵ 视场光阑 ( visual field diaphragm)
4、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的关系
孔径光阑的确定:
Q1 L 光阑Q
A
·
-U
· F
F′
·
入瞳(出瞳) 孔径光阑
5、如何确定孔径光阑?
① 先求出系统中所有通光孔在物(或像)空间 的共轭像的大小和位置; ② 分别作出从轴上物(或像)点到这些孔像边 缘的连线; ③ 判别其中张角最小者,即最能限制轴上物点 (或像点)光束大小者就是入瞳(或出瞳), 而与其相共轭的通光孔(实物)即为孔径光 阑。
为消除或避免渐晕,应尽量使入窗与物平面 重合;出窗尽量与像平面重合。
三、渐晕现象
三、渐晕系数
作业:
5-1, 5-2, 5-4。
薄透镜组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F
F1
H
H'
F2'
F1' F'
F2
P2
2、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 (entrance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在物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光瞳(简称入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物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物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入瞳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为最小。
3、孔径光阑与出射光瞳 (emergent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后面的光学零件在像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光瞳(简称出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像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出瞳对轴上像点的张角为最小。
即是其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与光轴放置的 通光孔屏。
其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其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阑的种类
⑴ 孔径光阑 ( aperture diaphragm ) ⑵ 视场光阑 ( visual field diaphragm)
4、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的关系
孔径光阑的确定:
Q1 L 光阑Q
A
·
-U
· F
F′
·
入瞳(出瞳) 孔径光阑
5、如何确定孔径光阑?
① 先求出系统中所有通光孔在物(或像)空间 的共轭像的大小和位置; ② 分别作出从轴上物(或像)点到这些孔像边 缘的连线; ③ 判别其中张角最小者,即最能限制轴上物点 (或像点)光束大小者就是入瞳(或出瞳), 而与其相共轭的通光孔(实物)即为孔径光 阑。
为消除或避免渐晕,应尽量使入窗与物平面 重合;出窗尽量与像平面重合。
三、渐晕现象
三、渐晕系数
作业:
5-1, 5-2, 5-4。
薄透镜组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F
F1
H
H'
F2'
F1' F'
F2
P2
2、孔径光阑与入射光瞳 (entrance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在物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光瞳(简称入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物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物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入瞳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为最小。
3、孔径光阑与出射光瞳 (emergent pupil)
孔径光阑被其后面的光学零件在像 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光瞳(简称出 瞳),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像方孔径 角U',这是因为在像空间的所有光孔中, 出瞳对轴上像点的张角为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于光轴放置的通光孔屏 可能是带孔的金属片;也可能是透镜边框 一般为圆形,也可能为长方形,或直径可变 按要求在专门位置放置。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决定像面的照度和系统分辨能力:孔径光阑 ( Aperture Diaphragm ),一定存在 (光圈) 决定系统的视场:视场光阑 ( Field Diaphragm ),一定 存在 (相机底片) 限制轴外点成像光束的口径;渐晕光阑 ( Vignetting Stop ):可能没有,也可能多个 拦截系统中有害的杂散光:消杂光光阑。
最简单情况:
L 光阑Q
A
·
-U
F
·
· F′
Q1
第1步:画出每一个光孔经过其前面的光路所成的物空间的像 第2步:画出轴上点到这些孔像边缘的光线 第3步:判断张角最小者所对应的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有多个透镜时:
首先应使所有的光孔处于同一空间
Q1 P1
L2’’
A
●
●
F -U L1 L2 Q2 P
2
孔径光阑的作用: 1. 决定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宽度; 2. 选择轴外点成像光束的位置
孔径光阑的确定
先求出系统中所有通光孔由在其之前(之后)光路形成的 物(或像)空间的共轭像的大小和位置; 分别作出从轴上物(或像)点到这些孔像边缘的连线; 判别其中张角最小者,即最能限制轴上物点(或像点)光 束大小者,与其相共轭的通光孔(实物)即为孔径光阑。
L
A
标准镜头: 焦距约等于感光面对角线长度(36×24mm,43mm,47°)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标准镜头,视角小于标准镜头。
视场光阑的确定
Q1
L1’
L2’
A
·
-
-U
· F
· F’
B 入射窗 入瞳
视场光阑随孔径光阑而定
孔 径 光 阑 ( 入 瞳 ) Q
视 场 光 阑
( 入 射 窗 ) L
· 1 A ·A2 · A
-
F
A’
F’
视 场 光 阑
( 入 射 窗
孔 径 光 阑
( 入 瞳 )
线视场:物方2y 和像方2y’
当物体在无穷远时,用物方视场角(像方视场角)表示 视场大小; 当物体在有限距离时,常用物高2y(像高2y‘)表示视 场大小,称为线视场。
光学 系统
入 瞳
出 瞳
讨论1:人眼系统中的孔径光阑 入瞳 出瞳
眼睛入瞳:瞳孔经过其前面的系统(角膜、前房)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05mm; 眼睛出瞳:瞳孔经其后面的系统(晶状体、玻璃体)所成的像, 大致位于角膜顶点后3.67mm
讨论2:物体位置改变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只是对一定位置的物体而言的。如果物体位 置发生变化,原来的孔径光阑将会失去限制光束的作用。 这是因为光孔在物空间的像对轴上物点的张角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1 A B C
2
1是孔径光阑 2是孔径光阑
结论:物体位置变了,孔阑可能改变
讨论3:光阑尺寸改变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讨论4:孔径光阑的设置原则
孔阑大小的决定因素:
要求的孔径角
孔阑位置的决定因素:
两个光学系统组合时,需遵守光瞳衔接原则:即前一 个系统的出瞳与后一个系统的入瞳重合; 在投影光学系统中:系统的出瞳或入瞳在无限远处, 即孔径光阑设置在投影物镜的焦面; 有利于轴外光束的像差校正,改善轴外点的成像质量 合理匹配光学系统各元件的口径。
A 20
(1)先求L2通过L1所成的像,可以将L2视作像,求物: 由f1' 100mm, l ' 20mm, 根据物像公式得l 25mm,
30
(3)求轴上物点对各光阑像的张角 D 20 tgu1 1 0.1 200 200 18.75 tgu2 0.0833 225 33.33 tgu3 0.0952 350 透镜2是孔径光阑
消杂光光阑
分划板
遮光罩:遮拦视场外的光线进入物镜; 内壁设置消杂光光阑
二、典型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2.1 放大镜
单透镜低倍放大镜,要和眼瞳结合起来考虑光束限制问题;眼睛 为孔径光阑; 放大镜本身是视场光阑,限定了可见视场。
B1 B B2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A
F’ 眼瞳(出瞳)
像面
物面
视场光阑
入瞳
2.2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普通照像系统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照相镜头、可 变光阑和感光底片。
1
13.33 33.33mm 0.4
二、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是限制物空间(或像空间)成像范围的光 阑。 光学系统中,常用主光线确定成像范围,可以设定 入瞳很小(无穷小) 视场光阑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称为入射窗(简称入窗);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 物方视场角,这是因为在物空间的所有其它光孔中 ,入窗是入瞳中心对其张角最小的一个。 视场光阑被其后面的光学零件在像空间所成的像, 称为出射窗(简称出窗);它决定了该光学系统的 像方视场角’,这是因为在像空间的所有其它光孔 中,出窗是出瞳中心对其张角最小的一个。
A1
A2 L A
B1
B2 B
单镜头反光 SLR(Single Lens Reflex)
单反相机的优势: 图像传感器的优势 丰富的镜头选择 迅捷的响应速度 所见即所得
1:物镜,2:45度反光镜,3(4):CCD; 5:毛玻璃;6、8:将毛玻璃上的像成像到 人眼;7:五角棱镜
数码相机的CCD尺寸
L
y
A
·
-y’
孔径光阑 入瞳 (出瞳)
·
A’
复习
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中对成像光束大小起限制作用; 入瞳和出瞳:分别是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和像 空间所对应的像,分别在这两个空间对成像光束起限制 作用。 视场光阑:在光学系统中对成像范围起限制作用; 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是视场光阑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 和像空间所对应的像,分别在这两个空间对成像范围起 限制作用。
1.4 消杂光光阑
杂散光:通过光学系统投射到像平面上不参与成像的有害光线; 来源: 物空间的非成像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射向仪器镜筒的内壁,经反射射向像面; 成像光束在经过光学零件时,产生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光; 光学零件缺陷引起的散射光; 危害:降低像面上的对比度,淹没细节,影响成像质量。
物镜
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4:3)
1”=长12.8×宽9.6mm,对角线16mm ½”=对角线8mm 单反相机(与传统135胶片相同的3:2) 全画幅:36×24mm APS-C画幅面积为(23.7×15.6mm) 4/3英寸的画幅面积为(18×13.5mm)
相机拍摄范围和物镜焦距、底片尺寸有关: 焦距不变,底片尺寸越大,视角和摄影范围越大; 底片尺寸不变,焦距越短,视角和摄影范围越大;
A1 A2 L
B1
B2
B
A
照相机系统简图
照相镜头L将外面的景物成像在感光底片B上;可变光阑A是一个开口 A1A2大小可变的圆孔。随着A1A2 缩小或增大,参与成像的光束宽度 就减小或加大,从而达到调节光能量以适应外界不同的照明条件,即 为孔径光阑 成像范围则是由照像系统的感光底片框B1B2的大小确定的。超出底片 框的范围,光线被遮拦,底片就不能感光;相机的视场光阑一般为矩 形,以对角线来表示线视场。
入 瞳
-U
孔 (径 出光 瞳阑
)
孔径光阑位于透镜前
U'
出 瞳
孔 径 光 阑
( 入 瞳 )
无限远的物体
物方孔径角=0,光学系统的所有光孔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 在物空间所成的像中,直径最小的光孔像就是系统的入瞳。
孔 径 光 阑
入 瞳
孔阑、入瞳和出瞳之间的共轭关系
入射光瞳通过整个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就是出射光瞳。入 瞳与出瞳对整个光学系统是共轭的。
共轭关系的意义
主光线:- 物点发出并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 根据共轭关系,主光线也必然通过孔径光阑和出瞳中心 (主光线是 各物点发出的成像光束的轴线) 通过入瞳边缘的光线必通过孔阑边缘,并过出瞳边缘。 入瞳是物面上所有各点发出的光束的共同入口;出瞳是物面上各 点发出光束经整个光学系统以后从最后一个光孔出射的共同出口。
本章内容
光阑的分类和概念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渐晕光阑 消杂光光阑 照相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学系统的景深与焦深
光阑的定义
光阑:Diaphragm
A B
B’
A’
透镜的大小限制A点发出的成像光束的孔径角,像面的大小 限制成像范围,它们都是对光束的限制,称为光阑。
光阑:限制成像光束和成像范围的透光孔。
L1
物像 入射窗 视场光阑 共轭 物像
L2
出射窗
2. 视场光阑在透镜框
出 射 光 瞳 孔 径 光 阑
入 射 窗
M1
入 射 光 瞳
B’
A M
P’
-ω’
O1
Q
-ω O2
P
A’
M2
B C
视 场 光 阑
( 出 射 窗 )
如何确定视场光阑?
在确定了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后; 自入瞳(或出瞳)中心引向系统物(或像)空间中 所有其它通光孔的实物或像的边缘; 其中张角最小者即为入射窗(或出射窗),因它最 能限制物(或像)空间成像范围,与其相共轭的实 物光孔,即为视场光阑。
1 孔径光阑
定义一:限制进入光学系统成像光束口径的光孔 定义二: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立体角(孔径角)的光孔; 故称为孔径光阑。 意义:决定通过光学系统光能量(即像平面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