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机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然而,手术后康复过程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阶段,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恢复并提高手术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康复期。
术后早期(0-6周)1、术后第一周:1、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2、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腿部肌肉收缩练习。
3、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少量步行活动,避免过度活动。
2、术后第二周:1、逐渐增加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力量。
2、尝试进行坐姿到站立的转换,开始站立训练。
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3、术后第三周:1、继续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抬腿、侧抬腿等。
2、开始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注意安全。
3、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辅助器具的使用。
术后中期(7-12周)1、术后第四周:1、主动进行各方向的活动,如弯腰、旋转等,避免剧烈运动。
2、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洗澡、穿衣等。
2、术后第五周:1、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如抗阻训练。
2、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
术后晚期(13周以后)1、术后第六周:1、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3、继续保持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
2、术后第七周:1、评估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2、在医生建议下,逐渐减少药物使用。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重。
康复建议:1、术后休息时间和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2、遵循合理的锻炼计划,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活动。
3、注意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合理饮食。
4、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避免焦虑和压力。
5、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手术,它是一种小型的手术,通过在髋关节处植入人工关节来取代损坏的关节,从而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运动。
在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康复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可以加快康复速度,还可以提高康复质量。
本文旨在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的康复训练时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一般需要进行8-12周的恢复时间。
在此期间,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逐步加强训练强度。
在开始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同时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训练。
2.避免过度运动和过重负荷。
过度运动和过重负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手术部位的疼痛加重,甚至会造成创伤复发,因此要注意训练强度的适宜性。
3.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进行恢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步态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的步态姿势。
步态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步态姿势,即头直立,背部挺直,膝关节屈曲度适宜,姿势自然。
2.缓慢、稳定的步伐。
步态训练时要注意步伐缓慢、稳定,要保证双脚交替着着地,同时要注意手臂的协调。
3.逐渐加强训练强度。
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逐渐提高步伐速度和步数。
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中,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锻炼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强度。
例如:1.伸展训练。
在伸展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下蹲、前后屈、侧屈等多种姿势,可以有效地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弹性。
2.力量训练。
通过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使患者提高关节的强度,促进肌肉的恢复。
3.平衡训练。
通过进行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活动训练在活动训练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例如进行适度的步行、爬梯、爬山等活动。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旨在通过逐步加强和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控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以下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建议:
1. 早期康复阶段(手术后1-4周):
-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坐卧,进行床上起坐、屈膝抬腿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 感觉、肌力、肢体对称性的评估,并进行深蹲等活动。
- 患侧下肢的提肢和小范围伸展运动,可帮助恢复关节灵活性和控制。
- 起立、走动的训练,最初可使用拐杖等辅助设备。
2. 中期康复阶段(手术后4-12周):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强度和时间,以提高运动耐受性。
- 加强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踝关节、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外展等动作,以增强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
- 惯用腿、患侧腿间的负荷平衡训练,以恢复步态的均衡性。
- 避免弯曲腰部猛地前屈,避免旋转运动和外展膝的动作。
- 逐步减少拐杖等辅助设备的使用。
3. 后期康复阶段(手术后12周以上):
- 恢复步态和徒步行走能力,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实现平稳
步行。
- 加强更高级别的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如单腿站立、单腿抬起
身体、单腿深屈膝等动作。
- 进行跑步、跳跃等轻度有氧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 实施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的模拟,以应用和巩固康复
训练成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而有计划地进行,以确保最佳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康复期间,建议患者定期与康复医师和手术医师进行沟通和跟踪,随时检查术后肢体情况。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1.术后第1~2天患者平卧位,两腿之间放置外展枕,患侧可穿防旋鞋,保持术侧肢体外展中立位。
确保关节稳定性,防止髋脱位。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进行患肢踝泵运动。
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活动踝关节。
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每个动作持续5秒左右。
2.术后第3~7天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抗阻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增加训练的频率及强度。
目前的共识是无论是骨水泥型或是生物型全髋术后均可在此时段训练卧位到站立位的转移。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绷紧股四头肌,尽量伸直膝关节。
保持5~10秒钟,每隔1小时练习10次。
腘绳肌训练: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每隔1小时5次。
臀肌的抗阻肌力训练,做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这样可以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
训练卧位到站立位的转移1、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床边,身体向床边移动并置于床沿。
2、将手术腿移到床下,双上肢帮助支撑上身,保持患肢与躯干在一条线上,禁止扭转患肢,患髋不能屈曲大于90°,并防止患髋过度外旋。
3、将患肢移动至床边并保持患肢伸直。
适当伸直上身、身体轴线向患侧旋转,健腿顺势移到床下。
4、将身体转正,扶住助行器支撑站立,身体直立不能向前倾斜。
行走和负重以往文献认为生物型假体植入的患者,因为假体和宿主骨之间骨长入需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手术一个月以后才能负重锻炼,而骨水泥型则不需要这一过程。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只要生物型假体的植入是坚强、稳定的,一样可以术后立即负重,所以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
无论采取何种类型假体的患者均可以输后第1~3天下地活动,在助行器帮助下部分负重练习行走和转移到椅子。
将助行器放置在面前,用双手握紧助行器。
保持髋关节伸直,将健腿置于助行器中间。
用助行器支撑体重,术侧腿向前迈步,注意不要碰到助行器腿提起助行器(如果助行器没有轮子),确定放稳所有助行器四条腿后,将健腿迈向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ppt课件

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 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培训
了解康复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髋关节置换 术后的康复知识,包括康复锻
炼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学习自我护、坐姿、步行
方法等,以促进康复。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避 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术后2-3周
逐渐增加肌肉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抗阻训练和渐进性抗阻 训练。
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术后2-3天
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开 始进行步行训练,起初需要在辅 助器具如助行器或拐杖的帮助下 进行。
术后1周
逐渐增加步行训练的时间和距离 ,并尝试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
术后2-3周
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逐 渐增加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 洗澡、穿衣、上厕所等。但要注 意不要过度用力或过度活动,以 免影响伤口愈合或造成再次损伤 。
术后48小时
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髋关节活 动的范围和强度,但要避免过度用力。
肌肉力量训练
术后3天
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绷紧大腿和小腿肌肉,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再重复绷紧放松的动作。
术后1周
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等张收缩训 练,如抬起大腿或小腿,以增强肌肉力量。
心理干预方法及实施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增 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治疗
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的沟通和支 持能力。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缓解 紧张和焦虑。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社交支持网 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但手术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康复过程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进行探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后康复的意义术后的恢复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的基本功能。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运动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关节的稳定性,这是康复过程的关键。
二、康复过程的时间总的来说,患者需要进行六个月至一年的康复。
在开始任何康复活动之前,要充分了解医生的建议,了解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关节并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患者应耐心等待恢复,不能太过急躁,因为过快的康复容易引起问题。
三、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进行康复之前,患者应向医生咨询具体的康复计划和注意事项。
康复过程中,除了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度的锻炼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疲劳: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引起疲劳并加重关节疼痛。
2、注意饮食:保证营养平衡,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促进恢复。
3、保持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减少关节疼痛和不适。
4、定期复诊:定期就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康复过程中的锻炼方案在进行锻炼时,患者应遵循康复师的建议,避免运动过于剧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活动:1、走路训练:从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
避免走路时太过费力。
2、伸展训练:伸展可以帮助保持关节灵活性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强度训练: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和重量,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五、康复后的预防措施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关注关节状况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保持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
2、注意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和运动损伤。
3、定期复诊:定期就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4、遵循医生的建议:如遇到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整个过程,并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术后2-3周内回家应该平躺,弯曲双腿膝盖,两脚底与手掌平贴在床上,伸直髋关节并抬高,维持5秒钟再放松。
在床上使用便盆,也可采用此法。
术后2-3周1、单侧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可以在拐杖或助行器保护下下地。
2、合适的拐杖:病人站起来,拐杖在足尖斜前约45°,手肘弯约25~30°,肩膀松弛,腋下与拐杖顶端之间可插入二指,以免压迫到臂神经丛。
助行器:双手扶住助行器扶手,左右手依次向前方推动助行器,双手撑住后方可迈步行走。
3、步骤:最初可以在床边斜坐,保证上身不超过90°,双腿下垂于床边,无头晕、乏力之后,扶拐站立。
站立3分钟后无头晕、心慌等异常后可以迈步,双手撑住拐杖后健腿先买迈,之后患腿在地面上向外前方划出半圆形轨迹跟上。
注意开刀的腿最好不承受重量。
开始学习拐杖时,先行数步,然后再逐渐增加,且需要有人在旁边协助。
4、锻炼如下图,单侧手术下床站立时可练习。
将手扶在门边,用健肢站立,然后患肢由身体的一侧向外伸展,直到保持姿势平稳为止。
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迈健腿,下楼梯时先迈患腿。
侧卧腿抬高:躺向没有手术那一侧,将健肢的髋部和膝盖弯曲(以保持平衡),然后将患肢的腿向后上方抬高。
做此运动,两腿间要夹枕头,初期需要协助。
直腿抬高: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
重复练习,您会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平躺:弯曲患肢的髋部和膝盖,向胸部方向抬高,练习膝部和髋部的弯曲,并加强腿部力量,注意勿超过90°。
手术后三个月应注意的姿势正确错误1.不能将您的膝盖高过手术过的髋关节,致角度小于90°2.坐着时,请将膝盖的高度保持在髋关节以下,绝对不要将身体往前倾。
3.蹲下时,请弯没开刀那边的膝盖,而将开刀过的那只腿保持伸直在后面。
4.当您想将两腿伸直平坐时,请切记两手如图向后撑住,千万不要让身体向前倾。
5.躺在床上时,不论仰卧或侧卧两腿间夹一枕头,以防止手术过的髋关节内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重要,它涉及到患者能否恢复至原有的身体状态。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一、手术后的康复阶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康复阶段:手术后的前两周,患者需要协助行走。
此时,要注意不要将手术部位承受太大的压力。
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帮助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
2. 中期康复阶段:手术两周到三个月时,患者逐渐可以自行行走。
此时应坚持进行康复体操,帮助肌肉逐渐恢复,减轻手术区的疼痛,并逐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
3. 后期康复阶段:手术三个月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肌肉有氧运动,如骑车、游泳等,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人工髋关节。
二、康复体操的注意事项
1. 切勿过量行走或活动,应当逐渐增加负荷。
2. 注意手术区的卫生,避免感染。
3.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必要的理疗或药物治疗。
4. 康复体操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无意义的练习导致不必要的疼痛。
三、本文要点总结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 康复体操非常重要,应当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
3. 康复期间应当避免过度活动,注意手术区的卫生,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临床康复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0*12 .3 ’2)*)412 5+(16)2)717).*8 -1*/109 $%%$8 :.2; &8 <.; $
曲。开始外展练习。卧位到坐位的转移。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 继续上述的等长收缩练习。不断增加以上所有练习的频率,要根 据病人的情况和疼痛酌情练习。术后第 = 天> 抬高臀部即桥式运 动。继续以上所有练习。术后第五六天> 开始外展练习。从床上 到椅子的转移。继续以上练习及转移。术后第 " 天> 扶两拐站立。 非骨水泥型:$%? 负重 @$ 月之间负重逐渐增加到 !%%? A 。骨水 泥型:可 !%%? 负重。混合型:根据医生的指示及病人的疼痛情况 酌情负重。继续上述练习。扶双拐走路(腋拐)。站立位:月国绳肌 开始练习,开始直腿抬高。开始双腿的平衡练习,骨水泥型不用 双拐进行平衡练习;非骨水泥:要用双拐进行平衡练习。术后 $ 周:增加走路的距离和频率,尽可能多的继续肌力、平衡练习。继 续松动练习。出院前一天:指导病人家庭训练方案。骨水泥型:可 单腿半蹲练习,如果病人居住条件要求走楼梯的话,要教病人走 楼梯。再次重复;所有练习都要在无痛范围内做。出院标准;巳拆 线,病人可主动站立并能扶双拐用 B 点或 = 点步态走路,无并发 症,髋关节屈曲达 C%D或比 C%D差一点的角度。术后两个月之内应 禁止的危险运动有:内收、外旋、内旋,联合运动:外旋及外展,内 旋及内收。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术后第 ! 周进行:@ ! A 呼吸训练; @$ A 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B A 患侧下肢的等长收缩运动;@= A 严格 执行肢体良肢位 @ 髋关节应在 =ED范围以内屈曲活动。第 $ F & 周 主要进行:@ ! A 渐进性进行各种康复治疗,解决包括负重、肌力、 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肿胀等方面的问题;@ $ A 加强宣教(髋关节 避免内收内旋等动作,髋关节屈曲不超过 C%D)。第 " 周:病人患 肢可完全负重,可坐普通的椅子但不可全蹲,直至医生认为可 以。 =; B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康复医学科 术后第 ! 周:康复的 重点是减轻病人的症状,促进创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 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 ! A 维持患侧下肢的特殊体位:即在髋关 节无旋转的情况下,取轻度外展位 @$%D F B%DA ,可在双大腿之间 安放枕头保持两腿分开,绝对避免患髋内收,必要时让病人穿上 钉字鞋或箱型足夹板防止髋内 G 外旋。($)由骨科医生决定是否 采用患肢持续牵引。(B)对取外侧人路切口的病人,术后第 $ 天 即可取半坐位 @ B%D F =EDA ,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开始 E H)*,逐渐 增加至 !E F $% H)*。而取后侧人路切口的病人不宜过早坐起。 (=)术后第 $ 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加强对髌骨的滑动和挤压, 同时进行髌骨周围,膝关节后部及小腿后部的按摩与挤压,以防 止关节粘连,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E)继续加强健侧下肢各 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术后第 $ 天进行患侧踝关节主 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可由他人在病人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 力,或做踝关节静力性背屈、趾屈收缩练习。(")术后第 B F E 天 加强患侧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术后第 B 天开始进行髋、膝关节被 动活动,对外侧入路切口的病人被动屈髋度数由小到大 @!ED F B%DA ,后方入路切口屈髋度数在 !%D以内,活动中动作要求缓慢, 要求病人下肢充分放松,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活动中注意避 免髋内收及旋转,被动活动可由他人帮助进行,也可借助吊带, 利用健手、健腿的力量带动患侧下肢活动,在膝下垫枕,使髋、膝 处于屈曲状态 @ 度数同上 A ,保持 B% H)*,每天重复两三次为宜。 术后第三四天开始,在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让病人将小腿 抬高床面做伸膝动作,并在空中保持 !% ,,然后缓慢放下,重复 !% F $% 次。术后第四五天开始,由他人将病人身体向患侧外移至
术后肢位:软性 B/-G) 架台上稍外展位7 旋转呈中立位,有脱 臼倾向时用石膏绷带防止旋转,麻醉醒后立即进行踝关节的主 动运动。第 ! 天:四头肌等长运动。第 # 天:踝关节内外翻运动、 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紧张训练7 起坐训练。第 > 天:膝、髋关节自 我助力运动(但髋关节禁止内收、屈曲复合运动,端坐位练习,然 后轮椅练习)。!$ H I # 周:步行器起立训练,缓慢的步行训练。# I = 周:开始部分负重步行。注意点:(!)术中引起脱臼肢体位置、角 度,要记录下来,并告知主治医生术后要十分注意,后方入路时禁 止内收内旋,前外侧入路时,注意不要采取外旋位,术前有外旋挛 缩的患者,用带有钉字板的石膏绷带固定,以防止外旋。(#) J.+6() C K--/* 型的自锁型人工股骨头时,全负荷负重时间推迟 到 D 周以后,用双拐 = I > 个月,再长期用手杖。(=)无骨水泥时, 与全髋置换术程序完全一样。 # 全髋置换术 #: ! K.11*/ 型以及以其为基准型(使用骨水泥者)E=F 术后肢 位:软性 B/-G) 架台上稍外展位7 旋转呈中立位,麻醉醒后立即进 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若有髋关节不稳定7 用石膏绷带防止旋转 (小腿下部带有丁字板)。第 ! 天:四头肌等长运动7 坐起到 >DL。 第 # 天: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翻抗阻运动。第 > 天:膝、髋关节 自我被动运动(膝关节完全屈曲,髋关节允许屈曲至 @$L,但髋关 节禁止内收及外旋。端坐位练习,然后轮椅练习。有防止旋转的 石膏绷带时,暂时除去石膏绷带,开始自我辅助运动,训练以外时 间,穿戴矫形具)。!$ I !# H:去除防止旋转的石膏绷带,开始部分 负重,外展肌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 I = 周:逐步过渡到全负荷 步行。站位双下肢长度差的测量,若有下肢不等长,则定做补高 鞋7 逐步持拐步行。注意点:(!)后方手术径路时,禁止内旋,以防 脱位,或者手术者在术中测试容易脱位的角度,并务必传达给主 治医师,偏瘫患者有外旋挛缩时应特别注意屈曲与旋转。(#)大
术后肢位:平衡牵引或弹簧悬挂,麻醉醒后即开始踝关节的 主动运动。第 ! 天:股四头肌等长运动7 使用悬吊带进行下肢自我 辅助运动。第 > 天:坐起练习。第 !$ 天 I = 周:用步行器部分负重 步行 < 至 #$ NO ? ,随后用双拐步行7 测定双下肢长度差7 制作补高 鞋。第三四个月:负重增加到 =$ NO,自行车练习。第 D 个月:>$ NO 负重。第 % 个月:允许全负荷负重,持手杖步行7 嘱患者长期携带 手杖。无骨水泥人工髋关节(P+6*-)(3+、Q0//(+ C R010)6* 型等)翻 修术髋臼顶部移植骨块时,= 个月开始部分负重。 > 国内全髋置换术后康复的时间 >: ! 北医三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荷康复医学中心周谋望等 参照国外康复方案,结合其医院情况,制定了以肌力训练,关节活 动为重点,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为目标的康复方案。经 临床试用,效果良好,康复的时间如下。两种不同的人工关节:骨 水泥:适用于老年人群。非骨水泥:适用于年轻一些的病人。两者 的康复时机是不同的。术前康复评定:步态、下肢及上肢的肌力、 双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前训练:教病人扶拐用 = 点或 > 点步 态走路。教病人体位转移。增强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训练。避免术 后危险动作的指导。避免术后危险动作的指导。术后当天:床上 体位:外展位,两腿之间放一枕头,患肢外侧放一枕头以防止髋关 节外旋。仰卧位,无旋转。呼吸练习。术后第 ! 天:踝曲运动。进 行股四头肌,月国绳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床上体位,呼 吸练习。术后第二三天:在无痛活动范围内开始主动膝和髋的屈
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弯曲达到 C%D。移动中注 意避免髋旋转。术后第 E 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 !%D F $%D,然后 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术后第 B 天开始,通 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 身,同时臀部抬离床面,保持 !% F !E ,,重复 E F !% 次(。C)生活能 力的训练,主要是练习床上移动,在术后两三天,就可在他人的 帮助下进行,包括:!向侧方移动:病人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 的同时,抬起臀部,他人在病人患侧一手托住臀部,另一个手托 住膝部,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身体和患肢同 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侧方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 成患髋内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侧卧位,如特殊情况下 @ 如预 防并发症或治疗的需要 A 必须侧卧者,在向健侧翻身时,需要由 有经验的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作进行,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托 住膝下部,将患腿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并在两腿间垫上枕 头,使髋部处于一定的外层位,移动过程中应切忌髓部的内收、 旋转。术后第 $ 周:康复的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下的主动 运动,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 动能力。(!)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 髋度数为 =ED F &%D @ 侧入路切口 A 或 I B%D @ 后入路切口 A ,可在患 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园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 伸活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力量性训练,股 四头肌训练。避免髋部的旋转。(B)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 至病能人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病人,上半身可抬高 =ED F &%D,后方入路切口为 B%D以内,但半坐时间以不引起头晕、 眼花、心慌、欲吐等症状为宜 @ B% F &% H)* A ,一天可重复进行多 次;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 可用直立床训练病人。(=)加强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一 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E)在克服了体位性低血压后,可 在床边 @ 或平行杠内 A 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 支撑 E F !% H)*,此时患腿不负重触地。(&)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 器内进行健髓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以适应以后的辅助步 行,患腿不负重,可用小范围的触地式摆动。(")逐渐从平行杠内 过渡到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态行走为主,患肢不负 重作小范围的触地式摆动。术后第 B 周: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 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 力。加强步态训练。(!)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 $% F B% 次,患髋屈曲度数在 C%D以内 @ 侧入路切口 A ,每 !% 次为 ! 组,中间休息 ! H)*,这样即改善了下肢诸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训 练了股四头肌的肌力。($)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 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 !% ,,重复进行 !% F $% 次, 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B)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 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静止期分解,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 步训练,待患腿的前后摆动符合步行要求,且患腿在部分负重状 态下无不适感,可让病人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完成很好,可让其 连续走 $ 步,并逐渐增加步数和距离,如果发现病人行走速度减 慢,步态异常,则表明病人产生疲劳,应进行短暂或长时间的休 息,一旦病人在平行杠内的步行 @ 单髋置换为三点式,双髋置换 为四点式 A 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持拐杖步行,训练的方式与平 行杠内一样,可让病人在有条件的康复医学科进行水疗,即给病 人进行水中减重步行训练,以减轻患髋的负重,训练正常的步 态。(=)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