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1.如何帮孩子预防中耳炎如何预防儿童中耳炎2.儿童中耳炎怎么办如何帮孩子预防中耳炎如何预防儿童中耳炎如何帮孩子预防中耳炎中耳炎预防十分重要,爸妈日常要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同时要让孩子远离病源,若怀疑耳朵被感染,应及时看医生。

如何预防中耳炎对于儿童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该怎样做好中耳炎的预防?1、减少儿童在不洁环境的机会: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戒烟。

与无烟家庭相比,和吸烟者一起生活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患中耳炎。

香烟会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内膜,进而干扰耳咽管的正常活动。

如果戒不了烟,那至少做到别在家里抽烟。

同时,减少让儿童出现在不洁环境中的机会,如果是到游泳池游泳,也需要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

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

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

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

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因为感冒是诱发中耳炎的最大致病因素,当儿童在3-6岁时,他们也要开始在幼儿园独立上学,如果擤鼻涕不正确,往往会诱发中耳炎,家长首先要教会儿童正确的擤鼻涕方式。

家长要教会孩子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

还应教孩子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因为这样也会使感染进入耳朵。

3、警惕发病迹象。

怀疑孩子的耳朵被感染时应尽快看医生,这非常重要。

因此爸妈需要了解预示耳朵感染的症状。

耳朵感染时,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抱怨耳朵疼痛或有充胀感。

但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能描述耳痛,因此爸妈需要注意预示耳朵即将感染的其他征兆,如:孩子拉扯或抓挠耳朵,听力或平衡出现问题,比平时更爱哭闹,耳内有液体流出(已经受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哭闹、抓挠耳朵、恶心和呕吐)。

4、让孩子远离病源。

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让孩子远离染病儿童将有助于减少孩子耳朵感染的危险。

若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则控制好病情也有利于预防耳朵感染。

中耳炎患者日常护理措施

中耳炎患者日常护理措施

中耳炎患者日常护理措施1. 保持耳部清洁。

中耳炎患者需要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灰尘、污垢进入耳道。

患者可以使用温水轻轻清洁耳朵外部,但避免使用棉签等尖锐物品深入耳道清洁,以免刺激耳膜或导致感染加重。

2. 避免水进入耳朵。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水进入耳朵,尤其是游泳、洗澡时要注意。

可以使用耳塞或棉花球等物品阻挡水进入耳道,避免引起耳道感染或加重中耳炎症状。

3. 避免暴露在有害环境中。

中耳炎患者需要避免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如烟尘、化学气体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耳部组织,加重炎症,影响康复。

4. 合理饮食。

饮食对中耳炎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影响。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过辣、过咸、过油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5. 定期就诊。

中耳炎患者需要定期就诊,接受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避免挠耳朵。

中耳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挠耳朵,以免刺激耳膜或导致感染扩散。

7. 保持耳部温暖。

中耳炎患者需要保持耳部温暖,避免受凉。

可以适当戴上耳罩或头巾,避免耳部受凉引起炎症加重。

8. 避免使用耳塞。

中耳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使用耳塞,因为耳塞会阻碍耳道的通风,增加感染的风险。

9. 避免高强度运动。

中耳炎患者在病情未完全康复前需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炎症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10.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耳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可以适当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总之,中耳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水进入耳朵,避免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合理饮食,定期就诊,避免挠耳朵,保持耳部温暖,避免使用耳塞,避免高强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同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患者在急性中耳炎痊愈后,中耳炎持续存在6周或以上,伴有中耳腔内有脓液或黏液,听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中耳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并发症。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进行中耳腔清创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的了解、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手术相关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对患者术后伤口的观察,感染预防和处理,疼痛的缓解以及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的情况,注意是否有感染迹象的出现,如红肿、渗液等。

及时处理术后疼痛,保持术后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康复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复查、康复训练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三、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足、伤口护理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耐心的倾听,详细的解释手术相关事宜以及提供患者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对于伤口护理不当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伤口护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伤口清洁和换药方法,预防感染的出现。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

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除了及时就医治疗外,家庭护理和自救措施也是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8个方面对中耳炎家庭护理与自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疼痛缓解中耳炎常常伴随着耳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为了缓解疼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消炎。

但需遵循药物说明,不要过量使用。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耳朵上,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避免过度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加重耳痛,应尽量避免。

二、保持耳道清洁保持耳道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和加速康复。

具体方法包括: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温水清洁外耳:注意不要将水流入耳道内。

避免使用棉签清洁耳道:以免损伤耳道或加重炎症。

遵医嘱使用滴耳液:有助于消炎和预防感染。

三、改善听力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改善听力的建议:远离噪音: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以免加重听力损伤。

使用助听器:在需要时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效果。

定期检查听力:了解听力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四、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缓解炎症和促进康复。

中耳炎患者应注意以下饮食调整:增加蔬果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控制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炎症症状。

保持水分平衡: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有助于稀释黏液,减轻炎症。

五、情绪调节中耳炎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进程。

情绪调节至关重要: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放松身心: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六、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中耳炎患者应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20分钟,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中耳炎健康宣教范文

中耳炎健康宣教范文

中耳炎健康宣教范文中耳炎是指中耳腔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是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它往往由于鼓膜后的喉咽部炎症向中耳腔传播引起,也可以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性炎症等引起。

中耳炎常常伴随着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听力迟钝、甚至耳流脓液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下面是针对中耳炎的健康宣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中耳炎。

第一,正确的清洁耳朵。

中耳炎往往与耳道的感染蔓延有关,因此正确的清洁耳道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定期清洁耳道,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首先,不要用棉签等尖锐物品清洗耳朵,因为这样容易刺伤耳道和鼓膜,导致感染。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水轻轻冲洗耳朵,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不要过分用力。

第二,避免过度暴露于噪音。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增加患上中耳炎的风险。

高噪音可以造成耳蜗神经损伤,导致听力下降,增加中耳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娱乐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耳塞或其他防护措施,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第三,保持耳道干燥。

潮湿的环境是中耳炎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进入湿润的环境,例如游泳池、浴室等地方。

如果您的工作环境无法避免潮湿,可以使用防水耳塞等防护用品,保持耳道干燥,并及时清洗和干燥耳朵。

第四,增强抵抗力。

良好的身体状态对预防中耳炎非常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适量的运动等都可以增强抵抗力,帮助我们远离中耳炎的困扰。

第五,避免饱冷。

进食过热或过冷的食物都可能引起中耳炎,因此我们要注意饮食的温度。

特别是婴幼儿,更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温度,避免过烫或过冷的食物进入耳道。

最后,如果您已经患上中耳炎,请及时就医。

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因此,一旦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中耳炎的健康宣教,希望能通过这些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中耳炎。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耳朵的健康,远离中耳炎的困扰。

中耳炎在家治疗最佳方法

中耳炎在家治疗最佳方法

中耳炎在家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感染或病毒引起。

患有中耳炎的人常常会感到耳朵疼痛、发烧、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症状。

虽然中耳炎需要得到医生的治疗,但在家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家治疗中耳炎的最佳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热敷来缓解中耳炎的疼痛。

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轻轻地敷在患耳上,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多次。

热敷可以帮助舒缓耳朵周围的肌肉,减轻疼痛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情的康复。

其次,适当休息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出活动,尽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康复。

另外,保持耳朵清洁也是治疗中耳炎的关键。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定期清洁耳朵,避免耳垢的堆积。

同时,要避免使用棉签等尖锐物品进入耳朵,以免刺激耳膜,加重病情。

此外,饮食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因素。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同时也要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菠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中耳炎在家治疗的最佳方法包括热敷、适当休息、保持耳朵清洁、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轻度中耳炎,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希望患有中耳炎的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快乐地生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舒适改变与耳流脓、有异味有关。

2.交流障碍与听力下降有关。

3.焦虑(恐惧)与害怕手术或形象改变有关。

4.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5.潜在并发症——眩晕与手术所致内耳症状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眩晕有关。

【护理要点】1.指导病人禁用挖耳勺等硬物清理分泌物,如有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签轻轻粘出或请医护人员协助清理。

遵医嘱积极抗感染治疗。

2.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3.术前1日剃净手术侧耳郭周围5~7cm范围内的头发。

女病人将手术侧头发结成小辫倒向对侧,以免妨碍手术操作。

植皮者准备对侧腿内侧皮肤,术区剃毛。

指导病人洗头、洗澡,尤其将耳郭及其周围皮肤、植皮处皮肤用肥皂水洗净。

同时向病人介绍备皮的目的、范围,讲解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术后配合要点。

女病人要做好心理疏导,备皮后可暂戴帽子以维护形象。

4.术前1日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全身状况,做药物过敏试验。

晚上酌情给安眠药,保证充分睡眠。

全麻手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水,局麻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5.术后指导病人取平卧或侧卧,术耳朝上。

术后第2天如无眩晕等不适症状可鼓励病人下地活动。

术后3~5日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6.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3日。

常规应用抗生素5~7日,预防继发感染。

7.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了解病人意识状态。

注意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确保颅内并发症出现时被及时发现、救治。

8.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敷料被血液浸润应检查出血原因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告知病人耳外敷料每日更换1次,必要时随时更换;术后第6~7日拆缝线。

股内侧取皮处一般不必换药,待其自然修复,敷料多在10日左右自行与创面脱离。

9.手术造成内耳刺激症状或麻醉副作用时,病人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护士术前应向病人交代清楚,避免引起病人紧张。

术后及时了解有无上述症状发生,对症处理。

中耳炎术后护理措施

中耳炎术后护理措施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手术治疗是治疗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耳炎术后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后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干燥: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渗血或渗液,应及时用无菌棉球或纱布擦拭干净,避免感染。

保持伤口干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2.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发现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术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术后饮食护理1. 术后前两天,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此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牛奶、稀饭等。

2. 术后恢复期间,逐渐增加食物种类,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提高免疫力。

3.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三、术后体位护理1. 术后应采取平躺姿势休息,头部稍微抬高,避免压迫伤口,减轻疼痛。

2. 术后3-5天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四、术后耳道护理1. 术后耳道可能会填满塞物,导致听力暂时下降。

约1-2周后,医生会取出耳道塞物。

2. 耳道塞物取出后,新修补的耳膜尚潮湿,此时不宜使用棉签挖耳朵,以免损伤耳膜。

3. 保持耳道清洁,避免感染。

五、术后生活护理1. 避免感冒:术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 避免噪音:术后耳道可能会出现不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3.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术后3个月、半年、1年进行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诊,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六、术后心理护理1. 保持乐观心态: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应及时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2. 与家人沟通: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应多与家人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总结:中耳炎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患者应严格按照以上护理措施进行,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术后 1.观察手术部位渗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时间,观察 有无出血,并记录 2.观察有无面瘫症状 3.观察有无头痛、颈项强直、颅内高压等 4.有无眩晕、耳鸣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5.术后如呕吐频繁,应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如:胃复安 等 6.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7.做好防跌倒、坠床措施,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排便 8.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环境 9.保持病床整洁
大的交通工具 9.出院后勿自行挖耳、用力擤鼻 10.定期到医院复查随诊

慢性中耳炎的Biblioteka 疗与护理五官科 武丽洁 2015年5月
解剖学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解剖: 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 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鼓窦、乳 突、咽鼓管 内耳:前庭、半规管、 耳蜗
慢性中耳炎的病因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彻底治疗,迁延为慢性
。 2、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致组织破坏严重,病变深达骨 膜或骨质延续为慢性。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10.术后3天可以适当床边活动,动作轻柔,防止眩 晕 11.按摩局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使病 人舒适
饮食护理


1.全麻术后严格禁食4-6h 2.局麻术后,如无恶心呕吐症状可吃少量半流质, 宜温冷,健侧咀嚼 3.少食多餐,清淡饮食 4.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忌烟、酒 6.忌过热、过硬
慢性中耳炎的病因
3、全身慢性疾病或传染病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
。特别是婴幼儿中耳免疫力差,急性中耳炎易演变 为慢性。 4、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也是引起中耳炎迁延不 愈的原因。
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耳溢液 性质可为黏液性、
黏液脓性或为纯脓,表现为
间歇性或持续性,脓量多少 不等。 2、听力下降 常表现为不同程 度的传导或混合性听力下降
手术治疗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 耳后骨膜下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耳源性脑膜炎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耳鸣 眩晕
慢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 2.保持外耳道清洁:流脓患者用过氧 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 3.沐浴洗头并保持外耳道干燥 4.将术耳外侧头发剃除,直径大于 5CM,女性长发将剩余头发辫编于 健侧

单纯型中耳 炎
骨疡型中耳 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的辅助检查



1.听力检查 2.咽鼓管功能检查 3.耳内镜检查 4.其他:CT检查、耳 部MRI检查、分泌物 检查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乳突根治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彻底清除病变部位,达到引流 通畅,在此基础上达到功能重建
,主要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的分类
1.单纯性 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 粘膜,一般无肉芽形成。 2.骨疡型 病变超出黏膜组织,多有不同程度的 听小骨坏死,伴鼓窦或鼓室区域骨质破坏。

慢性中耳炎的分类
3.胆脂瘤型 胆脂瘤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 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 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 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表现为长期 耳流脓,量多少不等,有恶臭。
健康教育


1.术后1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2.保持环境安静、通风、舒适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 4.保持鼻腔通畅 5.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部疾病及时治疗 6.避免耳内进水,保持清洁 7.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教育

8.3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动车等各种压力改变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