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湖——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臭氧技术在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

臭氧技术在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
i ane s p ro o mo t . I o s r e ta u ig te ri ls eid, CODM ≤ n r ils e d fr8 nhs t b e v d h td rn h an es p ro i  ̄ l Omg /L- mo i i o e < 0. mn na nt g n r 6mg LIoa o — / ttlph s
t npo c a acs. e et ao c ny a vla db qetl oir g( m /m nh t a r ai i e ae i r et ae T s r i e i c s a t y euni n o n 1 ie o j s h r o tn f e w e u e i s am t i t ot)h w t lyoLc eLk e eq t f h u
po s< 00 m L d paeyrni o 0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er ut i i t a o n cnl yhdbtr e o tneet ht o .8  ̄ ,i hni g gf m6 m t 10c T sl d a t t z et h o g a ee s r i fc a t a n r o h e s n c e h o d e o t r t ao
关 键 词 城 市 湖 泊 水 体 修 复 臭 氧 技 术 荔 枝 湖
A sr c T ea p i t n o z n c n lg r a k e trt n w s s d e s g S e z e ih e I k ne rtd rs r — b t t h p l a i f o e t h oo y i u b n l e r s ai a t id u i h n h n L c e a e itgae e t a a c o o e n a o o u n _ o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荔枝公园位于市中心区域,是一个绿地游憩场所,是市民休闲娱乐、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荔枝公园的水利设施存在一些问题,如排水不畅、涝点易发等,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游园体验,也不利于公园环境的保护。

因此,本文根据荔枝公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利整改方案,以期更好地服务市民,保护环境。

问题分析荔枝公园存在的主要水利问题有两个:一是排水不畅,二是涝点易发。

排水不畅荔枝公园周围建筑物、道路等都是较高的,公园自然地势则较低,因此,雨水难以直接排出。

公园内的主要排水设施是天然流域,即公园内形成的小河流,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小河流容易堵塞,导致排水不畅。

涝点易发在雨水天气,荔枝公园内低洼处会积水,形成涝点,严重影响市民游园体验,也会对植被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整改方案针对荔枝公园存在的以上两个水利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方案:解决排水不畅1.清理小河流。

定期清理公园内小河流的淤泥、垃圾等杂物,确保水流畅通。

2.建立循环水系统。

将公园内的运动场、花坛等区域的雨水收集起来,通过抽水机将雨水引入小河流,形成循环水流,增加小河流的流量,达到有效排水的效果。

3.安装排水井。

在公园内部分低洼地带,安排排水井,通过排水井将积水及时排出公园,避免涝点。

解决涝点易发1.布置固定浮标。

在公园低洼处布置固定浮标,用于标记涝点,提醒市民避免该区域。

2.设置涝点警报。

在涝点处安装涝点警报器,保障市民安全。

3.更换透水铺装。

在公园内铺设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石子铺装等,保障雨水渗透性,及时将雨水渗透下去,缓解涝点。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招标,选择具有水利建设资质的公司负责方案实施。

2.对公园内小河流进行清理,确保通畅。

3.新建水管、收集罐等设施,实施循环水系统,并进行专业维护。

4.安排专人对涝点进行布置固定浮标,安装涝点警报器。

5.更换铺装材料,提高透水性。

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

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

A src: h  ̄a drs rt npoetnL k i e hnhn C iai t e s aes d vsgt teramet b t tT eme t t a o rjc i ae c enSez e, hn,sa na cs t yt i et a et n a i e eo i L h i k a u on i eh t
rd c Pc n e t t nlw r h n 01 e u e c n ai e a .m#Li a eL c e . ui g h rc s, Prmo a la b u .7 , n ermo  ̄ T o r o o t L ih e D r e o es T e v lo di a o t 2 a dt e v n k nt p s 7 h
维普资讯
L k c( ae i湖泊科 学)2 0 , 04: 5 —6 S. , 0 8 2()4 64 2 ht:w wj ks r, - i j k s il , . t / w .ae. g Emal l e@nga a c p/ l o :a sca  ̄ 0 8b o ra L k c ne 2 0 y un lf a e i cs J o Se
下 . 用组 合 治理 工艺 时湖 水恢 复为 地 表 I 类水 所需 要 的时 间 计算 表 明工 艺每 天运 行 2h 采 v 4 ,需要 25 d可将 各湖 T P浓 度降
至 0 1 L以下, P总去 除量 为 72 k ,去除率 为 4 . . g m/ T .7 g 6 %. 9
udrh eindcn io sT erslso e aiwlt e dsbeto2hoeaino ers rt npoet e a ne eds e dt n. h euth w dt tt i 5 ujc t 4 p rt fh et ai r c r yt t g o i h la 2 k o t o o j p d o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

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引言荔枝公园是我市著名的公园之一,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优质的游憩设施。

然而,在近几年的管理中发现,荔枝公园的水利设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公园内的水域积水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

问题分析经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发现荔枝公园水利设施存在以下问题:1.下水管道堵塞严重,无法快速排除内部积水;2.部分水管老化,漏水现象严重;3.水面植物过多,导致水面积水无法通畅流出。

这些问题导致荔枝公园部分区域长期积水,严重影响公园的美观和使用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公园维护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整改方案一、下水管道疏通针对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对下水管道进行清理,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沉淀物;2.使用微型挖掘机或高压水枪对管道内部进行彻底清洗;3.采用管道内壁喷涂防腐层,在管道内部形成防腐保护层。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解决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避免出现积水。

二、水管老化维修针对水管老化漏水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对老化、裂损的水管进行更换维修;2.对低水压区域进行加压改造;3.对水管外包进行隔离、加固和维护。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彻底消除水管漏水问题,为公园提供更好的水功能和景观。

三、水面植物治理针对水面植物过多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采摘、剪除等手段减少水面植物数量;2.确立植物种类合理、数量适当的水面植物清单;3.定期对清单内植物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水面植物生长,保障公园水域的畅通。

整改预算本次整改方案将涉及到下水管道疏通、水管老化维修、水面植物治理等方面,预算收支如下:项目预算下水管道疏通¥10,000水管老化维修¥50,000水面植物治理¥20,000结束语荔枝公园是我市的一处绿地,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质的游憩设施。

通过本文提出的荔枝公园水利整改方案,能够彻底解决公园内的水利问题,保障公园的景观和使用效果,提升公园的整体形象。

荔湾湖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荔湾湖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基本情况 (1)1.2 工程任务和规模 (1)1.3 工程总体布置 (2)1.4 工程维护与管理 (2)1.5 施工组织设计 (2)1.6 环境影响评价 (3)1.7 工程投资估算 (3)1.8 经济评价 (3)2 项目概况 (4)2.1 荔湾湖及荔枝湾涌概况 (4)2.2 水质及生态现状 (8)2.2.1 水质现状 (8)2.2.2 生态现状 (13)2.2.3 存在问题分析 (14)2.3 工程限制条件 (17)3 工程任务和规模 (19)3.1 治理目标 (19)3.2 编制依据 (20)3.3 编制原则 (21)3.4 技术路线 (21)4 湖泊水质改善技术比选 (23)4.1国内外湖泊治理技术简介 (23)4.1.1 国外湖泊治理技术及实践 (23)4.1.2 国内湖泊治理技术及实践 (25)4.2 本项目选用技术介绍 (27)4.2.1 水质改善技术 (27)4.2.2 调水补水技术 (42)4.2.3 调水与水质改善技术相结合 (42)5 工程总体布置 (45)5.1 系统评估及修正 (45)5.2 水质改善措施 (45)5.2.1 炭素纤维生态草 (45)5.2.2 曝气 (47)5.2.3 人工干预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生态浮床 (47)5.2.4 太阳能动力除藻 (48)5.2.5 草型水生生态系统构建 (48)5.3 优化调度 (49)6 工程维护与管理 (51)6.1 维护管理内容 (51)6.2 管理人员与机构 (53)7 施工组织设计 (54)7.1工程概况 (54)7.2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目标 (54)7.3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5)7.3.1 试验区(湖)研究示范 (55)7.3.2 荔湾全湖推广 (56)7.4设备材料来源及水电供应 (57)8 工程占地 (58)9 环境影响评价 (59)9.1 环境状况 (59)9.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9)9.3 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60)9.4 环保机构及主要措施 (60)10 工程投资估算 (61)10.1编制原则和依据 (61)10.2 其它说明 (61)10.3 经费估算 (62)10.3.1 工程投资估算 (62)10.3.2 运行维护费估算 (63)10.3.3 运行期生态监测费估算 (64)11 经济评价 (67)11.1 概述 (67)11.2 投资费用 (67)11.3 效益估算 (68)11.4 评价结论 (68)1 综合说明1.1 基本情况荔湾湖位于广州市西陲风景名胜的荔枝湾泮塘地区,于1958年由群众义务劳动开挖而成,面积约26.7万平方米。

湖泊水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湖泊水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湖泊水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往往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湖泊水生态修复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背景介绍湖泊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恢复湖泊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以实现水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某湖泊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进修复措施提供依据。

二、修复措施在湖泊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水质改善:通过净化排放入湖的废水、建设湿地过滤系统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2.植被恢复:在湖岸和水体周围进行植被恢复,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湖生植被,增加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生物修复:引入适宜的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例如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促进湖泊中食物链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建立。

4.沉积物处理:通过人工开挖或吸附剂的添加等方法,清除湖底过量的沉积物,减少富营养化和水体浑浊度。

5.水体监测:建立定期的水质监测系统,对湖泊水体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三、效果评估根据长期的修复工程实施和监测数据,我们对湖泊水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1.水质改善:修复工程实施后,湖泊中的水源水质明显改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浓度明显下降,透明度显著提高。

2.植被恢复:湖泊周围的植被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有效抑制了滨岸侵蚀和泥沙淤积。

3.生物修复:湖泊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底栖动物的复苏也有显著进展。

4.沉积物处理:湖底沉积物的清除和处理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澈度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湖泊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水质改善、植被恢复、生物修复和沉积物处理等措施的综合效应,使得湖泊的生态系统得以有效修复和恢复。

荔枝湖治理采用新技术修复受污染城市景观水体

荔枝湖治理采用新技术修复受污染城市景观水体

荔枝湖治理采用新技术修复受污染城市景观水体缪翚廖理扬蒋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荔枝湖水体污染成因,提出标本兼治思路,先截污后补水,综合运用曝气过滤、湖泊水力推流、臭氧灭藻、人工湿地净化等水质净化技术,改善湖水水质,为城市受污染景观水体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治理;循环处理;水质净化;新技术1 荔枝湖水环境问题分析1.1 水质现状荔枝湖流域面积253.3hm2,湖面总面积为10.91万m2,蓄水量为10万m3。

不仅具有景观、休闲娱乐的功能,在汛期荔枝湖同时还具有调洪滞洪的作用。

近年来,荔枝湖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质监测数据表明,荔枝湖水质达不到地表娱乐景观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感官差,透明度低,湖水呈暗绿色,局部出现黑臭现象,藻类散发腥臭味,监测指标多数为劣Ⅳ类,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属重富营养水体,且呈恶化趋势。

1.2 污染原因分析荔枝湖是具有调洪滞洪功能的景观湖,现状在湖的北、西、东共有3条雨水箱涵入湖,分别收集着深圳红宝、松园、圆岭、通心岭、百花、上步等片区的雨水,由于这些片区内的经营单位(餐饮、洗车)和住宅楼(阳台改厨房或放洗衣机、洗涤盆)生活污水错排乱接,导致三条雨水涵中有不少污水,虽然在1990和1997年市政府先后两次投资沿湖铺设了2条DN700~DN1500的截污管,对3条箱涵旱季污水进行了完全截流,且截流倍数达到了5倍,但大雨时仍有混流污水和面源污染溢流入湖,污染物的日积月累,特别是氮、磷的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再加上湖水不流动,补充交换量小,平日基本上是死水一潭,而深圳的气温又高,导致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湖内生态系统失衡,湖水污染日趋严重,达不到景观娱乐水体要求。

虽在1989、1990、1997年先后历经三次整治,采用的措施主要是铺设截污管、湖底清淤和增设补水管,3次的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和一段时间内使荔枝湖的水质得到较好改善,但截污后仍存在下大雨时有混流污水和面源污染溢流入湖问题,而入湖污染物又没有得不到处理清除,日积月累,水质日趋变差;同时荔枝湖虽有补水,但补水量有限,仅够补充湖面蒸发和渗漏损失量,湖水得不到定期更换,再加上湖水不能流动,只是一潭死水,不能达到“流水不腐”,导致湖内生态失衡。

水生态构建技术在荔湾湖水体净化及维护中的应用

水生态构建技术在荔湾湖水体净化及维护中的应用

水生态构建技术在荔湾湖水体净化及维护中的应用作者:吴劲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以广州市荔湾湖生态净化与维护为例,探讨了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的应用,和设计施工和维护要点。

关键词:荔湾湖公园;水生态系统构建;施工;维护荔湾湖公园是广州市著名公园,建于1958年,原为郊区鱼塘洼地,1958年由群众义务开挖而成,荔湾湖建成后解决了周边区域降雨内涝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荔湾湖的水质不断恶化,在政府重视下虽然进行过多方整治,但水质依旧较差。

2015年10月,荔湾湖水体生态净化与维护工程实施,应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理,2016--2019年6月,水质和景观效果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此过程中解决了各种施工和维护上的技术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项目简介荔湾湖水域面积共约142000㎡,包括五秀湖(50900㎡)、如意湖(24600㎡)、玉翠湖(55900㎡)、小翠湖(10600㎡)等4个湖体,水深1.0-2.5m,平均水深1.5m,蓄水量约为22万m3。

这次水体生态净化与维护工程的主要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进行水体生态净化与保持,构建沉水植物生态系统、完善水生态系统食物链。

治理前,荔湾湖水体十分浑浊,非雨季期间,水体呈暗绿色,透明度仅0.3m-0.5m;夏秋季节常有蓝藻水华爆发,并有腥臭味; 经检测水质低于地表V类水标准,多项富营养指标严重超标; 湖体水生态系统不健全,沉水植物完全缺失,水生动物以外来鱼类及螺类为优势种;湖内死水区较多,死水区水面常有油膜飘浮; 五秀湖、玉翠湖、如意湖均设置翻板闸与荔枝湾涌相连通,雨季大量溢流雨污水进入公园湖体;荔湾湖补水主要靠降雨补充,或抽取珠江水补水(经荔枝湾涌)。

二、设计与施工1.水生态设计(1)设计目标。

提高水体景观效果及生态效果,并长期维持,杜绝蓝藻水华、水体腥臭现象;除暴雨期外,全年应保持水体清澈,透明度≥1.5m;(2)设计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4): 456-462 . E-mail: jlakes@ ©2008 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 程为例*毛献忠, 桂 安, 陶 益, 张锡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 深圳 518055) 摘 要: 以深圳市荔枝湖为例, 通过历时 9 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 研究该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不同治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 自动过滤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3.6%和 16.2%; 生物砾石床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9.0% 和 21.3%; 人工湿地工艺 TP 和 COD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0.2%和 56.1%. 通过荔枝湖四湖总磷串联模型, 计算在设计初始条件 下, 采用组合治理工艺时湖水恢复为地表 IV 类水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表明工艺每天运行 24h, 需要 2.5d 可将各湖 TP 浓度降 至 0.1mg/L 以下, TP 总去除量为 7.27kg, 去除率为 46.9%.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水污染治理; 治理工艺效果; 总磷模型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treatment units in restoration project for urban lakes—a case study of Lake Lichee in ShenzhenMAO Xianzhong, GUI An, TAO Yi & ZHANG Xihui(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P.R.China)Abstract: The integrated restoration project in Lake Lichee in Shenzhen, China,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units in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based on 9 months’, field monitor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removal rates were 33.6% for TP and 16.2% for COD via a filtration unit; 39.0% for TP and 21.3% for COD via a bio-gravel-layer unit; and 80.2% for TP and 56.1% for COD via a man-made wetland unit. A total phosphorus modeling of each sub-lake for Lake Liche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compute time needed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to match Grade IV of surface water standard under the designed condi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will take 2.5d subject to 24h oper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per day to reduce TP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0.1mg/L in Lake Lichee. During the process, TP removal load is about 7.27kg, and the removal rate is almost 46.9% in Lake. Keywords: Urban lakes; water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treatment effect; a total phosphorus model城市湖泊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玄武湖、深圳的荔枝湖等, 这类湖 泊具有景观娱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 同时还有洪涝调蓄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频 繁的人类活动给这类湖泊带来很大的挑战, 城市湖泊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威胁 [1] . 据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发布的《200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5 个城市内湖水质处于Ⅴ类或劣Ⅴ类、以及轻度或中度富 营养化状态 [2] . 城市湖泊污染特点是既有面源污染, 又有底泥释放 [3] , 同时存在市政管网错接、及污 水管网渗漏等问题 [4] . 近十多年来, 各地政府对城市湖泊进行水污染治理, 通过截污控制城市污水进入湖泊、引水改善水 质、底泥清淤、以及采用不同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湖水[5-9]. 湖泊水体修复涉及许多因素和过程, 采用组 合技术也许更加有效[10], 但有关组合技术的报道极少, 对于治理工程实施后工程效果如何, 文献也鲜有 介绍. 本文以深圳市荔枝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通过历时 9 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 研究不同治理 工艺的工程效果, 为制定治理工程优化运行模式提供指导, 也为国内外同类湖泊治理提供参考. * 2007-06-08 收稿; 2007-10-12 收修改稿. 毛献忠, 男, 1968 年生, 博士, 副研究员; E-mail: maoxz@.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毛献忠等: 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4571 区域概况荔枝湖位于深圳市中心荔枝公园内, 湖面面积约为 10.9×104m2, 有效水深 1.5m, 主要由北湖、东湖、 南湖和西湖所组成(图 1). 该湖以收集流域内雨水作为主要水源, 雨水分别经北、西、东三条雨水箱涵(分 别位于北湖、西湖和南湖)干渠汇入湖内, 然后由南湖南侧出水口排入下游雨水/污水管道, 具有蓄洪和排 洪的作用. 由于周边污水管网与雨水管网的部分错接, 以及大雨时污水管的泄漏, 使荔枝湖受纳雨水的 同时, 也流入了大量污水, 造成雨季时湖水快速恶化.图 1 荔枝湖概况和采样点分布 Fig.1 Sketch of Lake Lichee and sampling sites 从 1989-2004 年的 15 年时间内, 荔枝湖先后经过了 3 次专项整治, 但未能彻底解决荔枝湖水污染状 况, 水质处于Ⅴ类或劣Ⅴ类①. 2005 年, 深圳市政府实施荔枝湖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针对荔枝湖“既有 内源污染, 也有外源污染; 既存在点源污染, 也存在面源污染; 湖水面积大, 且湖形状不规则; 水体富营 养化严重”的特点, 提出“内外结合、组合工艺、多点治理、长短并重”的治理方案①. 整治工程包括外 围截污、补水、以及采用组合工艺治理湖水. 组合工艺包括湖水循环处理系统、生态修复工程和人工湿地工程三部分, 其中湖水循环系统包括自 动过滤系统、 生物砾石床系统和臭氧灭藻系统. 在西湖北侧通过泵站, 将湖水提升至过滤机系统, 过滤出 水部分流入生物砾石床处理, 而后通过臭氧接触池流入北湖, 混合后由北湖流入东湖, 再到南湖, 南湖 南侧湖水以明渠方式流入西湖, 形成湖水循环. 各工艺规模和湖水循方式如图 2, 设计参数见报告①. 为研究整治后荔枝湖水质变化情况, 湖面大范围布置 16 个取样点(图 1), 包括湖面控制断面, 同时在 过滤、生物砾石床、和人工湿地等工艺进、出水位置取样. 取样深度一般为水面下 0.5m, 进行现场监测 和实验分析相结合. 采样及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1, 12]. 监测时间于 2006 年 4-12 月, 历时 9 个月, 现场采 样, 每周一次. 本文主要以 CODCr 和总磷(TP)为指标分析水质治理效果.①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荔枝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2005.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458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4)图 2 荔枝湖水循环流动关系 Fig.2 Sketch of water circulation in Lake Lichee2 各工艺效果分析以下主要分析过滤系统、生物砾石床、人工湿地和生态基等工艺水处理现场效果. 2.1 过滤工艺 过滤工艺主要是原水通过滤层, 过滤掉水中颗粒物而到达净化湖水的作用. 通过对 16 号取样点和过 滤出水取样对比, 说明过滤工艺的效果. TP 和 COD 通过过滤工艺前后水质变化见图 3. 过滤出水的 TP、 COD 较 16 号进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图 3). 湖水通过过滤工艺前后 TP 和 COD 去除率见表 1. 过滤工艺 TP 最大去除率为 60.2%, 最小为 5.4%, 平 均为 33.6%; COD 最大去除率为 57.1%, 最小为-42.1%, 平均为 16.2%. 过滤过程可以去除油类、悬浮性 污染物与生成的藻类, 而水体中颗粒物数量的减少对 TP、COD 的降低有贡献.进水(mg/L)进水(mg/L)图 3 过滤工艺进、出水水质(a: TP; b: COD) Fig.3 Water quality between inflow and outflow of filtration unit 表 1 不同工艺单元处理效果 Tab.1 Removing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unit 工艺名称 TP 去除率(%) 最小值 5.4 18.2 -30.9 50.2 平均值 33.6 39.0 2.0 80.2 最大值 57.1 41.2 35.1 84.2 COD 去除率(%) 最小值 -42.1 -4.6 31.8 23.8 平均值 16.2 21.3 -7.5 56.1 最大值 60.2 自动过滤 73.6 生物砾石床 阿科曼生态基 48.4 100.0 人工湿地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