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治理黄河的方案

第1篇
治理黄河的方案
一、背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等。为保护和治理黄河,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二、目标
1.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城乡供水安全。
4.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
(一)水资源保护
1.加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流域内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监测与评估
1.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控。
2.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3.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七、结语
本方案立足长远,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实施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贡献力量。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污水处理: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生态系统修复
1.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经济中心。
然而,在不断的人类开发和利用中,黄河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黄河水污染、流域水土流失、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在不断困扰着人们。
因此,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就成为了当前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总长度约5464公里。
其流经的地区包括青海、四川、陕西、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八个省区,涉及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问题。
1. 水污染严重。
黄河上游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因素导致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还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破坏。
2.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3. 河流断流现象。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不足,在冬春季节容易出现河流断流现象。
这样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黄河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措施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1. 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项目。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政府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通过种植草木植被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问题。
2. 实施水资源管理措施。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通过管控水资源的流向和用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的水质。
3. 清理水体。
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政府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和加大治理力度,清理水体中的污染物,恢复水体健康。
4. 修复生态环境。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方式,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及环保意义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及环保意义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为了保护这条母亲河,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旨在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及其环保意义。
一、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梯田建设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灌溉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压力。
2.河道整治河道整治主要包括疏浚河道、加固河堤、修建水库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黄河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对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同时,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是治理黄河的重要任务。
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黄河水质的逐步改善。
4.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治理黄河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法律法规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治理黄河的环保意义1.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黄河有利于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自然灾害,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平衡。
2.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治理黄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减少污染治理黄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增强防洪能力通过河道整治等措施,提高黄河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的重要水利资源之一,也是连接中国北方平原、西北干旱区以及南方的重要流域。
然而,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黄河流域能够承载和维护基本生态功能的能力正在遭受严峻挑战和外部干扰,生态系统的损坏已日益凸显。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一、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来自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质污染等;而人类因素主要指过度开发、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等。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遭受的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直接威胁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2.土地退化因为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土地,黄河流域的土壤渐渐开始失去其原有的生产力,土壤变得干燥贫瘠,无法承载生态功能。
3.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影响了流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各种形式的水污染问题不断增加。
4.过度开发黄河流域过度的人类开发已导致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例如大量的水土流失、劣质土地的退化等,都伴随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5.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已成为黄河流域破坏生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造成的对黄河流域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要表现为: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大量的林木也被砍伐,大片的土地裸露在外,造成生长在此地的较弱的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等死亡,一系列生态问题就随之而来。
二、黄河流域的修复技术综合治理和修复技术是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必要措施。
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需要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扶贫和产业发展等全方位手段的持续推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洪水防治对于黄河流域来说,洪水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技术。
黄河流域防洪的历史已经有6000多年,历史上的洪灾不仅导致了无数人的死亡,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篇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黄河流域的洪水防治系统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为了“人、水、土和空气”的全面治理。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和生态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灾害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全流域的生态保护。
应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保护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节点,限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生态恢复和修复措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
2.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应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加强黄河上游的水源保护,改善上游水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下游的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对水资源的影响。
3.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黄河流域的沙漠化。
黄河流域的沙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应加强沙漠化防治工作,采取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扩张,恢复沙漠化土地的植被覆盖,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4.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和水田,加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农田水利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6.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应鼓励和支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增加环保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7.加强跨界合作,推动多部门、多利益相关方的协同管理。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生命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逐渐减少。
长期以来,过度开采水资源、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现象。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开发土地资源、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这不仅影响到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还造成了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
3.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黄河流域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黄河鲟、中华鳖等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只有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为旅游业等产业提供支撑。
3. 保护珍稀物种黄河流域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只有通过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才能确保这些物种得到有效地保护。
这对于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领导加强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建设水库、实施水资源调度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行生态农业为了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领导提倡生态农业的发展。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节水灌溉等措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地治理为了解决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中国领导加强了对黄河流域土地治理工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行梯田工程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关于黄河的环保措施方案

关于黄河的环保措施方案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和灌溉渠道。
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化进程和旅游活动的增加等原因,黄河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维护其生态环境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来改善黄河水质和生态环境。
一、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实施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制度,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控制。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污染治理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成本。
2.推动工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灌溉技术水平,减少农田排水对河流的污染影响。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管和维护,防止其对黄河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1.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再直接排入黄河。
优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水质的净化效率。
2.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保护湿地,营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城市生态环境。
四、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黄河流域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对土地荒漠化、生态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
2.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恢复。
五、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和管理1.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进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确保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实施方案

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实施方案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河的生态环境,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实施方案:
1. 生态保护区划划定: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划定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区,明确各区域的保护和修复重点。
2.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取水行为,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流域各地的水源供应稳定。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包括修复水土流失、构建护岸、修整河床等措施,防止河道的进一步侵蚀和水土流失。
4. 河道生态修复:通过河道的生态修复,建立湿地保护区,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5. 生态恢复: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恢复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湿地植被的覆盖率,提高生态功能。
6. 污染治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放,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7. 多方合作: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共同参与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合力,推动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8. 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保护和修复黄河的生态环境,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确保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黄河水资源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健康生活的源泉,是黄河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地区的文明进步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中游,目前,这一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缓慢,通过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对改善本地区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平衡条件,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实现水资源为中西部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黄河上中游水利枢纽工程的灌溉、防洪、发电、生态、旅游等综合效能,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后进入内蒙古段,从宁夏石嘴山市入境至山西河曲出境,流经7个盟市,流程830,流域面积14.35万2。
水量经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水利工程调蓄后,水量逐渐递减,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及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导致了该河段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降低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以入境站磴口二水文站近年来径流量资料为依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3,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3,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3,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0.3373。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
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冰凌灾害。
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以点带面,改善全流域水生态环境。
3.2加大力度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水生态修复提供条件该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灌溉退水中的残留物及工业废水。
因此,应对灌溉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防治水污染。
除此之外,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种草植树,采取坡面种草、沙漠区植树等绿化措施,进行封沙固土,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风沙对地面的侵蚀,遏制水土流失,以减轻下游水污染的压力。
4水生态环境保护4.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修复、风景区发展相协调湿地是地球上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和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沿黄两岸建设人工湿地,发挥其涵养水分、过滤污水、净化水源的功能,是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证。
将黄河水资源中的部分洪水及灌溉退水作为湿地水源,这样,既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又保障了湿地用水。
以湿地生态建设为切入点扩大风景区旅游范围,增加风景区的观赏性,缓解风景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这样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将黄河两岸构筑成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息之地,全面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4.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保护相结合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要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就要着力于研究黄河水资源的自然规律、水量水质的变化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供需之间的响应关系,既要考虑它的自然属性,又要考虑对它的合理开发利用,还要对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和保护。
①在符合水资源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使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统筹发展;②将人类与自然环境从以往的改造、征服关系转化为和谐相处、共存共生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开源节流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的现状;④采取有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节约与保护。
作者董立军戎晓良李卫兵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管理局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four When is Easter?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four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spell。
教材分析:unit4的主题是When is Easter?主题是东西方节日及个人的生日。
主题图通过学生们在教室里谈论母亲节、中秋节和生日的情境,呈现出本单元要学习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及其语用环境,拉开了本单元学习的序幕。
为学习单元 A.B部分的各个板块做好准备。
而Let’s spell板块为我们呈现了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发/θ/和 /e/的规则。
通过听音圈词活动,强化记忆th的发音规则,巩固学习th的音形拼写对应关系。
第三部分通过选择单词写句子,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句子。
这些设计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突出了英语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二年半的时间了,对于教材的特点和结构都比较熟悉。
此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勇于尝试,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已经逐渐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设计理念: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突出英语核心素养,本节课我设计以情境教学为支撑,以学生小组合作为方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点拨轻松掌握th的发音规则,并能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学习th的音形拼写对应关系。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观察,感知体验并自己归纳,突出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发/θ/和 /e/的规则。
2.学生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
3.学生能够按照th的发音规则拼读单词,并进一步提高在单线上抄写句子的能力。
4.引导学会发现、观察、体验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字母组合th在单词中发/θ/和 /e/的规则。
难点:学生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
学习方法:情境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单词卡片、评价奖章等。
教学过程:一、Warm Up1绕口令游戏。
口舌之争。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愉悦学生心情。
增进对彼此的认识,以便让课堂顺利开展,同时锻炼学生的齿舌灵活能力。
2. GreetingT: Hello, boys and girls.Ss: Hello, teacher.二、lead-in1.看情境图,引出三只小猪进考场的故事。
学生发现这个故事中的每句话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读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的展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引出课题。
三、Presentation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继续看情境,小组合作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字母组合th有几种不同的发音,交流。
The first pig is thirteen.He likes maths.The second pig is three years old.He is thin.The third pig has a birthdayon the fifth of April.3.老师解疑,出示th在单词中的两种正确发音。
清辅音:/θ/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气流由舌尖间的缝隙挤出,声带不振动。
浊辅音:/e/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气流由舌尖间的缝隙挤出,声带振动。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学生以各种形式自由练习发音,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疑问,提出疑问。
带着疑问学习新授,主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明显。
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打消疑惑,直奔主题,明确th的正确发音。
4.拆音法读单词。
师生一起读。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知道单词的拼读规则。
5.小组合作分一分。
给单词正确的归类。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情,以便于掌控课堂。
同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突破重点。
6.质疑引导,发现规律。
教者做简单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规律。
清辅音:/θ/1.单词是数词。
2.以th开头的单词。
3.以th 结尾的单词。
浊辅音:/e/1.th后有er的单词。
2.单词是代词,冠词的单词。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归纳规律,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对学情的再次回查,突破难点。
四、Practice1.继续来到情境图,三只小猪又遇到了问题,家谱图。
怎么读呢?学生展示。
2.三只小猪想送鲜花给妈妈。
师生一起拍手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熟练掌握程度。
朗朗上口的chant再次让学生巩固体会th的发音。
五、ProductionChoose,write and say.【设计意图】:能够按照th的发音规则拼读单词,并进一步提高在单线上抄写句子的能力。
通过挑战天气预报员,熟练运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
六、Sum-up学生自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七、Homework1(必做).Listen and imitate the listening twice.(听录音并模仿两遍。
)2.(选做)Try to find out more new words about “th”.and read .板书设计:Unit four When is Easter?A Let’s spell清辅音:/θ/ three thin thirteen maths浊辅音:/e/ this that mother brother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