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岩石受力与变形
第4章 岩石弱面变形与强度

Xe
a A
多处不连续切割叠加:
a
a
i 1
n
i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 :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的程度 裂隙度K :同一组结构面沿法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a.单组节理(具有同一走向)
设取样线长度为L,在 L上
实例: k=4/10=0.4/m d=1/k=2.5m
§2 弱面类型(张版) 原生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 断层 节理 劈理
成因及类型
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是指在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和
岩体成因密切相关。
构造结构面是指岩体受地壳运动(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
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劈理以及由于层间错动而引起
的破碎层等。 次生结构面是指岩体在外营力(如风化、卸荷、应力变化 、地下水、人工爆破等)作用下而形成的结构面。
Patton公式
arcta分形几何也提供了一种确定粗糙度系数的方法。
3.4 弱面抗剪强度参数
弱面类型 泥化石 黏土岩层面、泥灰 岩层面、页岩层面 砂岩层面、砾岩层 面、石灰岩层面 滑石片岩片理面、 云母片岩片理岩 一般片理面 光滑破碎面 粗破碎面 内摩擦角ψ/0 10-20 20-30 30-40 10-20 20-30 30-40 40-48 内摩擦系数tanψ 0.18-0.36 0.36-0.58 0.58-0.84 0.18-0.36 0.36-0.58 0.58-0.84 0.81-1.11 0-0.490 0.490-0.980 0.490-0.980 0.085-0.2940 黏结系数/MPa 0-0.490 0.490-0.980
岩石力学---第四章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其稳定性分析

2 4 a 1 a q p 1 2 2 3 4 sin 2 r 2 r r
p 原岩垂直应力
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岩水平应力
a 巷道半径 r 距离巷道中心距离
r 岩体某点径向应力 岩体某点切向应力 r 岩体某点剪切应力
轴比m=b/a
应力
5
1.15p 1.75p
4
1.25p 1.25p
3
1.42p 0.75p
2
1.75p 0.25p
1
2.75p
1/2
4.75p
1/3
6.75p
两帮中央 顶底板中央
-0.25p -0.50p -0.58p
3、矩形巷道次生应力分 布
4、直壁拱形巷道次生应力分布
弹性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①、围岩应力中,其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原岩应力、侧压系数、 断面以及a/r等。 ②、形状对围岩应力的影响往往比断面大小更明显。 ③、不论何种形状的巷道,其围岩应力均随着远离孔边急剧下降, 而且应力集中程度越高,下降幅度越明显。 ④、圆形巷道应力集中程度最低,平直周边容易出现拉应力,拐 角处容易产生高剪应力。 ⑤、巷道的高宽比对围岩应力分布有重大影响,断面的尺寸应尽 量与最大来压方向一致。
弹性区次生应力场特点: ①、各应力分量大小与巷道大小无关。 ②、各应力分量与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无关。 ③、侧压系数对围岩应力有决定性影响。
当 1 时 ,
①、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 ②、采动范围的影响。 ③、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的影响。
当 1 时 ,
①、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 ②、采动范围的影响。 ③、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的影响。
2、库仑-摩尔理论
sin
岩石力学课本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而服务对象则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科。
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重要工厂(如核电站、大型发电厂及大型钢铁厂等)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学学科都应用到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岩体力学的要求和研究重点是不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为各类建筑工程及采矿工程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如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和地下洞室围岩等)的变形和稳定性。
②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特性。
③为构造地质学、找矿及地震预报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探索地壳深部岩体的变形与断裂机理,为此需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与时间效应有关的流变特征。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虽各有侧重点,但对岩石及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却是共同的。
本书主要是以各类建筑工程和采矿工程为服务对象编写的,因此,也可称为工程岩体力学。
在岩体表面或其内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营的原则。
以露天采矿边坡坡角选择为例,坡角选择过陡,会使边坡不稳定,无法正常采矿作业,坡角选择过缓,又会加大其剥采量,增加其采矿成本。
然而,要使岩体工程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必须通过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正确的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等来保证。
其中,准确地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选择相对优良的工程场址,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是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岩体力学的发展是和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的。
《岩石力学教案》

岩石力学
主讲人:许 江
二OO九年五月十四日
整理课件
目录
绪论 第1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2章 岩体力学性质 第3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第4章 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整理课件
第四章 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1 综述 2 岩石流变理论 3 岩石强度理论
整理课件
1 综述
1) 关于力、位移、应变和应力的习惯符号的规定 2) 岩石弹性力学问题中的基本方程 3) 岩石塑性本构关系
整理课件
1) 概述 基本概念 表示方法
整理课件
基本概念:
强度理论:研究岩体在各种复杂应力状态下的 破坏原因和破坏条件的理论。
强度准则:在外荷载作用下岩石发生破坏时, 其应力(应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亦称为破坏准则或破坏判据。
强度曲线(面):即在外荷载作用下岩石发生 破坏时,在主平面(主应力空间) 中表征其临界应力(应变)状态的的曲 线(曲面)。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整理课件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弹性后效: (卸载效应)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e 饱依丁-汤姆逊体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整理课件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整理课件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卸载方程:
整理课件
蠕变曲线
基本性质:
整理课件
f 理想粘塑性体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卸载特性
整理课件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整理课件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整理课件
i 宾汉姆体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本构方程 蠕变方程 松弛方程
整理课件
组合方式-力学模型:
整理课件
构造地质学05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

τmax= τ0 …(1)
τ0为抗剪强度极限
理论上,破裂面应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形成棋 盘格式构造。剪裂角< 450?
库伦解释是岩石抗剪强度与剪应力和正应力有 关,因此将(1)式改为:
De/dt 常量
撤出应力
t0 t1 t2
t3
时间
永久应变
t4 t5
松弛——保持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而减小。 (相当于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1)、应力随时间减小,松弛速度急剧下降。 (2)、应力经很长时间后可趋于一极限值
实践证明:在地质上岩石能否在很长时间的极 小差异应力下不断变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条件,因为它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层或它具备 有利于蠕变之条件的地方,如某些强变形带中。
剪切 脆性
挠曲
压扁
流动 温度
韧性
熔融 围 压
岩石随P-T条件的变化而呈现 变形习性及相应的主要变形机制
显理 示想 了的 各地 构壳 造一 层段 次剖 构面 造, 样剖 式面
三.岩石变形的时间因素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变形是长期的,通常要 以百万年为单位,因此评价时间因素对岩石变 形的效应具有关键意义。
σy=0
完全塑性材料。没
有载荷,变形继续
增大。
如果超过屈服点,继 续塑性变形,需施加 更大的应力超过屈服 应力,这个过程称应 变硬化或加工硬化。 经过一段应变硬化的 塑性变形后卸载,应 力-应变曲线回到e2 表明总的永久变形。
应变硬化
σy>0 σy=0
如果将同样应力继续 加上去,应力-应变 曲线则沿以前路径回 到塑性变形P位置上 ,好像增大了弹性范 围和增高了屈服应力 (σy/)。因此应变 硬化可以看作屈服强 度随递进变形而连续 升高。
第四章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结构面的状态对岩体的工程性质的影响是指结构面的产状、形 态、延展尺度、发育程度、密集程度。 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产状对岩体是否沿某一结构面滑动起控 制作用。 结构面的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决定结构面抗滑力的大小,当结构 面的起伏程度较大,粗糙度高时,其抗滑力就大。 结构面的延展尺度:在工程岩体范围内,延展尺度大的结构面, 完全控制岩体的强度。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以岩体的裂隙度和切割度表征岩体结构面的 密集程度。
又A=h2,节理面的法向弹性变形量δ0=2δ,代入Boussnisq解,得 接触面为方形时,m=0.95,μ≅0.25,则上式变为
(二)节理的闭合变形 含啮合变形(配称实验)和压碎变形(非配称实验)。 下面介绍Goodman方法:
(1)结构面闭合试验(VmC的确定) 步骤: 1)备制试件; 2)作ζ-ε曲线(a); 3)将试件切开,并配 称接触再作曲线(b); 4)非配称接触,作曲线(c); 5)两种节理的可压缩性法向 Nhomakorabea切向
(1)有n个点接触,每个接触 面边长为h
(2)每个接触面受力相同
(3)每个接触面力学特性 相同
2、计算公式 半无限体上作用一个集中力的布辛涅斯克(Boussnisq)解
δ-变形量;Q-荷载;A-荷载作用面积;E、μ-弹性模量、泊 松比;m-与荷载面积形状因素有关的系数,方形面积m=0.95 设节理面的边长为d,作用于节理面上的应力为ζ,则作用 在每一个接触面上的荷载
统计结构面 实测结构面
V 级结构面--细小的结构面
• Ⅰ级 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 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 Ⅱ级 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 • Ⅲ级 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延伸较 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作用的边界条件 和破坏方式,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 ,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第四章-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0
0t + 0
设初始条件 t=0
=
0
K1
+0=
0
K1
0 =
0
K1
4.4 岩石流变理论
4.4.2 流变模型理论
组合模型——马克斯威尔(Maxwell)体
蠕变方程:
=
1
2
0t +
0 =
0
K1
0
K1
蠕变曲线
0
o
等速蠕变,且不稳定
t
(a)蠕变曲线
4.4 岩石流变理论
是弹性变形后的一个阶段,材料进入塑性的特征是当荷
载卸载以后存在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1)屈服条件:材料最先达到塑性状态的应力条件。
(2)加-卸载准则(塑性发展或退化):材料进入塑性状态
以后继续塑性变形或回到弹性状态的准则。
(3)本构方程: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或应力增
量与应变增量间的关系。
1
=
+
K1
2
= 0e
−
K1
2
0
t
o
t
(b)松弛曲线
4.4 岩石流变理论
4.4.2 流变模型理论
组合模型——马克斯威尔(Maxwell)体
瞬变应变量
描述岩石的特点
具有瞬变性
有不稳定的蠕变
有松弛
有残余(永久)变形
0 =
无弹性后效
0
0
K1
o
0
=
1
+ t
——岩石的蠕变特性对于岩石工程稳定意义重大,重点
岩石力学与工程课后习题与思考解答

第一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接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岩石中结构连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结晶连接和胶结连接。
结晶连接指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
这类连接使晶体颗粒之间紧密接触,故岩石强度一般较大,抗风化能力强;胶结连接指岩石矿物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的岩石,其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岩石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破坏形式包含三种:X状共轭面剪切破坏、单斜面剪切破坏和拉9.答:力-10.答:(若A<(2;(4)从C(3并不断向破坏段应力-应变曲线靠近,在循环荷载加载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疲劳破坏,通过全应力-应变图可看出,高应力状态下加载循环荷载,岩石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破坏,在低应力状态下加载循环荷载则需要较长时间才发生破坏。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答: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抗压强度显着增大;岩石的变形显着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着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岩石由弹性向弹塑性变化。
14.简述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
答: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分四个阶段:(1)空隙裂隙压密阶段(0A段):试件中原有张开结构面或微裂隙逐渐闭合,岩石被压密,试件(2)弹性变形至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AC段):岩石发生弹性形变,随着载荷加大岩石发生轴向压缩,横向膨胀,总体积缩小。
(3)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段):微破裂发生质的变化,破裂不断发展直至试件完全破坏,体积由压缩转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迅速增大。
(4)破裂后阶段(D点以后):岩块承载力达到峰值强度后,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试件保持整体状,随着继续施压,裂隙快速发展,出现宏观断裂面,此后表现为宏观断裂面的块体滑移。
第三章地应力及其测量3.简述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例。
答:(2(3(4(5(6(74.答:水力致、局部应5.θ=0为Ps=σ2,利用上述公式,在测算出岩石抗拉强度T后,就能计算出原岩应力σ1和σ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隙流体压力对破裂发育的影响
• 孔隙流体的存在,可以降低岩石强度,促进岩石 孔隙流体的存在,可以降低岩石强度,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 孔隙流体压力的存在,促进岩石发生脆性破裂。 孔隙流体压力的存在,促进岩石发生脆性破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各种因素
影响因素 围压增大 温度增大 孔隙压力增大 溶液增多 应变速率减小 强度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韧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µ 其中: 为剪应力, 为岩石抗剪强度(内聚力), 其中:τ 为剪应力,τ0 为岩石抗剪强度(内聚力),µ 为内摩擦系数、等于tanϕ(ϕ是内摩擦角),σn 为 是内摩擦角), ),σ 为内摩擦系数、等于 ϕ 正应力。 正应力。
不同围压下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的莫尔包络线 A—砂岩;B—页岩 砂岩; 砂岩 页岩
3、动态重结晶作用:形成细小的新 、动态重结晶作用: 颗粒,即核幔构造。 颗粒,即核幔构造。
4、扩散蠕变:通过空位运动和原子运动来实现。 、扩散蠕变:通过空位运动和原子运动来实现。 体积扩散蠕变——纳巴罗-赫林蠕变 纳巴罗- 体积扩散蠕变 纳巴罗 晶界扩散蠕变——柯勃尔蠕变 晶界扩散蠕变 柯勃尔蠕变 5、溶解蠕变:即压溶,是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物 、溶解蠕变:即压溶,是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 质在高压应力区溶解,通过流体迁移,在低压应力区沉淀, 质在高压应力区溶解,通过流体迁移,在低压应力区沉淀, 从而造成塑性变形。 从而造成塑性变形。
变形前
变形后
2、剪切应变 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 、 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ϕ 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ϕ,其正切 称为剪应变r, 称为剪应变 , r = tg ϕ
左行剪切为正, 左行剪切为正, 右行剪切为负
三、均匀形变与非均匀形 变
均匀形变 变形前 后各质点的应变 特征相同。 特征相同。 非均匀形变 变形 前后各质点的变 形特征不同。 形特征不同。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 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 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
非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 中,如果各增量应 变椭球的主轴与有 限应变椭球的主轴 不一致。 递进的简单剪切是 非共轴递进变形的 典型实例。 典型实例。
碎裂流
(二)、塑性变形机制 )、塑性变形机制 1.晶内滑动:低温变形机制 .晶内滑动: 沿一定滑移面的滑移方向滑移, 沿一定滑移面的滑移方向滑移,可形成晶 格优选方位和形态优选方位
晶内滑动的机制是位错滑动: 晶内滑动的机制是位错滑动:
2.位错蠕变:高温变形机制。T>0.3Tm(熔融温度) .位错蠕变:高温变形机制。 熔融温度) 多边形化作用: 多边形化作用:形成亚晶粒
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 1.平移 平移
2.旋转 旋转
3.体变 体变 4.形变 形变
旋转
平移
形变
体变
二、应变的量度 地质体的变形程度是以变形量来表示, 地质体的变形程度是以变形量来表示,即变形前 后形态的改变量。这种改变可用两种方式表示: 后形态的改变量。这种改变可用两种方式表示: 1、线应变 地质体变形前后长度发生变化 、 拉伸或压缩)。线应变e 可用以下参数表示: )。线应变 (拉伸或压缩)。线应变 可用以下参数表示: e = (L ı — L 0)/ L 0式中 0 、 L ı为变形前后同一 式中L 线段的长度。 线段的长度。 伸长应变为正、缩短应变为负。 伸长应变为正、缩短应变为负。 平方长度比λ( 平方长度比 (同一线段在变 形前后长度之比的平方: ( 形前后长度之比的平方: λ=( L ı / L 0 )² = (1+ e)² )
(二)外因 围压的增高同样也使得地下深 1、围压与温度 围压的增高同样也使得地下深 处的脆性岩石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处的脆性岩石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如变质岩中常 发生的柔皱变形现象等。温度的增高能使岩石的 能使岩石的塑 发生的柔皱变形现象等。温度的增高能使岩石的塑 性变强。如岩体周围的岩层常发生柔皱变形现象。 性变强。如岩体周围的岩层常发生柔皱变形现象。
三、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一)内因 不同岩性的岩石其矿物的成分、 1.岩性 不同岩性的岩石其矿物的成分、组成 不同,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质不同, 不同,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质不同,受力后的 变形强度也不同。如石英砂岩多为脆性, 变形强度也不同。如石英砂岩多为脆性,而 粘土岩多为塑性等。 粘土岩多为塑性等。 岩石内部颗粒的形状、大小、 2.岩石的结构 岩石内部颗粒的形状、大小、 颗粒间的胶结方式等同样对岩石的力学性质 产生影响。如紧密胶结的岩石的强度较大, 产生影响。如紧密胶结的岩石的强度较大, 松散胶结的则较小。 松散胶结的则较小。 成层性好的岩石易于变形, 3.岩石的构造 成层性好的岩石易于变形,薄 层岩层较厚层岩石易于变形等。 层岩层较厚层岩石易于变形等。
增大围压, 增大围压,岩石的强度和韧性增大
增大温度,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 增大温度,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韧性增大
2、时间
(1)应变速率岩石受短暂而强大的冲击力作用时 )应变速率岩石受短暂而强大的冲击力作用时 常表现为脆性变形。反之, 常表现为脆性变形。反之,当岩石所受作用力即使 小于岩石的弹性极限,但作用力作用时间较长, 小于岩石的弹性极限,但作用力作用时间较长,同 样能使岩石发生永久性变形。 样能使岩石发生永久性变形。
第五章 岩石力学性质
一、岩石变形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有这样 的体验;将一根筷子撇断, 的体验;将一根筷子撇断,其变形 会经历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 会经历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变形阶段 物体受力变形, 1.弹性变形阶段 物体受力变形,当 外力取消后, 外力取消后,物体又恢复到原先形 岩石的变形符合虎克定律。 态。岩石的变形符合虎克定律。 随着外力的增加, 2.塑性变形阶段 随着外力的增加, 变形加剧并超过物质的弹性极限, 变形加剧并超过物质的弹性极限, 此时撤去外力作用, 此时撤去外力作用,物体将不能恢 复原形。例如褶皱等。 复原形。例如褶皱等。 3.断裂变形阶段 当外力达到物质的 强度极限时, 强度极限时,物质变形的连续性将 被破坏,而发生断裂, 被破坏,而发生断裂,例如断层等 σ σy’ σy
四. 连续变形和不连续变形
如果物体内从 一点到另一点的应 变状态是逐渐改变 的 , 则称为连续变 如褶皱。 形,如褶皱。 如果是突然改变 的 , 则应变是不连 续的, 续的 , 称为不连续 变形,如断裂。 变形,如断裂。
五、应变椭球体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 均匀变形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 的单位球体 后成为一椭球体,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 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 椭球体。基本要素:三个主轴A、 、 ( 椭球体。基本要素:三个主轴 、B、C(λ1, λ2, λ3,或 X,Y,Z),沿主轴方向只有线应变而没有剪应变 三个主平面 ),沿主轴方向只有线应变而没有剪应变 ),沿主轴方向只有线应变而没有剪应变; AB面,BC面,AC面。 面 面 面
6、颗粒边界滑动: 、颗粒边界滑动: T>0.5Tm,扩散速 率大。 率大。 岩石可以发生很大变 形,但晶粒本身无变 形,因此无晶格优选 和形态优选。 和形态优选。
六、岩石破裂准则
岩石发生破裂变形时所施加应力 需满足的条件: 需满足的条件: 1、 库仑-莫尔准则 、 库仑- τ = τ0 + µσn τn = f(σn ) (
六. 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
1、旋转变形 、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 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 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 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 ),称为旋转变形。 称为旋转变形 变),称为旋转变形。
2、非旋转变形 、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 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 应变),称为非旋转变形 ),称为非旋转变形。 (应变),称为非旋转变形。
单剪变形与纯剪变形
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
纯剪是一种体变为零的平面 应变,挤压是典型的代表。 应变,挤压是典型的代表。
七. 递进变形
递进变形是许多次 无限小应变逐渐累积 的过程。 的过程。在变形史的 任一阶段, 任一阶段,都可把应 变状态分解为两部分: 变状态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已经发生了 有限应变; 的有限应变;另一部 分是正在发生的无限 分是正在发生的无限 小应变或增量应变。 小应变或增量应变。
降低应变速率, 降低应变速率,岩石的屈服极限降 韧性增大。 低,韧性增大。
(2)蠕变:是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 )蠕变:是在恒定应力作用下, 变随时间持续增加的变形。 变随时间持续增加的变形。 应变-时间曲线 恒定应力) 时间曲线( 应变 时间曲线(恒定应力)
(3)松驰:是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 )松驰: 石中应力随时间增长不断减小。 应力-时间图解。 应力-时间图解。
常温常压下一些岩石的强度极限
岩石
当应力超过一定 值时, 值时,岩石就会 以某种方式而破 坏,发生断裂变 发生断裂变 形。这时的应力 值称为岩石的极 值称为岩石的极 限强度或 限强度或强度。
玄武岩 页岩 花岗岩 大理岩 石灰岩 砂岩
抗压强度 (MPa) 148 (37 -379) 102 (31 -262) 96 (6- - 360)
第四章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一、变形与应变 物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变形的程 物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变形的程 度称为应变, 度称为应变,应变是通过变形反映 出来。变形有四种基本方式: 出来。变形有四种基本方式: 1.平移 地质体变形后其内部质点的 平移 相互位置、方向未发生改变。如平 相互位置、方向未发生改变。 移断层,某些正、逆断层。 移断层,某些正、逆断层。 2.旋转 地质体变形后发生旋转,其 旋转 地质体变形后发生旋转, 内部质点的相互位置未发生改变, 内部质点的相互位置未发生改变, 但方向发生了改变。 但方向发生了改变。 3.体变 变形前后,物体内质点的相 体变 变形前后, 互位置不变,距离改变( 互位置不变,距离改变(发生膨胀 或缩小)。 或缩小)。 4.形变 变形前后,物体的形状、内 形变 变形前后,物体的形状、 部质点的相互位置、 部质点的相互位置、方向均发生改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