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习题与解答
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3第四版-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习题解答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问题和习题解答(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2004 第四版,下册P76-77)(井冈山学院化学系,方小牛提供).1、说明下列名词:酯、油脂、皂化值、干性油、碘值、非离子型洗涤剂。
解:酯:是羧酸分子和醇分子间脱水形成的产物。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醇酯。
皂化值:是指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质量(以mg为单位)。
干性油:是指那些在空气中放置后能逐渐变成有韧性的固态薄膜的油。
碘值:是指100克油脂完全加成时所能吸收的碘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非离子型洗涤剂:此处实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在水溶液中不离解出正负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此处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主要的洗涤去污作用)。
2、试用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1)由氯丙烷合成丁酰胺;(2)由丁酰胺合成丙胺;(3)由邻氯苯酚、光气、甲胺合成农药“害扑威”或先醇解后胺解也可。
3、用简单的反应来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CH3CHCOOH and CH3CH2COCl(1)Cl解:前一化合物与水几乎不反应,而后一化合物因水解而冒烟。
(2) 丙酸乙酯与丙酰胺解:分别与氢氧化钠水溶液作用,并加热,有氨气放出(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者为丙酰胺,否则为丙酸乙酯。
(3) CH3COOC2H5 and CH3OCH2COOH解:分别与碳酸氢钠水溶液试验,能明显反应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者为甲氧基乙酸,否则为乙酸乙酯。
(4) CH3COONH4 and CH3CONH2解:在常温下与氢钠氧化水溶液作用,有氨气放出(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者为乙酸铵,否则为乙酰胺。
注:此试验不需加热,否则乙酰胺因水解也有氨气放出。
(5) (CH3CO)2O and CH3COOC2H5解:用适量热水试之,乙酸酐因水解而溶解于水,乙酸乙酯因难以水解而不溶于水。
或用碱性水溶液彻底水解,再将水解液进行碘仿反应,呈阳性者为乙酸乙酯,呈阴性者为乙酸酐。
4、由CH2合成CH2CN。
解:5、由丙酮合成(CH3)3CCOOH。
机械设计基础第13章 齿轮传动习题解答

的接触强度弱?(2)哪个齿轮的弯曲强度弱?为什么?
解:(1)接触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起接触应力相等,即σH1=σH2. 由题意可知,[σH]1=600MPa>[σH2]=500MPa, 因此,大齿轮的接触强度弱。
(2)弯曲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弯曲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
YFaYSa
的比值。
[σ F ]
可见,
YFa1YSa1 2.81.55 0.024
[σ F ]1
179
因此,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弱。
YFa2YSa2 2.4 1.67 0.028
[σ F ]2
144
YFa1YSa1 YFa2YSa2
[σF]1 [σF]2
13.6受力分析题:图示为圆锥-圆柱齿轮传动装置。轮1为主动轮, 转向如图所示,轮3、4为斜齿圆柱齿轮。 (1)轮3、4的螺旋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轴Ⅱ上两齿轮的轴向力相 反? (2)画出齿轮2、3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 F2 YFa 2YSa 2
}
40 42 20 70.98 245552Nmm
T2
F1 340 78.34 YFa1YSa1 2.8 1.55
F 2 280 70.98 YFa2YSa2 2.28 1.75
T1
n1 n2
245552 3 736657Nmm
2 1.85
2)计算接触强度允许的输出转矩 H
13.1有一对齿轮传动,m=6mm,z1=20,z2=80,b=40mm.为了 缩小中心距,要改用m=4mm的一对齿轮来代替它。设载
荷系数K,齿数z1、z2及材料不变。试问为了保持原有接 触强度,应取多大的齿宽b?
(附接触强度计算公式:)
H ZHZE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13章光的衍射课后习题答案

1θ2θ2mm3011mm 30第十三章习题解答波长nm 500=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边长为3cm 的方孔,在光轴(它通过孔中心并垂直方孔平面)附近离孔z 处观察衍射,试求出夫琅和费衍射区的大致范围。
解: 夫琅和费衍射应满足条件 π<<+1max 21212)(Z y x k)(900)(50021092)(2)(72max 2121max 21211m cm a y x y x k Z =⨯⨯==+=+>λλπ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逢上,以焦距为50cm的会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相对于中央亮纹的强度。
解: 20sin ⎪⎭⎫⎝⎛=ααI I θλπαs i n 22a f y ka kal ⋅=⋅==(1))(02.010025.05006rad a=⨯==∆λθ )(10rad d =(2)亮纹方程为αα=tg 。
满足此方程的第一次极大πα43.11= 第二次极大πα459.22=x a k l a θλπαs i n 2⋅⋅==a x πλαθ=sin 一级次极大)(0286.010025.043.1500sin 6rad x x =⨯⨯⨯=≈ππθθ ()mm x 3.141=二级次极大)(04918.010025.0459.2500sin 6rad x x =⨯⨯⨯=≈ππθθ ()mm x 59.241=(3)0472.043.143.1sin sin 2201=⎪⎭⎫⎝⎛=⎪⎭⎫ ⎝⎛=ππααI I01648.0459.2459.2s i n s i n 2202=⎪⎭⎫ ⎝⎛=⎪⎭⎫ ⎝⎛=ππααI I10.若望远镜能分辨角距离为rad 7103-⨯的两颗星,它的物镜的最小直径是多少?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望远镜的分辨率,望远镜应有多大的放大率?解:D λθ22.10= )(24.21031055022.179m D =⨯⨯⨯=--⨯-=⨯⨯⨯⨯⨯=''=Γ969310180606060067πϕ11. 若要使照相机感光胶片能分辨m μ2线距,(1)感光胶片的分辨率至少是没毫米多少线;(2)照相机镜头的相对孔径f D至少是多大?(设光波波长550nm ) 解:)(50010213mm N 线=⨯=-3355.01490=≈'NfD12. 一台显微镜的数值孔径为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3,2)-B .(2,3)-C .(2,3)-D .(3,2)-3.下列黑体字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善B .勤C .健D .朴4.如图,在已知的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 ,C 为圆心,以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 ,N ; ②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4AC =,10AB =,则ACD 的周长为( )A .8B .9C .10D .145.图1是光的反射规律示意图.其中,PO 是入射光线,OQ 是反射光线,法线KO ⊥MN ,∠POK 是入射角,∠KOQ 是反射角,∠KOQ =∠POK .图2中,光线自点P 射入,经镜面EF 反射后经过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AED '=50°,则∠EFC 等于( )A .65°B .110°C .115°D .130°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BD .若7AB =,12AC =,6BC =,则ABD △的周长为( )A .25B .22C .19D .188.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CD AB ,则BCD ∠=( )A .40︒B .50︒C .60︒D .70︒9.如图是A ,B ,C 三岛的平面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35度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度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55度方向,则A ,B ,C 三岛组成一个(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10.如图,在等边ABC 中,BC 边上的高6AD =,E 是高AD 上的一个动点,F 是边AB 的中点,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EB EF +存在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 .5B .6C .7D .811.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AF =∠CAG =90°,AB =AF ,AC =AG ,连接FG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G ,CF , 则下列结论:①BG =CF ;②BG ⊥CF ;③∠EAF =∠ABC ;④EF =EG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2.如图,在ABC 中,45,ABC AD BE ∠=︒,分别为,BC AC 边上的高,,AD BE 相交于点F ,连接CF ,则下列结论:①BF AC =;②FCD DAC ∠=∠;③CF AB ⊥;④若2BF EC =,则FDC △周长等于AB 的长.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③④二、填空题13.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若∠A =40°,则△ABC 的顶角度数是____.14.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 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15.如图,△ABC 的边CB 关于CA 的对称线段是CB ',边CA 关于CB 的对称线段是CA ',连结BB ',若点A '落在BB '所在的直线上,∠ABB '=56°,则∠ACB =___度.16.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E 、F .若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B ∠=_________°.17.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E 是边AC 上一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AD 、BE 相交于点F ,若∠AEB =100°,则∠AFB 的度数为_____.18.如图,在Rt ABC 中,90C ∠=︒,20B ∠=︒,PQ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Q ,交BC 于点P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AC AB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以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⑤作射线AF .若AF 与PQ 的夹角为α,则α=________°.三、解答题19.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1)若2a =,3b =,求c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c 为奇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0.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90BAC DAE ∠=∠=︒.(1)当点D 在AC 上时,如图①,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2)将图①中的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90αα︒<<︒,如图②,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已知等边ABC 和等边ADE 如图③所示,求线段BD 的延长线和线段CE 所夹锐角的度数.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请判断FC 与A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 =6,AD =2,求BC 的长度.22.已知△ABC 和△DEF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DE =DF ,∠BAC =∠EDF ,点E 在AB 上,点F 在射线AC 上.(1)如图1,若∠BAC =60°,点F 与点C 重合,求证:AF =AE +AD ;(2)如图2,若AD =AB ,求证:AF =AE +BC .23.(1)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D 与C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2DO ;(2)如图2,若点G 是线段AD 上一点,CG 平分∠BCE ,∠BGF =60°,GF 交CE 所在直线于点F .求证:GB =GF .(3)如图3,若点G 是线段OA 上一点(不与点O 重合),连接BG ,在BG 下方作∠BGF =60°边GF 交CE 所在直线于点F .猜想:OG 、OF 、OA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4.如图,在ABC 中,AD BC ⊥,AD BD =;点F 在AD 上,DF DC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E .(1)求证:BF AC =;(2)求证:BE AC ⊥;(3)若AB BC =,BF 与AE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Rt ABC 中,9030C A ∠=︒∠=︒,.点D 是AB 中点,点E 为边AC 上一点,连接CD DE ,,以DE 为边在DE 的左侧作等边三角形DEF ,连接BF .△的形状为______;(1)BCD(2)随着点E位置的变化,DBF∠的度数是否变化?并结合图说明你的理由;AC=,请直接写出DE的长.(3)当点F落在边AC上时,若626.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ABE≌△CBF;(2)若∠CAE=30°,求∠ACF度数.27.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1)求证:AE=2CE;(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8.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1)求证:△ABE≌△CAD;(2)求∠BPQ的度数;(3)若BQ⊥AD于Q,PQ=6,PE=2,求AD的长。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13.2多边形-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题文】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和为18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答案】十边形【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360°=180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依题意可得(n-2)×180+360=1800,解得n=10,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十边形.2.【题文】(1)如图,已知△ABC,试画出AB边上的中线和AC边上的高;(2)有没有这样的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3倍?如果有,请求出它的边数,并写出过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条数.【答案】(1)作图见解析;(2)有,八边形,5.【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AB重合,沿AB移动,是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B,再画线段BD即可;找出BC的中点E,然后画线段AE即可.(2)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求.【解答】解:(1)如图:(2)设多边形边数为n,则(n-2)×180=360×3,n=8,即这是个八边形,过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有5条.3.【题文】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m:n,其中m,n是互质的正整数,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用m,n表示)及n的值.【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 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出一个外角.再根据外角和是固定的360°,从而可代入公式求解.【解答】解:设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mx度,则一个外角为nx度,依题意得mx+nx=180°解得x=360°÷n=∵边数是正整数∴n=1或24.【题文】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24°,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答案】15【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 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外角和中外角的个数,即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边数=360÷24=15.则它是15边形.5.【题文】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相等,且都为36°,求多边形的边数及内角和.【答案】10,1440o【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边数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每一个外角的度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360°÷36°=10,(10-2)•180°=1440°.所以它的边数为10,它的内角和为1440°.6.【答题】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的一边重合,则∠1=______°.【答案】48【分析】运用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n≥3)且n为整数).(2)多边形的外角和指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则n边形取n个外角,无论边数是几,其外角和永远为360°.【解答】∵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180°÷3=60°,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是:(5-2)×180°÷5=3×180°÷5=540°÷5=108°,∴∠1=108°-60°=48°,故答案为:48°7.【答题】正五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答案】72°【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解答即可.【解答】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答案为:.8.【答题】在图中,x的值为______.【答案】135【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103o的邻补角=(180-103)o=77o,∵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即x o +65 o +83 o +77 o=360 o ∴x=360-65-83-77=135.故答案是:135.9.【答题】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的和为2750°,则这一内角为______度.【答案】130【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因而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倍数.而多边形的内角一定大于0,并且小于180度,因而内角和除去一个内角的值,这个值除以180度,所得数值比边数要小,小的值小于1.【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x,由题意有解得因而多边形的边数是18,则这一内角为故答案为:10.【答题】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最多有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_个锐角.【答案】3,3【分析】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度,在这四个角中可以有3个钝角,如都是92度,则第四个角是一个锐角,但如果有四个钝角,则这四个角的和就大于360度,就不符合内角和定理.如果有三个角是锐角,如都是80度,第四个角是120度,满足条件,但当四个角都是锐角时,四个角的和就小于360度,不符合内角和定理.【解答】解:如图,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知: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11.【答题】七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答案】90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n边形的内角和是:180°(n-2),将n=7代入即:180°×(7-2)=900°.故答案为:900°.12.【答题】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______.【答案】24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两底角和=180°-60°=120°;再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得∠α+∠β=360°-120°=240°.故答案是:240°.13.【答题】已知一个n边形,除去一个内角α外,其余内角和等于1500°,则这个内角α=______°.【答案】12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1500°÷180°=8…60°,∴去掉的内角为180°﹣60°=120°,故答案为:120.14.【答题】如图,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那么∠α的度数是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360°÷6=60°,∴∠α的度数是60°.故答案为:60°.15.【答题】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则n=______.【答案】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180°×(n-2)=360°×3,解得:n=8.故答案为:8.16.【答题】正十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答案】144°【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每一个外角度数为每个内角度数为故答案为:17.【答题】用4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使相邻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如图①.用n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按这种方式拼接,如图②,若围成一圈后中间也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n的值为______.【答案】6【分析】根据密铺的含义解答即可.【解答】两个正六边形结合,一个公共点处组成的角度为240°,故如果要密铺,则需要一个内角为120°的正多边形,而正六边形的内角为120°,故答案为:6.18.【答题】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答案】12【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解答即可.【解答】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0=12,故答案为12.19.【答题】若多边形每一个外角为72°,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边形. 【答案】五【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解答即可.【解答】360°÷72°=5.故答案为:520.【答题】若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900º,则n=______.【答案】7【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由题意可得:180(n-2)=900,解得:n=7.故答案为:7.。
《大学物理学》习题解答(第13章 稳恒磁场)(1)

【13.1】如题图所示的几种载流导线,在 O 点的磁感强度各为多少?
(a)
(b) 习题 13-1 图
(c)
【13.1 解】 (a) B 0
I 1 0 I 0 0 ,方向朝里。 4 2R 8R 0 I 。 2R
(b) B
0 I
2R
(c) B
mv eB
2mE k eB
6.71 m 和 轨 迹 可 得 其 向 东 偏 转 距 离 为
x R R 2 y 2 2.98 10 3 m
【13.17 解】利用霍耳元件可以测量磁感强度,设一霍耳元件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厚度为 0.15 mm,载流 - 子数密度为 1024m 3,将霍耳元件放入待测磁场中,测得霍耳电压为 42μV,通过电流为 10 mA。求待测磁 场的磁感强度。 【13.17 解】由霍耳电压的公式可得 B
B 4
2 0 I 0 I 。 (cos 45 cos135) 4a a
习题 13-2 图
习题 13-3 图
【13.3】以同样的导线联接成如图所示的立方形,在相对的两顶点 A 及 C 上接一电源。试求立方形中心的 磁感强度 B 等于多少? 【13.3 解】由对称性可知,相对的两条棱在立方体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相等而方向相反,故中心处的磁感 强度为零。 【13.4】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半球上密绕有单层线圈,线圈平面彼此平行。设线圈的总匝数为 N,通过 线圈的电流为 I,求球心处 O 的磁感强度。 【13.4 解】在半球上距球心 y 处取一个宽度为 Rdθ 的园环,其对球心的张角为 θ,半径为 r=Rsinθ,包含 的电流为 dI
2rB 0, 2rB 0 NI , 2rB 0,
《工程经济学第2版》习题及答案杜春艳第13章绪论建设项目经济要素

思考题与习题1.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中,工程(技术)和经济是始终并存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对任何技术的采用或者进行工程建设都是为一定的经济目标服务,经济的发展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
(2)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3)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又都必须消耗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这些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同时经济发展又将推动技术的更大进步。
(4)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技术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其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结合,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技术与经济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而又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联系,使任何工程的实施和技术的应用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2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技术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在各种技术之间配置资源,寻求技术和经济最佳结合的学科。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为实现一定功能而提出的在技术上可行的技术方案、生产过程、产品或服务,在经济上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论证的方法的科学。
3 .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原则及可比性条件是什么?答案:(1)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原则①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②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③满意度分析与最优化分析相结合,以满意度分析为主④差异分析与总体分析相结合,以差异分析为主⑤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⑥全过程效益分析与阶段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⑦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⑧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分析为主(2)可比性条件①满足需要的可比性②相关费用的可比③时间因素的可比④价格的可比2思考题与习题1 .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它是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主要因素有:(1)资金的使用时间。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3章

13.1 为保证滑动轴承工作时润滑良好,油孔和油沟应设什么区域?
答:对开式轴瓦有承载区和非承载区,一般载荷向下,上瓦为非承载区,下瓦为承载区,润滑油应由非承载区进入,故上瓦顶部开有进油孔。
在轴瓦内表面,以进油口为对称位置,沿轴向、周向或斜向开有油沟,油经油沟分布到各个轴颈,以保证润滑油能流到轴瓦的整个工作表面。
油沟离轴瓦两端面应有段距离,不能开通,以减少端部泄油。
13.2 说明下列代号的含义:6209、3411、72315、81205。
答:6209:深沟球轴承,内径为45 mm,外径尺寸是02系列。
3411:圆锥滚子轴承,内径为55 mm,外径尺寸是04系列.
72315AC:角接触轴承,接触角25度,内径75 mm,外径尺寸是23系列。
81205: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内径25mm,外径尺寸是12系列。
13.3 观察本书附图二、附图三的减速器,它们用到了那种轴承?轴承如何润滑与密封?
答:用到了圆锥滚子轴承。
润滑:。
采用了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有油浴润滑(大齿轮)或飞溅润滑(其他齿轮,通过油沟收集油,经过轴承盖导入轴承)。
密封:毛毡圈式密封。
2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系统设计
13.1 本章知识框架与学习要求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s)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方案转换成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物理(技术)方案。
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的系统逻辑模型,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各种具体设计,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本章主要研究系统设计阶段的各项工作,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思想、模块与层次分解、系统详细设计和系统设计报告等内容。
13.1.1 知识框架与学习要求
一、系统设计概述(理解)
1、系统设计工作的目的
2、系统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系统总体设计(掌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
(二)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1、结构设计的特点和内容
2、系统的结构化划分
(1)层次结构
(2)模块化结构
3、系统的结构化划分
(1)基本思想和原则
(2)子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
(三)模块与模块的关联(掌握)
1、模块、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
2、模块的关联、模块凝聚、模块耦合
(四)模块的层次分解(理解与掌握)
1、总体IPO图
2、HIPO图
(五)系统结构图设计(掌握)
三、系统详细设计
(一)代码设计(掌握与理解)
1、代码设计的原则和功能
2、常见的编码方式
3、代码的校验
(二)数据存储设计(掌握与理解)
1、数据存储设计
2、数据库设计
(三)输入、输出设计(掌握与理解)
(四)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理解)
四、系统设计报告(掌握)
13.1.2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系统设计的定义、目的、任务
2.系统设计的原则
3.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4.系统结构化的主要方法:层次结构和模块化结构
5.模块化原理、模块的层次分解
6.HIPO图、系统结构图设计
7.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8.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9.系统设计报告的撰写
13.2 教材习题与解答
13.2.1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模块2.模块凝聚3.模块耦合4.HIPO 5.IPO 6.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7.系统结构图8.过程结构图
二、简答题
1.系统设计阶段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2.简述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3.什么是模块和模块结构?
4.模块之间的联系和耦合有哪几种形式?
5.代码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代码校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7.简述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单选题
1.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层次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把系统分成若干层次,并定义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层次间的信息关系,然后再使用“()”的设计方法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
A. 自顶向下
B. 自底向上
C. 自左向右
D. 自内向外
2.通过编码,可以建立统一的经济信息语言,有利于提高通用化水平,使(),有利于采用集中化措施以节约人力,加快处理速度,也便于检索方法的统一。
A. 信息资源共享
B. 数据共享
C. 功能共享
D. 程序共享3.结构化系统设计与结构化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将系统逐层划分,分解
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模块,便于计算机语言描述和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
A. 系统分析
B. 系统共享
C. 系统信息
D. 系统程序4.凝聚度最高的模块类型是()。
A.功能凝聚B.过程凝聚C.逻辑凝聚D.偶然凝聚
5.下面那种不是代码设计的目的()。
A.加快数据输入B.减少出错率C.节省存储空间D.便于记忆
13.2.2 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模块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
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块。
2.模块凝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动作的组合强度。
凝聚程度的高低标志着模块构成的质量,在模块分解时,应尽量使其凝聚程度较高。
3.模块耦合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它模块在联接形式和接口复杂性方面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
模块耦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
4.HIPO是模块的层次功能分解图,HIPO图是一种模块层次功能分解的重要技术。
5.IPO是指任何功能模块都是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部分组成(IPO关系)。
6.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对象有关的人、技术、设备、信息、过程的集成,通过硬件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实现过程与功能的集成。
7.系统结构图也称结构图或控制结构图,是HIPO图的进一步发展。
它不仅表示了一个系统(功能模块)是层次分解关系,还表示了模块的调用关系和模块间数据流及控制流信息的传递关系,是结构化设计的另一种重要图表工具。
8.过程结构图,也称为程序结构图,是以控制结构图为基础,考虑具体程序特点和结构化编程的要求,用三种基本程序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再加上一些公共模块来绘制的。
二、简答题
1.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将系统分析文件中所属的新系统需求规格应用信息技术的观点重新进行定义,并转换为实体的信息系统描述。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科学、合理的设计系统总体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变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工作质量。
充分利用并合理投入各类可以利用的人、财、物资源,使之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2.系统结构设计是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进行大致设计,它是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
结构化思想是系统开发的重要思想。
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看成由许多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再经过层层划分,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
系统结构化的方法主要有层次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两种类型。
3.模块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
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块。
模块本身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一是功能,说明该模块实现什么;
二是逻辑,描述模块内部如何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三是状态,描述该模块的使用环境、条件及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模块化结构方法是将系统分成若干模块,这种结构不一定是树型的,每个模块应尽可能相对独立于其他模块。
4.模块凝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动作的组合强度。
根据模块的内部构成情况,凝聚可以划分为七个等级,按其组合强度由高到底次序排列如下:
功能凝聚→顺序凝聚→数据凝聚→过程凝聚→时间凝聚→逻辑凝聚→偶然凝聚。
模块耦合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它模块在联接形式和接口复杂性方面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
模块耦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
可以划分为七个等级,其按其组合强度由高到底次序排列如下:
内容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特征耦合→数据耦合。
5.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
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标准化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暂无国标者使用部标,以减少今后系统更新和维护的工作量,方便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2) 唯一性。
每个代码所代表的实体必须是唯一的。
(3) 合理性。
编码的方法必须合理,必须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4) 可扩充性。
编码要留有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今后变化的需要。
(5) 简单性。
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以方便输入,提高处理效率。
(6) 适用性。
尽可能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做到表意直观,使用户易于了解掌握。
(7) 规范化。
代码结构、类型、编码格式必须一致。
6.由于代码是惟一代表一个实体的符号,因此,要求对于代码的处理必须更加准确无误。
为了保障代码的输入、加工、输出的正确性,对于重要的代码应增加校验位,用来校验代码的正确性,一般可用加权和的方法来计算。
7.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对象有关的人、技术、设备、信息、过程的集成,通过硬件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实现过程与功能的集成。
说具体一点就是:各类人员组成协同工作的团队,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按照应用领域的特殊需要,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管理控制及人机系统的组合,实现信息自动化处理,组成满足用户要求的应用系统,取得整体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单选题
1.A 2.A 3.A 4.A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