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13 干燥习题解答

13  干燥习题解答

pws 1.817 H w = 0.622 = 0.622 × = 0.011kg/kg pt − pws 101.3 − 1.817 α 而 (t 0 − t w ) k H A( H w − H )rw = αA(t − t w ) ⇒ H 0 = H w − k H rw 1.09 故 (20 − 16 ) = 0.00922kg/kg H 0 = 0.011 − 2455.5 ②出口空气的湿含量H2
55 37.40 0.928 0.395 0.047 0.055
60 47.01 1.373 0.479 0.040 0.049
70 72.31 3.956 0.880 020°C t as = 20°C
H , kg/kg H , kg/kg
D 35 = D 25 ( p 1 / p 2 ) × (T 2 / T1 )
1 . 75
= 0 . 143 × 10 − 4 m 2 /s
0.567
,空气的运动粘度为
α υ = 15.53 × 10 − 6 m 2 /s ,故有: / k H = 1.223(υ / D A )
= 1.325 ,又汽化潜热随温
空气 − 乙醇系统的 t - H 数据表
t ,°C ps , kPa
0 1.63 0.026 0.013 0.126 0.124
10 3.15 0.051 0.025 0.111 0.110
20 5.85 0.097 0.047 0.097 0.097
25 7.86 0.133 0.064 0.090 0.091
= (1.01 + 1.88 × 0.048) × 90 + 2492 × 0.048
查9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值: p s = 525.8mmHg = 70.08kPa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习题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1) 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2) 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3)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4) 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以上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B等压过程,A→C等温过程;A→D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abc过程,(图中虚线ac为等温线),和图(2) 所示的def过程(图中虚线df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abc过程热,def过程热.4、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γC p/C V)5、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其体积由V1膨胀到2V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1) 等压过程;(2) 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__________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____________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__________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VV答案1、(1)(4)是正确的。

2、是A-B 吸热最多。

3、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4、P 0/2。

5、等压, 等压, 等压理想气体的功、内能、热量1、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成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氨气传递热量是 。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500 J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为 。

3、一气缸内贮有10 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作功209J ,气体升温1 K ,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为 _____ ,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适气体常量 R = 8.31 J/mol· K)4、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 200 J .若此种气体为单 原子分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______ J ;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 需吸热______________ J.p (×105 Pa)3 m 3)5、 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 -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1) 气体的内能增量. (2) 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3) 气体吸收的热量. (4)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答案1、3J2、-700J3、124.7 J ,-84.3 J4、500J ;700J5、解:)(25)(112212V p V p T T C E V -=-=∆ (2) ))((211221V V p p W -+=, W 为梯形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 1V 2= p 2V 1,则)(211122V p V p W -=. (3) Q =ΔE +W =3( p 2V 2-p 1V 1 ).(4) 以上计算对于A →B 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故过程中ΔQ =3Δ(pV ). 由状态方程得 Δ(pV ) =R ΔT , 故 ΔQ =3R ΔT ,摩尔热容 C =ΔQ /ΔT =3R .p p p 12循环过程1、 如图表示的两个卡诺循环,第一个沿ABCDA 进行,第二个沿A D C AB ''进行,这两个循环的效率1η和2η的关系及这两个循环所作的净功W 1和W 2的关系是 η1 η2 ,W 1 W 22、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S 1和S 2,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3、一卡诺热机(可逆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热机效率为40%,其高温热源温度为_______ K .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________ K .4、如图,温度为T 0,2 T 0,3 T 0三条等温线与两条绝热线围成三个卡诺循环:(1) abcda ,(2) dcefd ,(3) abefa ,其效率分别为η1_________,η2__________,η 3 __________.5、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 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 J .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 10000 J .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 (1) 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 (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6、 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T -V 图所示,其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 K .试求:(1) ab 、bc 、c a 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2) 经一循环系统所作的净功; (3) 循环的效率. BAC DC 'D 'p p-3m 3)p O 3T 0 2T 0 T 0fad b c e(注:循环效率η=W /Q 1,W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Q 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答案 1、=;<2、S 1 = S 2.3、500 ; 1004、33.3% ; 50%; 66.7%5、解:(1) 1211211T T T Q Q Q Q W -=-==η 2111T T T W Q -= 且 1212T TQ Q =∴ Q 2 = T 2 Q 1 /T 1即 212122112T T T W T T T T T Q -=⋅-==24000 J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21Q W Q W Q +'='+'=' ( ∵ 22Q Q =') =''='1/Q W η29.4% (2) ='-='η121T T 425 K6、解:单原子分子的自由度i =3.从图可知,ab 是等压过程,V a /T a = V b /T b ,T a =T c =600 KT b = (V b /V a )T a =300 K (1) )()12()(c b c b p ab T T R i T T C Q -+=-= =-6.23×103 J (放热) )(2)(b c b c V bc T T R iT T C Q -=-= =3.74×103 J (吸热) Q ca =RT c ln(V a /V c ) =3.46×103 J (吸热) (2) W =( Q bc +Q ca )-|Q ab |=0.97×103 J (3) Q 1=Q bc +Q ca , η=W / Q 1=13.4%热力学第二定律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 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 ( ) (B)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是等价的,表明在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开尔文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3、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功变热;热传导3、从单一热源吸热,在循环中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热力学第二定律。

机械设计基础第13章 齿轮传动习题解答

机械设计基础第13章 齿轮传动习题解答

的接触强度弱?(2)哪个齿轮的弯曲强度弱?为什么?
解:(1)接触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起接触应力相等,即σH1=σH2. 由题意可知,[σH]1=600MPa>[σH2]=500MPa, 因此,大齿轮的接触强度弱。
(2)弯曲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弯曲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
YFaYSa
的比值。
[σ F ]
可见,
YFa1YSa1 2.81.55 0.024
[σ F ]1
179
因此,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弱。
YFa2YSa2 2.4 1.67 0.028
[σ F ]2
144
YFa1YSa1 YFa2YSa2
[σF]1 [σF]2
13.6受力分析题:图示为圆锥-圆柱齿轮传动装置。轮1为主动轮, 转向如图所示,轮3、4为斜齿圆柱齿轮。 (1)轮3、4的螺旋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轴Ⅱ上两齿轮的轴向力相 反? (2)画出齿轮2、3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 F2 YFa 2YSa 2
}
40 42 20 70.98 245552Nmm
T2
F1 340 78.34 YFa1YSa1 2.8 1.55
F 2 280 70.98 YFa2YSa2 2.28 1.75
T1
n1 n2
245552 3 736657Nmm
2 1.85
2)计算接触强度允许的输出转矩 H
13.1有一对齿轮传动,m=6mm,z1=20,z2=80,b=40mm.为了 缩小中心距,要改用m=4mm的一对齿轮来代替它。设载
荷系数K,齿数z1、z2及材料不变。试问为了保持原有接 触强度,应取多大的齿宽b?
(附接触强度计算公式:)
H ZHZE

大学物理Ⅰ第13章光的干涉与衍射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Ⅰ第13章光的干涉与衍射习题答案

第13章 光的干涉与衍射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 (A ) e n 22 (B) 222λ-e n(C) λ-e n 22 (D) 2222n e n λ-2.真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

若l 等于下列各选项给出的值,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ϕ∆,则[ ] (A) 3, 32l λϕπ=∆= (B) πϕλn nl 3,23=∆=(C) πϕλ3,23=∆=nl (D) πϕλn nl 3,23=∆=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隙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

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 ] (A)d D λ2 (B) D dλ (C) λdD (D) dDλ4.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C 上的干涉条纹[ ]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5.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

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Sλ3(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6.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 (A) 振动振幅之和。

《大学物理学》习题解答(第13章 稳恒磁场)(1)

《大学物理学》习题解答(第13章 稳恒磁场)(1)
第 13 章 稳恒磁场
【13.1】如题图所示的几种载流导线,在 O 点的磁感强度各为多少?
(a)
(b) 习题 13-1 图
(c)
【13.1 解】 (a) B 0
I 1 0 I 0 0 ,方向朝里。 4 2R 8R 0 I 。 2R
(b) B
0 I
2R

(c) B
mv eB
2mE k eB
6.71 m 和 轨 迹 可 得 其 向 东 偏 转 距 离 为
x R R 2 y 2 2.98 10 3 m
【13.17 解】利用霍耳元件可以测量磁感强度,设一霍耳元件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厚度为 0.15 mm,载流 - 子数密度为 1024m 3,将霍耳元件放入待测磁场中,测得霍耳电压为 42μV,通过电流为 10 mA。求待测磁 场的磁感强度。 【13.17 解】由霍耳电压的公式可得 B
B 4
2 0 I 0 I 。 (cos 45 cos135) 4a a
习题 13-2 图
习题 13-3 图
【13.3】以同样的导线联接成如图所示的立方形,在相对的两顶点 A 及 C 上接一电源。试求立方形中心的 磁感强度 B 等于多少? 【13.3 解】由对称性可知,相对的两条棱在立方体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相等而方向相反,故中心处的磁感 强度为零。 【13.4】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半球上密绕有单层线圈,线圈平面彼此平行。设线圈的总匝数为 N,通过 线圈的电流为 I,求球心处 O 的磁感强度。 【13.4 解】在半球上距球心 y 处取一个宽度为 Rdθ 的园环,其对球心的张角为 θ,半径为 r=Rsinθ,包含 的电流为 dI
2rB 0, 2rB 0 NI , 2rB 0,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3章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3章

13.1 为保证滑动轴承工作时润滑良好,油孔和油沟应设什么区域?
答:对开式轴瓦有承载区和非承载区,一般载荷向下,上瓦为非承载区,下瓦为承载区,润滑油应由非承载区进入,故上瓦顶部开有进油孔。

在轴瓦内表面,以进油口为对称位置,沿轴向、周向或斜向开有油沟,油经油沟分布到各个轴颈,以保证润滑油能流到轴瓦的整个工作表面。

油沟离轴瓦两端面应有段距离,不能开通,以减少端部泄油。

13.2 说明下列代号的含义:6209、3411、72315、81205。

答:6209:深沟球轴承,内径为45 mm,外径尺寸是02系列。

3411:圆锥滚子轴承,内径为55 mm,外径尺寸是04系列.
72315AC:角接触轴承,接触角25度,内径75 mm,外径尺寸是23系列。

81205: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内径25mm,外径尺寸是12系列。

13.3 观察本书附图二、附图三的减速器,它们用到了那种轴承?轴承如何润滑与密封?
答:用到了圆锥滚子轴承。

润滑:。

采用了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有油浴润滑(大齿轮)或飞溅润滑(其他齿轮,通过油沟收集油,经过轴承盖导入轴承)。

密封:毛毡圈式密封。

252。

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3章

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3章

粘度近似等于水的粘度,为 0.001kg ⋅ m−1 ⋅s−1 (即 Pa ⋅s )。
解:当粒子在重力场中达到沉降平衡时,有沉降力 = 粘滞阻力,即
-2-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 ) 4 π r3
3
ρ粒子 − ρ介质
g ≈ 6πηr Δx Δt
故 Δt =
6ηΔx
1=
6× 0.001× 0.01
1
( ) ( ) 4
解:
胶核
(
Au
) m
优先吸附与其有共同组成的
AuO2−
,因此胶团结构为
⎡⎣(
Au
) m

nAuO
− 2
,
(
n

x
)
Na
+
⎤⎦
x


xNa
+
2 . 某 溶 胶 中 粒 子 的 平 均 直 径 为 4.2nm , 设 其 粘 度 和 纯 水 相 同 ,
η = 1×10−3 kg ⋅ m−1 ⋅ s−1 ,试计算:


960 )× 9.8 ⎥
⎥ ⎥ ⎥

⎢⎣
1 6 .7
⎥⎦
=1.023P α ⋅ s
5.试计算在 293K 时,地心力场中使粒子半径分别为(1) 1.0×10−5 m ,(2)
100nm ,(3) 1.5nm 的金溶胶下降 0.01m 需时若干。
已知分散介质的密度为1000kg ⋅ m−3 ,金的密度为1.93×104 kg ⋅ m−3 ,溶液的
Δt = ⎢2.51×10−10 × ⎢ ⎣
1 1.0 ×10−7

2
⎥ ⎥
s

第13章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第13章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思 考 题13-1.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则( )(A )频率、波长和波速都将变小 (B )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变大 (C )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变小 (D )频率、波长和波速都不变 答:频率ν不变,nλλ=,vcn =,而水空气n n <,故选(C ) 13-2.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上,薄膜上下两边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 知n 1<n 2, n 2>n 3,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光束的光程差是( )(A)2en 2。

(B) 2en 2+2λ。

(C) 2en 2-λ。

(D) 2en 2+22n λ。

答:由n 1<n 2, n 2>n 3可知,光线在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故选(B)。

13-3 来自不同光源的两束白光,例如两束手电筒光,照射在同一区域内,是不能产生干涉花样的,这是由于( )(A) 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

(B) 来自不同光源的光,不能具有正好相同的频率。

(C) 两光源发出的光强度不同。

(D) 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

答:普通的独立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选(D )。

13-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使屏靠近双缝。

(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由条纹间距公式af x λ2=∆,可知选(B )。

13-5.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如以过双缝中点垂直的直线为轴,将缝转过一个角度α,转动方向如图所示,则在屏幕上干涉的中央明纹将(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D)消失答:中央明纹出现的位置是光通过双缝后到屏幕上光程差为0的地方,故选(A ) 1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条缝,若玻璃纸中的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 仍为明条纹思考题13-5图(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条纹,也非暗条纹(D) 无法确定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明条纹和暗条纹光程差2λ,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思考题及习题13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为输出型和输出型。

答:晶体管,晶闸管
2.双向可控硅经常用作交流、、和。

答:调压,调节功率,调温,无触点开关
3.固态继电器是一种端器件,端输入,两端输出。

它们之间用隔离。

答:四,两,光电耦合器
二、判断对错
1.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由TTL、HTL、DTL、CMOS等数字电路直接驱动。


2.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常用来取代机械触电继电器,已越来越多地在单片机控制应用系统中作微电机控制、电磁阀驱动等。


3.集成功率电子开关特别不适用于那些需要抗潮湿、抗腐蚀和防爆场合中作大电流开关。

错4.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工作在那些机械触点继电器无法胜任工作的高频和高速系统中工作,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


5.固态继电器在单片机测控等领域中,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和磁力开关作为开关量输出的控制元件。


6.固态继电器不可直接用TTL、HTL、CMOS等集成驱动电路控制。


7.固态继电器不能用在有易燃、易爆的场合。


三、简答
1. 请列举常用的开关型驱动器件。

答:光电耦合器,继电器,晶闸管,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固态继电器
2. 请列举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用的电子开关的名称,电子开关的通病是什么?
答:常用的电子开关为光电耦合器,晶闸管,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固态继电器。

电子开关器件的通病是存在通态压降和断态漏电流。

SSR的通态压降一般小于2V,断态漏电流通常为5~10 mA。

因此使用中要考虑这两项参数,否则在控制小功率执行器时容易产生误动作。

3. 集成功率电子开关与机械触点继电器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集成功率电子开关可由TTL、HTL、DTL、CMOS等数字电路直接驱动,开关速度快、工作
频率高、无噪声、无触点,工作可靠、寿命长,目前在控制系统中常用来取代机械触电继电器,已越来越多地在单片机控制应用系统中作微电机控制、电磁阀驱动等。

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抗潮湿、抗腐蚀和防爆场合中作大电流开关。

如在那些机械触点继电器无法胜任工作的高频和高速系统中工作,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4. 固态继电器具有哪些优点?
答:(1)功率小:输入端是光电耦合器,仅需几mA驱动电流便能可靠地控制,可直接用TTL、HTL、CMOS等集成电路控制。

(2)高可靠性:结构上无可动接触部件,且全塑密闭式封装,所以SSR开关时无抖动和回跳现象,无机械噪声,同时能耐潮、耐振、耐腐蚀;由于无触点火花,可用在有易燃易爆介质的场合。

(3)低电磁噪声:交流型SSR采用了过零触发技术,具有零电压开启、零电流关断的特性,对外界和本系统的射频干扰减低到最低程度。

(4)能承受的浪涌电流大。

(5)对电源电压适应能力强:交流型SSR的负载电源电压可以在30~220V范围内任选。

(6)抗干扰能力强:输入输出间采用光电隔离,避免了输出功率负载电路对输入电路的影响。

另外又在输出端附加了干扰抑制网络,有效地抑制了线路中dV/di和di/dt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