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3000字
2023年余华《活着》读后感(15篇)

2023年余华《活着》读后感(15篇)余华《活着》读后感1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活着》读后感:为活着而活着。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
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读后感《《活着》读后感:为活着而活着》。
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书越读越深刻,看来以后读书得沉下去。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余华《活着》读后感(精选2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华《活着》读后感(精选2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最近再一次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以至于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当时的感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依稀记得一点点感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历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人牵着他的老水牛走在夕阳下的情景,我不为他感到悲伤,我自己很平静。
这个暑假我突然又很想看看这本书,这次是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后仍然是一种静谧,一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静谧感,时光就那样就躺着,人的生命也一点点消耗着,谁也逃不了最终的结局,都会这样静静地离开……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
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前几天刚看到一票文章叫做“闲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工作不应该变成我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部分,我们应该学会虚度光阴,近年来有很多人士开始认识到虚度光阴所带来的幸福感,但社会上更多的还是拼命工作和鼓吹拼命工作的人,这些人们为了工作放弃了一切,包括父母,爱人,子女,无法陪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活着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7篇)

活着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7篇)活着读书笔记3000字篇1《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于1993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历经苦难,依然活着的故事。
这本书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简洁的语言,深入地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苦难的意义。
《活着》的故事主线简洁明了,通过福贵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承受苦难和挫折。
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余华巧妙地挖掘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以福贵为主线,展示了家庭、亲情、友情等社会关系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同时,他也通过福贵的经历,让我们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活着》的过程中,我被福贵的坚韧和毅力深深打动。
他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始终坚持活下去的信念。
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我们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对比与参照:《活着》与其他同类小说相比,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简洁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其他小说相比,《活着》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作者余华通过简洁的语言,将生活的苦难和美好都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比如,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在阅读完《活着》之后,我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并非是幸福和安逸,而是在苦难和挫折中坚持信念,活下去。
正如福贵所说:“活着就是活着,再没有什么别的解释。
”总之,《活着》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它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苦难和美好,让我们在思考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活着读书笔记3000字篇2长久以来,余华的作品总是尖锐,毫不留情地敌对现实,如一把匕首,血淋淋地割开生活中最丑陋,最血腥的生命本相。
终于在《活着》中有了转变,我们得以看到在生命既定的苦难中,一个人是怎样的击碎命运的定数,也看到了人性的温存与力量在一切苦难的暴风骤雨中,力挽狂澜,创造了“活着”的奇迹。
《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

《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活着》3000字篇1浓密的乌云遮蔽了本该湛蓝的天空,它嚣张的认为黑暗可以埋没一切,分秒流失,它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吞噬掉太阳的光芒。
因为只要有一丝缝隙,太阳便撒下阳光,播下温暖,种下希望。
这是一个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给他一个支撑点,他就能“活着”。
一直在等,却始终没有等来幸福。
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边,发现与错过,不过说辞。
这个故事,是一场没有方向的悲剧,无法摸索它的轨迹,这也是生活,无法预知下一秒究竟会怎样,生命的悲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
福贵,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和他父亲一样,嗜赌成性,整日挥霍,终于败光了家产,过上了一贫如洗的日子,他的父亲也因此带着苦闷的心情死了。
因为贫困,进城给母亲找医生之时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一番波折之后回归故里,而此时他面对的是已故的母亲,还有因病变成聋哑人的女儿凤霞,只有可爱的小儿子让他得到了慰藉。
后来小儿子有庆被迫献血,失血过多,不幸去世,女儿凤霞嫁给了歪脖子的二喜。
当福贵夫妇为女儿找到归宿而欣慰的时候,凤霞却在生孩子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福贵苦命的妻子家珍也因悲伤和病痛去世了,二喜打工养家的时候不幸被水泥板夹死,他们唯一的孩子苦命的苦根因为吃了太多豆子,滑稽的被撑死了。
总之福贵身边的人都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他,最终陪伴福贵的依旧是一头将死的老牛。
作者以安静冷漠的笔触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温柔含蓄的说着血肉模糊的悲剧。
被死亡笼罩的气氛格外忧伤,却也能让人冷静的看故事、耐心的分析故事。
浓密的乌云遮蔽了本该湛蓝的天空,它嚣张的认为黑暗可以埋没一切,分秒流失,它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吞噬掉太阳的光芒。
因为只要有一丝缝隙,太阳便撒下阳光,播下温暖,种下希望。
这是一个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给他一个支撑点,他就能“活着”。
一直在等,却始终没有等来幸福。
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边,发现与错过,不过说辞。
这个故事,是一场没有方向的悲剧,无法摸索它的轨迹,这也是生活,无法预知下一秒究竟会怎样,生命的悲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优秀10篇】

余华《活着》读后感【优秀10篇】余华《活着》读后感篇一无意间看到了这本独特的书,在书中,作家余华用他那淡淡的文字,平静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看完后,我没有像平常那样因为人物悲惨的身世而流泪,更没有因书中的情节而大发感慨。
这次,我陷入了沉思……《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
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
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小说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
他的人生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说是凄惨的:不但没有他名字中的“福”、“贵”,还亲眼看着自身的一个个亲人、爱人从身边离去,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境地,但福贵却依然平静的生活着,没有陷入预想中绝望的泥潭。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离别使福贵,更使我们看清了活着的意义。
作者在书的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想,其实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因为活着我们就拥有着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生命。
还记得和孩子们学习完《生命生命》后组织的一次主题班会,核心话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又为什么而活着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为理想而活着,有的说为知识而活着,还有的说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而活着,真的是这样吗?我读完这本书后,渐渐认识到,其实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让我们迷恋,足以让我们为其而活着。
当然,梦想、抱负、知识、财富等也都是美好的,但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吗?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
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精品8篇)

《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精品8篇)《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精品8篇)《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活着》读书心得3000字篇1《活着》是我边哭边读完的,书中主人公凄苦的命运触动我那脆弱的神经,加之当时自身的心情非常低落,整个人泣不成声,这可能就是读者和作者产生的共鸣。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悲惨的故事,但总觉得所有的故事在现实中都有原形可寻,只是作品经过了人为的加工而已。
应该有好多人都曾问过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包括我自己!当然,不同心境下的答案是不同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人生在世,漫长而短暂的几十年,活着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形形色色的人选择林林种.种的生存方式,也就产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有的人碌碌无为,甘愿平庸;有的人不懈奋斗,终获辉煌;有的人贪图享受,家道败落。
记得有人对我说过:“要是能快乐的死去该多好!”说实话我也想,面且会有很多人这么想过。
可是冷静下来,这又是多么不负责任的想法,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给予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己擅自决定生命的去留呢!看看《活着》吧,再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意义,也再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为活着而活着!活着的路上充满挑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痛苦、挫折很容易把弱者打败,丧失活着的勇气,所以会有一部分人选择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
每个选择都有存在的道理,但我要说的是这些人太自私,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任何人,把痛苦与悲伤留给了亲人和朋友!除了自身的原因,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假的东西太多,真的东西太少,人心里没有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更多的是猜疑,惶惶恐恐中越来越怀疑活着的意义。
活着还是要真实的好,最起码自己心里踏踏实实。
对人待事得容人处且容人该是活着的一个境界,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很傻,换个角度,傻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呢。
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

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活着》中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活着读后感3000字(精选5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活着读后感3000字篇1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
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
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
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
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
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
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
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部队拉去当兵。
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
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
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
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余华《活着》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华《活着》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记得某人说过:一个人要对自己整个人生的目的有明确而坚定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件极难的事。
因为极难,所以更想知道答案。
因此,我在看到余华的小说《活着》时,便急迫地读完。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一种冷静、平常的笔调,娓娓述说福贵老人并不平常的一生。
在福贵还是一个阔少时,他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间由阔少爷变成一名不文的穷光蛋。
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死于由老宅迁入茅屋的当天。
破败以前的福贵不懂得伤心,破败之后的福贵却没有资格伤心了。
因为他成了佃户,佃种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五亩田地。
此后的日子,他经历了战争,被抓壮丁到战场而死里逃生;经历了自然灾害年,饱受饥饿的折磨而侥幸活命;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
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而他却活着,与那头同样叫做福贵的老牛“幸运”地活着。
“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觉得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
”——余华语“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
”——小说中的描述。
作者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视,他们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解释:“‘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华的《活着》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主人公的经历对我冲击很大,确为经典之作。
关于福贵的苦难
主人公叫做福贵。
他生长在一个地主家,他的前半生核心就是好色爱赌。
好色方面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青楼失足女子的肩上游街,还专门游街到商会会长岳父的家下面“问好”,其岳父真想找个地洞去钻。
爱赌方面,其好赌成性,一步步掉入“龙二”的赌博圈套,将家里的100多亩土地全部输掉,最后将自己的家族由地主变成了贫农。
他的后半生是全书的核心,也从其变为贫农开始苦难一个接着一个向其奔涌而来。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苦难,而福贵的后半生应该是快到了极限。
在其输掉家产后,父亲、母亲相继离世,其还没有从痛失父母的悲伤中缓过来,其媳妇家珍也被岳父敲着锣鼓,以接亲的同样礼仪把怀着儿子有庆的家珍接回娘家。
好不容易,在家珍的坚持下,家珍带着有庆回来找福贵,本应该团圆生活的一家人,福贵在去城里的途中被国民党拉走充军,对于家珍来说,福贵突然间音讯全无。
福贵想逃跑也不行,因为凡是逃走的都丧命了。
福贵就这样被国民党拉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很多一起被抓的人都在战火中丧命。
福贵一直躲在战壕中保住了性命,其在没有干粮的情况下苦苦煎熬,已经快到了生命线的边缘。
后来战争中遇到了解放军,做了俘虏,捡回了一条命,解放军不仅让其回家,同时给了其盘缠。
其回到家里,已经两年多,而正在其团圆时,其女儿凤霞又因为生病变成了聋哑人,家里的生活更加困难了,没有办法养活两个孩子,为了让弟弟有庆成长和读书,两夫妇不得不决定将凤霞送走给别人收养,凤霞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一直哀求不要送走,凤霞被送走后,一家人非常痛苦,尤其是弟弟有庆,经常以不去上学威胁,最后被福贵拳头制服,而此时福贵又何尝不是将泪水往里灌,终于凤霞还是偷偷的跑回来。
福贵在一家人的恳求下,也再也下不了狠心把凤霞送走,一家人更加辛勤的劳作养活自己。
而就在一家人靠自己的双手耕作田地,还养了三只羊,生活有所转机的时候,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把农民的吃饭的锅头砸烂拿去炼钢铁,三只羊也被拉去充公了,这可心疼死了这家人,特别是有庆,要知道这三只羊是有庆一把把草喂大的,养了多年,有庆总是喂完羊才去上学,这下全部归于人民公社,一家人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状态。
人民公社大锅饭吃完了,大家都没有吃的,于是吃野菜,树根的都有,直至最后树根也没有了,所有人饥肠辘辘。
有庆慢慢的长大,12岁时,县长夫人突发重病,急需献血,学校组织学生去献血,而只有有庆的血型刚好能够配对,而本来的献血却被当时的医生好无节制的抽血,一直将有庆的血抽干,有庆也突遭横祸去世了。
福贵知道后快疯狂了,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也是全家的希望,早上还活蹦乱跳喂羊的儿子,再见面时已经天地相隔。
福贵崩溃了,朝着医生就要杀了其讨命,还要找县长逃命,却被众人紧紧拉住。
更让其无力的是该县长是当时和其一起充军是最要好的朋友,福贵能怎么办?此时福贵的妻子家珍又患了软骨病,无法坐立,福贵害怕将儿子被抽血吸干而死的消息告诉家珍,他害怕家珍也离他而去,于是骗家珍有庆只是生病在医院治疗,但是家珍每天晚上听出来福贵总是从埋葬福贵父母的坟地方向回来,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
凤霞逐渐长大,到了嫁娶年龄,却因为是聋哑人遭人嫌弃,村里人没有人愿意娶。
而经过队长介绍,一个偏头的搬运工二喜来到了福贵家,所谓偏头,就是头站不直,要耷拉着肩膀,二喜打量着破烂不堪的福贵家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福贵知道肯定黄了。
谁知道二喜在某一天拉了人来还有石灰帮福贵家修缮了些,并正式提亲,二喜还八抬大轿用最隆重的仪式将凤霞接回了城。
不久凤霞就怀孕了,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尤其是二喜,很快凤霞临盆生产,然而苦难再次降临,医生“保大还是保小”,二喜深爱着凤霞,痛苦后说保大,他要凤霞,然而经过一夜,医生抱出来的是生了个儿子,二喜哭喊着我要保的是大,我的凤霞呢?医生说大小都顺利,就在一家人高兴的时候,凤霞却因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
福贵的女儿也没有了,在同一家医院。
二喜更是悲痛欲绝,凤霞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贤惠,勤劳,二喜深爱着凤霞。
二喜的儿子福贵取名叫“苦根”,意味深受疾苦的小孩。
福贵的家里再次一贫如洗,而家珍的病情更重了,没有办法做工,瘫痪在家。
而这些上天也许觉得还不够,二喜在一次搬运货物的时候被水泥板掉下压扁离开了人世。
剩下苦根还有福贵、家珍。
家珍的病情更是日益严重,福贵求队长去外面找医生治疗家珍,医生最后诊断没有办法诊治。
也许上天还想戏弄一下福贵,某天清晨,家珍突然能够从床上坐起来了,也能做点缝缝补补的工了,病情像好了一样,福贵却很害怕,是不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
但家珍的病却莫名其妙的康复了许多。
苦根也慢慢长大,但在一天下午,福贵发现苦根躺在灶台上动也不动,原来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因为福贵家里穷,苦根没有能吃到豆子,福贵为了心疼苦根煮了豆子,苦根却全吃完了,也被撑死了。
家珍虽然病有所好转,但是长期没有吃的东西,瘦的只剩下皮包骨了,也最后奄奄一息,离开了福贵。
这些苦难都集中在一个主人公身上,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整个小说读下来,他是紧紧围绕着历史陈述的,每一个苦难都是有一定的现实环境的,是基于主人公的遭遇发生的,环环相扣,显得如此的真实,让读者顺着作者的文字为福贵的命运揪心不已,每一次觉得福贵终于迎来阳光时,却迎来的是更加无情的阴云。
如果说人的人生都会遇到苦难的话,福贵的一生应该快要到极限了。
关于福贵的幸运
要说福贵在遇到这么多的苦难时还有幸运的话,那就是他还活着。
多少次应该是他失去生命的时候,他却能活了下来。
身处战乱前线能够保命,在斗地主的时候,福贵由于赌输了田地,从地主变成了佃农,逃过了死劫,而赢了土地的龙二被作为地主斗死了。
福贵真正的幸运我认为是娶了家珍。
家珍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但是没有娇生惯养,却十分的温柔,贤惠,勤劳,乐观,在福贵的家庭遭遇破产、福贵被充军、有庆被抽血抽死、凤霞难产而死时等等苦难之时,要是一般妻子肯定崩溃不已,而家珍却能够在痛苦之后将家庭挽回到正常生活的线上。
家珍从来不求索取和回报,她为了家庭能够全心全意的付出,托着病恹恹的身子下田干活。
家珍也能够把子女养育教育得很纯良。
凤霞虽然聋哑,却从来不偷懒,正是因为在家里时,家珍一直带领凤霞劳作,保持勤劳的品格,在凤霞嫁给二喜时,能够帮邻居做的事做到极致,扫地能扫整条街,邻居对凤霞称赞不已,二喜也更爱凤霞。
在福贵落难时,家珍的父亲将其接回家,家珍本能够过得舒适的生活,但是她却没有放弃福贵,主动请求父亲
去和福贵过苦难日子,这何尝是大家小姐能够做到的事情。
福贵的幸运还体现在福贵的一家是有爱的。
爱情方面体现在福贵和家珍,二喜与凤霞的爱情,特别是二喜,作者描述二喜和凤霞回娘家的细节是总是拉着手走进村里,总是洋溢着笑容,整个村里没有第二个人这样回娘家的,所以我认为福贵家的爱情是饱满的,虽然是那么的短暂。
而福贵和家珍可以说是相濡以沫于江湖,福贵被充军后最想念的是家珍,家珍在夫君杳无音信时守候的是她不知道还能不能归来的丈夫。
亲情方面,福贵、家珍对子女的爱,凤霞第一次被送走收养后,福贵、家珍、有庆心如刀绞,难以割舍,虽然福贵第一次狠心把凤霞送走,但是在凤霞偷偷跑回来后,福贵第二次再也不能下得了狠心将凤霞送走。
而有庆更是日思夜想想念着他的姐姐,在姐姐回来以后高兴得不得了。
大爱方面,福贵的一家是有大爱的,我指是福贵的家庭与所养的动物之间。
有庆与他亲手养大的羊,在福贵将要把羊不得不卖掉时,有庆坚持要跟着福贵去,还特意叮嘱福贵不能将羊卖给屠户。
而文章的最后,剩下福贵一人时,他去市场上买牛,遇到一头即将要被屠杀的老牛,老牛摊在地似乎知道自己即将被屠杀,流下了泪水,福贵将全部的积蓄将老牛买下,屠户不敢相信,因为一般人只会买强壮的牛来耕地。
但福贵知道老牛的苦楚。
他常常说羊、牛都是通人性的,他知道老牛的命运和自己很像,都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就算有了个伴,而老牛被福贵买下以后高兴得站起来,因为它知道自己不用被杀了。
关于苦难和幸运的关系
自古有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因此苦难和幸运本来就是相互依存存在的,也许今日的苦难,在将来也就成为了幸运,今日的幸运在将来也就成为了苦难。
譬如福贵输掉了100亩田地,本是个苦难,但是在斗地主的斗争中,福贵也因为不是地主,捡回了一条命。
而获得福贵田地的龙二却被处以极刑。
因此,无论人们正在遭受苦难还是幸运,最重要的是活着。
只有活着才是最大的幸运。
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苦难和福贵比起来又何足挂齿,福贵尚且坚强的活着,而我们又何能丢掉生命。
福贵的一生还告诉我们要珍惜与爱人、父母子女相处的时间,活着则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去与家人相处。
历史总是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的财富、权力终将归于尘土,秦皇汉武、唐宋宋祖、康熙大帝终究没有能够抵抗失去生命的最终结果,他们利用自己的有限时间做出了有生命价值的事,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又怎么能轻易丢掉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应该更加坚强的活着,因为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