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清蛋白、γ_球蛋白的分离、提纯和鉴定

合集下载

实验三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七年制

实验三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七年制
氨基酸序列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对血清γ-球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为后续
的结构分析提供了基础。
序列和结构分析结果解读
根据氨基酸序列,对血清γ-球蛋白的一级结构进 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其基本组成。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血清γ-球蛋白的高级结构进 行了预测,揭示了其可能的折叠方式和空间构象。
一级结构分析 高级结构预测
实验态度培养
实验过程中需严谨细致,实事求是记录数据,培养了我们 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操作需要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 意识和沟通能力。
实验不足与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样品处理 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层析柱的平衡问题等,需要在今 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结果讨论与展望
实验意义
输标02入题
本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血清γ-球蛋白,为进一步研 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材料。
01
未来可以深入研究血清γ-球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以及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相
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04
03
未来研究方向
05
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原理
本实验基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通过离子交换层 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技术,实现了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和纯 化。
03
通过比较肽段的序列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序列, 可以鉴定出蛋白质的身份。
序列分析和结构预测的方法
01
序列分析通过测定蛋白质中每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确定蛋白 质的一级结构。
02
结构预测则基于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这些方法对于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度鉴定与浓度检测

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度鉴定与浓度检测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室:评分━━━━━━━━━━━━━━━━━━━━━━━━━━━━━━━━━━━━━━━━━━━━日期:实验一: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度鉴定与浓度检测实验目的:1、熟悉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凝胶层析法脱盐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3、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的原理和基本方法4、掌握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实验原理:1.盐析法:盐析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分离出来。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减弱乃至消失。

此外,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2.凝胶层析法脱盐:在葡聚糖凝胶柱中,蛋白质与盐的分子量不同,当样品通过层析柱时,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沿着凝胶颗粒间的间隙流动,所以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较快,最先流出层析柱;反之,盐的分子量较小,可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所以流程长,向前移动速度较慢,流出层析柱的时间较后。

分段收集蛋白质洗脱液,即可得到脱盐的蛋白质。

3.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由于血浆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4.分光光度计是应用分光光度法(即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的装置。

通常需要加入某种显色剂,以产生有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待测化学成分的含量成正比,据此对待测物浓度进行测定。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分光光度法的计算根据Lambert-Beer定律导衍而得Abs(吸光度)=KCL K:摩尔吸收系数 C:吸光物质浓度 L-溶液厚度实验操作:1.硫酸铵分段盐析:血清2.0 ml,加入PBS2.0ml,一边摇一边缓慢加入饱和硫酸铵2.0 ml,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0分钟,3000rpm离心10分钟。

07 生物化学实验--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07 生物化学实验--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γ- 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目的】1 .掌握盐析 - 层析法提纯血清γ- 球蛋白的原理和技术。

2 .熟悉电泳比较法定性γ- 球蛋白的方法。

3 .了解扫描定量γ- 球蛋白的方法。

【原理】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性质及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带电荷性状的差异来分离、纯化各种蛋白质。

1 .γ- 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1 )盐析:清蛋白与球蛋白的稳定性不同,故可用盐析法对血清蛋白质初步分离。

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清蛋白不沉淀,球蛋白沉淀,离心所得的沉淀即是球蛋白混合物。

( 2 )脱盐:球蛋白混合物中的硫酸铵会妨碍进一步分离纯化,应除去。

脱盐的方法有多种,本试验采用凝胶过滤。

在凝胶过滤中,柱中的填充料是高度水化的惰性多聚物,最常用的有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Gel )和琼脂糖凝胶 (Agarose Gel) 等颗粒。

葡聚糖凝胶是具有不同交联度的网状结构物,它的“ 网眼” 大小可以通过交联剂与葡聚糖的配比来达到。

不同型号的葡聚糖凝胶可用来分离和纯化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

把葡聚糖凝胶装在层析柱中,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混合液借助重力通过层析柱时,比“ 网眼” 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网格中,而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随着洗脱剂在凝胶颗粒的外围而流出。

比‘ 网眼 ' 小的分子则进入凝胶颗粒内部。

这样,由于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路程距离不同而得到分离。

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

所以含硫酸铵的蛋白值溶液通过层析柱时,先被洗脱出层析柱的是球蛋白,小分子硫酸铵由此法分离除去(参见第 2 篇第 2 章图 2-3 )。

( 3 )纯化:γ- 球蛋白与α 、β- 球蛋白(以及微量的清蛋白),等电点不同,所以采用离子交换层析,从球蛋白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γ- 球蛋白。

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层析材料多是离子交换纤维素,它们的优点是对蛋白质的交换容量较一般的离子交换树脂大,而且品种较多,可以适用于各种分离目的。

实验二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二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二、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清蛋白 血 清 球蛋白 β γ pI=7.3 9%~11% 12%~18% >150kD α1 pI=4.9 60%~70% 2%~3.5% 69kD
α2
pI<6
4%~7%
分离依据: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共性和个性

共性:
*生命大分子:透析、超滤、超离心、凝胶层析 *蛋白质溶液有胶体性质:稳定因素为水化膜和电荷→ 盐析/有机溶剂沉淀 *两性电解质和等电点:pH>pI,蛋白质带负电;反之带 正电→电泳、离子交换层析 *有一定的功能:抗原性→免疫沉淀



血清电泳结果


清蛋白(albumin,A):38~48g/L
球蛋白(globulin,G):15~30g/L
A/G:正常值1.5~2.5
电泳鉴定
清蛋白 1 2


γ 加样线


对照
纯化γ蛋白 加样线 样品
注意事项
1.盐析:滴加硫酸铵时边摇边逐滴加入 2.离心:小试管离心,加套管配平。(参考视频) 3.层析:上样(转圈滴加);防止柱床液层干涸;收集
蛋白样品时用载玻片加磺柳酸检测;凝胶再生。
4.浓缩:G-200干胶用纸条少量多次加入,液层高<0.5ml;
用过的G-200干胶倒入收集烧杯,回收利用。
5.电泳:区分正反面;血清点一次,纯化蛋白点3-5次;
点样面朝下,在负极。(参考视频)
预实验结果
凝胶层析原理
大分子:垂直向下运动
流程短
小分子:垂直向下运动 不定向扩散
流程长
交联葡聚糖凝胶
多聚葡萄糖与环氧丙 烷交联而成,网状结 构。珠状颗粒,商品 名为Sephadex G系列。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目的要求1.1.熟悉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总体思路。

2.2.掌握盐析、离心、层析、浓缩、电泳等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综合作用。

3.3.学会设计和制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原理血清中蛋白质按电泳法一般可分为五类: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含量约占16%,100ml血清中约含1.2g左右。

首先利用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高浓度硫酸铵溶液溶解度的差异而进行沉淀分离,此为盐析法。

半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淀析出,清蛋白则仍溶解在溶液中,经离心分离,沉淀部分即为含有γ-球蛋白的粗制品。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盐,会妨碍蛋白质进一步纯化,因此首先必须去除。

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胶层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分子量的差异。

当溶液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分子直径小的无机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之中.因此在洗脱过程中,小分子的盐会被阻滞而后洗脱出来,从而可达到去盐的目的。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尚含有各种球蛋白,利用它们等电点的不同可进行分离。

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为7.2左右。

因此在PH6.3的缓冲溶液中,各类球蛋白所带电荷不同。

经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层析时,带负电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阴离子交换而被结合;带正电荷的γ-球蛋白则不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交换结合而直接从层析柱流出。

因此随洗脱液流出的只有γ-球蛋白,从而使γ-球蛋白粗制品被纯化。

其反应式如下:用上述方法分离得到γ-球蛋白是否纯净,单一。

可将纯化前后的γ-球蛋白进行电泳比较而鉴定之。

提高醋酸铵溶液的浓度到0.06 mol/L,DEAE纤维素层析柱上的ß-球蛋白及部分a-球蛋白可被洗脱下来。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训二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目的要求1.了解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

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等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血清中蛋白质按电泳法一般可分为五类: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含量约占16%,100ml血清中约含1.2g左右。

首先利用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高浓度中性盐溶液中(常用硫酸铵)溶解度的差异而进行沉淀分离,此为盐析法。

半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淀析出,清蛋白则仍溶解在溶液中,经离心分离,沉淀部分即为含有γ-球蛋白的粗制品。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盐,会妨碍蛋白质进一步纯化,因此首先必须去除。

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胶层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分子量的差异。

当溶液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分子直径小的无机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之中.因此在洗脱过程中,小分子的盐会被阻滞而后洗脱出来,从而可达到去盐的目的。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尚含有各种球蛋白,利用它们等电点的不同可进行分离。

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为7.2左右。

因此在PH6.3的缓冲溶液中,各类球蛋白所带电荷不同。

经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层析时,带负电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阴离子交换而被结合;带正电荷的γ-球蛋白则不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交换结合而直接从层析柱流出。

因此随洗脱液流出的只有γ-球蛋白,从而使γ-球蛋白粗制品被纯化。

其反应式如下:用上述方法分离得到γ-球蛋白是否纯净,单一?可将纯化前后的γ-球蛋白进行电泳比较而鉴定之。

试剂和器材1.试剂(1)饱和硫酸铵溶液:称固体硫酸铵(分析纯)850g,置于1000ml蒸馏水中,在70一80℃水温中搅拌溶解。

将酸度调节至pH7.2,室温中放置过夜,瓶底析出白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硫酸铵溶液。

【生物化学实验】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化与鉴定

【生物化学实验】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化与鉴定

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建立的方法,其中有盐析、
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制备电泳、离心等。
在分离纯化时,根据情况选用几种方法,相互配合才
能达到分离纯化一种蛋白质的目的。
血清γ 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 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 血清γ-球蛋白。最后用醋酸纤维素薄膜 电泳法鉴定γ-球蛋白的纯度。
使表面平整。
▲ 加样与洗脱
1、加样:用滴管将盐析后样品加入柱床面,打开出口使样品 溶液渗入凝胶。 2、洗脱:加入洗脱液,打开出口,保持流速10滴/min,收 集洗脱液,用钠氏试剂检测胺。 3、保存:检测洗脱液的蛋白质量,保存含量高的进一步纯化
▲ 凝胶的再生
不断加洗脱液,使铵全部流出,为下次实验做准备。
多个正电荷游离碱基的聚合物,所以主要靠静电吸引与
带负电的蛋白质形成离子键,对蛋白质提纯有很大好处
量大的物质则被排阻在交联网状物之外,沿着凝胶颗粒间的孔
隙随溶剂流动,其流程短,移动速度快,先流出层析床。经过 分部收集流出液,分子量不x)
应用最多的凝胶!
交联度 网状结构 网孔径 吸水量 机械强度 耐压力 大

致密
疏松








操作步骤:
▲ Sephadex G-50的准备 ▲ 装柱(15~20cm)
一、盐析法粗分离血清γ -球蛋白
原理
盐析法是根据不同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盐溶 液中溶解度度不同,从而分别析出,达到彼此分 离的分离方法。
本实验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清蛋白溶解, 球蛋白将沉淀析出,经离心所得的沉淀即为球蛋 白的粗提液。

东师实验1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分解

东师实验1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分解

综合研究性实验一: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提纯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透析法脱盐与蛋白质浓缩的方法;3.掌握凝胶过滤层析的技术方法;4.掌握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与鉴定血清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盐析、透析与浓缩[一]实验试剂和仪器1.试剂(1)血清(2)PBS(3)(NH4)2SO4溶液(4)双缩脲试剂(5)酪蛋白(6)蔗糖(7)蒸馏水(8)BaCl溶液2.用品与仪器(1)离心机(2)烧杯(3)移液管(4)透析袋[二]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盐析(一)蛋白质盐析的实验原理1.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其大小恰好在胶体的范围,且分子中亲水基团多位于分子的表面,疏水基团多在分子结构内部。

因此,蛋白质分子在水中能以胶体颗粒存在,形成胶体溶液。

2.蛋白质在水中形成亲水胶体,亲水胶体颗粒有两个稳定因素:(1)胶粒上的电荷;(2)水化膜。

3.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两性电离。

在环境的pH≠pI时,蛋白质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在某一pH条件,蛋白质带同种电荷,同电相斥,故可吸引水分子(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水分子排列围绕在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水化膜,使蛋白质分子相互分割开来。

破坏这两个因素或其中某一个因素(破坏了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易于蛋白质发生沉淀。

4.高浓度盐溶液,在水溶液中电离,其正、负离子吸引水分子,从而夺取水化膜,还可以中和部分电荷。

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去掉了上述的两个稳定因素,使蛋白质凝聚、沉淀,这就是蛋白质的盐析。

5.由于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带电荷多少及亲水程度的不同,对于同一种中性盐,蛋白质盐析所需最低浓度也不同。

例如:球蛋白不溶于半饱和的(NH4)2SO4溶液,γ-球蛋白不溶于1/3饱和度的(NH4)2SO4溶液,而清蛋白仅不溶于饱和的(NH4)2SO4溶液。

因而。

可以利用不同浓度的(NH4)2SO4溶液使血清或其他混合蛋白质中的这些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盐析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柱层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
血清蛋白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各行使其重要的功能。

本实验利用盐析方法将血清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分离,并用电泳技术观察蛋白质分离教果。

1.盐析
蛋白质分子能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是因为有两个稳定因素:表面的电荷和水化膜。

当维持蛋白质的稳定因素破坏时,蛋白质分子可相互聚集沉淀而析出,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的方法很多,根据对蛋白质稳定因素破坏的不同有中性盐析法、有机溶溶剂法、重
金属盐法以及生物碱试剂法等。

盐析法的原理是:中性盐如硫酸铵((NH
4)

SO4)等对蛋
白质作用破坏了蛋白质表面水化膜,并且中和了部分电荷,从而使蛋白质相互聚集而析出。

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所带电荷的多少和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同,因此调节盐的浓度可使不同的蛋白质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血清球蛋白在半饱和状态下发生沉淀,而血清清蛋白在完全饱和状态下沉淀,利用此特性可把蛋白质分段沉淀下来,即在半饱和的中,血清蛋白不沉淀,而血球蛋白沉淀,离心后清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沉淀蛋白加少量蒸馏水即可溶解,由此达到分离清蛋白和白蛋白的目的。

2.脱盐
盐析得到的蛋白质含有高浓度中性盐,需要有脱盐过程去除蛋白质遗留的中性盐,常用方法有:透析法脱盐和凝胶层析法脱盐。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脱盐,在葡聚糖凝胶柱中,蛋白质与盐的分子量不同,当样品通过层析柱时,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沿着凝胶颗粒间的间隙流动,所以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较快,最先流出层析柱;反之,盐的分子量较小,可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所以流程长,向前移动速度较慢,流出层析柱的时间较后。

分段收集蛋白质洗脱液,即可得到脱盐的蛋白质。

3.纯化(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是溶液中的离子和交换剂上的离子进行可逆的的交换过程。

带正电荷的交换剂称为阴离子交换剂;带负电荷的交换剂称为阳离子交换剂。

本实验采用的DEAE纤维素是一种阴离子交换剂,溶液中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与其进行交换结合,带正电荷的点正电荷的离子则不能,这样便可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尚含有各种球蛋白,利用它们的等电点的不同可进行分离。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pI各不相同,因此,在同一醋酸铵缓冲液中,各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不同,可以通过DEAE离子交换层析将血清清蛋白和伽马球蛋白分离出来。

4.纯度鉴定(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由于血浆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
1.实验材料
人血清、葡聚糖凝胶G-25(Sephadex G-25)层析柱、二乙基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离子
交换层析柱、饱和硫酸铵溶液、0.3mol/l 的PH6.5醋酸铵缓冲液、0.06mol/l 的PH6.5醋酸铵缓冲液、0.02mol/l 的PH6.5醋酸铵缓冲液、1.5mol/l 的NaCl-0.3mol/NH4AC 溶液、20%磺基水杨酸、1%BaCl2溶液、电泳仪、电泳槽。

2.实验方法
1) 实验流程
2) 实验步骤

盐析:中性盐沉淀步骤
注意:上层清夜尽量全部吸出,但不可吸出沉淀物。

② 脱盐:过凝胶层析柱步骤
注意:a.当层析柱的缓冲液面或样品液面刚好下降到纤维素床表面时,不要使液面低于纤维素膜表面,以免空气进入凝胶床。

b.往层析住加样品或缓冲液洗脱事,要小心缓慢加入,不要将纤维素冲起或破坏纤维素床表面平整。

C.切勿将检测蛋白质的磺基水杨酸与检查硫酸根的氯化钡混淆,因为二者相应生成物的沉淀均为白色。

d.洗脱是应注意及时收集样品,切勿使蛋白质峰溶液流失。

e.葡萄糖凝胶价钱昂贵,要回收再生避免损耗,严禁倒掉。

③球蛋白的纯化: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
注意:a.当层析柱的缓冲液面或样品液面刚好下降到纤维素床表面时,不要使液面低于纤维素膜表面,以免空气进入凝胶床。

b.往层析住加样品或缓冲液洗脱事,要小心缓慢加入,不要将纤维素冲起或破坏纤维素床表面平整。

C.切勿将检测蛋白质的磺基水杨酸与检查硫酸根的氯化钡混淆,因为二者相应生成物的沉淀均为白色。

d.洗脱是应注意及时收集样品,切勿使蛋白质峰溶液流失,特别是收集伽马球蛋白时。

④清蛋白的纯化: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
注意:a.当层析柱的缓冲页面或样品页面刚好下降到纤维素膜表层时,不要是液面低于纤维素膜表面,以免空气进入凝胶床。

b.往层析住加样品或缓冲液洗脱事,要小心缓慢加入,不要将纤维素冲起或破坏纤维素床表面平整。

C.使用时切勿将各时段所用的溶液浓度搞混。

d.洗脱是应注意及时收集样品,切勿使蛋白质峰溶液流失。

⑤纯度鉴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

1.实验结果
从电泳图谱中可以看出,清蛋白第一管和清蛋白第二管的蛋白质与血清的清蛋白电泳图谱几乎一致,可以确定管内的蛋白质为清蛋白,同理球蛋白管内的蛋白质为γ-球蛋白。

2.实验讨论
1)血清电泳中个别电泳带的两条带之间界限不明显
①染色时,醋酸纤维薄膜不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的,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的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②染色时间控制不合适。

因为时间长,薄膜底色深不易脱去;时间短,着色浅不宜区分,或造成条带染色不均;
③透明时间控制不合适,如在透明液中浸泡时间太长则薄膜溶解,太短则透明度不佳。

2)第一管血清蛋白电泳带参差不齐
①薄膜表面吸干时吸的太干或吸的不完全。

因为点样时应将膜片表面多余的缓冲液用滤纸吸去,以免缓冲液太多引起样品扩散。

但也不能吸得太干,太干则样品不易进入薄膜的网孔内,而造成电泳起始点参差不齐,影响分离效果;
②点样不均匀。

3)第一管血清蛋白中含有少量杂质致使电泳图出现偏差。

思考题
1.硫酸铵盐析一步,为什么是0.8ml血清加0.8ml饱和硫酸铵?
血清球蛋白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发生沉淀,而血清清蛋白在完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将血清和饱和硫酸铵等体积混合后,其状态相当于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在此状态下,球蛋白沉淀,而清蛋白不沉淀,因而可以将其分开。

2.为什么实验中DEAE纤维素柱分离γ-球蛋白后不用再生,可直接用于纯化清蛋白?
因为γ-球蛋白带正电荷,不与DEAE结合,会从层析柱中首先洗脱出来,所以分离γ-球蛋白后可直接用于纯化清蛋白。

3.应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鉴定分离纯化后的血清清蛋白和γ-球蛋白的纯度,根据什
么来确定它是清蛋白还是γ-球蛋白?判定它们纯度的依据是什么?
由于血浆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实验的得到的电泳带的位置也不相同。

在5种蛋白中,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最小,γ-球蛋白的最大,血清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γ-球蛋白,所以在血清的电泳结果中,最前面的颜色较深的电泳带属于血清蛋白,最后面的颜色较浅的电泳带属于γ-球蛋白。

所以将4张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的电泳带进行对比,即可的得知纯化后的液体中含有那种蛋白。

根据电泳鉴定的原理以及血清电泳的结果可得知:可以凭借薄膜上出现的电泳带的数目来判断纯度。

如若只出现一条,则纯度较高,条数越多,纯度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