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学习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知道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参照物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

5.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讲解: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重要工具3.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运动

• 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2)、微观物体的运动
花香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引来了 蜜蜂采蜜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分子 组成 ,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
2 微观的分子运动:分子运动.flv
说明了: 无论是固体分子、液体分子、气体分子,它 们都在运动。都可以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 物质,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 认识运动
想一想:
我们生活的世界 里有哪些运动呢?举出 事例。
奔跑
行驶的汽车,航行的轮船
思考:有没有静止的物体啊?
问 :我们看见的房子、树木、 桥梁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讲台、 黑板、树木、楼房实际上都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 就连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本节重点
•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 运动的世界。 •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机械运动方式。 •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 界也存在运动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
液态
气态
有一定的体 积和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确定的形 状,具有流动性
没有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具有很强 的流动性
组成物质的分子还有内部结构吗?
课堂练习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
分子和 原子 组成。 扩散
,它表明构成
2.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人对方的现象叫做 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 。
8、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C)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9、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由原子组成,那么原 子是由下面哪两部分组成( )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物理学里把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2.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

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的。

3.马路上正在站岗的交通警察相对于岗亭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下同),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的。

4.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下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

二、选择题5.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6.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B.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7.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8.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人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A.“孙悟空” 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提高训练一、填空题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1节认识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1节认识运动

2.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云
3、 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 木怎样运动?
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
五.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 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 性。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 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 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 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例一. 电影闪闪的 红星中,有一句 歌词:“小小竹 排江中游,巍巍 青山两岸走”, 问:“竹排江中 游”和“青山两 岸走”分别是以 什么做为参照物 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两岸为参照物的。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
例二.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参照物是船。
1. 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乘 客以自己所乘的车作为参考系向车外 观察,他看到的下列各种现象中符合 实际的是( BCD ) A.公路两旁的树木是不动的 B .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 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运动 C.道路两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D.有一辆卡车总在自己车前不动
2.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B ) A.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照物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 认识运动
飞奔的猎豹
行驶的汽车,升空的火箭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讲台、黑 板、楼房实际上都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就连我们所 处的太阳系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一、运动的普遍性与绝对性

八年级物理一运动与静止—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一运动与静止—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并能够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难点:1.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实验器材:滑动电路、各种小车、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带领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物体位置、时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讲解1.开始介绍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别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解释。

2.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描述他们所见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滑动电路,观察杯子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请同学们描绘实验中杯子的运动轨迹。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

四、巩固1.巩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将小车放在不同地点,让学生通过描述小车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并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收集每组的描述和图示法,进行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否一定是线性的。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特点。

六、作业让学生查找并总结有关运动与静止的实例,并写一篇关于运动与静止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准备进行安排。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2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2

3.太阳从东方升起; 地球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 云层 月亮
5. 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人是静止的. 对方 以什么为参照物, 地面 两人是运动。 。
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 物体是不存在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参照物: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 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 如果选取的参照不同,他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 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
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 客运动得“真快”,而 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
答: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 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究 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放糖的水变甜了 C 铁生锈了
B

B 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D 水结成冰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梵高画的《星夜》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古筝曲《流水》第一主题旋律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 月亮 月亮 公路上的树 地球 云层 飞快的行使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运动和静 止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发生改 变,则称这个 物体是运动的
动与静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作 为标准的物体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没有发 生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静
止的

见!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 却能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 或窗户 为参照物发现小狗花花运 以树 ____ 动了的。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户 的位置改变了
通过以上分析,“运动”与“静止” 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 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 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 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
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 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根据需要和方便,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太阳 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观察教材第60页图3-3,教师提出问题
1选什么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静止的?
2从上面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思考教材60页“交流讨论”中的问题。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相关内容,思考
1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哪两类?
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例吗?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新课讲解
进行新课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让学生观察教材第59页图3-1和图3-2,教师提出问题
1,刘东坐在行驶的列车上,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树木是向后运动的,这是为什么?
2青山是静止的,船夫划水使竹排向前运动,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青山向后运动,这又是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1)要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椎物体叫做参照物。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情况
2,能结合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让学生回忆坐车时的情景,我们总感觉路两边的树木再向后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1选大地或地面作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运动的,选小女孩或小车作为参照物,小男孩是静止的。
2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这种事情很可能发生,因为当飞行员和子弹保持相对静止时,飞行员就能抓住子弹。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审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知道自然界中机械运动类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Hale Waihona Puke 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科学道理
C一定静止D无法判断
2一个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以人为参照物,则船和树分别是()
A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
B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
C船和树都是运动的
D船和树都是静止的
3“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呀山也转”这两句话中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1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学生举例
这节课主要学了参照物的概念和怎样选择参照物以及运动的分类。
课堂训练
1一跳伞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土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小组讨论后回答:
1这说明刘东选择了列车作为标准,刘东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改变,他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
2船夫选择了竹排作为标椎,船夫相对于竹排的位置没有改变,它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认识参照物的含义,比如,在上面的问题中,刘东选择列车作为参照物,船夫选择竹排为参照物。
4下列成语中没有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是()
A刻舟求剑B水落石出
C水涨船高D镜花水月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内容?我学到了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1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
作业布置
1教材第61页中1/2/3/4
2自学教材第61页
“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