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单反入门须知(快门、光圈、感光度)

单反入门须知(快门、光圈、感光度)

1、快门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长短。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长短。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

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

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

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

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快门单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 /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

一般中阶的单眼相机快门做到1/4000秒,高阶的专业相机则可以到1/8000秒。

B指的是慢快门Bulb,B快门的开关时间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们可以藉由快门按钮或是快门线,来决定整个曝光的时间。

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1 /30是1/60的两倍、1/1000是1/2000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

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

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我们会在下一个章节跟大家讲解。

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互易关系

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互易关系

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互易关系
曝光量当然是决定成像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由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决定的。

如果只是单独改变一个参数,照片的曝光量肯定就会变,画面效果也会变化,这是由三者各自对画面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光圈能影响景深的大小,快门能决定动体在画面中的形态,感光数值能直接影响画质。

如果要画面的总曝光量不变,而希望改变画面的某一种效果
的时候,就需要改变三者中对应的某一项,这一项改变后,必会影响到其他两项的数值,两项中至少有一项的数值也要发生变化。

如果希望得到小景深,就要把光圈开大,这就意味着整体曝光量加大了,为了得到原来的曝光量,就需要提高快门或者降低感光来实现。

下面有4种方法,既把光圈大小改变,同时又不改变曝光量的办法。

比如: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125秒,感光度为ISO200。

为了让景深小些,将光圈改为f/4,那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怎么变化才能保持原来的曝光量不变呢?
第一种办法:把快门速度提高至1/500秒(减少两级),感光度数值保持不变。

第二种办法:快门速度保持不变,把感光度降到ISO50(减少两级)。

第三种办法:把快门速度提高至1/250秒,把感光度降至ISO100(两项各减少一级)
第四种办法:将快门速度提高至1/1000秒(减少三级),将感光度提高至ISO400(增加一级)
在总曝光量不变时,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是一种此增彼减、可以互换的关系,而且一级光圈、快门速度或者感光度的变化对曝光量的影响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就是摄影中所说的“互易”关系。

数码摄影入门知识

数码摄影入门知识

数码摄影入门: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是是光影的艺术,一副好的作品不仅画面美、干净、重点突出,而且曝光精确。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

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首先要知道摄影常用术语的定义及其关联关系。

一、光圈、快门、对焦、景深、感光度、曝光、测光模式(一)光圈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

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

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

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

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

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乎乎的。

(二)快门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

反之亦然。

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

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

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三)对焦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

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通常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相机会有自动提示,当对焦完成,对焦框是绿色的,相机还有提示音,一般来讲,拍摄时先半按快门,当听到对焦成功的提示音,再按下快门。

(四)景深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

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

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简单的说,光圈是控制通光率,就是入光的多少,快门就是控制快门速度的在单反里有这么几个模式,AV、TV和M手动挡这么3个模式,摄影者可以调整光圈和快门的参数来搭配摄影,因为相机要想拍到物体就要曝光(AV档)光圈优先:就是快门的速度自动配合光圈的大小,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光圈大快门快(快门时间短),光圈小快门慢(快门时间长)(TV档)快门优先:就是光圈的大小自动配合快门的速度,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快门快光圈大(通光量大),快门慢光圈小(通光小)以上两个都是调节一个值另一个会跟着变化(AV调节光圈快门跟这变 TV调节快门光圈跟着变),都是有固定的参数(M档)手动挡:就是不论光圈还是快门都是摄影者手动调节,一些高手大师们用M档调节自己的光圈和快门值,以达到预想的效果ISO就是感光度,和光圈、快门、没有直接联系。

感光度(ISO)高,照片的色彩相对就亮(这是看照片的直观感觉)。

ISO低相对的就暗,当然ISO越高照片的质量就越次,你可以把高感光度的片子和低感光度的片子放大了在电脑上观看对比,就会发现高光的的片子上有一些类似于马赛克的黑点色斑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高感光度带来的噪点,也算是高感光度的一个弊端吧,ISO一般都选择在200、400,最高也就800的感光度拍摄吧,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需要高一些的感光度希望对你有帮助光圈表示相机镜头有效进光孔的大小,用F值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进光孔越小,并以根号2为等比的数列递增,因为光圈值得定义是和光孔直径成反比,所以数值每增大根号2倍(1.4倍)表示进光孔的面积减小一半。

光圈整档值一般如下:F32、F22、F16、F11、F8、F5.6、F4、F2.8、F2、F1.0,当然现在相机划分的更细,有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为步进递增的光圈值,所以在这一组光圈值中间还会细分!另外进光孔越大(数值越小)照片所呈现的精深越小。

也就是常说的背景虚化,突出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发烧友不惜巨资购买大光圈的镜头。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光圈、快门、ISO是相机三大曝光参数,共同控制相机曝光量。

了解三个参数的作用和关系,对于摄影初学者入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搞清三者关系,需要先对每个参数有一个基本了解:一、光圈光圈是控制相机通光量的机械装置。

曝光参数中的“光圈”,其实是“光圈值”的简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值”:F值可以理解为相对口径的倒数,F值越大,光圈越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调节主要影响两个因素:1、景深景深是焦平面前后保持清晰的距离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从题材来看,拍人像、花卉等经常使用大光圈,通过浅景深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感和氛围感:2、间接控制快门通过调节光圈,可以间接控制快门速度,用来拍摄高速瞬间或慢门作品。

为避免重复,这点在第二部分小k再展开说。

二、快门快门是控制快门速度的装置,从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两类,单反相机通常采用机械快门:与光圈类似,平时摄友口中说的“快门”,实际是“快门速度”的简称,也就是单张片子的曝光时间:快门控制主要是为了实现特别的画面效果:1、高速快门:凝结精彩瞬间比如体育摄影和动物摄影:2、低速快门:拍摄慢门作品比如流水流云、光轨光绘:三、感光度(ISO)感光度(ISO)是源于胶片时代的一个概念,主要表征胶片中化学颗粒参与光反应的速度,可以理解为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老一代的摄影人都经历过胶片时代,对柯达100、柯达200等名词很亲切,其中的数字就是胶片感光度的大小: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感光度一词也沿袭了下来,由于感光材料从化学胶片变为电子感光元件(CMOS、CCD),所以数码时代的感光度就是指电子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光电转换,感光度越高,电信号中的杂讯(噪音)也会同步放大,导致画面噪点增多、纯净度下降:1、低感光度:保证画面细腻纯净,确保出片画质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快门安全比较有保证,一般会调低ISO,获得最佳画质:2、高感光度:提高快门速度,维持画面稳定感光度越高,感光器曝光速度越快,有利于提高快门速度,维持画面稳定,因此主要在暗光环境或凝结高速瞬间时使用:四、三者关系光圈、快门、感光度互相制约,共同控制相机的曝光量。

摄影基本术语 光圈快门模式景深感光度白平衡

摄影基本术语 光圈快门模式景深感光度白平衡

摄影基本术语常识一、光圈和快门光圈是镜头内部控制光线进光量的一个组件。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

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

快门的定义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也称为曝光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

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

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摄像机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之间的具体关系

摄像机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之间的具体关系

摄像机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之间的具体关系相机曝光上有许多常见的数字和约定俗成的东西。

这里,我们就曝光调节来谈谈这些“准则”。

为什么尽管快门速度、光圈以及ISO 感光度都不相同,但拍摄效果却基本上一样呢?这是因为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

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

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

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

为什么F值的序列显得如此没有规律呢?这是由于F值是镜头焦距除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

比如,将光圈值由4变为8,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变成了一半。

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为原来的1/4。

如果将光圈由4变成5.6,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为原来的1/2平方根,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来的1/2,通光量就减半了。

ISO感光度上的常用数字有100、200、400、800。

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如今大多数数码相机都配备有“曝光补偿”功能。

将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

实际上,使用程序模式的时候,相机会从光圈和快门速度两方面进行调节,以使通光量翻倍。

用远摄端变焦,特点是透视感不明显(近大远小的感觉),景深较浅,只有靠近对焦中心的景物比较清晰,其余的逐渐模糊。

用广角端变焦,特点是透视感强,和远摄端变焦比较,景深较深,大多数景物都清晰可见。

景深是可以控制的,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景深。

摄影=曝光=感光度+快门+光圈

摄影=曝光=感光度+快门+光圈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摄影的基本功摄影=曝光=感光度+快门+光圈摄影就是知道在某情况下,用某感光度,某快门,某光圈的组合。

说几个例子,拍风景用小光圈,拍人像用大光圈,拍流水烟花用慢快门,派运运动用快快门,强光用低感光度,弱光用高感光度,等等。

摄影的奇妙是有无限的可能。

感光度: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光圈: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5, f/64, f/90, f/128快门: *1/1000 s *1/500 s * 1/250 s * 1/125 s * 1/60 s * 1/30 s * 1/15 s * 1/8 s * 1/4 s * 1/2 s * 1 s 以上的感光度,快门,光圈每个数字隔 1 EV. [EV=曝光数值]ISO100 => ISO200 = +1 EVF/1.4 => F/2 = -1 EV1/1000 => 1/500 = +1 EV问题:[ISO100, f/8, 1s] = [ISO200, f/8, 快门=?]分析:ISO+1ev, 光圈不变,快门所以要-1ev答案:1/2s问题: [ISO100, f/11, 30s] = [ISO 1600, f/1.4, 快门=?]分析:ISO+4ev, 光圈+6ev, 快门所以要-10ev答案: 1/30s当你明白了这些基本, 对你摄影是很大帮助的。

比如选择光圈优选和快门优先,拍夜里的车流,河里的水流时用快门优先的慢快门。

拍人像用光圈优先的大光圈,等等。

总之受用无穷。

曝光数值表以下数值表的感光度是ISO100这数值表非常有用,先不说它的EV. 单看看快门和光圈。

在EV10, (光圈f/2.8, 快门是1/250) (光圈f/4.0, 快门是1/60) (光圈f/5.6, 快门是1/30)....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入门: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
关于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内容之前讲过很多次,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问,希望我能简洁明了的阐述清楚这三者的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光圈、快门、感光度作为曝光三要素,是摄影中最基础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弄懂才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光圈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一个装置,由镜头内部的光圈叶片组成。

一般用“f+数字”的形式来表示,比如:f/1.2、f/4、f/10....。

字母“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字母“f”后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光圈有两个作用:
①控制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随着光圈越来越小,画面变得越来越暗
②影响画面景深: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

随着光圈越来越大,背景变得越来越模糊
二、快门
快门是相机用来控制光线照射感光元件时间的装置,快门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曝光时间不同,拍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一般用这种形式表示:1s、1/2s、1/4s、1/8s.....。

分母越小,快门越慢,分母越大,快门越快。

快门两个作用:
①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长短: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

随着快门速度越来越快,画面变得越来越暗
②影响画面效果:不同的快门速度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高速快门能定格快速运动的物体,也就是把运动的物体拍清晰;而慢速快门能把运动物体拍出轨迹,也就是光轨、丝状瀑布等效果。

随着快门越来越慢,画面开始出现轨迹
三、感光度
感光度就是大家经常说的“ISO”值,指相机处理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越高,对光线的敏感度越强,感光度越低,对光线的敏感度越低。

感光度是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如:100、200、400、800......。

数字越小表示感光度越低,数字越大表示感光度越高。

感光度两个作用:
①影响画面曝光: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感光度越低,画面越暗。

随着感光度越来越高,画面越来越亮
②影响照片画质:感光度过高会给画面带来噪点,从而影响画质,感光度越高,画面噪点越多。

随着感光度越来越高,画面噪点越来越多
上面说的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张图:
第一部分为光圈:表示光圈越来越小,背景越来越清晰;
第二部分为快门:表示快门越来越慢,画面越来越模糊;
第三部分为感光度:表示感光度越来越高,画面噪点越来越多。

你知道光圈、快门、感光度的作用以及影响的东西了,那么在调整参数时就要考虑到这些。

比如:我拍摄下面这个画面时:
光圈:f/8 快门:1/1000s 感光度:1600,这个参数结合当时的光线条件,拍出来的画面是曝光正常的。

但是我不想要这种效果,想要把流水拍成丝状效果。

前面说了慢速快门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所以我把快门速度调慢,这样就可以把流水拍成丝状了。

快门速度变慢会导致进光量增加,如果还是维持光圈:f/8 感光度:1600画面肯定是过曝的,所以我要减小光圈,降低感光度,这样才能保证画面曝光。

最终调为:光圈:f/16 快门:2s 感光度:200,拍出了下面这种效果:
就是这样不断的去调整参数,然后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