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爱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阳光

爱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阳光爱,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同时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
而在教育领域,爱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品格,为他们的成长注入阳光和温暖。
爱的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和老师,家庭、社会、环境也都是爱的教育渠道。
在家庭中,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支撑。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无论是在学习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父母都会给予我们包容和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在这种情感的滋养下,孩子们懂得了互相尊重、包容和理解。
这种父母给予的爱,成为了孩子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阳光。
除了家庭,学校也是孩子们接受爱的教育的重要地方。
老师是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自立的个性品格。
在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只有在这种敞开纯净的爱中,学生们才能成长为有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人。
爱的教育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资源。
在社会中,孩子们需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和帮助。
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是爱的教育的重要条件。
社会也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和心理辅导资源。
只有这样,孩子们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呵护和支持,茁壮成长。
爱的教育也需要学生们主动去接受。
学生们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爱的观念,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与同学之间也要和睦相处。
学生们也应该发展自己的个性品格,做到勇敢、坚毅、正直等诸多品质。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爱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阳光。
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都是爱的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共同努力,孩子们才能得到最好的成长。
愿我们的教育之路,尽是爱与温暖。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力量之一,它能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不断进步。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和老师用爱关怀、鼓励、激励学生,让他们勇敢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而正是这种爱心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温暖,不断增强信心,勇敢面对未来的每一段旅程。
爱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决心。
当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爱和关怀时,他们会懂得珍惜这份情感和机会,努力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
爱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不轻言放弃。
爱能够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好的、正确的,培养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爱的熏陶下,学生会懂得珍惜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勇敢追求梦想,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心灵充满阳光和希望。
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
爱是给予人温暖和鼓励的力量,能够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爱时,他们会变得坚定自信、勇敢坚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
爱让学生明白,他们是被爱着的,是有价值的,让他们在逆境中咬紧牙关,不断奋斗向前。
爱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当学生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追求知识和智慧。
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不再觉得孤独和艰难,而是充满了希望和动力,乐于去探索和挑战未知的领域。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充满爱的温暖。
家庭和学校应该用爱,来激励学生前进,让他们不断奋斗和进步。
在这样的关怀下,学生们会更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在未来的道路上昂首挺胸,充满信心地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愿我们能够用爱心来滋润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爱为媒引导学生成长

以爱为媒引导学生成长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能够化解矛盾,激发动力,也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关键。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爱为媒,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以爱为媒引导学生成长。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爱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该以爱为媒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从小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同时,父母要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其次,爱应该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唯命是从。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展。
爱的力量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父母要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开阔孩子的眼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挑战。
二、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以爱为媒引导学生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的力量。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校也可以开设兴趣班、社团活动等,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为他们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三、社会教育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社会教育也需要以爱为媒引导学生成长。
社会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摘要:教育与爱历来是不可分割的,爱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爱可以让孩子的心灵成长,在爱的教育中成长的孩子将会对生活有不同的认识,对整个社会有不同的认识。
作为教育重点科目的语文课,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爱教育激励进步语文课上常常会出现很多调皮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够优异,但是非常聪明,常会更改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这些孩子总是会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群与众不同的群体,对这些孩子,语文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用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灵中,让其健康的成长。
1、语文后进生的成因语文与其他客车那个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相对而言,其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因此总是得不到孩子们的重视,很多孩子会将语文课当成自由课,在课上做各种小动作,尤其是一些被称为后进生的学生,后进生是过去俗称的差生,但这一称谓非常的不尊重孩子,根本没有绝对的好差,差生只是学习成绩不够优异,但其在其他领域的优秀却是上进生所无法比拟的。
从后进生的成因分析,首先是孩子自身的逆反心理造成的,初中孩子正是背叛的年纪,沟通不当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放弃学业,成绩下跌;其次是自由散漫的原因,很多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庭破碎,孩子的教育一直太过自由散漫,父母和老师都没有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引导;再次是孤僻冷漠的因子作祟,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过多的鼓励和支持,造成自卑心理,无法对集体产生荣誉感与参与感;最后是意志薄弱性,其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自尊心强,意志薄弱。
这些特性在语文课教学中体现尤为明显,造成语文教学质量的下降。
2、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2.1 教育的关键是爱语文课是一个播撒阳关的地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影响孩子的发展,语文教学内容本应该是激情飞扬,魅力四射,但是经过很多教师的讲解,却失去光华,显得滞涩。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爱散播出去,让爱飞扬在教学的天堂中。
教师必须将爱灌输到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让班级中的后进生也感受到爱。
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爱,是一个无形却又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推动人们前进,让人们拥有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对于学生来说,爱更是一种动力,能够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断奋发向上,追求更好的未来。
爱的力量,首先体现在家庭环境中。
家庭是每个学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家庭中充满了温暖的爱,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就会变得坚强和自信。
家庭里的爱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而在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心中便会种下一颗爱学习的种子,这颗种子会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学校是每个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也是他们学习的地方。
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同学是学生的伙伴。
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友爱、互助都是无所不在的。
这种爱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动力。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是师生之间默契配合的火种,它能够点燃学生内心的激情和渴望。
而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这样的爱的环境下,学生们就能够茁壮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道路上,爱更是无处不在的力量。
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爱能够给学生以鼓励和坚定的信念;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爱能够给学生以肯定和鞭策。
爱是学生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它让学生拥有了向往成功的决心和毅力。
对学生的爱也来自他们自己内心对学习的热爱。
只有学生内心真正热爱学习,才能够激发起无限的动力,让他们一往无前,不断超越自我。
爱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敢于追求梦想,勇敢挑战未知。
在面临重大选择时,爱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和理性的决策。
当学生遭遇挫折或困难时,爱更是学生的精神支柱,能够给予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爱更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更加勤奋刻苦。
爱可以使学生更加有自信,更加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关注学生心理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关注学生心理用爱激励学生进步摘要: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多多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像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一步步地按照正确的轨迹来走各自的路。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爱;激励;提高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78-02做好每个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教师教授的学生很多,但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些有点特点、与众不同的学困生!”正是这种反差启示我们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健康成长。
因此在我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关于对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学困生的成因1.有一部分的学困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这类家庭主要是由于父母不擅长教育,对孩子缺乏正确引导,往往采用暴力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而不思考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源头帮助教育孩子。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越是不喜欢孩子怎么做,孩子反而就越是这么做,家长说得多了孩子觉得家长好烦,使用暴力更不会让孩子记住,反而会使孩子仇视家长,更别提理解家长的苦衷。
像这样长期没有一个好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孩子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抵触心理。
像这样的环境肯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
2.还有一部分学生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特殊。
他们的家庭属于破裂或是单亲类的。
父母对于孩子放任自流,使得他们形成自由散漫的个性。
这类的学生大多缺乏纪律观念,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一听,对于自己没兴趣的课也就是想听的时候听一听,不想听的时候就睡觉或者聊天。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教育是一门需要有爱心的事业。
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动力,也是教育的灵魂。
而要让教育成为一种有爱的事业,就需要从学生的“爱”开始。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它包含了关怀、尊重、理解和支持。
当教育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和成长。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需要教育者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兴趣、优点和困难。
教育者需要以爱心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的情感。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者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责任心和爱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素养,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热爱自己的家庭和社区。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才能够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也才能够让他们尊重和爱护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需要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一个充满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育者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相互之间分享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更愿意接受知识,更愿意主动学习。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还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
竞争是一种推动力,而合作是一种智慧。
教育者需要让学生理解竞争的意义和合作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会竞争,更要懂得合作。
只有通过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才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发展出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学生从“爱”开始,需要建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教育风气。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一、后进生的几种成因(一)逆反心理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
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若没有足够的关心,或者方法不正确,都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其后果是不仅对抗父母,也会发展到与教师作对,甚至在同学中寻找发泄报复对象。
(二)自由散漫型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家庭破裂或其他家庭矛盾,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白南散漫的个性。
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
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而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三)孤僻冷漠型这类学生往往由于受到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
不善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世界,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四)意志薄弱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受到的外控过多,因此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
认识学生、研究学生的后进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关心教育他们,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但是一部分特殊生或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向双差生的方向转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对有严重心理缺陷及缺乏爱和亲情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
二、采取的教学策略(一)爱心是教育的关键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笔者的第一个体会是,爱心是转化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摘要】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以下观点:爱心是教育的关键,诚心是教育的保证,耐心是教育的前提,用爱激励学生进步,可以使教育成为一门艺术。
以此表明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必须用爱来激励其进步。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诚心耐心兴趣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没有感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不可忽视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本人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在此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本人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
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
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反之,班主任不关心后进生,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了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
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考虑,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
但是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例如,安排座位时本人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时本人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教课中,减少思想开小差的机会;班级活动时,本人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父母离异的学生,本人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尽量化解因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
对于屡教不改的顽皮学生,本人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这也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二诚心是教育的保证
与后进生谈心、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与方法,本人常常找后进生交谈。
但应注意的是,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而长期受到冷落甚至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谈心过程中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
本人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
缩小与后进生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则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班主任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了,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容易了。
后进生们大多都很“肝胆”,如果能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时时刻刻为教师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那班主任离成功很近了。
对于后进生的犯错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
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
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三耐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
如果教师自身的心情不好或烦躁,此时切莫去做后进生的工作,因为此时的教师没有耐心听后进生的理由,听后进生的“述说”,更不可能给后进生机会。
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班主任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容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
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就能彻底改好他们。
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
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但在体育方面很好,或是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四激发兴趣是教育的基本手段
学习优秀的学生表现为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
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最后,要常抓不懈。
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工夫。
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要班主任有爱心、诚心、耐心,就会发现,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
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与他们一起
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本人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