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和社会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武阳中学)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南宋与
(2)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
女真族
金对峙
金,他就是金太祖
的崛起
局面
(3)发展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知识清单
考点2:民族政权并立
(1)金灭辽:1125年,辽(契丹)被金灭亡
金灭 (2)北宋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
知识清单
考点3.1: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 代表:开封、杭州
业 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名额也成倍增长……宋太祖为了选 设置殿试。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
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 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政权并立; 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 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
评价反馈
1.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 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 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1 /9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血染白绫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四)《资治通鉴》
1、 北宋 史学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一部 编年体 史学巨著。
2、记载了上起 战国 下至 五代 1300多年的历史。
3、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 丰富 的资 料。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 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C)
①开封 ②兴庆 ③临安 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
课堂小结
一个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两种文学形式: 宋词、元曲 三位杰出词人: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三个著名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多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当堂检测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
城市变化之一:
商业区分布更为自由
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商业区 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都长安
北宋开封
城市变化之二:
商业活动时间延长,全天营业。
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在宋朝,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 夜市昼夜相接。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用“并立”,这个概念既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又 没有表示继续分裂的意思。
单元认识二: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版图最大。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
期。 5.文 化: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彩
本单元课标要求
课程结构与课标对应:严格遵守课标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与北宋强化 中央集权和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 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南宋的 偏安。
单元时空坐标


南金


宋灭


建北


立宋
960
1115
1127
蒙 古 灭 夏
1227
忽 必 烈 即 位
1260
元 灭 南 宋
1276
元 朝 灭 亡
1368
916
1038
1125
1206
1234
1271
1279



























时间跨度:起于960年宋朝建立,止于1368年元朝灭亡。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文轻武
措施
中央到地方机构官员由文官担任;文官率兵出征担任主帅;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政策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影响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增加朝廷的财政支
出。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单元概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 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 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 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 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 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 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 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蒙古族建立的元 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 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现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A. 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 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A】
D. 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课标要求
第二课时
2011版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
4 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战与和
辽(契丹) 契丹族 10世纪初
北宋
汉族
960年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上京 东京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 史称《澶渊之盟》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1044宋夏议和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回到宋朝,你会选择哪个区域游玩?你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挺叟,孟子书。

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等,嘌唱弟子,张七七、左小四……般杂剧杖头傀儡,任小三……药发傀儡,张臻妙……杂伎张哥……球杖踢弄……讲史,杨中立……小儿相扑、杂剧、皮影、说诨话……文八娘叫果子(模仿市井小贩叫卖吆喝之声)……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学生依据材料找一找,说一说。

教师补充解释和图片: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图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图示其他娱乐活动
教师解说: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传统节日与习俗
猜一猜: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探究: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1、苏轼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歧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

生: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可说是英风豪气,高唱人云。

开创了一代豪放词人的先锋,达到了无事不可人、无意不可言的境界。

师: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

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昨夜雨硫风骤,农睡未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3)辛弃疾: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欣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体会词风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坐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然后表格总结宋词代表人物、所处时代、贡献、作品。

思考:据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名家百出的原因?
材料: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

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

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总结:都市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词灵活多变,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诗词表达感情。

三、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结合P58《相关史事》了解《窦娥冤》的大致内容。

教师可补充介绍《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丰富多彩的宋元社会生活,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

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民族化,伟大复兴。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