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5水循环和洋流练习(含解析)湘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和洋流

考点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c) 1.水循环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

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海洋上陆地上(内)流区循环

过程

示意

特点作用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

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

循环量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

地水体进行更新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支流数量)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土壤质地)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

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4.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

季节和年际

变化

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

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

气温高低、

积雪储量、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

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

夏季

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和冰

川储量

西北和

青藏高

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全年

湖泊水位与

河流水位的

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

河流水位的

高低关系

普遍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 D ,(2) B 。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减少,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2题,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

(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4.不透水面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