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树绕村庄》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三、简答题: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行香子 树绕村庄》试题及答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树绕村庄”中的“绕”字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解释。
2. “水满陂塘”中的“陂塘”指的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中如何表达?3. “豪兴徜徉”中的“豪兴”如何理解?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词组所表达的情感状态。
4. “收尽春光”中的“尽”字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5. “飏青旗”中的“飏”字在现代汉语中如何书写?它的本义是什么?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的色彩描写手法。
2. 请将“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隐隐”一词在句中的意境营造。
3. 请将“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偶然乘兴”这一表达所体现的诗人情感。
4. 请将“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讨论这句话如何通过动态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
三、默写填空与诗意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 请根据诗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默写出下一句,并解释其含义。
2. 请根据诗句“小园几许,收尽春光”默写出下一句,并分析这两句诗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3. 请根据诗句“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默写出下一句,并讨论这一句对整体意境的深化。
4. 请根据诗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默写出下一句,并阐述这一句如何过渡到下文的描写。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用不少于100字的一段文字,概括《行香子·树绕村庄》这首词的内容,并指出词中表达的核心情感。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词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象,并举例说明。
2. 请讨论词人是如何通过描写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境的。
六、句子赏析(15分)请选取《行香子·树绕村庄》中的一句诗句进行赏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词语的选择、句式结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自我形象和他所观察到的其他人。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背景】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主旨】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赏析】画图随着词人游春的足迹次第展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
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
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
”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
“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
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
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简答题: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
二、简答题: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答: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咸阳城东楼、无题、树绕村庄、书博山道中壁》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无题、树绕村庄、书博山道中壁》精品练习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
三、简答题: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香子.树绕村庄》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
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
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
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