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线路装调》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线路装调》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线路装调【课程代码】C2-2-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时数】64【学分数】5【开设时间】第3学期一、课程概述该课程是机制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湖南省技能抽考项目,是维修电工考工定级的考试项目,也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教授低压电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与检修、电动机点动和连续运转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动机正反转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动机顺序启动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两地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课程的学习情景是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
通过该系列学习情景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线路装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种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电路识读与分析、电气线路安装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资料收集整理、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绘图与识图、工艺文件理解、检查和判断、理论知识运用等方法能力;交接工作流程确认,沟通协作、语言表达、责任心与职业道德、自我学习等社会能力。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5)检查、判断能力;(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绿色制造意识;(6)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电工仪表(万用表等)进行电气测量;(2)能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安装和调试;(3)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参数整定;(4)能够根据电路图设计合理电路接线和调试工艺;(5)能手工绘制安装接线图;(6)能够熟练地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气线路分析与安装调试》课程标准

《电气线路分析与安装调试》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3010629 总学时:110 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工作岗位上,从事机电控制线路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专项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获得维修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和毕业后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综合能力。
本课程是在《电子工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也是进一步学习《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一)通过课程开发团队,以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冠桂糖业有限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横县冠桂糖业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等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安装、维护、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技能。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
(四)引入低压电工作业行业标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考核评价办法、教学组织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五)学习情境设计依据:引入低压电工作业行业标准、,以合作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安全用电、照明电路的安装、电力拖动电路安装调试及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四个实训项目。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课时:(234课时)
适用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
适用层次:(中级)
适用班级:( 08级)
编写:(电气技术中心)
审核:质量管理办公室
审定:教学文件与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日期:二〇一〇年二月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技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一般的技术问题,熟悉常用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并能对上述控制线路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使用,具备一般维修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会阅读电气控制线路图、分析故障原因,熟悉常用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故障规律,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低压电器;能处理电气控制线路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四、考核与评价办法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占30% ;实作考试采用成果性制作方式进行占50% ;平时成绩占20%。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满足企业电气装调与维修岗位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按照维修电工操作规范,正确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前导课程主要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为本课程提供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三相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见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简单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本课程为之培养机电设备的电气装调与维修技能及维修电工职业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依据维修电工岗位能力需求,重构、序化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溶入到学习项目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团队精神;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理论、技能和岗位体验同步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思路:以生产中常用的车、铳、磨、钻、镇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修为主线,构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两大子学习领域,设置10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分若干个学习任务,从对机床结构认识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工作过程将基本知识点予以贯穿,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始终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及检修技术,逐步形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充分利用学院生产性教学工厂(湘圆娄职农机制造中心)的资源优势,参与真实产品生产工作,校企携手共同开发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经过训练,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

《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基础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以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技能需求为依据,参照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更新实践内容。
整个实训内容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生产技能实训。
在每个实训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实训内容和实训项目。
在生产技能训练中,强调工学结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技能教给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实际生产,得到实际技能训练。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构成,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通过参观实验室和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内容和所参观的实物,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电工安全知识与技术,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识别、选择、调整常用低压电器,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修,使学生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技能操作水平,部分高水平学生达到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操作水平。
本课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
同时,木课程也是一种独立的专业技能。
可以任企业里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岗位。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力系统电气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及运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说课程概要

优势
1、对理论及相关计
算不太感兴趣;缺 乏工艺知识和经验。 2、语言表达和逻辑
与
劣势
能力相对较弱。
3、学习基础和学习 能力相对薄弱。
三、教学构思与设计
3、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现场教学 项目教学 多媒体教学 虚拟实训
角色扮演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 2 1
教学手段 3
仿真模拟
网络教学 ………
………
1 根据职业能力 确定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 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5 根据职业标准 设计评价标准
基于工作过 程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 理念 过程设计
2 根据工作任务 整合教学内容
理念
4 根据工作流程 设计教学过程 3 根据工作岗位 设计教学情境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学做练一体、顶岗实习……
注重素养
将6S理念、劳 动态度、团队
校企对接
课堂企业化突 出工学结合,
教学做练一体
突出学生主体 作用,践行
协作贯穿于整
个教学过程中。
实现与企业岗
三、教学构思与设计
2、学情分析——以在校学生为例
1、动手能力相对较
强,实践型课程更
易于调动学生。 2、对技能课比理论 课更有兴趣。 3、具有一定的识图、 电工基础知识储备。
专业能力 目标 职业素养 目标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3、课程目标
(1)能读懂工作联系任务单,明确工作任务。 (2)能查阅产品手册和资料,列出并准备所需工 具、材料,制定工作计划。 (3)能识读安装图、接线图,明确安装要求,确 定元器件、控制柜、电动机等安装位置,确保正 确连接线路; (4)能使用仪表完成电动机、低压电器和机床线 路的调试和检测。能使用工具,完成电动机的拆 装和维护。 (5)能根据故障范围分析,查找故障点,制定维 修方案,掌握故障检修的基本方法。 (6)能按电工作业规程,在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 验收相关技术文件,完成项目验收。
电气线路安装与检修—开学第一课

课程介绍
3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4、先修课程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2、课程类别 专业课
机械识图、电工技术 基础与技能、电子技 术基础与技能、机械 基础、电气识图与电 气CAD技术
3、课程学时
总学 时
108
理
论 学
36
实践 学时
72
时
5、后续课程
变频器技术应用、 维修电工综合实 训、电工安全作 业
二、课程定位
1、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 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 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等 级标准要求。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 、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 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 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 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 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 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 调试与检修的方法。 (3)掌握CA6140型车床、M7130型平面磨床等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 原理。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常用低压电器 2、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部分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任务列表

一体化课程(10门)编号职业发展阶段一体化课程学期学时1 1 3602 2 33 3 2404 3 45 4 1606 5 1607 5 2008 6 3609 7 36010 8 360一体化课程1《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标准一体化课程2《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标准工作与学习内容工作对象:一、控制线路安装任务1. 接受控制线路安装任务,明确任务要求2. 识读原理图、安装图、接线图3. 准备工具和材料4. 核对元器件型号与规格,检查其质量5. 确定安装位置,做好工作现场准备6. 严格遵守作业规范安装元器件,按图接线7. 测试检查,通电试车,贴功能标签8.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二、控制线路检修任务9. 接受控制线路检修任务,到现场了解情况,明确工作任务要求10.准备设备的图纸、说明书、检修记录等技术资料以及工具和仪表11.做好工作现场准备12.严格遵守作业规范测试,查找故障点,制定维修方案13.准备材料,实施维修,恢复控制功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工具:电工常用工具(如电笔、剥线钳、尖嘴钳等等)、仪表(万用表、兆欧表等等)、安装工具(如冲击钻、手电钻、压线钳等等)、劳保用品材料:导线、控制器件、保护器件、线槽、线管、绝缘材料、标签、绑扎带等等资料:任务单、原理图、安装图、接线图、说明书、维修记录、电业安全操作规程、电工手册、电气安装施工规范等资料工作方法: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方法线路的布线方法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安全用电的方法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查方法查找线路故障的方法电动机的安装方法电动机的检修方法劳动组织方式:1.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施工。
2.从项目负责人处领取工作任务。
工作要求:1.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2.能明确项目任务和个人任务要求,服从安排。
3.能识读图纸,明确安装与检修所需的工具、材料、位置等技术和工艺要求。
4.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现场工作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电器理论知识,会安装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并能够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调试,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识读及故障检修方法。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本课程对应了工业企业、建筑及其他行业电气设备维护员、电气设备生产一线操作工、电气设备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
1.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力拖动中,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识读及故障检修等技能,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电工工艺理论及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习惯。
1.3.1知识目标
1.了解低压电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安装选用方法;
2.识读电动机电气原理图,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检测方法。
3.掌握常见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1.3.2技能目标
1.掌握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操作技能。
2.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中故障的检测及排除方法。
3.掌握常见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及故障检修方法。
1.3.3情感目标
1.培养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
2.了解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企业6S管理模式意识。
1.4设计理念与思路
1.4.1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产岗位需求为方向,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专业的发展为依据来设立课程目标。
4.课程实施建议
4.1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4.1.1课程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的能力。
4.1.2课程难点:学生根据实训要求完成任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识读与故障检修。
4.1.3解决办法
1.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完成相关项目及其任务的过程来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训练,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每个项目的实施可根据操作设备的多少采用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训课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班级学生都能具备识图及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能力,提高职业资格考试中相关操作内容的合格率,达到企业对学生操作技能零接轨的要求。
4.2.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程教材。
4.2.2根据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便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
2.教材结构和内容编排要符合中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讲究“实在”、“实效”。
3.选取项目应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
4.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特点,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
5.教材编写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4.3.1教学方法
采用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法。
4.3.2教学手段
1.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或模型动画仿真,使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与实物紧紧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和记忆,最终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把课堂搬进实训室、并结合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反复练习,最终达到自己能应用的目的。
4.4教案编写建议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可通过完成相关项目及其任务的过程来编写教案,明确每个项目/任务完成的知识准备、创设情境、任务实施,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4.5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
4.5.1评价建议
1.考核由课程过程性评价和课程终结性评价两块组成考核体系,形成任务过程与任务结果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过程性考核占考核体系的70%,课程的项目为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自查互评的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过程过程中考核包括:学习态度(6S职业素养)、任务完成情况、平时作业成绩、学习资料等内容。
考核评价的手段为任务书。
3.终结性考核占考核体系30%,由卷面成绩(占三成)和过程实践(占七成)的综合组成考核成绩。
4.5.2考核标准
1.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
4.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课件,进一步设计与制作教学中需要的教具、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建设开放型实训室,对于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实训室条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从而验证自己的构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3.编写实训任务书,按不同的实训项目编写,各实训目的与要求明确,技能操作训练指导性较强。
4.7师资和实训条件
4.7.1实训条件
具有电力拖动实训操作间、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考核柜、四合一机床电气实训考核设备,可完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维修等技能的训练及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识图、排故等技能的训练保证电力拖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4.7.2师资条件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5.其他说明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与电机变压器、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有知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