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1)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

《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

《景,心灵的舞蹈——学校描写景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习描写景物》。

本说课将从以下六方面展开,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一.说课标根据《课程标准》,部编新教材对写作提出如下要求:1.一课一得,克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跟着课文学写作。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3.注重写作体验。

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在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中,引导其通过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等活动运用写作技法,提升写作能力。

二.说教材本课源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第三单元为古文单元,所选篇目均为歌咏山川风物之灵秀的名篇,同时寄寓着作者宽广深厚的情感体验。

本课,是在七年级分散学习景物描写基础上的一次集中,是抓牢“写景抒情”这一主线的拓展延伸,提炼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优美写景文章的共性,即:抓住景物特点,努力用语言文字营造立体感、画面感、同时在山水中寄托作者的人文情怀,从而达到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

2.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

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 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张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会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绘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三.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一些基本的技法还不能完全掌握;有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受到知识量、词汇量和表达方式的限制,不能清楚、明确、精彩的把自己想说的、要说的和该说的表达出来。

分析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畏难情绪,大多偏向于喜好易于掌握的文体和技巧。

而对于景物描写,囿于观察角度的单一,描摹语言的苍白,则不是很擅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助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助学案
读完了第一部分,我听见孩子们脱口而出说雨来“游泳本领高”。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叫短句概括法,在课后的练习中书上给了我们提示,这么长的文章,我们用一个短语概括了主要内容,我们把它作为这一段的——小标题。这是一种把书读薄,并迅速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你能不能像这样,给其他六部分的内容用一个短语拟小标题?请细读每一部分,试一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再现:走进“小英雄雨来纪念广场”,在那里或许你会被石壁上的一幅幅故事吸引,或者会立足在小英雄雨来的塑像前,久久凝视间,思绪间记忆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
二、介绍作者:“雨来”这个小英雄,是融合作者个人经历、成长中的见闻和思想感情而创作出来的形象。
三、探讨主题: 今天我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单元的成长主题边学习边思考:为什么我们称他为小英雄呢?雨来是如何从一名小男孩子成长为一名小英雄的?
我们来细读第一部分,这一次请听朗读,边听边画出雨来游泳本领高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的?
(1)读好句子(2)交流:怎样写雨来 Nhomakorabea泳本领高?
A游泳样式多:会“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B比较: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
C动作描写:“扎进河里、露出小脑袋,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3)交流:我从这里发现雨来是个( )的孩子?喜欢游泳、游泳本领高、灵活、敏捷、调皮、机智、可爱……
在这里景色描写是为了渲染悲伤的气氛,表现乡亲们因雨来牺牲而惋惜、不舍。这段描写在这里还起到了一种过渡的作用,这里起到的是承上启下。作者除了在这里运用了了景物描写,整篇小说中还有哪里有对景物的描写,我们一起找出来看看。
(二)交流: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 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因此,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

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和“等到岸上炊烟四起……”(《鸬鹚》)这些环境描写或侧面写鸬鹚的动态,或表明时间,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徜徉在语文的国度里,我们一起感受过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叹;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还有朱自清在美好春光的引领下,积极“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由此,我们知道借景抒情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用来表现“景语”的环境描写,也成为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复习目标:1.了解小说阅读在环境描写鉴赏方面的命题特点。

2.学习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方法指津第2课时:练习及讲评【课前预习】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小说里一般会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3)渲染某种气氛。

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一种特定的氛围。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有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书籍、茶具等,显示出他保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5)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教育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导学案

【教育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导学案

景物描写的作用导学案建模:一切景语皆情语。

认识:体会古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下列文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雨丝倚在阳台栏杆上,便能瞅见远处街口那个拄着拐杖、身材瘦小的退休老瓦匠,在那里向过往行人打听一个骑飞车撞他而逃的人。

好多天了,无人能劝他回家。

渐渐地,我对他的反感竟超过那个撞他的人。

世上固然有缺德的人,可高尚的人也决不会这样记仇结怨的呀。

这是个湿漉漉的黄昏。

(1)雨缝中的残阳,让一条深长、斜缓、地上飘着油渍的小街,爆出一片绚丽的光斑。

街巷恬静,稀疏地浮过几朵花似的伞。

我挽着丈夫,撑着伞,伫立在人字型街口。

小街尽头,跳动着红绿信号灯。

铅色塔顶,在雨丝里闪着鳞光。

“走这条街,去看看去年婚礼时栽下的丁香树。

”我对踌躇择路的丈夫说,“若遇到那个缠问人的老顽固,兴许还能接受你的劝说呢。

雨天,人容易劝。

”“嗯,哦?几点了?”“哟,表停了,你的表呢?”“到修表休养去了。

唔,雨中不知道时间,倒真有点诗意朦胧呢。

”他似乎沉浸在他的诗意中,向雨中伸出手去,弯着微肿的手指。

“你那只手怕凉,雨丝也凉。

”我拨回他的手说,“接着‘吐’你那首‘雨丝’呀。

”轻风拂过,雨丝也仿佛有意要把伞撩开似的,前面晃过一个拄拐杖的身影儿。

丈夫瞥了我一眼,粲然笑道:“真贪,让毛毛雨都淋在你头上啦。

”他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像一叶睡莲扣在头上。

看不见街上的的景物,只能听到咝咝的雨声里搏动着轻缓的雨韵。

……“打问一下,同志,几点了?”吵哑、疲惫、略带四川口音的询问声打断了丈夫的低吟。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捕捉景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景物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角度、词语选择、句式运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3. 实践训练:教师给出一个景物描写的话题,如“校园一角”,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 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的景物描写作品,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景物描写的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在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

接下来分享环境描写的作用,供参考。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突出社会背景;
(2)表明心理暗示;
(3)衬托活动;
(4)揭示人物性格;
(5)反衬人物形象;
(6)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7)渲染气氛;
(8)烘托心情;
(9)推动情节发展;
(10)深化文章主题。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最基本的环境描述。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细节环境描写是比自然和社会更加仔细与深度展开,出现在悬疑小说与现实小说中。

描写感觉上更加真实。

遇见最美景致—如何表现景物教案

遇见最美景致—如何表现景物教案

《遇见最美景致——如何表现景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景物描写的定义及作用。

2. 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白描法、细描法、衬托法、情景交融法等。

3. 景物描写的实践练习。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美景的感受,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如何表现景物。

2. 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景物描写的定义及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介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3. 范例分析(10分钟)
选取一段经典的景物描写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加深对各种描写方法的理解。

4. 实践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进行景物描写,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描写方法。

(2)学生完成后,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日常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
1. 评估:通过实践练习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馈:根据学生的实践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
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 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 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 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 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 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 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
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 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渲染月夜清冷的气氛,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 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
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 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 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
……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
景物描写的作用(1)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 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 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 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 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 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走在路上,别提我有多高兴了。我和同 学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便到了大黄鸭这 里。
——潘月烁《有趣的春游》
今天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 荡荡地到沭河公园游玩。
走在路上,别提我有多高兴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便到了目 的地。
烘托作者忧伤愁闷的心情。)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 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 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 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描写落日、归
鸟、小草等美好景象,烘托作者的快乐兴奋的心
情。)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清)吴乔《围炉诗话》
今天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 荡荡地到沭河公园游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