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景状物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景状物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是一种以叙事、描写、议论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而景状物散文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悟,以展现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将对景状物散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一、景状物散文的特点景状物散文有着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主要特点的总结:1. 主题广泛:景状物散文的主题可以包括自然景物如春天、河流、山脉等,也可以包括人造景物如建筑、城市等。
涵盖面广,让作者可以借助这些景物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2. 描述细腻:景状物散文讲究对景物的精准描写,借助生动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3. 情感表达:景状物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思考、感受和情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 随笔性质:景状物散文通常以随笔的形式呈现,没有固定的章节结构,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感悟进行写作。
二、景状物散文的写作技巧在书写景状物散文时,作者可以借助以下写作技巧来更好地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1.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2. 借助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景物和人的性情相联系,使景物有了情感与灵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景物中,让读者能够形象感受到景物的细节和氛围。
4. 结合自身情感: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优秀景状物散文作品赏析以下是几篇优秀的景状物散文作品赏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景状物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1. 《山居秋思》——苏轼:这是一篇以描写秋天山居景物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山、水、云、树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1.知识梳理(1)描写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⑤语言特点(2)写景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2.题型特点(1)试题示例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试题特点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规范(1)步骤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手法(技巧)+角度+作用(3)注意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
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在⽇复⼀⽇的学习、⼯作或⽣活中,许多⼈都写过散⽂吧?散⽂不讲究⾳韵,不讲究排⽐,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你所见过的散⽂是什么样的呢?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散⽂中的修辞⼿法及作⽤,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含义: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其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移步换景的⽅法⾏⽂。
⽣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氛,⽽且可以烘托⼈物的思想情感,更好的表现主题。
散⽂常见的表现⼿法 1、象征 借助某⼀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特点(内容)得到含蓄⽽形象的表现,增强⽂章的表现⼒,象征⼿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彼”,主旨含⽽不露,隐⽽不晦。
2、衬托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物或事物进⾏描写,⽽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反差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程对⽐,收到出⼈意料的表达效果。
4、托物⾔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描绘的过程中,⾮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的情感和理念,把⾃⼰的感情融⼊到事物中,来表达⾃⼰的内⼼情感,含蓄、哲理和暗⽰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更鲜明的刻画⼈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动的烘托作⽤,相得益彰。
8、以⼩见⼤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的主题,突出表现中⼼,更有震撼⼒。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事物想到另⼀事物的⼼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起使⽤,可以使⽂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动,增添⽂章的艺术表现⼒。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廖剑平发布时间:2009-12-15 22:24:14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多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风儿”、“阳光”、“白雪”等自然景物,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墓是“朴素”的,环境是“幽暗”“宁静”的;从景物本身看,“飒飒响着”、“嬉戏”是写景物的动态,“白雪”的“白”是“亮”的,“温柔”是有情感的。
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多角度的分析概括:①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②衬托出墓地的宁静;③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到位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1)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2)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托物言志)、烘(衬)托、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3)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A)描写:如动静、虚实、点面、明暗、声色、细节、浓墨重彩、简笔勾略(白描)等;(B)抒情: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解题指津1、明确手法(修辞、表达、表现)2、明确对象(提炼特征)3、分析效果(作用、感情)(2006江西卷) 秋光里的黄金树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20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通过丰富的形容词例如,为了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可以使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述花朵的颜色、姿态等,如“红艳娇美的玫瑰花”、“洁白如雪的百合”、“婀娜多姿的蔷薇花”等。
二、用典和对比用典可以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景物,增加文采和艺术感。
对比则可以通过对照来突出景物的特征。
例如,用典可以写作“烈日炎炎,大地如铁”,用来描写夏日的酷热、干燥和晴朗。
三、夸张和拟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拟人则可以增加景物的形象形态,使之具有更多的情感。
例如,“大海翻涌,巨浪如山”,通过夸张来描绘海浪的磅礴和威力。
拟人可以写作“微风轻抚着大地的面庞”,通过拟人来形容微风的温柔和甜蜜。
四、通过细节刻画细节是景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一条小溪,可以细致地描述水流的声音、水面上的浮萍和水草等,来形成清晰而真实的画面。
五、运用五感通过运用五感,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雨天,可以通过描述地面湿滑的感觉、细雨滴在脸上时的触感、雨中传来的清脆声音,来表达雨天的阴郁和湿润的感觉。
一、营造氛围景物描写可以创建一个具体的环境和背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沉浸感,使其更容易进入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魅力。
二、增强阅读的趣味景物描写可以使阅读更加有趣,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
四、揭示人物性格景物描写也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人物所喜欢的环境、对景物的偏好、对景物的反应,都可以从景物描写中得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喜欢花草的人会对花草的描写更加感性而细腻,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会对山水的描写更加热情和放松。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和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丰满,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景物描写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产生更强的审美感受。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精选题含答案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 分)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天空布满 了乌云。
运用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 染了夜晚的漆黑昏暗,烘托出保尔被捕后 内心的沉重、沮丧和担忧。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
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 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 ,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⑧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
⑫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 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 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 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 水壶给他们吧。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 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 快听,好像有声音!”
第⑫段画线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 作用?(3分)
景物描写,描绘傍晚时分沙漠冷峻的景 色,渲染了“我”与孟海等对峙的紧张气氛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完全没有想到会被捕。 …… 然而,从家里到司令部这一路上的遭遇, 保尔却是永远忘不了的。漆黑的夜,伸手不见 五指,天空布满了乌云。匪兵们推搡他,从背 后或两侧对他不停地拳打脚踢,毫不留情。
2、《冰窗花》
②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 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 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 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 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 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 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 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
7、《年夜饭》
①大年初一的傍晚,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雪,踩在上面,发出吱吱吱的声音。通往镇上 的道路也被覆盖了,邻近的村庄,都藏在灰暗 的光线里。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村庄就像是 世界上最后一个村庄,我们像村庄里唯一一户 人家。
散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用意

散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用意在散文的世界里,自然景物的描写就如同画家手中的颜料,诗人笔下的词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与韵味。
那么,散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究竟有何用意呢?首先,自然景物描写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当作者描绘出一片静谧的森林、一轮皎洁的明月或者一阵轻柔的微风时,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神秘或者温馨的氛围。
比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过对荷塘景色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优美、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让读者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其次,自然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性格。
人的情绪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散文中的自然景物就成为了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当人物心情愉悦时,作者可能会描写出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而当人物心情低落时,可能会出现阴雨连绵、秋风萧瑟的场景。
例如,在鲁迅的《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种荒凉、萧索的自然景象,烘托出了“我”在归乡途中沉重、悲凉的心情。
再者,自然景物描写能够深化作品的主题。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思考和感悟的源泉。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可以传达出对生命、对人性、对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通过对地坛四季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此外,自然景物描写还具有象征和隐喻的作用。
怎样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怎样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散文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1)试题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规范
(1)步骤
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
手法(技巧)+角度+作用
(3)注意
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
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描写方法主要有: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
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
c.动静结合;
d.正侧描写;
e.虚实结合;
f.细节描写。
写人散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这些方法是写人散文的考查重点。
3.议论
散文里的议论很讲究艺术性。
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的特色。
4.抒情
因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
尤其是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点。
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
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
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
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