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f73c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学习任务三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一、中考链接中考常考题型: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示例:(2020年四川广安中考)综观全文,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二、学习活动本单元文章表达的是家国情怀主题,文体虽不一,风格虽迥异,但在行文中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景物描写。
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表现主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寻找文中的景物描写,把握景物描写所表达的信息。
(1)从《木兰诗》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颂》是对黄河的赞歌,找出诗歌中的一处描写黄河具体形象的句子,然后说说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仔细体会景物描写,分析表达效果。
(1)赏析下面《老山界》中的景物描写,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的誓言》一文中对东北景象进行了细致描绘,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
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景物描写作⽤+含义景物描写作⽤:渲染⽓氛,烘托⼈物⼼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物的品质,衬托中⼼思想。
点明故事发⽣的地点,为下⽂做铺垫。
议论作⽤:总结全⽂,照应开头,点明中⼼,深化主题。
⼈物描写:表现⼈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喻作⽤:⽤⽐喻来对事物特征进⾏描绘或渲染,使事物⽣动,形象,具体,可感。
给⼈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的通俗易懂,使语⾔形象化。
拟⼈作⽤:使物⼈格化,具体化,赋予⼈的思想,⾏为。
语⾔更为⽣动形象。
夸张作⽤: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某⼀特征。
从表达某种强调的思想感情,引起联想效果。
对偶作⽤:顺⼝。
排⽐作⽤:给⼈⼀种⼀⽓呵成质感,节奏感强,增强⽓势,加强表达效果。
能把观点阐诉的更严密,更透彻。
抒情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叙事性⽂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般说来,⽂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六种作⽤。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段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直⽴,有如铜丝。
⼀丝发抖的声⾳,在空⽓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般静。
两⼈站在枯草丛⾥,仰⾯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般站着。
这段⽂字的主要作⽤就是渲染⼀种凄凉、死寂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夏四奶奶悲伤⿇⽊的⼼情,同时也影射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愚昧和⿇⽊。
再以曹禺《雷⾬》第⼆幕开始时的⼀段舞台说明为例:午饭后,天⽓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使⼈异常烦躁。
寥寥⼏句话,渲染了⼀种压抑、浮躁、郁闷的⽓氛,营造了⼀种“风⾬欲来”之势,为后⽂“雷⾬”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交代⼈物⾝份,表现⼈物性格这⾥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楞上已经雪⽩,房⾥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寿”字,陈抟⽼祖写的,⼀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和平”。
记叙文阅读: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9. 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9讲: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考点】1.景物描写的方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1.文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2.第X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文中多次描绘(反复提到、经常出现)的XX,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风俗、风物的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方法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2.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指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4.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高考语文例谈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例谈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如《我的父亲叫宝强》一文中,“我”去拍摄现场探望拍戏的父亲前的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漫天大雪,朔风怒吼,道路湿滑。
这个恶劣天气的交代,既交代了“我”出发时的天气情况,也交代了父亲拍戏时当天的恶劣天气情况(为父亲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天气背景),这样恶劣的天气,父亲还坚持在外当群演挣钱,足以衬托出父亲在外工作的辛苦和他对工作的执着和不怕艰辛,以及对家人的深爱。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后文情节作铺垫。
(三个既可以单独分开使用,也可以联合起来一起使用,具体是哪种,要看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比如: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没人送我上学,外面还下起了大雨。
打开大门,天色阴沉沉的,外面看不到一个行人,路边的树在风中痛苦地挣扎着,似乎想要摆脱掉什么。
(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在恶劣的天气里一个人上学的悲凉和伤感、痛苦等心理。
)再比如:天下着大雪,路面很滑。
(交代恶劣的天气和路况)……我骑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先左行,然后执行,最后右拐,就在右拐的时候,车轮拐到了打滑的路面,随着一声尖叫,然后是“哐当”一声,睁开眼时,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
(开头的天下大雪,路滑等环境描写,为后文“我”的摔倒作了铺垫,正因为有了天下雪路滑,才有了后面摔倒的情节)“没事吧,小姑娘?”温和而充满关切的声音传入我的耳帘,“来,起得来吗?”是一个老奶奶,只见她俯下身来,一把拉开压在我身上的自行车。
……(正是有了摔倒的情节,才有了老奶奶助人为可的情节的出现,情节可谓是一环套一环)(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与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与写作指导语文教学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环境描写是一个基本的语文写作类型。
它能够影响作品的气氛和内容,通过描绘环境,把读者带入文中,使文章更加真实,也能给读者印象深刻。
因此,分析和指导这种文体的写作是很有必要的。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1、把画面描绘出来,表达更形象环境描写是将文章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增加文章表达的形象性。
当文章中描述的环境恰当的表达出来,可以唤起读者的情绪,形成一定的艺术感受,强化文章的表现力。
2、把故事情节更真实环境描写能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起到把故事情节深深铭刻于心的作用。
3、深化文章的内涵环境描写通过描绘表达的方式,以及夹带的一些隐含的文字,能起到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深化文章的内涵的作用。
二、环境描写的写作指导1、以感知作为切入点环境描写应从感知作为切入点,着力描绘景物的具体形象,在细节和特色的表达上重点加强,用形象的文字描绘出具体的景色,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感。
2、以情感作为出发点环境描写需要运用情感元素,要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视角和思维的角度,写出鲜明的情感表达,展现自己的情感,加强对文章的感染力。
3、以色彩作为点睛之笔色彩作为景物中的一种元素,可以使文章更丰富,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用彩色的文字描述景物时,可以把具体的颜色表现出来,也可以从色彩的变化上表达出某种气氛,从而更生动地表现出文章主题。
三、结论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文体,它能够影响文章的气氛和内容,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
因此,分析和指导这种文体的写作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从感知和情感出发,把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注重表达情感和色彩,使描写更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受,强化文章的表现力。
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在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它能够有效地补充和增强情节、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丰富文本的意境和感染力。
本文就景物描写在叙事类作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景物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景物描写可以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行衬托和补充。
在小说中,人物的环境和内心是紧密关联的。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深入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在《围城》中,林丁丁所住的楼房描写得十分细致,从小区的环境到房间的摆设都进行了描写,这些场景的描写衬托出了林丁丁的自卑心理和对婚姻的渴望,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林丁丁形象的细节特点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细节。
二、景物描写可以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景物描写可以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
在小说中,情节和背景都是文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
比如,在《活着》中,人物的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了变化。
小说描写了人物在农村、城市、劳改农场、文化大革命等场所的生活,通过对不同环境的描写,深入展现了社会和人物的变迁,使读者更加贴近历史和人物。
三、景物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景物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让读者代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情感。
比如,在《荆棘鸟》中,作者通过描写角色在大雨中漫步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总之,景物描写在叙事类作品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刻画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在创作叙事类作品时,需要注意合理运用好景物描写这一形式。
不要滥用,而是要在适当的场景下运用,从而更好地达到文本的表达效果。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是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气氛),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暗示人物命运(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一般在开头或中间)。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作为情节飞发展的线索等。
●酝酿诗情画意,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常用模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描写了……的景象,揭示了……的主题【或体现了……的作用(上面六种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中考真题冲进风暴逃生[美]米歇尔·史密斯文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
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
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
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看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
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是指反映
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等(一般在文章的开头)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暗示人
物命运(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一般在开头或中间)。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作为情节飞发展的线索等。
●酝酿诗情画意,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常用模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描写了……的景象,揭示了……的主题【或体现了……的作用(上面六种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中考真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
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
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
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
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
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
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
喊着:
“爸爸,快醒醒。
”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
“管它呢。
”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
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
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
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
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
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
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
“我不是英雄。
”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
“爸爸。
”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
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