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合集下载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写景散文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文体,其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写景散文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它要求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知,将景色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当描写春天的花朵时,可以用“粉嫩嫩的桃花盛开在枝头,如云彩般轻柔,散发出阵阵芳香”来表达。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花朵的美丽与芬芳。

写景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效果。

通过比喻,可以将景色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描写秋天的树叶可以用“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仿佛整片大地都笼罩在一层金色的神秘之中”。

通过拟人,可以赋予自然界的景物人的特质,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例如,描写大海时可以说“海浪如同巨人的呼吸,一波波汹涌而起,翻滚着奔向岸边”。

排比则可以将多个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连续的美感。

例如,“山峦起伏,水波荡漾,花朵盛开,鸟儿歌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写景散文还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描写景色,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例如,描写雨后的彩虹时可以说“彩虹如同一道神奇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写景散文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它要求作者运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使文章富有韵律感。

例如,描写夜晚的星空时可以说“星星点点,繁星闪烁,宛如天空中点缀的明珠,熠熠生辉。

”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星空的浩瀚和神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星空的赞美之情。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通过这些特点,写景散文能够将美丽的景色展现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

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9讲散文阅读之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9讲散文阅读之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019年秋天课程初一语文】第9讲散文阅读之景物描绘及其作用合用学语文合用年级七年级科合用区人教版课时2课时域知识点光景描绘1、知识与能力目标从思想内容方面剖析理解光景描绘在散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课目掌握剖析光景描绘作用的方法。

标3、感情与价值目标培育学生赏析鉴赏能力。

教课重剖析散文中光景描绘的作用。

点教课难剖析散文中光景描绘的作用。

点教课过程一、讲堂导入在一般记述文、各样文学作品中,常常会遇到光景描绘,那么,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正确剖析光景描绘在散文中的表达作用呢?二、复习预习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资料串连起来的“红线”或“寄望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第1页有的是文章中频频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感情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三、知识解说知识点1环境描绘与光景描绘散文中的环境描绘多指文章中的光景描绘,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丛林旷野等。

作者抓住这些光景的特色,详细生动地描绘这些光景,以此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生者的思想感情等,它与小说中的环境描绘有必定的差别。

环境描绘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绘);二是衬着氛围(如《故土》中对故土情形的描绘);三是衬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舍的描绘)。

别的,还可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映托人物的心情,抒发生者的思想感情等。

知识点2从思想内容上考虑能够试着从下边几个方面下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相互浸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形交融”、“借景抒怀”。

这是光景描绘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其常有。

比方《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静静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季气味的喜悦之情。

近似的古典诗词是好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季、海洋的赞叹之情也是借助光景描绘进行的。

二、衬着氛围。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有。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1、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可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鱼乐、境幽”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抓住了“春天美如画”特点,宗璞抓住了眼前紫藤萝“繁盛”而十年前的紫藤萝“稀零”的特点,从而使笔下的景物个性鲜明、独具风采。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景致层次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

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

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三是按观察顺序写,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四是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

《紫藤萝瀑布》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层次感。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

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如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自私情感,讴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成为千古奇文。

4、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学而思八年级语文之散文:环境描写及段落作用

学而思八年级语文之散文:环境描写及段落作用

【阅读4级】散文:环境描写及段落作用环境描写及段落作用题长什么样子?1、你能说说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吗?2、文中有两处关于……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第二自然段“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5、文中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社会背景、建筑、场所、摆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晴雨、山川湖海等。

辨别下列段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1、熙熙攘攘的街道,人流朝前涌动着。

街边的小贩推着小车,上面摆着青青红红的水果,或是坚果小吃。

脚下踩着的,是散落的果皮,废纸,塑料袋。

空着还飘着烤羊肉串的炭烟。

2、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3、步出后门,四周还是迷茫的一片,远处的树木只能见到模糊的轮廓。

环境清幽,空气新鲜,使整个人又清醒,又舒爽。

4、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以《桃花源记》为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环境描写作用题必用公式内容:1、交代要素(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社会背景等)2、渲染……的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表现人物的……形象/ 事物……的特征5、点明/ 暗示文章中心结构:6、推动下文情节发展(或对比、抑扬等其他)【例1】向生命鞠躬张强①早说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前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显得更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廖剑平发布时间:2009-12-15 22:24:14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多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风儿”、“阳光”、“白雪”等自然景物,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墓是“朴素”的,环境是“幽暗”“宁静”的;从景物本身看,“飒飒响着”、“嬉戏”是写景物的动态,“白雪”的“白”是“亮”的,“温柔”是有情感的。

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多角度的分析概括:①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②衬托出墓地的宁静;③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到位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1)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2)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托物言志)、烘(衬)托、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3)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A)描写:如动静、虚实、点面、明暗、声色、细节、浓墨重彩、简笔勾略(白描)等;(B)抒情: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解题指津1、明确手法(修辞、表达、表现)2、明确对象(提炼特征)3、分析效果(作用、感情)(2006江西卷) 秋光里的黄金树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20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通过丰富的形容词例如,为了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可以使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述花朵的颜色、姿态等,如“红艳娇美的玫瑰花”、“洁白如雪的百合”、“婀娜多姿的蔷薇花”等。

二、用典和对比用典可以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景物,增加文采和艺术感。

对比则可以通过对照来突出景物的特征。

例如,用典可以写作“烈日炎炎,大地如铁”,用来描写夏日的酷热、干燥和晴朗。

三、夸张和拟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拟人则可以增加景物的形象形态,使之具有更多的情感。

例如,“大海翻涌,巨浪如山”,通过夸张来描绘海浪的磅礴和威力。

拟人可以写作“微风轻抚着大地的面庞”,通过拟人来形容微风的温柔和甜蜜。

四、通过细节刻画细节是景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一条小溪,可以细致地描述水流的声音、水面上的浮萍和水草等,来形成清晰而真实的画面。

五、运用五感通过运用五感,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雨天,可以通过描述地面湿滑的感觉、细雨滴在脸上时的触感、雨中传来的清脆声音,来表达雨天的阴郁和湿润的感觉。

一、营造氛围景物描写可以创建一个具体的环境和背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沉浸感,使其更容易进入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魅力。

二、增强阅读的趣味景物描写可以使阅读更加有趣,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

四、揭示人物性格景物描写也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人物所喜欢的环境、对景物的偏好、对景物的反应,都可以从景物描写中得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喜欢花草的人会对花草的描写更加感性而细腻,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会对山水的描写更加热情和放松。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和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丰满,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景物描写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产生更强的审美感受。

关于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

关于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

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关于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

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这就是说,情和景在名称上有所区别,事实上却是不可分离的。

以下就来谈谈写好写景散文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步骤。

一、写景有序,状物井然。

写景需掌握一定的顺序,可以着眼于时间,也可以着眼于空间,还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

例如朱自清的《春》,就是按春天里生物的生长顺序来安排文章顺序的。

文中先写春草,因为它是春的使者,随后又写了桃树、杏树、梨树、野花等,春色渐浓,春意日趋盎然。

而《荷塘月色》则着眼于空间,作者先写月下的荷塘,然后再写周遭的景色。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及时变换写作的角度,可以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也可将近景描写与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具深度;还可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使得景物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

二、精选景致,融情入景。

写景散文不单单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

如果能在写景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就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中心明确。

其中,表达个人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传达出来。

例如史铁生在《地坛》里写地坛石门中的落日和雨燕,落日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田地都叫喊得苍凉,把破败和荒凉之景写得饱含生机,有力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五觉并用,描绘具体。

天下景物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写景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具体描绘,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对景物作多重感知,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这样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

怎样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怎样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怎样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散文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赏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写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1)试题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规范
(1)步骤
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
手法(技巧)+角度+作用
(3)注意
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

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描写方法主要有: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
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
c.动静结合;
d.正侧描写;
e.虚实结合;
f.细节描写。

写人散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这些方法是写人散文的考查重点。

3.议论
散文里的议论很讲究艺术性。

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的特色。

4.抒情
因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

尤其是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点。

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
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
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
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