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本质特征与内涵

合集下载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华夏民族,龙的传人。

提起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是一个荒诞不真实的形象组合体,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学中。

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它有着各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形象,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学范畴里,充满着传奇,却又相互关联。

本文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历史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东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中国文学中的龙形象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

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在上下数千年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在中华大地上继承传播之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因此,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

那么他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呢?它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1、龙的起源关于龙的起源,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他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历。

在早期,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亦对自然反应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寄托于外物,在虚幻的想象中,龙,这一综合各种动物特点的形象便产生了,成为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在古书的记载中,它的形象丰富。

从早期的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到《荀子·劝学》里的蛇没有脚而能飞,再到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等的分类,再到《论衡》“龙之像,马首蛇尾。

”到后来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到《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中国传统龙文化

中国传统龙文化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 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 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 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长16.8厘米,宽11.5厘米, 厚2.8厘米,1974年在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村征集,采用墨绿色 玉琢磨而成。整体呈卷曲状,首位相接。猪首,额头隆起,两个圆弧形 耳直竖,耳下雕出圆眼,下颌部前伸,磨刻阴线勾出双唇、鼻子。颈部 有一穿孔。
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 名 称: 红山文化玉龙 制造年代: 新石器时代 材 料: 玉 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龙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古朴自然、遒劲有力、俊逸 神奇、神采飘扬,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腾飞之美感,达到了 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 亏中国国宝“中华第一玉龙”的雅称。
国家一级文物“铜座龙”
铜座龙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龙 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其造型区别 于传统的四大龙型,为犬坐式,以三角 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 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 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 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专家根据 《金史》卷43《舆服志》的记载确认, 该铜座龙为金熙宗至金世宗时期皇帝辇 辂上的饰物,是金源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金源文化的代表,国家级文物精品。 原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专家学者鉴定为中华第一坐龙。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 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 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 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 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

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

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

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

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

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

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

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装饰着龙,乃至于真龙听说后,特去拜访叶公,而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

原来叶公好龙是假的(他只是喜欢假龙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的“(水)龙头”。

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寺庙中,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

“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

“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

“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

“车水马龙”则是表示市场繁荣的景象。

而在《易经》的不同卦象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则是讲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这里龙是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化运动过程的代名词。

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则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命名为“龙芯”。

中华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

特别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

12生肖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2生肖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2生肖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12生肖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特点:
1.威严: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威严和权威,它们被认为是神兽,拥有无比的神力和崇高的地位。

2.力量:龙是力量的象征,它们能够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具有操控天气和水域的能力。

3.神秘:龙的形象多变,充满神秘色彩,它们常常与云雾、雷电等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

4.吉祥: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与好运、繁荣和成功密切相关。

5.变化:龙能够变化形态,从巨龙到小龙,象征着适应性和变化的能力。

象征意义:
1.威严与权威:龙是威严和权威的象征,代表着统治力和领导力,鼓励人们在社会中树立威严和权威。

2.力量与勇气:龙的力量象征着勇气和决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去克服。

3.神秘与智慧:龙的神秘象征着智慧和深邃,鼓励人们在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时要有智慧和洞察力。

4.吉祥与好运:龙的吉祥象征着好运和顺利,鼓励人们
在生活中追求吉祥和幸福。

5.变化与适应:龙的变化象征着适应性和灵活性,鼓励人们在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灵活适应。

在12生肖中,龙代表着农历的第五个年份,通常与威严、力量和吉祥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和故事广泛流传,它们不仅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在文学、艺术和民间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

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吉祥、权威和力量的象征。

以下是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的一些方面:
1. 象征权力和尊贵:龙被视为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统治。

在中国古代,龙常常被描绘在皇宫、宫廷建筑和皇家用具上,以显示帝王的权威。

2. 象征吉祥和幸运: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节日和庆典都与龙有关,如龙舟节、龙灯节等。

3. 象征力量和勇气:龙被描绘为强大、勇猛和不屈不挠的生物,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在中国古代,龙常被用来象征军队的英勇和战斗力。

4. 象征智慧和灵性:龙被认为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灵性,能够洞察世事、预知未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常被描绘为神秘的生物,与神仙和圣人有关。

5. 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龙的形象和意义在中国的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吉祥、力量、智慧和民族精神等方面。

龙的形象和意义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龙的概念-定义说明解析

中国龙的概念-定义说明解析

中国龙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象征物,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和国家的象征。

它在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龙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神话和传说。

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天神和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龙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条蛟龙,具有鳞片、角、爪子和长长的身体。

它们是威严的存在,能够掌控风雨、引发雷电,甚至操纵水源。

中国龙的形象特征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与西方传统中的恶龙相比,中国龙被描绘为友善和幸运的生物。

龙被赋予了几乎无穷的潜力和智慧,往往被视为带来好运和保护人民的存在。

它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中国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象征吉祥和权力外,中国龙还具有深层的象征意义。

它被视为是气候的掌控者,代表了水的元素,是农业和灌溉的神圣象征。

由于中国历史上农业的重要性,龙也成为了人们祈求丰收和幸福的象征。

总之,中国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代表了权力、尊贵、吉祥和幸福,是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力量的崇拜。

中国龙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和传说中,还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中扎根。

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将持续存在,并为后代人所铭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我们会概述中国龙的概念,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我们会总结引言部分,提前展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中国龙的起源、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和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龙的起源章节中,我们将追溯中国龙的历史渊源,介绍其最早的出现和演变过程。

在中国龙的形象特征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描述中国龙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其他独特的属性。

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中国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作用,包括对权力、吉祥和勇气的象征。

中国龙的象征和意义200字

中国龙的象征和意义200字

中国龙的象征和意义200字
中国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龙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力量和希望。

中国龙的象征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祥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认为是神灵的象征,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因此,人们常常将龙作为各种吉祥物、装饰品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其次,中国龙象征着权力和统治。

龙被视为中国皇帝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权
力和威严。

古代中国的皇帝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认为自己具有神圣的龙的血统,统治着天下百姓。

因此,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统治和权力的象征意义。

此外,中国龙还象征着中国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中国龙被视为中国民族的
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龙的形象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和传承。

总的来说,中国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和
意义。

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力量和希望,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祥和,同时也代表着权力和统治,体现着中国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中国龙的象征和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关于龙的 知识

关于龙的 知识

关于龙的知识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龙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崇敬和喜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龙的起源、形象特征、文化意义等方面,对龙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一、龙的起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崇拜,而其具体形态则源于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

据考古学家研究,龙的原型可能是蟒蛇、鳄鱼、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古代都被视为神秘、力量和长寿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神性和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图腾之一。

二、形象特征龙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具有鳞甲、鹿角、蛇身、鱼鳍、虎爪等特征的综合体。

这些特征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密切相关,如鳞甲代表了龙的坚硬和力量,鹿角则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的形象也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特征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文化意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龙被视为吉祥、富贵和权力的象征,常被用于皇室和官方的装饰和建筑中。

其次,龙在民间信仰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相信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运。

此外,龙还与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龙的种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龙种:1. 黄龙:黄龙是五方五帝中中央黄帝的象征,也是中国四大神兽之一。

其形象通常为黄色,具有鳞甲和蛇身等特征,被认为是掌管五行中土行的神兽。

2. 青龙:青龙是东方之龙,代表春季和东方。

其形象为青色,具有鳞甲和鹿角等特征,掌管东方七宿,是五行中木行的象征。

3. 白龙:白龙是西方之龙,代表秋季和西方。

其形象为白色,具有鳞甲和虎爪等特征,掌管西方七宿,是五行中金行的象征。

4. 赤龙:赤龙是南方之龙,代表夏季和南方。

其形象为红色,具有鳞甲和蜥蜴等特征,掌管南方七宿,是五行中火行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龙的本质特征与内涵来源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龙为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标志。

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

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

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中国原龙最早曾一度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但本质与主流却不能简单归结为原始图腾文化。

因而表现出以下本质特征:1.源于图腾,超越图腾中国的龙文化在现代中国绝非仅仅存在个别遗迹,而是依然保持强大生机,扬弃掉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中国龙文化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中虽不能起到历史上的那种主导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对中华民族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2.不是实物崇拜,而是文化创造图腾文化本质上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文化,而中国的龙,最初形态的原龙,即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解体期,中华文明时代的起源期,后来是中华文明中国的龙,固然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某种原型,但本质上并不是自然界中的现有实物,而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文化符号时代的形成期。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

王东认为,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龙的传人”一说的由来在山东省嘉祥县东汉武氏墓群石刻中,有一组古代帝王画像。

所画者有伏羲、祝融、神农、黄帝、唐尧、夏禹等10位帝王。

其中9位帝王是人头人身,惟独伏羲氏形象奇异,并且和女娲画在一起,两人都是人身、龙尾,像是由龙转化来的。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伏羲与女娲结婚后生下人类,人类当然也就是龙的子孙,故称为“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一语由此而来。

龙的传人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

女娲创造了人类,那么女娲她自己又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

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

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

蛇图腾分布很广,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

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

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解读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

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

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

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

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

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

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

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

"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

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悄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

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蛇,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

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400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

龙不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

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

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

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

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

近几年流行的新儿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条龙〉〉,也是这个意思。

另外,我们常常听到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上有什么"歌坛龙虎榜"之类的消息,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这里的"龙"反映的是成功者。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

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

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于看出龙是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华美长尾的灵禽。

在上古的青铜器上,龙的形象表现出狰狞、神秘和端庄的总体效果。

至汉代,它以夺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精巧的点,构成大结构、大动势的主调,突破了神秘离奇气氛的束缚。

唐时,赋予它平和温驯的人化性格,形成富丽雍容、生杨勃勃的风貌。

宋元至明清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介与间的龙凤图案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在实际应用中,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日增。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

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

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

"龙凤呈祥"的主题在宫廷艺术中比较浒,龙则表示皇帝,凤则作为女性后妃的象征。

今天,龙凤的图案已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绘制龙纹图案的突出表现是天子的"龙袍"。

其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绣,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

龙袍为至尊之服,制作精细,做工考察。

如清代龙袍制作,由当时的清宫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苏杭精工督造。

有时一件袍料即费工190天。

其特种袍服,还要用孔雀尾毛捻线,满地平铺,另用细线横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缀,绣成龙凤或团花图案。

其费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骇人听闻。

古代还有绘制龙的图案的龙旗。

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

龙旗的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龙旗的图案大致相似,皆为青质黄阑,赤火焰间彩脚步,再绘上各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象。

如蟠龙戏珠旗就是龙旗的一种,上面画有黄龙背负河图的图案,所以又称"黄龙负图旗"。

隋趄隋炀帝为了自己奢靡浮华游乐的需要,还建造了"龙舟"和"龙舟船队"。

其"龙舟"建造和陈设极其豪华考察。

以"龙"命名的"龙尾砚",是歙砚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龙尾石制成,故名。

其砚石质刚而柔,润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为砚工因材施艺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砚工根据石料形状、颜色、花纹的殊异,精心设计,刻意雕琢,制成图饰匀称、刀法挺拔、剔透玲珑的方砚、圆砚。

服饰上使用龙的图案加以装饰由来已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皇亲国戚的专用产品,而且多半为皇帝,龙子,龙孙所垄断。

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