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描写手法及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精妙的修辞手法和深远的意象描写,让人们流连忘返。

在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之美。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此来使形容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太阳的落山和黄河入海的情景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相比,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2. 拟人:拟人是将抽象的事物或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使之更具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亮的光照比喻为霜,给人以真实感受。

3. 对仗:对仗是在诗句中使用类似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更加优美,增强表达力。

如《鹅鹅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通过对仗的使用,使诗句更加和谐流畅。

4. 比拟:比拟是通过类似或相似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滁州西涧》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将新燕啄春泥比作节俭持家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节俭生活的推崇。

二、意象描写1. 自然意象:在古诗中,自然景物是最常见的意象描写。

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诗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登鹳雀楼》中的山、河、日出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色。

2. 情感意象:诗人们通过对情感的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如《登高》中的"子规夜半歌,风萧萧",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3. 文化意象: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文化符号和典故,通过对文化意象的描写,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黄河入海流",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又隐喻了历史的长河。

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是高中古诗词鉴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们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手法和描写方式,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之美,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界、人物形象等事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自然界、人物形象和物象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自然界中的意象描写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明月光和地上霜是对自然界中的景象进行了描绘,但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明月光代表着清冷的夜晚,地上霜则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冷漠和孤独。

这样的意象描写使读者更能够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人物形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描写的对象。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代表了纯真和无邪,他的性格和命运都与红楼梦中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

而林黛玉则象征了痛苦和悲剧,她的美丽和敏感使她无法适应世俗的规则。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批判。

物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一个重要的物象。

金箍棒代表着孙悟空的力量和能力,也象征着他的自由和反抗精神。

通过对金箍棒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对权威和束缚的反思。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人物形象和物象的描绘,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传递。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作品中的景象和人物形象得以超越现实,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绘,抒发了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装饰,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描写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意象和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段,它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度。

本文将从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1 意象的定义和作用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事物形态、声音、气味等感官形象,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字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隐喻的。

意象的作用在于:(1)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通过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深入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2)丰富作品的内涵:通过意象的运用,作品不仅仅传达了字面意义,更进一步蕴含了深层次的思想和意义。

(3)展现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作家对于意象的运用和处理方式也不同,从而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

1.2 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象征手法是指通过事物或符号代表其他意义,以达到深化作品内容的目的。

通过象征手法,作家可以隐晦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象征手法的作用在于:(1)丰富作品的内涵: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家可以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巧妙地传达出深层次的含义,增加作品的思考性和深度。

(2)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象征手法往往给人一种深远的艺术感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突出主题和思想:通过象征手法,作家可以将主题和思想通过隐喻的方式呈现,使作品更具含义和力量。

二、意象和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1 意象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描写和隐喻的引用,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诗人秦观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里的春雨被赋予了象征春天来临的意义,通过描写雨水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悦。

2.2 意象和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可以给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增加更多的表现力。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在古代小说作品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主题、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物象、场景等元素的描绘和运用,创造出丰富的图景和意境,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本文将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并探讨其作用和艺术价值。

一、人物意象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经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情感状态或道德品质。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身世、性格和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水浒传》中,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则象征着勇猛、正义和义薄云天的品质。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性格刻画,人物意象更好地传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道德的深度思考。

二、物象意象物象意象是古代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具体物体、器物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思考。

物象意象常常搭配着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影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

例如,在《西游记》中,宝塔、金箍棒、水帘洞等物象意象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力量和福报;在《聊斋志异》中,蛇精、狐仙等妖魔形象则代表着欲望、诱惑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这些物象意象的设置,古代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幻世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三、场景意象场景意象在古代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描写,创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古代小说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对山水、宫殿、园林等场景的精细描绘。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和荣府、《金瓶梅》中的潘家和西门庆府等场景,通过物质环境和空间布局的描写,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同时,场景意象也有时与情感、思想、命运等主题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或虚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四、象征意象除了具体的人物、物象和场景意象,古代小说中还常常运用抽象的象征意象,用以隐喻或象征特定的思想、价值观或文化观念。

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及技法总结

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及技法总结

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及技法总结
意象的定义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传达抽象概念、情感和思想的
一种修辞手法。

在小说中,意象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涵,增加艺
术感染力。

意象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
1.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用春天
的花朵来象征希望与新生。

例:在小说《红与黑》中,作者用满城花火的描写来预示主人
公的崛起和命运的转折。

2. 动物意象:借助动物的形象和特征来暗示人物性格和行为。

例: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将主人公与大海中的鱼进行对比,展示了主人公的顽强和坚韧。

3. 颜色意象: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绪、氛围和主题。

例: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黄色意象被广泛使用,象征着富裕、破败和失望。

4. 物体意象:通过特定物体的描写来象征性地表达某种意义。

例:在《1984》中,作者用“大哥眼睛”这一意象来代表全知全能的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意象的技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意象技法:
1. 视觉意象:通过详细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形象来引起读者的视觉感受。

2. 听觉意象:通过描写声音和音响来唤起读者的听觉体验。

3. 嗅觉意象:通过描述气味和芳香来激发读者的嗅觉感受和情感。

4. 味觉意象:通过描写美食和味道来引起读者的味觉体验和情感。

5. 触觉意象:通过描述触感和质感来刺激读者的触觉感受。

意象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作品风格来决定,有效的意象
能够让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现代散文作品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现代散文中,意象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描绘,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使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从现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出发,探讨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一、意象的表现形式1.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是现代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者通过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光影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直观的视觉效果,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例如,在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青翠和宽广,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2.听觉意象听觉意象是通过声音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识。

例如,在一篇描写都市生活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来自街头巷尾的汽车鸣笛声和人们嘈杂的谈话声,传达出都市生活的喧嚣和繁忙。

3.触觉意象触觉意象是通过对物体质地、温度、触感等进行描写,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识。

例如,在一篇描写夏天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阳光下土地的炙热、水滴在皮肤上的清凉等,让读者感受到夏季的炎热和湿润。

4.味觉意象味觉意象是通过对味道、香气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例如,在一篇描写食物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食物的口感、风味和香气,引起读者的味蕾享受。

二、意象的作用1.丰富作品的表达效果意象作为现代散文的重要表达手法,可以通过借助形象的力量,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读者可以通过意象的细腻描绘,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2.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意象的表现形式多样,常常通过隐喻和象征等手法来传递深层的思想和意识。

读者在阅读散文时,通过对意象的理解和联想,可以进一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主题,从而达到思辨的效果。

3.加深读者的情感共鸣意象作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表达形式,可以触动读者的情感,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或者微小事物的描写,意象可以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使读者产生共鸣与感动。

初中意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意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意象知识点总结一、意象的概念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描写物象和感受事物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具有强烈形象感和感情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能够为作品增添深刻的内涵和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意象的种类1.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是通过对事物的形象、颜色、大小等视觉特征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形象感。

视觉意象可以使作品呈现出生动的图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例如:“一只小猫,在静谧的夜晚里,蹲在灯下,似乎在注视着什么。

”2.听觉意象听觉意象是通过对声音、语言、音调等听觉特征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声音感。

听觉意象能够带给读者一种声息如在耳边、声音深处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风穿过高楼大厦,发出轰隆的声响,仿佛在低声呼唤。

”3.触觉意象触觉意象是通过对物体的手感、温度、湿度等触觉特征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触觉感。

触觉意象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物体的质地、温度等,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亲近感。

例如:“我摸着刚刚焙烤出的蛋糕,犹如触摸到了幸福的温度。

”4.嗅觉意象嗅觉意象是通过对气味、芬芳等嗅觉特征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气味感。

嗅觉意象可以使读者产生清晰的嗅觉感受,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情感张力。

例如:“花园里散发出的清新芬芳,如同一首诗,轻轻吟唱在花开的静夜。

”5.味觉意象味觉意象是通过对食物的味道、滋味等味觉特征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味觉感受。

味觉意象可以使读者产生清晰的味觉感受,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情感张力。

例如:“那一口酸甜的柠檬茶,带着微微的苦涩,却又如同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三、意象的作用1.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通过感官来感受文学作品,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2.丰富作品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描写,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加深刻、有感染力,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

诗歌的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

诗歌的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诗歌,作为文艺形式之一,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其中,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是诗歌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来探讨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一、意象描写的作用意象是指通过感官描述来表达抽象思想或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意象描写是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手法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使诗歌更具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的魅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意象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月光的明亮和霜的寒冷。

意象描写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外在的景物,更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意象描写,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思考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意象描写在诗歌创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诗歌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表达是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诗人通过对自然、社会和内心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借助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表达可以通过直接的抒发、间接的暗示或冷静的思考等方式来呈现。

在诗歌中,情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对人物的塑造或对事件的叙述来表达。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述了壮丽的景色和人们的无限向往,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又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通过家园的描绘和对逝去的时光的追忆,呈现出深情的思绪和对曾经的眷恋之情。

三、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在诗歌创作中相辅相成,相互交织。

意象描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使情感得以更加具体地表达和传达。

同时,情感的融入也赋予了意象描写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内涵。

通过意象描写,诗人能够将情感与形象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感受意象的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起伏。

意象描写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 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 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 会猎。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 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 无数。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
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 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映 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 物形象。
(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 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 的手法。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 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 衬托相关。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 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 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这种作用在山水诗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 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 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教学要点:
掌握意象描写的方法及意 象的作用
二、高考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五、六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 五句从现实(实)的角度,写严士 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的情景;六句 从想象(虚)的角度,写严士元将 要去的湖南的情景。

祭常山回小猎① 苏 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②,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③,白羽犹能效一挥。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 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 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 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 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 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 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等等。
2.意象描写方法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 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本诗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 试简要分析。
三、四句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 物。三句取视觉角度,四句取听觉 角度。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 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 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三、方法总结
1.意象的作用
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 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 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 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 析其作用?
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用:“孤灯无焰”,闻声才 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 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 走。渲染出深夜的静谧。刻 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 诗人内心的悲凉。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界。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描写了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 语等宜人的景象。
作用: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 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 渲染了荒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诗人 凄凉的心境。
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 “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 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 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 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 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 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
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 口、月初上等意象。
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渲染 了郁郁的离情;烘托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 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 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5)正面描写———光影(明与 暗)、色彩的渲染(色彩多)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 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触觉;远近、高低。)
课堂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