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混凝土外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外加剂是新型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升混凝土性能的基本保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要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然而,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如何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就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影响引言在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之一,因此,需全面关注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各项环节,多措并举,以全面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运作效果,全面推动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
1混凝土结构概述水泥、水、砂石(粗细骨料)等按照一定配合比混合,便制作出混凝土,其自身具有很多优势特征,可以做成不同形状的结构件,这是其在现代建筑施工领域中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结构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耐久性优良,这决定了其在常规环境上不发生或者很少发生腐蚀情况;二是耐火性,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能;三是可塑性,在建筑建设阶段,可以结合功能要求将混凝土制造出差异化的样态,更好地为工程施工服务。
2外加剂的品种分类及基本组成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一般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5%。
但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显著,因此,根据原材料状况合理确定外加剂配方对混凝土施工极为重要。
外加剂按主要功能分为4类,分别为:(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外加剂;(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
外加剂主要有减水母液、缓释母液、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调整胶凝材料助剂、调整骨料助剂等材料组成,具体如下。
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探讨

引 言
泥适应得 到改善, 将 会 大 幅 提 升 混 凝 土 的各 方 面 性 能 , 发挥 出 应 2 . 3 混凝 土外 加剂种 类 的影响 有 的效 果 。 在 众 多 的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品种 中 ,它 们 具 有 不 同 类 型 的化 学 键 , 各 自也 发 挥 着 不 同作 用 。 外 加 剂 的构 成 分 子 形 状 差异 、 分子 量 l 水泥和混凝 土外加剂 之间有 着适应 性矛盾
关键 词 : 混 凝 土 外加 剂 ; 水泥 ; 适 应 性 中 图分 类号 : T U 5 2 8 . 0 4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2 2 — 0 1 5 7 — 0 2
得到外加剂对混凝土调整 的最佳效果。 这个最佳掺入量指标需要 通 过进 行 试 验 作 出测 定 。 除此 之 外 ,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与水 泥 之 间 的 建 筑 业 不 断 发 展 至 新 的高 度 , 对 混 凝 土 的要 求 也 越 来 越 多 , 适 应性 还 受 到 掺 加 工 艺 的 影 响 ,掺 加 有 先 掺法 和 后 掺 法 之 分 , 反 比如 高密实性 、 可调性 、 大流动度 、 可调凝 、 低水热化 、 高耐 久性 复的实践证 明, 同样的掺加量 , 后掺法可 以取得优于先掺法 的效 等 都 有 一 定 要求 , 同时 还 要 求 降低 制 备 成 本 , 易养护 、 易成型 , 而 要 达 到 同 样 的效 果表 现 , 后 掺 法 需 要 的 外加 挤 用 量 更 节 省 。 要 达 到 这 些 目的 ,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几 乎 成 了一 种 必 不 可 少 的配 料 。 果; . 2 混凝 土 的搅 拌 时 间以及 速 度的影 响 而外加剂 、 水泥 之 间存 在 的不 适 应 状 况 却 依 然存 在 。人 们 不 禁 困 2 混 凝 土 的 搅 拌 时 间和 速 度 对 混 凝 土 中含 气 量 的 多 少 具 有 很 惑, 在 水 泥 的标 准 条 件 不 断提 高 , 生 产 工 艺 大 幅 改 进 的情 况 下 , 外 加 剂 生产 技术 也迅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 这 两 者 之 间 的适 应 性 问 题 大的影响作用 ,也可 以通 过对混凝土分散效果和凝结 时间的调 影 响 混 凝 土 的耐 久 性 以及 力 学 性等 特 性 。 却 更 加 突 出 。对 此 , 通 过 更 恰 当地 使 用 外 加 剂 , 使 得 外 加剂 与 水 整 ,
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杂的 问题在施 工中无可避免 , 一旦处理不 当, 不仅会 影响混凝土的使 用效果与建筑质 量 , 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隐患和带来
巨大的经济损 失。因此 , 为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与施 工安全性 , 本文就混凝土外加 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问题进行 了研 究,
以供 参 考 。
关键词 : 建筑工程 ; 混凝 土外加剂 ; 适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 0 4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3 6 — 0 0 2 7 — 0 2
序 为: 无水石膏> 半水石膏> 二 水 石 膏 。 由此 可 见 , 石 膏成 分 与 溶 解度含量 , 会对混凝土凝结时间产生直接影 响, 与 此 同 时影 响着
加 拿 大 学者 P . C A t i c i n认 为 : 影 响 外 加剂 与水 泥适 应 性 的关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 的适应性 除 了石 膏形 态 外 , 其 掺 量 的多 少 也 会对 外 加 剂 产 生 影 响 。在 键 因 素 在 于 水泥 中 的铝 酸 盐 含 量 与 硫 酸 盐 形 态 和 含 量 。水 泥 的 水泥 配 比中, 石膏掺量 应当控制在 1 - 3 ~ 2 . 5 %, 若 石膏掺量不 够 , 主要矿物成 分主要包括硅酸三钙 ( C S ) 、 硅酸 二钙 ( C 2 s ) 、 铝 酸 三 钙( C ) 、 铁 铝 酸 四钙 ( C △F ) 等, 以水 泥 矿 物 成 分 对 外 加 剂 吸 附
加 剂 的 吸 附 能力 最 强 , 而 硅 酸 盐 矿 物 吸 附 能 力 较 弱 。 因此 , 在 掺
及 水泥 中碱 、 c 的含量等来确定 。确定好适 当的石膏掺量 , 入相同量外加剂 的情况下 , 水泥 中的铝酸盐矿物含量越 高, 外加 种 , 不 仅 有 助 于 水泥 缓凝 , 而 且有 助 于 改善 外 加 剂 与 水泥 的适 应 性 。 剂 分 散 效果 越 差 , 对水泥的适应性也越差 ; 反 之 水 泥 中硅 酸 盐 矿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0 前言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才能在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但是,外加剂的选用、添加方法及适应性,将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降低影响,我们应结合实际状况科学选择与使用外加剂,这样才能将外加剂的作用发挥出来,且确保混凝土质量,进而为后续工程建设顺利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
1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引气剂所带来的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外加剂的种类也多样化,其中,引气剂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外加剂,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冬季混凝土有抗冻等级要求需要在外加剂复配时加入一定量的引气剂,但是也要掌控好使用的量和方法,避免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引气剂的添加,目的就是让混凝土产生大量的气泡,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也可以降低泌水离析现象发生的几率。
但调查数据显示,很多施工单位在使用外加剂过程中没有掌控好量,不仅没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反而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带来影响。
1.2减水剂所带来的影响减水剂的使用也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它也有助于增大混凝土塌落度,进而实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掌控好量,这样才能够发挥外加剂的作用。
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人员并不能掌握好减水剂的使用量。
仍旧存在着减水剂加入过量的问题,一旦过量就会致使混凝土硬化和凝结的时间被延长,造成堵管和混凝土发生板结现象。
这样很难为施工建设带来便利。
而加入减水剂过少也会致使很多问题的出现,所以都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处理。
1.3防冻剂所带来的影响防冻剂也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外加剂一种,他主要是指能够在保证负温下,确保混凝土得以正常施工,也有助于降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冰点,它的优点则是可以降低冰点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与性能影响

一些外加剂 如糖 钙、 木钙 等与硬石膏 同 工 艺、 胶凝 材料 的成份 、 细度 、 水泥磨 细阶段工 艺的差异有 关. 其 中硬石青溶解性能较差 , 用, 不但不 能促进石 膏溶 解 , 反而会 降低 硬石青 的溶解度 , 使水 他如环境温度 、 加料 方式和外加剂用量也会产生影响 。
2 0 1 3年 3月 【 文章编号】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0 7 — 施工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与性能影响
涛
( 贵州省 中铁 电气化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省 贵 阳市 5 5 0 0 0 7 )
混 凝土外加剂与水泥 的适 应性 问题 , 涉及水泥 化学 、 高分子 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值越大。 材料学 、 表面物理化学和 电化学等 多方面 的知识 , 是一个 极复杂 1 . 3 水 泥细 度 与颗粒 形貌 的影 响 的问题 , 但也是一个必须 了解与基本掌握的问题 。水泥是混凝土 为满足水泥新标准 的强度要求, 提高水泥细度是最有 效的办 最 基本 的胶 凝材料 , 我 国水泥 占世界水 泥总量 的 1 / 3 , 各水泥 厂 法, 但水 泥过 细, 表面积 的增 加, 需水 量大, 更加 降低 了液相 中残 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措 施来提高水泥质 量 以适应新标准 的 留外加 剂浓度 , 增加 了液体粘度 , 塑 化效果变 差 , 混凝土 坍落度 要求, 主要是提 高水泥早期强度 、 细度 ( 增大 比表面积) , C A的含 损失更快; 水泥过细水化速度快 , 水化热高 , 容 易产生裂缝。根据 盆、 混合料 的质量等 , 使水 泥达到 新标准 的要求 , 但不 同时期 效 国家标准 , 允许在水泥 中掺入一 定量的掺合料 , 常用掺合料有水
对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探讨

1 .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 的概 念
所渭混凝土 外加剂与水 泥间 的适 应性 ,可以认为是 :配制 混凝土 ( 或砂 浆 )时 ,按照 混凝 土 外 加剂 应 用技 术 规范 ,将 经检 验 符合 混 凝土外加剂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 剂掺加 到按规 定可 以使用该品种 外加剂 的水泥 中,若能够产 生应 有的效 果,则该水 泥与这种外加剂 是相适应 的 ,相 反 ,如果不 能产 生应 有 的效 果 ,则该水 泥与 这种 外加剂 是 不
【 关键词 】 水泥适应性 混凝土外加剂 配合比
引 言
随着 现代 建筑 技术 的 不断 发展 ,特 别是 预拌混 凝 土的不 断 商品 化 ,对混 凝土 的技术 要求也越来 越高 , 已不仅仅是满 足于达到设 计强
度要 求 即可 ,而是 必须 满足 环保 性 、安全 性 、耐久性 以及 工程 的 一 些 特 殊 要求 ,如 :抗 渗 、抗 冻 、 抗腐 蚀 、 自密 实等 要 求 。这 就 使 得混 凝 土仅 由传 统 的水 泥 、砂 、石 、水这 四种 组份搅 拌生 产 已适 应 不 了现 代生 产技 术 的发展 需要 。在 这种 情 况下 ,各 种掺 合料 及 以减 水 、缓凝 等为主要 组份配制 的混凝土 外加剂 已经成 为现代混凝 土 中不
土 的耐久性 ,通 常掺粉煤 灰或 磨细矿渣 有利 于新拌混凝 土 的流动性 , 而 且使其 坍落度 损失 减缓 。 温 、湿度 。温度 高时 ,水泥 水化 速度 加快 ,从而 使新 拌混 凝土 坍落 度损 失加 快 ,因此 ,在 高温 时 ,需要 提高 混凝 土外加 剂 的掺 量
和 防 止 水 分 蒸 发 , 以提 高 混 凝 土 的 性 能 。
建 筑 与发展
・ 36 。
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

邓 国 勇①D n o o g 武 俭②W uJa e gGu y n ; in
( 黑 龙江 省绥 滨 县环境 卫 生生理 处 , ① 绥滨 16 0 ; 黑 龙江 省绥 滨 县城 市建 设管理 处 , 52 0② 绥滨 160 520)
( P yioyOfe H injn u i on ni n et ai r,ubn160 ,hn ; ① hs l fc, eog ag i nC ut E v om naSnty S i 520 C ia og i l i Sb y r l a i ( H injn ub o n ra os utnA mnsa o fc, u i 160 ,hn )  ̄ eog agS inC u t UbnC nt co d iirtnO eS i n 52 0C ia ) l i i y r i ti i b 摘 要 :混凝 土外加 剂 与 水泥之 间的适应 性 问题 长 期以 来影 响 着 实际 工程对 外 加 剂 的应 用效 果 ,使 用 的 外加 剂要 进 行适 应性 试 验和 掺量 优 选, 使用 过程 中对 外加 剂质 量 和掺 量要 严格 控 制 。所 以为 了改善 和提 高混 凝土 性 能和 施 工性 能 , 现在 广 泛采 用化 学外加 剂做 混凝 土的 第 5 分 组 来 配制 混凝 上 , 增加 混 凝土 耐久 性 , 高工程 质 量 , 在 提 配制特 种 混凝 土 等方 面 , 混凝 土外加 剂发 挥 了不 可替 代 的作用 。 关键 词 : 混凝 土 外加 剂; 水泥 ; 适应 性
中图 分 类 号 :U 0 T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1 0 2— 1 10 — 3 12 1 O — 27 0
1存 在的问题 减 水剂掺量。 水泥 : ③ 山东鲁南水泥厂 “ 宏” 4 .M a 通水泥。 鲁 牌 25 P 普 对 水 泥 制 品 和 混 凝 土 的 性 能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用 水 泥 、 子 、 外加剂 : S 一 采 砂 R T 2缓凝高效减水剂。 常用掺量 为 04 1 %。 . %~ . 常用量为 2 集料和 水 4组制作 的常用混凝 土 已不能满 足材料性 能和 施工 性能 06 .%。④试验得 出缓凝剂 的不 同掺量对水泥胶凝材料净浆 、 水泥胶 要 求 。 在 混 凝 土 、 浆 和 净 浆 的制 备 过 程 中 , 入 少 量 的 ( 超 水 泥 砂 影 响 结 果 砂 掺 不 用量 的 5 能对混凝土 、 %) 砂浆或 净浆改变性 能的一种产 品 , 为混 称 ① 某村道工程。② 目的 : 出符合施 工减 水率( 5 ) 初凝 时 求 1% 和 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 , 提高混凝土质量 , 在 能 改 间( ~ 4 5小 时 ) 要求的缓凝高效减 水剂掺量。 ③水泥 : 广西红水河水泥 善 混凝 土 性 能 , 少 混 凝 土 用 水 量 , 约 水 泥 , 减 节 降低 成 本 , 快 施 工 厂 “ 水河 ” 5 .M a普通 水 泥 。 加 剂 : B一 奈磺 酸 盐 甲醛 高 缩 加 红 牌 2 P 5 外 以 进度。随着技术的进步 , 外加剂 已成 为除水泥、 细骨料、 粗 掺合料和 合物为主要成 分的 MN - P缓凝高效减水剂( FS 液体 , 固化率 3 %)常 0 , 水 以外 的 第 5种 必 备 材 料 。 外 加 剂 是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优 化 设 计 和 提 用掺量 为 1 % 3 常用量为 2 ④试验得 出缓凝剂 的不 同掺量对 掺 . %, 5 %。 水 泥胶 凝 材 料 净 浆 、 泥 胶 砂 影 响 结 果 。 水 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2 外 加剂 与水 泥适 应 性 检 验 的必 要性 33实验 结果结论 从试验我们可 以看到 :随着缓凝剂掺量 的 . 外 加 剂 适 应 性 必 须 检 验 , 要 原 因是 , 于 工 程 所 使 用 的 某 种 增大 , 水率和初 凝时 间到一定 量值趋于饱和 , 并不是 同时到达 主 对 减 但 再增 大外加剂掺量 也不起减 水 非基 准水泥而 言 , 即使符合 《 混凝上 外加剂 》 G 8 7 ) 等品 的外 饱 和点。当外加剂达 到饱和掺 量时 , ( B 06一 加剂 , 同样 存在 化 学 成 分 定 性 和 剂 量 定 量 的 不 适 应 性 问题 。 目前 已 或缓凝 作用 , 还会给拌和物带来副作用 , 如干缩开裂 、 强度等级降低 经 知 道 , 有 的普 通 减 水 剂 , 木 钙 、 镁 、 钠 、 蜜 、 钙 、 镁 等 等 。 因 此 , 工 程 施 工 中使 用 缓 凝 减 水 剂 , 须 严 格 控 制 剂 量 , 可 所 如 木 木 糖 糖 糖 在 必 不 否 可 对 水 泥 所 使 用 的 石 膏 调 凝 剂 中 的 无 水 石 膏 、 石 膏 、 石 膏 、 石 用 盲 目超 掺 来 增 大 减 水 率 或 缓 凝 , 则 , 能 会 给 工 程 质 量 和 安 全 硬 萤 镁 膏 、 业 膏 渣 、 水 石 膏 、 水 石 膏 均 存 在 化 学 上 的 不 适 应 题 , 用 带 来 后 患 。 工 半 脱 使 后 不 是 减 少 单 位 用 水 量 , 是 增 加 了水 量 。 次 , 而 其 剂量 适 应 性 则 主 要 4 外 加 剂 与 水 泥 的 适 应 性 对 施 工 质 量 与 安 全 的 影 响 及 应 注 意 取 决 于 铝 酸 三 钙 的 含 量 大 小 , 酸 三 钙 越 高 外 加 剂 剂 量 适 应 性 越 差 的 问题 铝 不 同产 地 的水 泥 中所 含 铝 酸 三 钙 含 量 差 别 较 大 , 由于 其 强 大 的 吸 附 在 混 凝 土 中 加 入 适 量 的外 加 剂 , 提 高 混 凝 土质 量 , 善 混 凝 能 改 能力 , 几乎 对 所 有 的 ( 效 ) 水 剂 都 存 在 剂 量 不 适 应 问题 。 外 加 剂 土性能 , 高 减 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 约水泥 , 节 降低成 本 , 加快施工进度 , 这 外 适应性 的定量检验 实测出所有 的水 泥在混凝 土中的减水 率与减 水 给我们 的施工带来明显的经济 效益。但是 , 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给工程带来 隐患, 甚至 造成 了严重 的 剂 的掺量关系 , 求出最优掺量 即饱和 掺量 , 超过 饱和掺量 , 掺再 多的 问题却没 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 , 外加剂也将不起减水作用 , 反而可 能带来副作用。按最优 ( 饱和 ) 掺 质量和安全事故。 : 如 某个商 品混凝土单位 , 为了给施工单位提供 高 强混凝土 , 未经 检验外加 剂剂量与水泥适应性 的情况下 , 在 在拌 制 量 的要 求 使 用 。 是 使 用 好减 水 剂 的重 要 保 证 。 混 凝 土 过 程 中添 加 了某 种 高效 缓 凝 减 水 剂 ( . ) 由于 混 凝 土 从 完 2% , 5 根 据 掺 外 加 剂 的水 泥 水 化 理 论 , 凡是 有利 于 水 泥 水 化 更 完 全 、 更彻 底 的外 加 剂 特 别 是 减 水 剂 , 会 一 定 程 度 地 增 大 干缩 。 这 是 由 成 搅 拌 出厂 到 施 工 现 场 泵 送 浇 注 所 需 的 时 间过 长 ,在 这 段 时 间 内 , 均 给 于水化更充分 的水泥石 中会生成更 多的水 化硅 酸钙凝胶 , 在其贡献 混 凝 土 的 坍 落 度 损 失 很 大 , 浇 注 造 成 困难 。 为 了 顺利 完成 施 工 任
谈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张
丽等
137
� 施工技术�
�� � �
�
�
� �, �� , �
���
�
��
( 山西电建一公司, 山西 大同 037043)
� � � � 摘 �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 � ; �
, 因此 � 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外加剂对 C 3A , C 4A F 混水后, 电位 呈正 值, 较 多地 吸附 外加 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 � 对更好使用外加剂, 处理好外 剂. C 3S , C 2S 混水后 电位呈负值, 吸附量较少. 在 加剂与水泥及混凝土的关系, 充分发挥混凝土在建筑 工程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A 需水量大 , 水泥矿物中 C 水化快, 放热大, 吸附外加 4A F , C 3S, C 2S. 水泥新标准实行 剂量最大 , 依次为 C 后, 水泥厂为提高强度而增加 C 3A 与 C 4A F , 其含量越 3A 含量对相容性的影响远比 高, 适应效果越差, 且C C 4A F 大, 3A 或其 这是由于高效减水剂优先吸附于 C 初期水化物的表面, C 3A 的水化速度比 C 3A F 快. 水 泥中 C 3A , C 4A F 含量低对外加剂适应好, 混凝土体积 稳定性好 , 开裂趋势减少 . 2.4 水泥细度与颗粒级配的影响 为满足水泥标准的强度要求, 提高水泥细度是最 有效的办法 , 但水泥过细, 表面积的增加 , 需水量大更 加降低了液相中外加剂浓度, 增加了液体粘度 , 塑化效 果变差,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更快. 水泥过细早期水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发布于:2010-09-27来源:来源:《中华建筑报》2010-09-21柯蕾黄仕阶帅希文柯科杰前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工业建设和建筑业对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需求大增,带动了我国水泥、混凝土与制品工业大发展,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基本建设高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混凝土可调凝、早强、高强、大流动度、高密实性、高耐久性、低水化热、轻质,而且要求制备成本低、成型容易、养护简便等。
为达这些目的,混凝土外加剂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少,在改善或提高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改善;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坍落度损失;后期强度有较大的增长;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抗冻、抗炭化等耐久性指标有较大的提高,硬化混凝土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等。
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新技术与新品种混凝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50%~80%,特别是日本、北欧等国几乎全部混凝土都掺用外加剂,我国仅接近40%。
使用外加剂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混凝土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高性能外加剂与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本世纪混凝土工程的“高新技术”。
自水泥新标准实施后,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出现了不少问题。
因此,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对更好使用外加剂,处理好外加剂与水泥及混凝土的关系,充分发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涉及水泥化学、高分子材料学、表面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必须了解与基本掌握的问题。
水泥是混凝土最基本的胶凝材料,全国水泥占世界水泥总量的1/3,2003年已达8.6亿多吨,曾连续多年居世界之首。
水泥新标准在2001年4月1日正式施行后,各水泥厂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措施来提高水泥质量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主要从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细度(增大比表面积)、C3A的含量、混合料的质量等,使水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但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却增加了不少问题。
混凝土外加剂厂也紧紧跟上,对各类外加剂进行了性能调整以达到与新水泥指标兼容性。
从外加剂厂来说,尽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从工程实践的情况来看,问题仍然很多,如同品种同掺量的外加剂,对不同品种的水泥,效果差异极大,甚至同一种水泥,但不同时期效果也有差别,使用同一批外加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时大时小,其混凝土的坍落损失有时忽大忽小,甚至有时泌水、有时又不泌水、凝结时间的差异也很大,时而还会出现促凝现象等等,这些就是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
1.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减水效果低下或增加流动性的效果不好、凝结速度太快或缓凝、坍落度损失快,甚至降低混凝土强度等,这种种不适应的问题与外加剂的品种、作用机理、原材料的选用与制造工艺、胶凝材料的成份、细度、水泥磨细阶段工艺的差异有关,其他如环境温度、加料方式和外加剂用量也会产生影响。
2.外加剂品种与性能的影响外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高效减水剂性能对水泥净浆流动的影响。
如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涉及磺化程度与磺化产物,缩合工艺与程度,分子量大小,平衡离子,分子结构等各种因素。
水泥等无机矿物颗粒由于范德华力、不同电荷的静电互相作用、水化颗粒的表面化学作用,导致粒子形成聚集结构,束缚一部分水,不能用于滑润水泥粒子,也不能立即用于水化。
加入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后,由于吸附作用和电荷斥力,使水泥粒子分散,絮凝结构解体,释放束缚水并阻止粒子的表面相互作用,使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增大,其增加的大小与其技术性能及掺量有关。
聚羧酸盐(pc)及氨基磺酸盐(as)、羰基磺酸盐类(saf)、萘系(ns)的流动度大,木质素磺硫酸盐类(ls)流动度小,效果差。
ns是使水泥料粒子形成双电层的静电斥力而分散,sa是使水泥颗粒表面的外加剂层互相作用的空间斥力而分散,saf与pc是静电斥力和空间斥力两种力的作用而分散,因而效果更好。
3.水泥矿物组份与化学成份的影响水泥胶结料的矿物质成份和化学成份对外加剂吸附量的多少,对流动性及强度增长有很大影响。
外加剂吸附量越少的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值越大。
C3A、C4AF混水后,ζ电位呈正值,较多地吸附外加剂。
C3S、C2S混水后ζ电位呈负值,吸附量较少。
在水泥矿物中C3A需水量大,水化快,放热大,吸附外加剂量最大,依次为C4AF、C3S、C2S。
水泥新标准实行后,水泥厂为提高强度而增加C3A与C4AF,其含量越高,适应效果越差。
且C3A含量对相容性的影响远比C4AF大,这是由于高效减水剂优先吸附于C3A或其初期水化物的表面,C3A的水化速度比C4AF快。
水泥中C3A、C4AF含量低对外加剂适应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好,开裂趋势减少。
4.水泥细度与颗粒形貌的影响为满足水泥新标准的强度要求,提高水泥细度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水泥过细,表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大,更加降低了液相中残留外加剂浓度,增加了液体粘度,塑化效果变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更快;水泥过细水化速度快,水化热高,容易产生裂缝。
5.掺合料的影响根据国家标准,允许在水泥中掺入一定量的掺合料,常用掺合料有水淬高炉矿渣、粉煤灰、沸石粉、火山灰、煤碱石、窑皮等,由于掺合料的性能不同,也会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火山灰、煤碱石、窑皮最差。
6.调凝剂的影响调凝剂(石膏)的形态、细度、用量、研磨温度等均有影响。
水泥常用调凝剂为石膏(硫酸钙),石膏又分为二水石膏、半水石膏、硬石膏。
根据有关标准,三种石膏都可作水泥调凝剂使用,而其中硬石膏溶解性能较差,一些外加剂如糖钙、木钙等与硬石膏同用,不但不能促进石膏溶解,反而会降低硬石膏的溶解度,使水泥因缺少调凝成份而产生速凝等异常凝结。
就是半水石膏,也由于半水石膏转换为石膏的结晶,水泥与水拌合后,反应就十分迅速,而且消耗大量水,不同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上的差别,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石膏研磨细度不够,会影响石膏的溶解性,即使运用二水石膏也会产生速凝等现象。
在C3A含量偏高的水泥中,调凝剂仍按常规用量(3%~5%),无论选用何种石膏,凝结时间都会提前,这主要是水泥中C3A水化快,C3A含量增加,少量石膏不能满足它生成胶状钙矾石,从而影响了石膏的调凝效果。
尽管水泥和外加剂都合格,但影响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使混凝土工作性变差,坍落度损失加大。
水泥厂为了缩短熟料冷却时间,经常将温度较高的熟料与石膏同磨,二水石膏在150℃高温下会脱水成为半水石膏,温度再高至160℃以上,半水石膏还会成为溶解性较差的硬石膏,影响水泥的适应效果,使混凝土流动性变差,甚至出现假凝。
7.碱含量的影响水泥中的碱主要来源于所用原材料,特别是石灰和粘土。
含碱量越低,相容性越好,高含碱量则会加速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导致需水量增大并且加快工作度损失,塑性效果变差。
8.新鲜水泥存放时间与温度的影响陈国忠等通过试验认为:新鲜水泥在生产后12天内对外加剂吸附量较大,大部分15天后趋于正常。
由于新鲜水泥干燥度高,而且温度相当高(达80℃—90℃),早期水化快、水化时发热量大,所以需水量大,而且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也大,同等掺量时,流动度变小,必然会产生对混凝土的需水量大、坍落度损失快、凝结时间短等许多怪现象。
这完全是因为水泥存放时间的不同,导致混凝土的性能技术指标出现较大差异,如能注意到这些问题,有了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出现此类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外加剂已供施工现场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增加掺量来解决新鲜水泥与外加剂不兼容的问题,其调整幅度视水泥新鲜的程度和对外加剂的适应性而定。
二、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混凝土是现代社会须臾不能离开的主要建筑材料,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混凝土在中国发展之迅速、生产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应用范围之广当属世界之最。
但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中所起主导作用。
2.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促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根据混凝土设计与施工的要求,研究、开发了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使混凝土技术从塑性混凝土向干硬性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
正在研发中的聚羟酸类,象高效ae减水剂以及与超塑化剂精细配制的复合高效外加剂等新型高效减水剂可称为外加剂的第三代产品。
它克服了第二代外加剂存在着坍落度经时损失大的缺点并兼顾耐久性的指标,将混凝土的高强、高施工性能、高耐久性三者结合起来。
另外,它们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低水灰比下的减水率,满足有的混凝土工程不仅提出高性能,而且要求能满足高功能化的要求。
新型第三代高效减水剂具有20%以上高减水率,在60分钟~90分钟的输送时间内具有能保持坍落度及所需稳定的含气量,能使用现场的成套设备或用商品混凝土设备制造出各项指标符合合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用它也可制造出单位用水量少,流动性高,穿透钢筋网片性能良好,能不振捣、自充填、不分离的高性能不振捣混凝土,并在使用中进一步改良与发展。
3.选择与水泥相适应,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的相应外加剂不同生产工艺、种类或配方与掺量的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有差别,应通过试验确定,选用质量稳定、适应性好的外加剂;同时根据不同设计与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各类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等;根据设计与施工要求,结合现场实际使用材料,进行试配,确定合理施工配合比与外加剂适宜掺量。
4.大剂量高效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高强混凝土和泵送工艺日益广泛的应用,原来掺量不仅减水率达不到要求,而且由于水灰比减小、浇筑时工作度要求增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损失加剧,不能满足较长距离运输的施工要求,因此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逐渐增大,研究与应用的实践表明:大掺量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在水胶比很低的条件下,仍能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可以成型密实,生产强度与耐久性良好的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
另一方面,在大掺量高效水剂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损失率看来也减小了,其机理是:新拌混凝土中水泥的的硫酸钙含量与形态,影响液相中SO4-的浓度,是其流变行为的控制因素之一,低水胶比混凝土由于溶解硫酸盐产生SO4-离子的水分少,而需要控制的C3A量又多,相对而言,有较多的C3A就地水化。
因为缺少硫酸根离子,高效减水剂分子上的磺酸根基因就会与C3A结合,使液相里的高效减水剂量下降,逐渐失去对水泥的分散作用,加速其工作度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