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0

合集下载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1.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2、烘托人物××心情;3、表现××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例如:描写人物的胡子,属于外貌描写,适宜从人物心情、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1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情景,2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3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2、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3、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1、交代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x×命运、3、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 描写手法篇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 描写手法篇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描写手法篇近年来,语文考试中对于描写手法的考查越来越重要。

描写手法是指作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展示事物形象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从而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本文将通过对历年中考真题的解析,探讨一些常见的描写手法及其效果。

一、夸张手法在描写中,夸张手法往往能够使形象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在2014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提到了“风车快得象无数旋转的,追逐的狗。

”这个夸张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风车的快速旋转,并且将其与追逐的狗相比,形象生动。

二、比喻手法比喻是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加深刻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2016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描写题中,提到了“山河破碎声势,犹如一挥手间的流星划过。

”这里通过将山河破碎与流星划过进行比较,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山河破碎的声势之大。

三、拟人手法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概念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描写效果。

比如在2017年某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描写了“微风有如年轻的画家,用画笔轻拂大地”,这里通过将微风比喻成年轻的画家,使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微风的轻柔。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在2018年某县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描写题目中,描写了“小溪如同一条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翡翠项链,清澈见底;而大河则像是一条喷涌而出的银龙,汹涌澎湃。

”通过对小溪和大河的对比,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五、意象手法意象是通过创造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和感受。

比如在2019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描写了“雨点跳起来,小溪呵,大地吃水不够的时候,雨点就解渴。

”这里通过雨点跳起来的意象,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雨水对于大地的滋润和解渴。

通过对以上历年中考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描写手法在作文中的作用及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运用相应的描写手法,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

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描写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写人物、环境、情感等各种元素的手段。

它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等方式来烘托氛围、塑造角色和展现情感,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行对比来表现出特定感受的手法。

比喻可以创造出意境、形象化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就把人物的眼睛形容得十分闪亮,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

2. 拟人: 拟人是一种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类特点的描写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感,更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树梢上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这句话就将叶子比喻为跳舞的人,让读者更加感受到树的生命力。

3. 对比: 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来突出它们的差异性的手法。

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深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阳光明媚的天空下,他却感到无比的孤独',用阳光明媚和孤独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进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不安和矛盾。

4. 借景生情: 借景生情是一种将环境与人物的情感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通过环境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氛围感。

例如,'寂静的夜晚,他独自一人站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心情沉思',这句话就将人物和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思绪。

总之,描写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作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和形象,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
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并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是突出主要
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
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是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文章曲折多变。

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
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是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
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是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

方式有:①结尾与开头;②行文
与题目;③后文与前文等。

作用是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
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口诀

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口诀

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口诀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是丰富作品内容、增强表现力的重要工具。

掌握不同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对于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各位介绍几种常用的描写手法,并附上易于记忆的作用口诀。

一、形象描写作用口诀:形神兼备,生动传神。

形象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外部特征的描绘,旨在使读者产生直观、具体的印象。

通过形象描写,可以使作品中的角色和场景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二、心理描写作用口诀:透视内心,揭示情感。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包括情感、动机、欲望等。

通过心理描写,可以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三、动作描写作用口诀:动作连贯,富有张力。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包括动作、表情、姿态等。

通过动作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作品的动态感和节奏感。

四、语言描写作用口诀:言为心声,展现个性。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言语来描绘其性格、心理和态度。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塑造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五、环境描写作用口诀: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描绘。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同时也能强化作品的主题。

六、对比描写作用口诀:突出差异,彰显主题。

对比描写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比描写,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总结:掌握这六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口诀,有助于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方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假设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0【范本模板】

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0【范本模板】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4.写场面要有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

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

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要点:
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并且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

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

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注意:群体描写+个体描写
小说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二、表现手法:
【衬托】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一、环境的对比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

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

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真是率直,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

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项羽则屠杀掳掠。

肆意而为。

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

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

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

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

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