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的回顾性临床
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100名急性卒中病人参加本研究。

将患者进入医院时的序
列号作为基础,应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模式,将参与此次研究的1100例急性中风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结合中医内科治疗)。


落实所有治疗措施之后,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其中包括了患者
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生活的质量,神经功能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在治疗
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灵活的将中医内科治疗方式应用在急性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能够确保患者
最终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活动能力,进而确保其生活质量的
提高,此类治疗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同
时在实际应用此类治疗模式的过程之中,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相对较低,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认为在今后的实际治疗过程之中,可结合
患者的实际情况将中医内科治疗模式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确保患者最终的恢复
质量。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性中风;日常活动能力;回顾性临床分析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Li Hong Jin
(Huangpi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uhan, Hubei 430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Method: 1100 acute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patient's serial number upon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1100 acute stroke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using a random number grouping model. After implementing all treatment measures,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ing the patient's daily activity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neurological fun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P<0.05.Conclusion:Flexibly appl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to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can ensure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guarantee the patient's activity ability after receiving treatment, and thus ensu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is type of treat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TCM syndrome scor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is type of treatment mode,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is relatively low, and it has
good safety for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future practical treatment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mode can be flexibly appli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reby ensuring the final recovery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Acute stroke; Daily activity ability;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卒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脑血管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据资料显示:中风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其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
突然昏倒、伴随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随,对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2]。


中医的角度出发,其认为:中风属于中风病的范畴之内,主要是优于患者出现阴阳失调以及
气血逆乱等情况所导致。

有学者指出:中分与人体的肾脏、心脏以及肝脏的异常存在者密切
的联系。

不同患者之间的症状同样存在者明显的差异,同时认为中风与风之善行变数存在一
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又将其称为脑卒中[3-4]。

中风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将
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多种类型的后遗症,此类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健
康以及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现阶段,对于中风患者治疗的研究呈现出更为深入的状态,且
中医治疗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发展[5-6]。

在邱万红[7]。

等人的研究中显示:其选择了急性卒中
患者,对其进行了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干预,在干预结束后,其结果是:采用中医护理的
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课题选取住院治疗的1100名急性卒中病人参加本研究。

探究分析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
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100名急性卒中病人参加本研究。

以入院时的
编号为依据,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将1100名脑卒中病人分成两组:正常处理和
正常处理两组。

其中,男性324名,女性226名,男性550名,女性550名;其中,男性329名,女性221名,女性550名,男性550名,男性329名,女性
550名。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的可比
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的治疗方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
疗方法,如果病人出现了脑出血的情况,可以使用20%的甘露醇来进行治疗,如
果病人出现了抽搐昏迷的情况,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一系列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并密切监视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比如体温、心率和血压等。

必要时予以患者降
温以及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疗法。

如果出现了脑出血的症状可以服用20%的甘露醇,如果出现了痉挛昏迷的症状,
采用糖皮质激素等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之中,落实对于患者
的病情检测,及时明确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等方面指标的波动,必要时予以患者
降温以及抗感染治疗。

同时予以患者中医内科治疗:①清开灵注射液,用5%葡
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注.针灸治疗:选择内关穴、三阴交穴、人中穴、委中穴、风池穴和及极泉穴等,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症状的患者则添加翳风穴以及完骨穴,对患者进行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

同时予以患者中药治疗,
予以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方为:黄芪、川穹、当归、地龙、桃仁以及红花,对于存在风痰阻络症状的患者,则添加:钩藤、石决明以及珍珠母。

1.3 观察指标
在落实所有治疗措施之后,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其中包括
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生活的质量,神经功能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
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利用有效率来表达在治疗中所获得的效果,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已经消除;显效:病人
的临床症状已经有所缓解;无效:病人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治疗有效率=
有效例数与显效例数的和在总例数中所占的比例。

采用 FMA 量表评价病人的日
常生活功能,其评价结果与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成正相关。

应用 SF-36 量表对
病人的生命质量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有:生理评分、心理机能评分和社会机能
评分,结果与病人的生命质量成正相关。

应用 NIHSS 量表评价脑卒中后的脑
卒中症状,其得分与脑卒中后的脑卒中症状成反比。

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患
者的病情越为严重。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以及皮疹;数据均由研究
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将这些数据运用到 SPSS22.0 软件中进行分析,在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的
时候,使用 t 检验,并以()对其进行表达,而在对计数资料进行的对比时,
则使用了()对其进行表达,并以(%)对其进行表达,P<0.05)为具有明显的
差异,有统计学上的重要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例,(%)]
组别

数有效显效无效
治疗有
效率
对照
组55021118515472.00%
观察
组5502972094492.00%χ2--------75.526
P--------0.001
2.2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x̅x̅± s)
组别例

治疗前的FMA评分治疗后的FMA评分
对照组
5
50
(43.49±7.97)分(65.58±12.30)分
观察组
5
50
(43.36±7.90)分(83.42±13.11)分
t-0.35116.375
P-0.7490.006
2.3.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生活质量(x̅x̅± s)
组别例

生理职能评

心理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
对照组5
50
(22.58±4.88
)分
(16.54±3.51)分(17.40±4.22)分
观察组5
50
(29.96±5.79
)分
(23.69±5.37)分(28.99±4.18)分
t- 4.326 4.2017.043
P-0.0100.0100.008
2.4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神经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在脑损伤程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在两组患者中,疗效显著高于两组患者, P>0.05。

表4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神经功能(x̅x̅± s)
组别


治疗前的NIHSS评分治疗后的NIHSS评分
对照组550(23.03±5.98)分(16.22±5.54)分观察组550(23.12±5.92)分(12.18±5.06)分t-0.41112.369
P-0.6930.007
2.5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
表5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x̅x̅± s)
组别例数
治疗前的中医证
候积分
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对照组550(25.53±7.22)分(12.99±4.46)分
观察组550(25.69±7.16)分(9.56±4.39)分
t-0.11014.824
P-0.9270.007
2.6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 ADR 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好于治疗组,P<0.05。

表6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组别例数
恶心呕
吐头晕


不良反应发
生率
对照组5504640
2
4
20.00
观察组55016107 6.00%
χ2------
-
-
47.657
P------
-
-
0.001
3 讨论
急性中风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中老年群体属于急性中分的高发群体,患者在患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口眼歪斜、智力障碍四肢无力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吞咽障碍等情况,同时患者在发病之后其出现残疾以及死亡的机率相比于普通类型的患者,
呈现为更大的情况。

如果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之中,未能及时明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得患者
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则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8-9]。

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年
来我国急性中风病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死亡病例约为90万例左右,在未死亡病例之中,存在36%左右的病例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此类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健康以
及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通过分析以往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发现在此类患者之中,其在家庭
环境中出现病情复发的机率更高,严重的威胁者患者的生命健康,且现阶段急性中风逐步呈
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而高质量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10-11]。

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以往多采用西药治疗的模式进行,虽然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对患
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预后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2]。

此项试验也证实,与观察组相比,控制组的副反应更显著。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认为中风属于中风病的范畴之内,其发病机制呈现出多
样化的特点,有研究指出:中风的病发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

同时其
认为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同样会使得患者发病,例如:患者饮食不规律,饮食习惯差,使得其出现气血运行不畅,日常生活中存在过多的负性情绪,导致气血逆行
等情况,此类因素均可使得患者出现中风的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予以患
者清开灵进行治疗:清开灵属于应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
栀子、水牛角、金银花、珍珠母等药材组成,其中栀子有着凉血解毒的效果,将
其用于热病心烦等症状的治疗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水牛角则具有优良的定惊效果,将其用于神昏谵语等症状的治疗具有优良的效果。

金银花则能够清热解毒,
珍珠母具有定惊明目的效果,加上药物中的硫代硫酸以及依地酸二钠等成分,能
够起到优良的醒神开窍的效果。

同时予以患者针刺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
经功能损伤的情况,其中针刺内关穴能够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针刺三阴交穴以
及委中穴对于下肢痿痹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针刺风池穴对于眩晕、中风、癫痫等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针刺极泉穴则能够起到宽胸理气以及活血通络的效果。

最后予以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黄芪能够健脾补中,与当归来拟合使用
则能够起到补脾肺之气的效果。

川穹能够活血行气,同时具有祛风止痛的效果,
有研究显示:川芎能降低因脑缺血引起的血浆和脑脊液中强啡肽A含量,能改善
脑缺血性损害。

地龙具有抗惊厥以及镇静的效果,将其用于中风的治疗之中能够
取得优良的效果。

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钩藤息风定惊的功效很好,
对头晕目眩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基础上,利
用传统的药物疗法与传统的药物疗法相结合,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总结来说,将中医药的药物疗法运用到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保
证病人的最终治疗结果。

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活动能力,进而确保其生活
质量的提高,此类治疗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在实际应用此类治疗模式的过程之中,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相
对较低,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认为在今后的实际治疗过程之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将中医内科治疗模式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确保患者最终
的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亚亭,谢西梅,白秀.基于 ICAM-5 mRNA 表达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
风大鼠的作用机
制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81-85.
[2] 吴缝潮,郭燕碧,陈焕洲.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中
风患者上肢运动功
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名医,2022(15):132-134.
[3] 李沙沙,张秀琢,王芳.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祛风通络汤加减治疗中风偏
瘫的疗效及对肢体
功能、血浆Hcy、CRP、LDL-C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7):174-177.
[4] 麦冬燕,李继全,杨雷.调任通督法针刺联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中风
后失眠的疗效及对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2,35(6):66-69.
[5] 李瑞花. 醒脑开窍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眩晕/ 头晕的临床
观察[D]. 天津: 天
津中医药大学,2022.
[6] 陈双钱,林定艺,金永喜.中药熏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10):180-183.
[7] 邱万红.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
17(36):274-275.
[8] 廖钰琳. 壮医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D].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
[9] 赵博.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03):89-91+95.
[10] 陈锋.中药联合康复认知训练及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20,36(05):16-17.
[11] 徐耀琳,张国妮.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
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2):226-228+237.
[12] 王非,杨晶,肖文华,李云芳.电针耳穴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各证型临床观察[J]. 中
国中医急症,2021,25(3):528-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