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自传
读《松下幸之助自传》

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松下幸之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名于其所创松下品牌。
长时间以来,松下电器以其优良的专业电器品质渗透在中国家庭的方方面面。
最早了解松下幸之助是由于其管理理论,松下幸之助是日本“经营之神”,东方企业界的骄子。
管理学知识份子苦苦追寻的理论创意者。
他领导松下公司从一家小作坊发展到着名跨国企业,首创“事业部”、“终身雇用制”等日本企业管理制度。
读过松下的自传,才见识到其经营理论,“自来水哲学”、“玻璃式经营”、“水坝式经营”等企业经营哲学。
这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企业家,不仅是将企业当做宗教事业来经营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将贡献社会、国家作为经营第一理想的实业家;他不只是一位经营者,更是一位最尊重商业精神的社会精神领袖。
通读全书,从松下先生身上看到三字对我印象最深:坚持、上进、奉献。
松下出生于甲午战争后,高速发展却也是日本战后一切尚不安稳的年代,他只念了几年小学,9岁开始做学徒。
又像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性格,无论做上面都是极其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从自行车店学徒做到日本企业经营之神的原因之一。
松下的坚持体现在他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思路。
这从他小时候便可看出,他因为年纪小,做临时工搬运时只有15岁,刚开始特别吃不消,还换了份轻松工作做灰尘满天的工厂看守,但最后种种原因还是退回了搬运工的工作,他说“习惯成自然是很可怕的”,他“慢慢也就勉强能担任搬运水泥的工作。
”若是现在的孩子,八成早已经放弃了,毕竟在姐夫在不做临时工作兼职,由于年纪还好,也并没有万分说不过去。
后来的工作当中,他做电灯公司的技工,芦边剧场改成西式剧院,唯有六个月的工期,第一次被客户指定了做电器工程负责人,没有迟疑,果断执行,连续三天不睡到最后成功。
都是他所拥有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
后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也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很明显,松下又是一个上进的人,而且这样的上进并非没有目的的,他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要从事怎样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
读书《松下幸之助自传》心得体会8篇

读书《松下幸之助自传》心得体会8篇读书《松下幸之助自传》心得体会8篇【一】一直听说松下幸之助的大名,却不曾确切了解其人其事。
读了这本简写的传记,才算对幸之助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松下的精神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身为中国人,尽管对日本这个民族有着不可变更的偏见,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存在着很多我们所不及的地方,他们那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令人惊叹。
出身平民,似乎是大多数伟人所具有的条件,幸之助亦是如此。
自9岁起就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一家火盆店当学徒,尽管要忍受思亲之苦,遭受老板的责骂、鞭打,备受寂寞的煎熬,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而且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和赞许。
从小,他就听从父亲的教诲:不要怕做事,做事并不吃亏。
若小事都做不好,老板是不敢把大事交给你去做的。
因此,他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时,即使只做招待客人,跑腿买烟的工作,他也会动脑筋,尽力做得更好,正因为他能把老板交给的每件小事都做得漂亮,他才会得到老板的信任,获得做大事的机会。
勤于动脑,不断创新,可以说是幸之助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总是能够将别人想不到或不愿意去想的东西进行改良,不仅造福百姓,自己也从中获利。
只一个小小的手灯,他就改良了两次,并且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自己的事业也得以发展壮大。
在他得痨病期间,为了节省体力,他开动脑筋,用轻松便捷的方式去完成同样的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获得了休息的时间,又完成了老板交给的任务。
可以说松下是用头脑治愈了可怕的痨病。
在他自己开厂期间,他也是因为勤于动脑,不断创新,才出奇制胜,使一个三人家庭式小作坊逐渐成长为世界顶尖级的现代化大企业。
有毅力,能吃苦耐劳也是松下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即使从上辈人手中接管一分产业,将它经营好尚且不是件易事,更何况是从一贫如洗,白手起家呢?松下就是在逆境中一点点的挣扎成长起来的。
从一个小小学徒到自己办厂,从一个三人小厂到世界级企业,这些成就是他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换来的。
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有感

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有感导语: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烈感受与收获。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有感,欢迎各位阅读与借鉴。
蹬一瞪脚踏板,往返于日本铁川之间;拿了条线缆,一次次安装;工作换了又换,可他并不感到满足。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学徒工日后的辉煌。
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他创立了日本著名的松下公司。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人,他就是世界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前段时间,妈妈拿出了她收藏的一本书,对我说:“小伍,你现在又长大一点了,可以多读一点名人传记。
”我一瞅书名《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
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
你读一读试试”。
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
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
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
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
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
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
”“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
“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3篇

《松下幸之助自传》是一部松下幸之助传奇人生的案例的经营学教科书,松下电器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松下幸之助从中领悟和总结出了独到的一套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下面是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松下幸之助,一般人大多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松下电器,那可以说尽人皆知了。
它和东芝、三洋、日立、索尼等在中国家喻户晓。
本人也是松下电器的受益者之一。
2008年买的一把剃须刀,用到今年才坏掉,重新又买了一把,给生活平添了许多方便。
近日读了松下幸之助的自传,对于松下电器的来历有了较深的了解和感悟。
松下幸之助,100日元起家,努力奋斗,最终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
这其中的飞跃靠的是什么呢?松下是从小吃过苦的,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自己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
它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
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心理感受。
是大多数人需求的,这就为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松下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思路。
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
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松下从小事做起,每个不起眼的工作他都认真去对待,并从中寻找到快乐;当他事业走向发展壮大,他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升华,他觉得工作不是为自己,赚钱也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了回报社会。
自己所作的一切都具有社会责任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国际人。
通过与佛门弟子的对话,他感悟到佛是能给人带来精神寄托的深,而自己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快乐和享受。
他虽然不信佛,但他做的一切却是佛一样的布施恩惠。
广泽天下。
这是很高尚的。
事业的扩大,带来自己思想境界的提升,深刻理解了经济二字的含义。
关于《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精选6篇)

关于《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精选6篇)关于《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
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
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
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
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
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
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
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
《松下幸之助传》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传》读后感《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近期读完了《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这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自传,主要记录了他从小的历练,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他的电器王国,被誉为日本当代的“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早年真的是艰难的人生,9岁缀学当学徒,11岁丧父,18岁丧母,20岁成家,24岁创立松下电器,创造了连续十年日本收入第一,去世之时积累达15亿美元的巨额财产。
松下幸之助能够在平凡下逆袭,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
通过阅读《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松下幸之助平凡下逆袭背后的努力和不服输的精神。
少小离家,却积累了经商经验。
松下幸之助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的一个小山村。
五岁那年,他的父亲做生意失败了,家境逐渐落泊,在他父亲的授意下,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尝到了劳作的艰辛,更是感受到少小离家的孤独。
可是松下幸之助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始终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当学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经商实践中得到了开悟。
从小身体孱弱,却到老年仍身体健康。
松下幸之助天生体质屠弱,经常感冒。
“结婚之后也经常生病,虽然没有一个使生活稳定的整套计划,可是,在我心中已开始有了‘非做个打算不可’的意念。
”松下幸之助知道自己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坚定了锻炼身体的计划,直至1989年去世,享年94岁。
小学未毕业,却创立了松下电器。
松下幸之助读小学4年级时,在外打工的父亲来信,让他到大阪当学徒。
松下幸之助“从10 岁到15 岁的 6 年间,受老板和老板娘很多照顾,多少学会一点做生意的皮毛,也能替老板帮上一些忙”,下了决心,结束了学徒生涯,转业做大贩电灯股份公司的内线员。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升为技工。
松下幸之助说:“我每天的工作,有苦有乐,有枯燥的,也有趣味的。
一些新设计,使我们的技艺进步。
”松下幸之助结婚后,想来想去终于有了结论:“辞掉公司的工作,制造电灯插座卖给公司。
主任说不行,那是他看错了”。
“好,辞掉!然后制造插座还有各种电器用具。
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自传第一篇创业前史 ,(我的少年时代诞生从和歌山市,沿着关西县东行,约 , 公里有个村庄,地址是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千旦之木,是我的出生地。
千旦之木是一棵树龄高达 ,,, 年的老松树,“松下”这个姓就是这样来的。
我的家世不算显赫,只是籍籍无名的农家,不过源远流长,收在佛桌抽屉里的家谱,从 ,, 世纪至今,连续记载着 ,, 多位族人的名讳。
我出生在中日中午战争那一年,家里有双亲和兄弟姐妹 , 人,在千旦之木,算个小地主。
父亲名正楠,曾担任村民代表的职务。
大哥在当时和歌山县唯一的中学念书,是一件体面的事。
父亲很少耕作。
他多半是出席村议会或参与村公所的事务。
我是 , 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么,在三兄弟中最得宠。
现在我还模糊记得,小时候常由奶妈背着到溪流中捉小鱼,跟奶妈做游戏,黄昏时候,听奶妈唱摇篮曲,边打盹边走过田畦的小路回家。
幼年时代,可以说过得平凡而幸福。
有一天,我家突遭天灾,转眼间,房子和财物被风吹得无影无踪,全家顿时陷入绝境。
那时,甲午战争结束,日本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经济进步,企业热潮也浸润到和歌山,故乡设立了米谷交易所,投机买卖的风气很盛。
父亲虽然是农夫,可是他是小地主,平常不大做农事,再加上他有进取的性格,一心想赶新事业,所以到交易所去做投机买卖。
批评父亲是不应该的,可是,我一向认为,象这种非生产性的事业不可能顺利成功。
结果在短期内,父亲就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和房子,都赔光了。
我们一家离开住惯了的千旦之木,搬到和歌山市,把剩下的家产变卖做资本,在和歌山闹区和本叮一段开了一家木展店,还是父亲的朋友帮了大忙才开成的。
大哥念到中学四年级,就退学回来做店员。
帮父亲做生意。
那时候我才四岁,对家庭变故一点都不关心,每天在母亲膝下游戏。
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好象伪造银币很多。
每次收到客人的五毛钱,父母都要打响听听它的声音,以辨真假。
任何时代都有这种事。
一如石川五右卫门所说:“沙滩的细沙和盗贼的种,是不会根绝的。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通用8篇)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通用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
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
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
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
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
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
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
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下幸之助自传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松下幸之助》讲述的是松下先生70多年的奋战,70多年的成就。
70年间,松下先生经历众多坎坷周折,最终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
作为绿城人的必修课,吸收其精华,向其目标前进。
读这本书的出发点,我想还是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
毅力,在于它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
100日元起家,努力奋斗,最终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
这其中的飞跃靠的是什么呢?吃苦、责任、突破、创新、信心!
吃苦:?松下从小吃苦长大,九岁时就辍学去当学徒,即使算上后来的夜校补习,他的学历也实在低得可怜。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说“学问很可贵,可是如果不能活用的话,反而会成为包袱,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他更加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静止。
责任:松下从小事做起,每个不起眼的工作他都认真去对待,并
从中寻找到快乐;当他事业走向发展壮大,他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升华,他觉得工作不是为自己,赚钱也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了回报社会。
自己所作的一切都具有社会责任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国际人。
事业的扩大,带来了他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更加深刻理解了“经济”二字的含义。
在我看来,能理解到这一切,那绝对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突破:松下在社会上打拼,靠的不是背景和雄厚的资金,靠的是
拼命工作和服务。
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社会,使客户感受到他确实为了社会。
这就为自己赢得了信誉。
他的广告就是用户的口碑,流传到社会,就产生了最好的吸引效应。
创新:他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进而投入大量
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是大多数人的需求,这就为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心:松下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总是坚信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只要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出路。
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
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
这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当我们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用着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在工作时,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享受着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而积极热情地工作时,我们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
他绝对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他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使我们能够享受快乐的人生,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工作不再是负担,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通过?对《松下幸之助自传》认真的通读、加上近来工作的体会,我更感
受到现在的蓝城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以人为本”精神,着重培养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
其企业文化“仁慈普爱、真善至美”,是松下理念在这里的具体实践。
这种方式、这种思想、这种精髓指引我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努力工作,尽快地融入这个家庭,提高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