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导管护理:
①置管成功后,将导管上标有刻度的一
面朝外并在导管末端贴士标识,注明置
作的时间和置入的深度。
②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评估导管情况,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折叠,穿刺处有无感染等。
③指导病人在起床、翻身、穿脱衣服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免因牵拉导管导致滑脱。
2.放腹水的护理: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②严密观察病入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引流过多过快使腹内压骤降而导致休克。
③观察腹水的颜色、性状和量的变化,准确记录。
④引流不畅时,检查导管是否扭曲,可帮助病人改变体位以改善引流不畅。
⑤引流结束后进行腹带加压包扎。
3.腹部皮肤护理
①无菌敷贴每周更换 2 次,若出现伤口渗液或敷贴被污染时需随时消毒更换;更换时注意动作轻柔,切勿用力撕扯,以免损伤皮肤。
②指导病人穿宽松全棉衣物,减少摩擦。
③加强营养,予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遵医嘱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等。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第一篇: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胃管和胃肠减压器(二)胃肠减压的目的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
(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⒈口干、咽部不适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鼻部溃疡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
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呼吸道感染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四)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
(五)胃肠减压的护理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引流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后的引流和排液。
而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定期更换引流袋。
腹腔引流管排出的液体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畅通和不堵塞。
2. 观察引流管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排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需要在腹部固定良好,避免扯动或滑脱,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 保持引流口清洁。
每天清洁腹腔引流口,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5. 注意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措施。
二、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引流管受力。
患者在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受力,以免引起意外脱落或破裂。
2. 随访患者情况。
对于因腹腔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 应用护理学常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需要熟知护理学常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 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护理方案。
5.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
综合来看,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熟知护理要点,严格执行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护理人员,我认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1.洗手:在接触患者之前,护士应先洗手,并穿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观察引流液: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以及质地等,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医生或更换引流管。
3.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每天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无任何堵塞或阻塞。
如果发现引流管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轻轻用5%的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帮助恢复通畅。
4.引流袋的处理: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引流液不会倒回体内,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在术后初期需要固定好,以防止移位或滑脱。
使用无菌的固定带或者透明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对患者的不适或疼痛。
6.伤口的清洁:每天对引流口周围的伤口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药棉球蘸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不要用力擦拭。
7.引流管的标记:标记引流管离患者体表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或滑脱的情况。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引流管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
8.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9.相关文书的填写: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时,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伤口情况、症状和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洗手消毒以及规范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的目的及护理常规

压吸引器接头处连接不紧。
冲洗适应证
吻合口瘘:引流液中的淀粉 酶 含量﹥1000U/L 腹腔引流管造影 引流液和引流液颜色、形状、气味等
由医生将原引流管拔出后,顺原窦道置入一双腔引流管, 生理盐水从一管内滴入,并保持从另一管内顺利流出。
如何判断通畅?
注意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发出流水声与负压声交织 在一起的“呼呼”声为正常
吸引连接管内看到随吸引器的不断吸引出现“一环 一环”的转动式水柱波动,说明双套管是通畅的。
当发出细而尖的“鸣笛声”时则可能是吸入了纤维 组织或导管周围的肉芽组织,可适当调整内吸管;
当听不到吸引声时,说明双套管已阻塞或不通畅。
谢谢!!!
双套管的制作方法与原理[1]
双套管的制作方法与原理
双套管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
双套管在术中自制,取外径为0.8~1cm、长约30cm的普通乳胶管 作为外套管,内套管为硅胶管,内外套管的管壁有3~5个侧孔,距 尾端5~10cm处剪一小侧孔,经此孔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中,内 套管不超过外套管,并用丝线结扎固定,以防滑脱。
预防穿刺口皮肤感染:双套管皮肤切口处,定时换药,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干燥 , 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双套管冲洗期间注意事项
将患者安排在患者少、空气流通的病房,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保持腹腔冲洗通畅,维持一定的负压 观察腹腔双套管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保护切口及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床旁备快速手消液,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手卫生依从性
胶管引流
适应于引流深部创面,如 肝叶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 后,脾脏切除术后,急性出 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等,是 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创 面引流方式
腹腔术后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若引流管出现堵塞或扭曲等情况,应 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更换引流管。
引流液异常
如前所述,引流液颜色、透明度、气 味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 处理。
引流量过多或过少
引流量过多可能提示出血、感染等并 发症,引流量过少则可能影响术后恢 复,均应及时处理。
引流管脱落
若引流管意外脱落,应立即报告医生 ,根据病情重新置管或采取其他处理 措施。
注意事项
固定时应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 打折或扭曲;同时应留出一定长 度,方便患者活动和护理操作。
04
术后观察与记录要求
引流液性质观察要点
颜色
正常引流液应为淡黄色或 清亮液体,若出现血性、 脓性、乳糜样等异常颜色 应及时报告医生。
透明度
引流液应保持一定的透明 度,若变得浑浊,可能提 示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促进血液循环和肠功能恢复。
循序渐进
02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上活动过渡到床边
站立、行走等。
避免剧烈运动
03
在引流管未拔除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防引流管
脱落或引发并发症。
疼痛缓解方法分享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医生可开具相应的镇痛药物,患者需按时服用以 缓解疼痛。
非药物镇痛
采用深呼吸、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方法,帮助患者转移 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
引流管脱落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 拖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 教育,提高其对引流管保护的
重视程度。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01
评估患者手术类型、手 术部位及手术复杂程度 。
02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 及用药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腹腔手术术后引流的管路,它可以帮助排除腹腔内的血液、淋巴液和渗出液,防止积液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为您介绍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健康教育知识。
1. 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患侧的床头低。
在此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咳嗽,以免对腹腔引流管造成不良影响。
2. 清洁护理。
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燥、清洁,每天进行一次换药,避免皮肤出现潮湿。
换药时,用无菌方式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3. 引流液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引流器的引流情况,包括颜色、气味和量的变化。
如果引流液变浑浊、有异味或者变多,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 引流管位置的固定。
引流管的位置需要保持固定,避免意外拔出或脱落。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正常引流。
5.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患者在腹腔手术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包括发热、腹痛、腹部肿胀等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通过以上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腹腔引流管护理,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
2、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3、保持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4、班班交接各引流管外露长度并做好记录。
5、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患者的腹部及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正常引流液为淡红色,24小时明显减少,12小时内引流量超过300ml,色鲜红,取少许引流液放玻璃管内静置10分钟出现血凝块,提示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2、做好引流管标识,便于观察。
拔管指征
术后7-10天左右,引流量逐渐减少,24h<20ml,颜色由鲜红转为淡红或者无色。
6、保持引流袋置于适当位置,平卧时引流管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关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引流管意外拔出,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腹腔引流管引流护理常规
一、概述
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各种积液,促进伤口愈合;支撑,防止吻合口狭窄;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项目
内容
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保持引流通畅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
2、加强巡视
3、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或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