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繁荣的时期,它不仅在艺术、文学和科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对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音乐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概述。
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1. 人文主义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思想在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音乐家开始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并且音乐作品中的人声成为了重要的表现形式。
2. 多声部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部音乐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开始使用多个声部进行创作,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多声部的发展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宗教音乐的繁荣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成为了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
教堂音乐和宗教仪式密切相关,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宗教音乐作品,如赞美诗和弥撒曲等。
这些作品以其庄严肃穆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表达了对上帝的崇敬和虔诚。
4. 人声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声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合唱团和合唱音乐成为了当时音乐的重要形式。
音乐家们开始创作多声部的合唱作品,通过人声的和谐演唱,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1. 节奏和音乐形式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节奏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音乐家们开始注重节奏的变化和灵活性,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此外,音乐的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如奏鸣曲、赋格曲等。
2. 音乐乐器的改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乐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
乐器的改进使得音乐家们能够创作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例如,弦乐器的改进使得弦乐合奏成为了当时音乐的重要形式。
3. 音乐家的兴起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杰出的音乐家涌现出来,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意大利的蒙特威尔第和法国的德彪西等音乐家都是当时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宗教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宗教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之一,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音乐和宗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成为人类历史上独特的艺术现象,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宗教艺术。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前代相比,特别在对旋律和和声的重视。
他们发扬了人声音乐的传统,发展了复调音乐。
音乐变得更加自由、优美、协调和富有表现力,从海顿和莫扎特开始,音乐变得更加清新、悦耳、流畅和优美,乐器的使用也日趋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多声部合唱为主,诗意和表现力更加突出,更富有文学性。
2.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德会作曲家巴赫、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意大利作曲家贝多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他们将音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其中最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应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他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当时的注目,音乐变得更加形象、多样、富有主题性和节奏性,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1. 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宗教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主要表现在宗教建筑方面。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建立了许多宏伟的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其中最有名的教堂之一,其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以艺术性和细节描绘为特征,其壮观的结构、华丽的装饰以及有深刻表现意义的细节使人们震惊和不敢忽视。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也在宗教艺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绘画主要是用来装饰教堂和其他宗教场所的,而建筑方面则是用来修建寺庙和教堂等宗教建筑的。
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信仰、爱和朝圣之类的情感,从而推动了宗教艺术的发展。
结语总体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宗教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两大领域之一。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的发展概况及成就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史上的发展概况及成就15世纪16世纪是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一场资产及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的人文注意思想光辉猛烈冲击了以教会“神权”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禁锢;最有代表性的即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人为本,颂扬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类的智慧,相信力量能战胜一切;西方音乐史中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是指1430年前后到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世俗音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音乐作品中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美的描写变得十分突出,以此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形式;作曲家的创作充满着新音乐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是全面发展的,当时的复调音音乐在16世纪已发展到黄金时代;音乐理论在这时期也趋于成熟:大小调的调性体系已基本确立,和声的功能体系也正在萌芽和发展中,记谱法已经由的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到五线谱,对位法的应用也已到了十分丰富的程度;器乐的独立性愈来愈强,乐曲的发展也逐步加快;新艺术;14世纪初,发过音乐在理论上作曲技巧和音乐风格上出现了新的现象,这标志着被称为“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借用音乐理论家维特利的着作书名,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作曲技法;旋律音调大多是自由创作而较少使用固定调,把以前常常使用的三拍子改用二拍子,并采用段时值的节奏和以二分音符为单位的时值关系,力求节奏的简明和匀称,提倡禁用连续五度、八度以及一些有关新的对位法理论等;“新艺术”是与中世纪教会音乐相对立的发过和意大利的音乐艺术;代表人物是诗人兼音乐家马受和兰迪尼;他们主张音乐应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在他们的创作中,既运用宗教音乐的复调技巧,把单音的游吟歌调改造成为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又把世俗音乐的活力带入到宗教体裁的作品中去;马受做创作的“经文歌”,用法国歌谣、骑士歌曲的曲调来代替圣咏,调式运用升高七级的导音,以导音来进一步加强主音的倾向,从而增添了旋律的表现力;兰地尼的作品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使用的7-6-1终止式,在音乐史上称为“兰地尼终止式”;新流派—尼德兰乐派;尼德兰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祥地,以几代作曲家形成的“尼德兰乐派”着称;代表人物有杜费,沃克亥姆,约斯堪,他们使复调技巧得到了高度发展;杜费,15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创立了发过的复调世俗歌曲-尚松;杜费的经文歌是上两声部统一的拉丁语词,下声部为乐器而不再用定旋律的等节奏经文歌,完善了二声部、三声部的形式,并创作了大量的弥撒曲,代表作有玫瑰在近日开放等;沃克亥姆,男低音歌唱家、作曲家和音乐教师;他把卡农作为自己的实验手段,比较深入的研究卡农的发展规律,完善了卡农的形式;他的弥撒曲和经文歌重视低音声部,音响丰满而各声部连绵不断,使音乐气质越来越富于人的情感,同时又不失圣咏的庄严性;约斯堪,他的音乐明显的表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他能自如的运用音符,解决对位法的技巧问题,在歌词内容方面的更高层次上运用技巧,以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地主题模仿的手法,使乐思的到富于想象力的发展;他被认为是个性完善的作曲家,在文艺复兴的思潮影响下,吧尼德兰复调技巧和意大利音乐的生动旋律熔于一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新人物:拉索,16世纪法国作曲家;他的创作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乐派最后的杰出代表,标志着尼德兰乐派的高峰;作有2000多首作品,经文歌内容丰富,如忏悔诗篇等;世俗作品中,有法国歌谣、德国歌谣和意大利歌曲;他的音乐生动富于情感,带有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特点;他继承以往的成就,广泛吸收法国、德国的“歌谣”,意大利的“牧歌”在“经文歌”里也写了大量的世俗音乐,大胆的运用变化音、半音,把笑声、鸟声引人宗教作品之中,通过音乐描绘人世间的生活和人的情感;他着名的合唱曲回声就是主调和声与复调手法、自然界回声与人的生命力焕发的完美结合;帕勒斯特里那,意大利16世纪的复调音乐大师,被称为“音乐的拯救者”,他的音乐平静、和谐、庄重,即强调虔诚、超脱的宗教气氛,运用无伴奏纯人声合唱和教会调式自然音体系,又吸收了新的主调和声风格的手法,清新的和弦连接与终止式,结构段落分明,具有高超的对位法技术;主旋律突出,各声部流畅自然,音乐风格庄重,气势宏大,对位技术精湛,是宗教复调音乐的纯正代表,以他为首的的作曲家被称为“罗马乐派”;新教圣咏—马丁路德,文艺复兴晚期着名的宗教改革家,音乐家;他深信音乐教育和道德功能,一生对德国宗教音乐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丁路德不仅发动了这场宗教改革运动,创立了新教,也促成了基督教音乐的改革;并创制了全体会众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众赞歌;新教的众赞歌取代了旧教格里戈利素歌的地位,并成为康塔塔、受难曲、清唱剧等戏剧性宗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复兴和新教音乐的兴起,加速了教会音乐的世俗化;从僵化的拉丁歌词过度到民族语言的歌词;从清一色的无伴奏合唱过度到独唱、合唱和乐器伴奏相结合;从单声部的齐唱和对唱过度到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从以素歌为准则的教会调式过度到近世的大小调;从在教堂中的演出过度到子啊音乐会中的演出等,这些变化,都是在民间音乐盒世俗音乐的影响下发生的;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德国的具体体现;马丁路德主张圣咏不用拉丁文而用德语演唱,曲调要简单易唱,能为更多的信徒所接受;他把圣经翻译成德语,教义音乐应感染信徒,由信徒直接参与,自写圣诗,采用流行的德国古老圣歌的民歌作旋律曲调,又创造出有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息的德语词的众赞歌,借鉴尼德兰乐派的复调技术,使单声部的新教歌曲成为四声部圣咏合唱;旋律大多在高音部出现,运用大、小调体系,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其中最着名的一首圣咏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它曾被恩格斯誉为“16世纪的马赛曲”;他的音乐保持着与民众的联系,因而具有生命力;他的语言和歌声可以表达心中的思想,是用音乐表达人类感情的实践者,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新体裁—法国尚松,是一种四或五个声部的无伴奏世俗合唱,音乐轻快、节奏鲜明;不仅受到新兴市民的喜爱,在贵族中也很流行;约内堪,16世纪法国着名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内容广泛,富于市民特色,注重具体音乐形象的描绘和抒情;以创造描绘性的歌谣闻名,模仿鸟鸣的,如云雀鸟之歌、描绘街头景象的,如巴黎的闹市饶舌的妇人;马里昂之战则是战争题材作品的先驱;16世纪法国歌谣,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标志之一;歌词多采用法国人文主义诗歌,都有生动的描述段落,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作品;—意大利牧歌,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作曲脚都涉猎这种体裁;它的歌词多是感伤或爱情内容的田园诗;早期发展受意大利民间抒情歌弗罗托拉的影响,半音化的风格在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中达到顶点;蒙特威尔等的创造使牧歌从多声部模仿独唱、重唱加伴奏的形式,运用宣叙性的旋律,追求戏剧性的表现,为17世纪歌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维拉尔特和叔侄加布列埃里为首的“威尼斯乐派”也为意大利牧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维拉尔特是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他早期法国歌曲牧歌是把法国与弗兰德乐派的复调因素同意大利的和声色彩巧妙的融为一体,成为发展意大利牧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圣马可大教堂创造了有两个四声部的唱诗班轮流对唱的形式,有时采用八声部的大合唱,这种形式成为16世纪后半叶威尼斯乐派的特色;也是最早创造器乐重奏的作曲家之一;安德烈亚·加布里埃里进一步探索了合唱高低声部之间、声乐与器乐之间的音响对比和色彩变化,并将复合唱的原则用于器乐合奏的创造;他的弱—强奏鸣曲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使用力度标记的音乐作品;他们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双重合唱”形式:两组合唱者分立教堂两侧,有8到12个声部,配以两架风琴或乐队,音响宏大,场面辉煌,富于表现力;歌剧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艺术理想直接促成了歌剧体裁的形成;培利和诗人里努契尼合作,写出了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如今留传下来的尤丽荻西,这两部歌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音乐与歌词紧密结合的单声部的朗诵式旋律,由古钢琴为主的几件乐器伴以简单的和声;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首创了震音和拨弦等奏法;他写了主要作品有12部歌剧,现存有奥菲欧阿里安娜尤利西斯还乡波佩阿的加冕等;①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要挖掘人的感情世界;②克服了早期歌剧旋律的枯燥性,采取了“牧歌”式、歌唱性的朗诵调;③从情节的戏剧性出发,他自由的运用风俗性或复调性的独唱、合唱、重唱,并大胆使用当时被认为过于“刺耳”的和声手法,以增强情绪表现;④第一个注意到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⑤歌剧的结构基本定型,独唱、合唱、管弦乐队及舞蹈综合在一起;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上的贡献,对欧洲歌剧后来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器乐发展;记谱法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乐器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乐器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它不仅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音乐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这个时期,音乐成为了贵族和教会的重要娱乐方式,同时也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以及当时使用的乐器。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1. 多声部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多声部为主,即同时存在多个独立的旋律线。
这种多声部的音乐结构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复杂,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
2. 和声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声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和声的规则和技巧逐渐被确立,音乐中的和声关系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和声的发展为后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3. 人声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人声成为了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唱团和合唱音乐的发展使得人声在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促进了合唱音乐的繁荣。
4. 宗教音乐的兴盛: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堂成为了音乐的中心,宗教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成为了当时音乐家的重要任务。
宗教音乐的兴盛也为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1. 管风琴:管风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乐器之一。
它在教堂中被广泛使用,用于伴奏宗教音乐和独奏演奏。
管风琴的音色庄重而庄重,能够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2. 键盘乐器: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乐器主要有大键琴和羽管键琴。
大键琴是一种弹拨乐器,音色柔和而温暖,常用于伴奏歌曲和独奏演奏。
羽管键琴是一种击打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常用于伴奏舞曲和独奏演奏。
3. 弦乐器:文艺复兴时期的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维奥拉和大提琴等。
这些弦乐器在当时被广泛使用,用于伴奏合唱音乐和独奏演奏。
它们的音色柔和而悦耳,能够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4. 管乐器:文艺复兴时期的管乐器主要有长号、小号和巴松管等。
这些管乐器在当时被广泛使用,用于伴奏宗教音乐和独奏演奏。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转变,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的发展历程、作曲家的贡献以及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发展历程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
在中世纪,教会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宗教歌曲和合唱是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
然而,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情感和体验,音乐也逐渐从教堂走向了世俗。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创作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二、作曲家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他们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蒙台威尔第。
蒙台威尔第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他的歌剧《弄臣》和《威尼斯的商人》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此外,德国作曲家巴赫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音乐结构和技巧的探索,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音乐的表现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合唱和宗教音乐为主,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器乐音乐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音乐,如小提琴、长笛和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的使用丰富了音乐的声音效果,使音乐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注重声部之间的和谐和对位的处理。
这使得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对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感受,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使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乐器的运用。
文艺复兴的音乐与舞蹈

文艺复兴的音乐与舞蹈文艺复兴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文化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这个时期,音乐与舞蹈也经历了许多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发展以及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一、音乐的特点与发展1. 古典音乐的回归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回归古典音乐的传统。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音乐理论被重新挖掘与研究,人们开始借鉴古代音乐的美学原则,例如对称、比例与和谐等。
这种对古典音乐的回归不仅在音乐作品的形式上有所体现,也对音乐教育与乐器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多声部音乐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单声部音乐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多声部的编曲与演奏。
人们开始尝试将不同音乐声部独立演奏,并通过复杂的和声关系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这种多声部的音乐创作与表演形式为后来的巴洛克音乐奠定了基础。
3. 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并存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堂中的合唱音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表演,教堂音乐家也成为当时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与此同时,世俗音乐也开始兴起。
世俗音乐作曲家开始创作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并将其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二、舞蹈的特点与发展1. 宫廷舞蹈的流行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舞蹈成为贵族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舞蹈以优美的姿势、精确的步伐和繁复的舞蹈动作为特点。
贵族们会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来教授他们舞蹈技巧,并在社交场合展示其舞蹈才艺。
2. 芭蕾舞的起源文艺复兴时期,芭蕾舞的雏形开始出现。
最早的芭蕾舞被认为是在意大利的宫廷中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
芭蕾舞注重舞者的身体控制与柔韧性,舞者通过优雅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与故事。
这种舞蹈形式后来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舞蹈形式之一。
3. 民间舞蹈的传承除了宫廷舞蹈和芭蕾舞,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还保留了许多民间舞蹈形式。
由于民间舞蹈通常是在乡村或庆典活动中表演的,它们在舞蹈动作、节奏和情感表达上更加自由与生动。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的发展及其样式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的发展及其样式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时期的音乐也经历了极大的变革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与美学、宗教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音乐学的发展,以及音乐形式和样式的变革。
1. 宗教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宗教音乐。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大教堂和修道院成为音乐发展的中心。
教会音乐家、合唱团及乐手们在大教堂和修道院中,演奏着各种古典音乐、吟诵赞美诗和讲道。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育音记录的出现,为宗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育音记录仪器的出现,使得音乐家能够把他们的作品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对于音乐创作、乐器演奏和音乐传播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 多声部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音乐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也被称为人声组合音乐或多人声音乐。
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不仅在宗教音乐中达到了高峰,也被广泛运用于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同时,多声部音乐也为乐手们提供了更复杂的演奏技巧,让他们探究更加复杂和有内涵的音乐表达方式。
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让音乐家们通过混合不同类型的声音,创造出更加和谐、优美、充满美感的音乐作品。
3. 人文主义对音乐的影响文艺复兴音乐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音乐创作的理念和创作的风格。
人文主义强调人类自身作为个体的意义,鼓励通过个人才能和素养的提升,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在音乐创作方面,人文主义的思想促进了演奏家将自然声音和人造声音混合在一起,以此创造出更为完美的音乐作品。
此外,对于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节奏、旋律、曲式等各个方面,人文主义都对其有所影响,使得欧洲音乐朝着更为成熟和完美的方向发展。
4. 民间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不仅仅流行于大教堂和艺术场所,民间音乐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生活中。
民间音乐发展起源于当时不同地区的外来文化,并且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民间音乐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胆创新,这种创作方式使得民间音乐作品自由度更高。
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的发展状况

【 键词 J 文艺复兴 器乐音乐 器乐体栽 关
器 乐 的形 成经 历 了漫 长 的发 展阶 段 : 在 中世纪 器 乐还 处 于从 属地 位 , 仅 以声乐伴 仅 奏 的形 式 出现 : 了文艺 复兴 早期 , 们开 始 到 人
二 、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器 乐 音 乐 发 展
状况
学家 伽利 略 等 。 这个 时期 还 有关 于 乐器 的论 著 出版 , 塞 巴斯 蒂 安・ 尔东 [] 1 1 年 如 维 5在 5 1
通 过 改编 舞 曲和 声 乐 曲 的方 式来 探 索 纯 器 乐 曲 的写 作: 及至 晚期 才出现 了比 较完 整 的
纯器 乐 曲。 文仅 就 文艺 复兴 时期 的器 乐 发 本 展状 况作一 番初 步探 索。
世俗 音 乐 , 们常 用 弹拨 乐器 如 琉特 琴 和 竖 他 琴 为 自己伴 奏 , 即 兴创 作 的器 乐旋 律 只 是 其
在 乐器 的制 造 和演 奏 上, 还是 在器 乐 曲的创 的音 。 号谱 除 了在 管风 琴上使 用 , 琉特 如 何 在 一 首键 盘 乐 曲的 开 头采 用 一 个 简单 符 还在 作上 都很 不 发达 , 而且 在 专业 音 乐或 世俗 音 琴 和吉 他等 乐器 上使 用 。 在这 个 时期 还 有符 的 曲调 ( 谱例 a , ) 然后 通过 变奏 的手 法使 其 整
一
在 巴塞 尔 出版 的一 部 有 关 乐 器 的重 要 论 著 1 器乐音 乐发 展 的体 现 、 在 文艺 复兴 时期 , 随着 器 乐的 发展 出现 《 乐精 义 》 中有 1 世 纪应 用 的各 式 各样 音 , 其 6
、
背 景 介绍
的乐 器 的 描述 和木 刻 图 。 尤其 是 米 夏 埃 尔 ・ 6作 68 音 种谱 用字 母 、 数字 和其 他一 些符 号 来表 示 用 普 里托 里 乌斯 [] 于 1 1 年 的《 乐 全书 》 哪一 根 弦 、 一 个 品或 者 用 文字 说 明“ 哪 在某 ( 6 5~1 2 年 出版 , 卷 ) 卷 中 阐述 更 11 60 三 第2 详述各 种 乐器 及其 功能 , 附有不 少宝 种 乐器 上 演奏 ” 在 西班 牙 、 大利 和法 国 的 。 意 为全面 乐谱 中, 代表 乐器 上 的弦 , 或 数字代 表 线 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概况
音乐始终的文艺复兴时期大约出现在1450年到1600年间。
与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以教会神权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禁锢。
一大批文学、绘画名著应运而生,光芒四射,在这个潮流中,音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声乐要比器乐更为重要。
这一时期,世俗音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表现为游吟诗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的出现。
音乐作品中对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美的描写变得十分突出,以此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的形成。
这时期的“新”主要表现在意法的“新艺术”、新流派、新人物、新教圣咏及宗教改革、新体裁的出现和发展。
1.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新艺术”就是只与中世纪教会音乐(如经文歌)相对应的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出现了一些新的作曲技法,如:①旋律大多是自由创作而较少使用固定调。
②把常用的3拍子改为2拍子,力求节奏简明匀称。
③禁止用连续的五、八度。
此时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是诗人兼音乐家玛受,在他的创作中既运用了浮雕技巧,又把世俗音乐的活力带入到了宗教体裁中去。
调式上运用升高七级的导音,从而增添了旋律的表现力。
在意大利,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盲人音乐家兰地尼,他的作品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所使用的“Si—La—Do”终止式,在和声史上被称为“兰地尼终止式”,为推动和声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新流派—尼德兰乐派:当时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地区,以几代作曲家形成的“尼德兰乐派”著称于音乐史。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杜费、沃克亥姆、约斯堪、拉索等,他们使复调技巧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杜费是15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典型的“文艺复兴”早期音乐语言。
创立了法国的复调世俗歌曲—尚松。
沃克亥姆完善了卡农的形式使音乐气质富于个人的情感又不失圣咏的庄重性。
在约斯堪的音乐中则明显地表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把尼德兰复调技巧和意大利音乐的生动旋律溶于一炉,他的作品(包括宗教音乐作品)风格清新具有感人的力量。
3.新人物:这里的新人物主要指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和法国作曲家拉索,他们同是16世纪后半叶重要的作曲家。
帕勒斯特里那是意大利16世纪的复调大师,曾被称为“音乐的拯救者”。
他的音乐平静、和谐、庄重,既强调虔诚、超脱的宗教气氛,又不脱离世俗音乐的特点,具有高超的对位法技巧,他是宗教音乐的纯正代表。
其主要作品有《武装的人》、《圣母的悼歌》等。
拉索则是尼德兰乐派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此乐派在他的音乐中达到了顶峰。
与帕勒斯特里那的音乐相比,他的音乐更为生动和富于情感,更带有文艺复兴是去以人为本的特点。
他的著名合唱《回声》早为我国听众所熟悉,是主复调手法,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4.新教圣咏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新教音乐的兴起,加速了教会音乐的世俗化。
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德国的具体体现,马丁·路德对圣咏的改革并且推动了功能和声的发展。
他的音乐易于理解,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就是较为典型的一首,曾被恩格斯誉为“16世纪的《马赛曲》”。
他是用音乐表达人类感情的实践者,这一做法最早源于文艺复兴,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新体裁:新体裁主要指得是此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歌谣,16世纪的法国歌谣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标志之一,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标题音乐。
其主要作品有:《云雀》、《鸟之歌》、《巴黎的闹市》等。
意大利牧歌是16世纪欧洲又一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其代表人物是蒙特威尔第床所的牧歌,风格迭变,具体反映出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的变化,为17世纪歌剧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的歌词多是感伤或爱情内容的田园诗、室内复调音乐的风格。
此外,尼德兰作曲家维拉尔特和叔侄加布利埃里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以上便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新发展的5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因为上述5个方面的“新”
发展,于是促进了此时期歌剧、器乐、记谱法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歌剧的诞生。
歌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民间戏剧中的幕间配乐节目和牧歌剧。
在理论上,16世纪“数字低音”的使用和提出又为歌剧的产生作了充分准备。
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作曲家培利和诗人里努契尼合作,写出了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已失传),如今流传下来的《尤丽狄茜》是他们在1600年写的。
同年,罗马的卡瓦列里也写了宗教内容的歌剧《灵魂与肉体》。
器乐音乐可以说是到15世纪和16世纪才逐渐脱离声乐而成为独立体裁形式的,此时已有一些为器乐专用的形式:如管风琴作品的“主题模仿曲”、“幻想曲”等。
威尼斯乐派的加布列埃里叔侄二人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管风琴创作的最高水平。
诗琴、竖琴、弓弦乐器、管乐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另外,记谱法的逐渐完善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大成就。
到16世纪是确定了小节线的划分及五线谱上下加线的加号,我们今天沿用的记谱法就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才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