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正式上课课件
雷电颂PPT课件

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
通过深入解读《雷电颂》的文本 内容,挖掘其文学价值和科学内
涵。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文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多 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雷电
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地观测、实验等手段,验 证《雷电颂》中的科学现象和原
理。
雷电颂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文学领域
借鉴雷电颂中壮美的自然景象 ,将雷电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 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
以雷电颂为灵感来源,创作与 雷电相关的音乐、绘画、摄影 等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审美 体验。
将雷电颂中的诗意语言运用于 文学创作,为现代文学注入新 的活力与内涵。
汲取智慧力量,应对自然灾害
从雷电颂中汲取应对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雷电类型
根据放电方式和电流性质,雷电 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等类型。
雷电活动规律与特点
活动规律
雷电活动多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傍晚 时段,且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如暴雨 、大风等。
特点
雷电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和巨大的破 坏性,其电流强度可达数万安培,电 压高达数百万伏。
雷电危害及防范措施
雷电危害
雷电可直接击中人畜、建筑物或设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设备损坏; 同时,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还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01
雷电颂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 值,能够拓展人们的艺术视野, 提升审美素养。
02
通过学习和欣赏雷电颂,人们能 够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 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 能力。
04 雷电颂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与启 示
《雷电颂》课件

1、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
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
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
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 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请说说下列形象的象征意义:
风雷电: 象征改变黑暗现实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
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拟人:最直接最有力地表 达情感,表达爱憎。 反复与排比:使文章句式 整齐,铿锵有力。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 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 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 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 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 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 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 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 然正 气。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
在形式上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 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 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 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3、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雷电颂
郭沫若
李桥初级中学
雷电颂(公开课课件)

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写作背景, 想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 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 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等景象 。
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 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 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 征的本体)。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 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 争灾难,十分痛心 。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 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 任。
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 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
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 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 囚 。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 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 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 民心中生了根。
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 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 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 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 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 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
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 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 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 诗《离骚》。因看透了秦 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 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 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 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 投汨罗江而死。
雷电颂ppt优秀课件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丰富
本课程涵盖了雷电颂的多个方面,包括背景介绍、角色分析、艺 术特色等,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
课程结构合理
课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从基础到深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 受。
教学方法多样
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展望未来
扩展课程内容
雷电颂ppt优秀课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雷电颂简介 • 雷电颂的主要人物形象 •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 雷电颂的意义与影响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雷电颂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 首著名诗歌,具有深刻的哲学思 想和艺术价值。
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雷电颂已 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学 遗产,对后世文化和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唤醒民众意识
通过描绘普通百姓的苦难 ,激发了民众对社会问题 的关注和改变的意愿。
推动社会进步
批判性的内容促使社会改 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雷电颂作为著名文学作品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后人传颂。
思想启示
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观 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启发人们的思考。
THANKS
感谢观看
以情感推动叙事发展
《雷电颂》中的情感表达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抒情,还通过情感推动叙事发展。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与故 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情感的高潮往往也伴随着故事情节的高潮,使得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05
雷电颂的意义与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01
02
03
暴露社会问题
雷电颂通过展示雷雨天气 的自然现象,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不公平和弊端。
雷电颂ppt课件

语言品味
•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 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深刻的指出了产生黑暗的社会 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 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 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 浩然正气。
请你说说下面事物的象征意义
字词正音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 pìnì 样子。 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wū huì 犀利: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
文辞、感觉、目光等的 尖锐锋利。 迸射:向外溅出或四散喷射 。 bèng shè
播弄:摆布;支配 。 虐待: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nüè dài 雷霆:1,雷暴;霹雳。 léi tíng 2,比喻威力或怒气。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
《屈原》写于1 9 4 2 年1 月,时值抗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 手, 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掀起
反共高潮,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 《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 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作者曾 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 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 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雷电颂ppt课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 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 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 学的能力。
《屈原》
全剧分为“橘颂”、“受 诬”、“招魂”、“被囚”、 “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 Leabharlann 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 高潮部分
背景介绍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雷电颂》ppt课件

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 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 囚 。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 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 分土地,楚要灭亡。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 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 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 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 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郭沫若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 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 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腰系 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 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 踱步远方,似行吟译畔,似引 吭悲歌。
位他 伟, 大便 的是 爱屈 国原 诗, 人我 。国 第 一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
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 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 劝楚怀王合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 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破后, 自投汨罗江而死。
《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 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 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 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 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这段独 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 的激情。
通篇运用拟人兼呼告。如“风,你咆哮 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等等,这些 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 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 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直接最有力 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反复、 排比等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 琅上口,铿锵有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雷电颂》课件

《雷电颂》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引言•《雷电颂》文本分析•《雷电颂》人物形象•《雷电颂》的创作风格目•《雷电颂》的赏析要点•教学反思与总结录01引言理解《雷电颂》的内涵,掌握其中心思想。
体会《雷电颂》中情感与意象的融合。
感受《雷电颂》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可用“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以及希宇等和笔名。
写作背景《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于1942年在重庆演出。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反共高潮。
郭沫若在重庆展开进步文化工作,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亲自担任理事长。
作者介绍教学背景VS教学重点理解《雷电颂》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难点《雷电颂》的艺术手法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02《雷电颂》文本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本文主要塑造了雷电这一自然形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
《雷电颂》文本概述1《雷电颂》的象征手法23雷电象征着正义和力量,是光明和自由的化身。
通过对雷电的呼唤和歌颂,突出了作者对黑暗的憎恨和对光明的追求。
象征手法在文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雷电颂》段落分析描绘了黑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的向往。
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5)第三部分(6-8)第四部分(9-11)呼唤和歌颂雷电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雷电的崇敬和向往。
描绘了雷电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和对黑暗的憎恨。
歌颂雷电的力量和正义,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03《雷电颂》人物形象03人生经历屈原的成长经历较为坎坷,遭遇过各种挫折和磨难,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屈原的人物形象01外貌形象屈原身着长袍,面色深沉,目光坚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魅力。
《雷电颂》PPT课件6 (共17张PPT)

激情朗读,感受一种澎湃语调
听读录音,学习朗读。
交流字词,激情朗读。
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找一找屈原独白部分都写到了哪些景象?
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一层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9-13):斥责抨击土偶木梗等 众神。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 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 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 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 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 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 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 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 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 不畏艰难,勇攀高峰。Biblioteka 文本精读,感悟一份炽热情怀
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 景象?作者在写这些景 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课文仔细分析其内 涵。
象征手法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众神形象
象征变革现实带来光明的 伟大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象征与黑暗斗争追求光明 的坚定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 众、昏庸腐朽的官僚统 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 土。
郭沫若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 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故事情节的 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统称为 剧本,是和小说、散文、诗歌并列 的一种文体。
戏剧知识
剧本一般有以下特点: 1、尖锐的矛盾冲突。突出人物形象、推动故 事情节。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独白、旁白、 唱词)、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3、适合的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 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太 纷繁,场景也不能过多变换。 4、有舞台说明。一般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 和对话中间,主要交代人物、地点、服装 、道具、背景等,为人物的出场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偶木梗的群像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集团。
作用: 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 象可感。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 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 拟人呼告---“风,你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 雷,你们电,” “啊,电!你这宇宙 中最犀利的剑呀!”……
直接以第二人称呼喊风雷电,把它 们当作可以表明心迹的对象。感情 热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增强了 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戏剧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 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 活。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 的主要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2)主要运 用人物的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3)适合舞台演出。(4)有舞台说明。 表演形式: 话剧(对话为主《雷电颂》)、歌剧(歌唱为主《白毛女》、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 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 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 个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 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属于综合艺术。 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 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 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台词又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 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 、直接流露内心深处 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 方法。 《雷电颂》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返回
婵娟:
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 是楚国人民的代表。她爱戴屈原,崇敬屈 原,把他当作父亲、家长,虽是“普通人 家的女儿”,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 责任”;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 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 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 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 托了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 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 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概念----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 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 作用----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 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极大地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 呼唤光明早日到来。
主题点拨
散文诗以奇特的想象,火一般炽烈的 语言,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 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 热烈追求。
二、学习写作特色
1、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 的光辉。 自然景象 上天入地, (风雷电) 呼风唤雷 物人同化 屈原
迸射( bèng ) 罪孽( niè ) 脚镣(liào) xuàn 咆 哮(páo xiào ) 眩目( )
伫立(zhù )木梗( ) gěng )驰 骋(chí chěng 虐待( nüè) 雷霆( tíng) 忏悔( chàn) 徘 徊(pái huái )郢( yǐng )稽首( qǐ )
舞台说明 道具等,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 地咆哮吧!” 运用呼告、排比、反复修辞手 法,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这种自 然界的伟力。表达心中的愤慨和 压抑。
语言品味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 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硬的黑暗劈开,劈开, 劈开!”
运用呼告和反复,表达屈原对黑 暗的愤怒及想要摧毁黑暗的强烈愿 望。
风雷电---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黑暗---既指黑夜,也象征现实的黑暗。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 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 灵魂的一方净土。
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3) 第一层具体写了什么?
一· 呼唤风的咆哮,来唤醒沉睡于黑暗中的一切。 二· 呼唤雷声,扫除一切阴谋污秽和自私自利,获得 自由。 三· 呼唤闪电,劈开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给人类带 来光明。
返回
郑詹尹:
邪恶的化身,卑鄙、狡诈、胆怯。是 朝庭中奸佞的帮凶,毫无正义和忠贞而言。 他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 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庙宇; 他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装出一副伪善 面目,甚至假惺惺地诅咒自己的女儿郑袖; 做坏事又内心胆怯,送毒酒又心虚地问屈 原“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这个 邪恶的帮凶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返回
亲近作品
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时。 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 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地点在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 阴森可怖,给人以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 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重点字词
睥睨( pì nì ) 波澜( lán ) 发泄( xiè ) 鞺鞺鞳鞳( tāng tà ) 污秽(huì )
正是农历五月五日。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农 历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 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 了根。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因看透了 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 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 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楚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作品《楚辞》(西汉刘向辑) 其中包括《离骚》(我国第一 首政治抒情诗)、《九歌》、 《九章》(《东皇太一》、 《云中君》等)、《天问》。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 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是光 明与正义的化身。
品昧语言
《雷电颂》是屈原的 内心独白,请找出最感 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 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 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 心情感。
语言品味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 法及其作用、揭示句 子的含义来品味。
语言品味
3、 “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 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 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的燃烧着的生命,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 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 呼喊,运用了排比、反问,表达了 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语言品味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喊作了铺垫。
-----交代了人物的动作、形象、场景、
戴有刑具 系有长链 外貌 穿着囚衣 披散头发 屈原 伫立睥睨 动作 目含怒火 两手同举 曲拳于胸
受到迫害 坚持真理 满腔愤怒 坚贞不屈
午夜刚过去,黎明未到来 时间: 最黑暗的时候。
东皇太一庙正殿。 地点:
环境:
殿内神像林立,奇形怪状, 阴森可怖。 外面雷电交加,狂风大作。
《图兰朵》)、舞剧(舞蹈为主《思路花雨》)、戏曲(歌 唱、舞蹈为主)
剧情的繁 多幕剧 简和结构 独幕剧
题材
历史剧 现代剧
冲突性质 表现手法
喜剧 悲剧 正剧
《屈原》
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 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 场,是全剧的高潮。
第五幕 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的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 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 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 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 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 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但是此时,种种诬陷也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 屈原的官职,流放之。 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 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 。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 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国要灭亡了。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 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 有熄灭过。
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 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 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 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 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
比喻---“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热 切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排比、反复、反问---“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 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 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 的感情,达到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 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 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殿内环境 毁灭诸神, (神像) 摧毁一切黑 暗力量。
研读赏析 2、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 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 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3、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 了什么手法?仔细分析一下。
象征手法
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 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 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 和母亲!” 深刻的指出了产生黑暗的社会 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 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 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 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