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小知识

合集下载

卫生知识10条

卫生知识10条

卫生知识10条一、勤洗手勤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上适量的肥皂,搓揉双手至少20秒,特别注意指缝、指甲和手背等隐蔽部位,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二、饭前便后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环节。

饭前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被细菌污染食物的机会;便后洗手可以避免将细菌传播到其他物品或人体上。

三、保持卫生环境保持卫生环境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包括地面、桌面、门窗等物体表面的清洁。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环境的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四、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疾病传播。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掌遮挡。

同时,用过的纸巾要及时丢弃,并洗手消毒。

五、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要保持整洁的发型、清洁的皮肤和干净的衣服。

定期洗澡,换洗内衣内裤,保持身体清洁。

六、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要保证摄入平衡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多油炸食品和高糖食品。

七、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八、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

九、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避免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排泄物等,尽量减少人群聚集的场所。

十、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步骤。

以上是关于卫生知识的十个要点,通过遵守这些要点,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卫生常识教育

卫生常识教育

卫生常识教育
卫生常识教育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教育人们关于保持
身体卫生、预防疾病和维护环境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重要
的卫生常识:
1. 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后、咳
嗽或打喷嚏后,以及接触外部环境时。

2. 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当我们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将口
部用纸巾或手肘遮住,以避免飞沫传播病菌。

3. 保持清洁的环境: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清洁是防止疾病传
播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空间、办公桌面、厨房和卫生间
等地方,特别是经常触摸的表面。

4.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
病至关重要。

每天洗澡、刷牙、梳洗干净,保持头发整洁等都是重要
的个人卫生习惯。

5.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对于维持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们应该有规律的饮食,尽量选择新鲜、清洁、煮熟的食物,避免过度
摄入糖分和油脂。

6. 定期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每天参加适度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预防
疾病,并促进身体健康。

7. 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在预防疾病方面,避免与疾病患者接触
和密切的人群接触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必须接触患者或人群,应佩戴
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卫生常识教育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和遵循卫生常识,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并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环境卫生学重点知识完全版

环境卫生学重点知识完全版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1.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力量(因素)的总和。

人与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environmental problems):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问题。

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一、卫生保健知识1.个人卫生–洗手的重要性与方法–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的正确方法–睡眠充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意义–预防近视眼、保持正确姿势的方法2.传染病防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接种疫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处理方法–隔离、防护措施的实施3.心理健康–应对压力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4.安全常识–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意外伤害–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二、环境保护知识1.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减少污染的措施和方法–环保法律法规简介2.资源节约–水资源、能源、粮食的节约意义和方法–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3.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工程4.环保行动–参与环保活动的意义和方法–环保宣传和倡导绿色生活的技巧–青少年环保组织及公益活动介绍综上所述,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涵盖了个人卫生、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安全常识、环境污染、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以及环保行动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题及方法:一、个人卫生习题1:以下哪项是正确的洗手方法?A. 用手掌流水冲洗B. 用肥皂清洗双手,流动水冲洗C. 先洗手,再洗脸D. 洗手后直接用毛巾擦干解题方法: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选择B。

习题2:为了预防近视眼,以下哪项做法是正确的?A. 长时间看书不休息B. 看书时离书本过近C. 定期做眼保健操D. 晚上睡觉前玩手机解题方法:了解预防近视眼的正确方法,选择C。

二、传染病防控习题3:以下哪种疾病需要接种疫苗预防?A. 普通感冒解题方法:了解需要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选择B。

习题4:下列哪种症状不需要及时就医?D. 皮肤瘙痒解题方法:了解何时需要及时就医,选择D。

校园卫生小常识

校园卫生小常识

校园卫生小常识校园卫生是指在学校环境中,保持整洁、卫生、健康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良好的校园卫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体健康,还能预防疾病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下是一些校园卫生的小常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或者垃圾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时间应持续20秒以上,包括洗掌、背部、手指间和指尖。

2.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并将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同时,要注意垃圾桶的使用规范,避免乱扔垃圾或者将垃圾堆放在桌子上。

3. 餐具卫生:餐具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用餐前应洗手,避免直接用手触碰食物。

使用餐具时,要确保餐具的干净卫生,定期清洗消毒。

另外,学生应尽量避免食用街边小摊或者不合格的餐饮店的食物,以免引发食物中毒。

4. 教室卫生: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应养成爱护教室的好习惯,保持教室的整洁,不乱扔垃圾。

每节课结束后,及时将座位和周围的地面清理干净,保持桌面整洁。

5. 卫生间使用:卫生间是学校的公共场所,使用时要注意卫生。

学生应该养成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不要挤推。

使用完毕后,要冲洗干净,并将卫生纸等废弃物放入垃圾桶中。

同时,要保持卫生间的整洁,不乱涂乱画。

6.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保持校园卫生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加身体锻炼机会。

7. 疾病预防: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注意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在疫情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环卫知识问答

环卫知识问答

环卫知识问答一、环卫工作的重要性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城市的整体卫生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环卫工作,我们能够保持城市的整洁和美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环卫工作的内容和方式1. 环卫工作包括清扫、清洁、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多个方面。

环卫工人需要定期清扫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保持地面的干净整洁;收集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垃圾不致造成环境污染。

2. 环卫工作主要分为机械清扫和人工清扫两种方式。

机械清扫利用清扫车、洗扫车等专业设备进行高效快速的清扫工作;而人工清扫则需要环卫工人进行手工操作,如扫地、拾起垃圾等。

三、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1. 环卫设施是保障环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其中包括垃圾箱、垃圾桶、公厕、垃圾处理站等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投入和支持。

2. 垃圾箱和垃圾桶的设置要合理,数量要足够,且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保证市民有足够的场所丢弃垃圾。

3. 公厕的建设和管理也是环卫工作的重要一环。

公厕要建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并保持干净卫生,方便市民使用。

4. 垃圾处理站是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场所,要建设在适当的位置,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以减少环境污染。

四、环卫知识问答1. 垃圾分类是环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你知道垃圾分类的几大类别吗?答:常见的垃圾分类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别。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再利用的垃圾;有害垃圾主要指废电池、废灯管等对环境有害的垃圾;湿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厨余垃圾等易腐烂的垃圾;干垃圾则是指除上述三类垃圾外的其他垃圾。

2.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什么?答: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垃圾分类,可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将有害垃圾进行专门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将湿垃圾进行堆肥处理,降低垃圾的体积和有机物的排放;将干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减少对土地和大气的污染。

卫生小常识100条

卫生小常识100条

卫生小常识100条卫生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卫生小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定期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处理食物后、接触垃圾和使用洗手间后。

2.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持续20秒。

3. 避免触摸面部,特别是鼻子、嘴和眼睛,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4.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以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5.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如手机、钥匙、眼镜和电脑键盘。

6. 坚持每天晚上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使用洗发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头发和身体。

7. 每天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内衣,保持衣物清洁。

8. 避免与病患者近距离接触,特别是感冒和流感患者。

9. 定期清洁房间,特别是卧室和厨房。

保持空气流通,并避免堆积灰尘和垃圾。

10. 使用防蚊液,特别是在蚊虫活动频繁的环境中,以防止蚊虫叮咬。

11. 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

避免将指甲咬来咬去。

12. 每天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隙。

13. 定期到牙医那里做牙齿检查和清洁。

14. 在外就餐时,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确保食物安全。

15. 避免生食,如生肉、海鲜和生蔬菜,以防止食物中毒。

16. 食物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防止食品腐败和生菌。

17. 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18. 避免饮用未经过滤的水,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19.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和健康。

20.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

21. 减少使用公共场所的共用物品,如电话、电脑和遥控器等。

22. 在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23. 室内空气不流通时,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净化空气。

24. 老年人和孩子特别容易感染病菌,要给予额外关注和照顾。

25. 在进食前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确保食物的卫生安全。

26.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

讲卫生小知识

讲卫生小知识

讲卫生小知识
讲卫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讲卫生的小知识:
1、勤洗手:手是接触外界最多的部位,容易携带各种细菌和病毒。

所以,我们在接触外界物品、进行各种活动之后,都应该及时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接触食物之后更要如此。

同时,要使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确保彻底清洁。

2、保持个人卫生:每天都要洗澡、刷牙、洗脸等,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

同时,要定期理发、修剪指甲等,避免细菌滋生。

3、保持环境卫生:我们的生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卫生。

要经常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在公共场所,更应该注意保持卫生,避免细菌传播。

4、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有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如二手烟、有害化学物质等。

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它们进入体内。

5、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或水源,同时要合理搭配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总之,讲卫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只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才能使我们远离病菌的侵害,保持健康和快
乐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小知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环境卫生小知识
(1)居室通风、温度适宜: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能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有些病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就会大大减少。

经常通风换气,还可提高空气中含氧的比例,保证人体正常的氧气需要。

室内温度,应以适应生理机能的正常需要为宜,一般保持在摄氏18度到22度为好,过高的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下降。

(2)居室的采光照明适宜的自然采光可使室内得到良好的日照,一般窗户玻璃面积与地面之比例在1/5—1/10为宜,房内如有良好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为满足阅读需要,房内最低照度不低于50勒克司。

(3)噪声:居室内噪声主要来自室外车辆、喇叭声、锅炉、空调、通风系统等发出的响声和电视、音响播放声。

稿好植树绿化、合理布局噪声大的辅助用房并处理好其噪声,控制电视、音响设备音量,是减少噪声的重要措施。

(4)室内外绿化?
绿化植物不仅能保持生态平衡,而且还可以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吸收致癌物质,净化水源,有些还可以分泌出一种杀菌素,减少疾病的传播。

室内外养花种草种树,使得环境优美,芳香宜人,也陶冶了人的性情。

(5)家庭卫生应达到哪些要求?
①室内整洁通风好;②卧具干净勤洗晒;③灶具、食具干净、生熟食具分开;④无“四害”;⑤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⑥注意饮食卫生。

2、对环境污染的新“四害”、“三废”指什么
新“四害”是指废水、废渣、废气、噪声。

工业“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6)居室卫生有哪些要求?
①适宜的温度与湿度;②光线充足;③通风良好,空气清洁;④安静、整洁、生活方便。

(7)为什么要保持居室通风
居室勤开窗户,可使空气流通,保持新鲜、清洁。

清洁新鲜的空气有助于驱散倦意,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防止传播呼吸道传染病。

(8)居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
冬季16-18摄氏度,夏季24-26摄氏度。

(9)居室采光有什么要求
居室要求光线充足,分布均匀。

居室的有效采光面积与室内面积的比例(采光系数)应不小于1:8-1:10。

(10)居室照明有什么要求?
①使用安全、照度足够、光源固定、避免耀眼、光谱接近日光的灯具;②悬挂地点与高度要适当;③配置必要的灯罩。

(11)噪声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①影响人的正常休息、睡眠、工作和学习;②使人的听觉发生暂时性减退,时间一长就可能发生持久性的听力损失;③长期噪声环境下,人还可出现神经衰弱病症。

(12)居民区噪声的卫生标准是多少
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

(13)绿化对环境有何作用?
①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放出氧气;②吸附和阻留灰尘;③调节气候;④降低噪声;⑤美化环境,使人消除紧张,提高工作效率。

(14)老鼠有哪些危害
老鼠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传染病。

鼠还盗窃粮食、咬坏衣物、电线,可引起停电、火灾等事故。

(15)灭鼠方法有哪些
可用鼠笼、鼠夹、药物灭鼠、粘鼠、堵鼠洞等方法灭鼠。

(16)蚊子能传播哪些疾病
蚊子能传播乙型脑炎(大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传染病。

(17)灭蚊防蚊的方法有哪些?
①积极整治环境,清除小型积水,控制蚊虫孳生地;②对成蚊可用烟熏、喷洒药物、拍打等方法杀灭;③居室内可用纱门、纱窗以及蚊帐防蚊。

(18)苍蝇能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传播霍乱、伤寒、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

(19)灭蝇有哪些方法?
①彻底整治环境,清除垃圾,控制苍蝇孳生地;②药杀蝇蛆;③捕蝇笼、粘蝇纸、药物喷洒快速灭蝇或滞留喷洒灭蝇等。

(20)蟑螂的危害
蟑螂可携带寄生虫卵、肝炎病毒和伤寒杆菌等,通过污染食物传播疾病。

(21)灭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整治环境,药物喷洒、毒饵、粘捕、诱捕、消除卵荚等。

(22)虱子的危害
虱子除咬人吸血致人奇痒外,还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

(23)灭虱方法有哪些?
①灭头虱:男性可剃光头,女性可用灭虱药物涂搽头皮、头发灭虱,或用电吹风烫发灭虱;②灭体虱:衣服中的体虱可用开水烫煮方法灭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