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版)

合集下载

2006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06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06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彭亮一、选择题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据此回答1~3题。

1.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创新的主要表现是推行()A.编户制度B.三司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2.唐朝前期推行的租庸调制()A.解除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开始实施以庸代役制度C.严格限制土地兼并D.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3.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的实施()A.促进了农业产品商品化B.开始以田亩为主要征税标准C.彻底废除了人丁税D.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有着辉煌的历史,既值得骄傲,也值得反思。

据此回答4~6题。

4.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发展史,指出理解不正确的是()47A.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B.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D.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5.中世纪的欧洲科技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行会制度的阻碍B.宗教神学垄断一切C.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D.社会制度落后于中国6.中国近代科技开始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B.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C.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D.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史上,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据此回答7~9题。

7.在19世纪中期,美国在侵华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是()A.扶植代理人,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B.保持中立,不干涉中国内政C.追随英法,扮演帮凶D.一马当先,充当先锋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取得了侵华优势。

这主要因为()A.美国可依仗其经济实力占据更多的中国市场B.从此美国可得到清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C.美国从此操纵了清政府D.美国可在其他国家势力范围内自由发展商贸9.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策略,而对朝鲜、越南则采取直接武装侵略。

其主要原因是()A.苏联支持中国B.由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的C.蒋介石政府不可救药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强大,不可战胜中国共产党采取与时俱进的方针是其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之一。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几何分布的期望与方差几何分布:(1)E p ξ=1,(2)D p pξ=-12。

(1)由P k q p k ()ξ==-1,知E p pq q p kq p q q kq p k k ξ=++++=+++++--231232121 ()下面用倍差法(也称为错位相减法)求上式括号内的值。

记S q q kq k k =++++-12321qS q q k q kq k k k =+++-+-2121 ()两式相减,得()1121-=++++--q S q q q kq k k kS q q kq q k k k=----1112()由01<<p ,知01<<q ,则lim k kq →∞=0,故 1231112122+++++==-=-→∞p q kq S q p k k k lim () 从而E pξ=1 也可用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 a q q =-<111(||)(见教科书91页阅读材料),推导如下: 记S q q kq k =+++++-12321qS q q k q k =+++-+-2121 ()相减,()111121-=+++++=--q S q q q qk 则S q p=-=11122() 还可用导数公式()'x nx n n =-1,推导如下:12321+++++-x x kx k=+++++=+++++x x x x x x x x k k '()'()'()'()'2323=-=----=-()'()()()()x x x x x x 1111122 上式中令x q =,则得 1231112122+++++=-=-q q kq q p k () (2)为简化运算,利用性质D E E ξξξ=-22()来推导(该性质的证明,可见本刊6页)。

可见关键是求E ξ2。

E p qp q p k q p k ξ22222123=+++++-=+++++-p q q k q k ()12322221对于上式括号中的式子,利用导数,关于q 求导:k q kq k k 21-=()',并用倍差法求和,有 12322221+++++-q q k q k=+++++()'q q q kq k 2323=-=-+--=--=+-=-[()]'()()()()()q q q q q q q q q q p p 11211111122242433则E p p p p p ξ23222=-=-(),因此D E E p p p p pξξξ=-=--=-22222211()() 利用上述两个结论,可以简化几何分布一类的计算问题。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含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含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江苏卷)参考公式: 一组数据的方差])()()[(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其中x 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R a ∈,函数R x a x x f ∈-=|,|sin )(为奇函数,则a =(A )0 (B )1 (C )-1 (D )±1 (2)圆1)3()1(22=++-y x 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A )x -y =0 (B )x +y =0 (C )x =0 (D )y =0(3)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 ,y ,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 -y |的值为(A )1 (B )2 (C )3 (D )4(4)为了得到函数R x x y ∈+=),63sin(2π的图像,只需把函数R x x y ∈=,sin 2的图像上所有的点(A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31倍(纵坐标不变) (B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31倍(纵坐标不变)(C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D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5)10)31(xx -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A )0 (B )2 (C )4 (D )6(6)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MN MP MN NP ⋅+⋅=0,则动点P (x ,y )的轨迹方程为(A )x y 82= (B )x y 82-= (C )x y 42= (D )x y 42-= (7)若A 、B 、C 为三个集合,C B B A ⋂=⋃,则一定有(A )C A ⊆ (B )A C ⊆ (C )C A ≠ (D )φ=A (8)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则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c b c a b a -+-≤- (B )aa a a 1122+≥+ (C )21||≥-+-ba b a (D )a a a a -+≤+-+213 (9)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1为1的正方体内,使正四棱锥的底面ABCD 某一个平面平行,且各顶点...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A)1个 (B )2个 (C )3个 (D )无穷多个(10)右图中有一个信号源和五个接收器。

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版)

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版)

2006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3.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信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6.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提出。

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歼的《资豉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7.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

他能够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②③B.⑦③C.⑦③④D.③④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A.一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同腰序捧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制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10.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1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12.右图中国军队臂章番号属于抗战战斗序列,该部队即A.第八路军B.第十九路军C.新编第四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3.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5.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6.16世纪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A.美洲B.非溯和美洲C.非洲和亚洲D.非洲17.文艺复兴时期刨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布鲁诺D.开普勒18.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19.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包括A.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B.中国的辛亥革命C.中国的义和团运动D.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20.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④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⑦④21.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23.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006年江苏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06.9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

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的创办者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3、下列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由日本侵略者蓄谋挑起的B、战争事先在山东半岛爆发C、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D、结果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5、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列强的压制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③清政府的盘剥与勒索④自然经济的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6、在以下历史文献为代表的新思潮或历史运动中,对封建思想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较为彻底清算的是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北上宣言8、下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9、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10、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

200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改革尝试

200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改革尝试
练 。”
市, 江苏省似乎是第一个自己编制《 考试说明》 这对高考 的。
改革意义重大, 也会积累经验。本文结合 20 年江苏高考 06 历史科《 考试说明》探讨其命题改革的尝试。 ,
稳 中求 “ ”推进命题 的创新性 变 ,
20 年,江苏历史卷即将遇到新老教材衔接的问题, 07 今年的命题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命题要努 力保持平稳过渡, 并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在这两者之间寻
【 收稿 日期】0 6 0 — 6 2 0 — 3 2
48
维普资讯
第一,考试说明》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 《 的“ 对《 列出的 四项十条 “ 能力要求” 作了进一步的解读, 并以近年来的高 考试题为例, 就其内容和考查方式, 透彻分析。 “ 如: 再认、 再
促进中学教学。 有鉴于此, 江苏省编制的《 考试说明》首先 ,
注重了对教育部 《 考试大纲》和过去几年命题经验的继承,
以 求稳定。“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稳” 第一,考试说明》 《 的框架结构与《 考试大纲》 基本相同, 主要从“ 能力要求” “ 、考试内容” “ 、试卷结构” 基本题型 和“ 示例” 等四大方面作了一定的说明和规定, 以进一步规范命
20 年至今, 04 江苏省高考历史科独立命题已进入第三
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证地看, 江苏试题不乏成功之处, 如注重考查基本史实
似标准一致, 但对于不平衡的教育资源, 又是不合理的。自
主命题也是国家考试, 但可以做到更有利于选拔, 更有利于
和历史阐释能力, 把握了高考“ 稳中求变” 的思路, 贯彻了《 考 试大纲》 的要求, 试题设计平实无华, 设问指向明确, 体现了 以 知识为载体, 将理论观点和思维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的 考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01广东15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指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③打击投机倒把活动④镇压反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全国春季1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3.(02苏粤16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4.(03江苏14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①减少运动的阻力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③发展农村经济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04广东141951年开始的“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D.都是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6.(04上海文综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7.(2005全国三23下列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正确的是A.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C.抗战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D.1948年后开始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8.(05北京19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9.(05上海1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10.(05江苏14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A. 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公社体制C .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2006年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17.(07天津综21.“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第I卷(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1.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A. £7.5.B. £15.C. £50.2. 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A. Gate 16.B. Gate 22.C. Gate 25.3.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A. Happy.B. Tired.C. Worried.4. When can the man get the computers?A. On Tuesday.B. On Wednesday.C. On Thursday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A. 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B. The material is not good.C. 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3.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信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6.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提出。

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歼的《资豉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7.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

他能够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②③B.⑦③C.⑦③④D.③④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A.一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同腰序捧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制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10.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1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12.右图中国军队臂章番号属于抗战战斗序列,该部队即A.第八路军B.第十九路军C.新编第四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3.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5.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6.16世纪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A.美洲B.非溯和美洲C.非洲和亚洲D.非洲17.文艺复兴时期刨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布鲁诺D.开普勒18.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19.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包括A.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B.中国的辛亥革命C.中国的义和团运动D.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20.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④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⑦④21.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23.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

第25题14分。

第26题13分.共计3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请回答:①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3分)②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

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分)③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6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美国专使顾盛给美国政府的报告(1844年) 材料二(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候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国家大事)付乏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环志略》(1848年) 材料三定名中华共和国。

……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邹客《革命军》(1903年) 材料四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此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条约“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晚清时期美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3分)②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

材料二赞扬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联系材料三与所学知识。

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体、政权机构、宪法三方面受美国政冶制度影响的具体表现。

(6分)③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举出晚清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史实,简要说明其积极作用。

(3分)④综台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辩证说明晚清中美关系的特点。

(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2)建立对待第三方圆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材料三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材料四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6分)②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2分)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兰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2分)④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1分。

第28题16分。

第29题15分,共计42分。

27.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并指出其影响。

(11分)28.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13分)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29.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①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

(7分)②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6分)③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C 2.B 3.C 4.D 5.B 6.B 7,B 8.A 9.B 10.B 11.C 12.A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A 2Q.C 21.C 22.D 23.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24.答案要点:(共12分)①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②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

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