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实施“文化铸校”工程 推动中医文化传承

当今社 会 , 科技进步 日新 月异 , 新发 明 、 创造 层 出 新
不穷 , 知识 生产 、 知识传播 不断加速 , 知识 更新周期 愈来
愈短 。重视 和加强 学习 , 倡导建设学 习型组织 、 学习型社 会 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 流。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 , 无论是 国家还是政党 , 如果 不加强学 习 , 不提高学 习能力 , 都势 必会 落伍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面对这样 的新形势 、 “ 新任 务, 如果我们 的领导干部不抓 紧学 习 、 不抓 好学 习 , 不在 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 自己,就难 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 任, 甚至难 以在这个 时代立足 。” 为适应新形 势 、 新情况 、 新任务 的需要 , 员干部必 党 须不断加强 学习 , 更新知识 , 累经验 , 高素质 。一是 积 提 学 习马 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 ,学 会用马克思 主义 的立 场 、 观点 、 方法观察 问题 、 思考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二 是学 习邓小 平理 论 、 三个代 表 ”重要 思想和 科学发展 “
做抗震救灾志愿者 、 荣获河南省五 四青年奖章 的邱永华 , 勇斗
观等重 大战略思想 , 通过 学习 , 进一步 坚定理想信 念 , 提 高政治 素养 , 提升思想 境界 。三是 学习现代化 建设所 需
要 的政治 、 经济 、 化 、 技 、 文 科 社会和 国际等方面 的知识 , 学 习与 岗位职 责相关 的新 知识 、 技能 , 握高 等教 育 新 把 规律 , 掌握 高等教育理 论 , 努力成为本 领域 、 本行业 的行 家 里手 。 四是 向先进 学 习 , 向周 围的 同志学 习 , 贤思 见 齐, 取人之 长补 己之短 , 努力 在学 习的过 程 中改造 主观 世界 , 高觉悟 , 提 净化 心灵 。五是 向实践学 习 , 实践 中 在
传承中医文化的演讲稿

1.爱我华夏人民,振兴中医文化演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踏进广中医的校园,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岐黄馨香了吗?中医药,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中医学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凝聚博大精深的智慧,恪守救死扶伤的誓言,抒写历史长河的华章。
古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坚厚基石,取象比类和实践经验是中医漂泊在历史激流中的两片船桨。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质疑声,贬斥声,此起彼伏。
缺少可靠统计数据支持,无法重复实验验证,没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西方世界把中医排挤到科学的边缘。
听着国医急促的喘息,我们岐黄骄子怎能不心急,怎能不惋惜,怎能不自觉地去肩负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西医精确的检查技术和明确的治疗规则,显示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先进性,人们自然而然地习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医的辨证逻辑,用西医的规范标准来评价中医的治疗方案。
不可否认,在诊治器质性病变上,西医优于中医。
比如肿块增生,手术切除的疗效立竿见影。
但在治疗功能性疾病上,中医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谈到胃病,西医一概归咎于胃酸分泌过多,于是乎不停地发明各种各样的制酸剂。
然而,胃酸本身有错吗?没有胃酸,谁来杀菌,谁来使蛋白酶原转化为蛋白酶,谁来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50%的胃病并非胃酸过多所致。
按照中医的观点,是因为肝木克脾土太过,肝胃不和,用扶土抑木法治疗,药到病除。
由于个体辨证的不可重复性,中医始终无法登上世界公认的舞台。
然而,正是挣脱公式化的束缚,坚持贯彻三因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中医才得以穿越千年,依旧展现着无穷魅力。
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弘扬和传承中医文化演讲稿

弘扬和传承中医文化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医文化的演讲。
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今天,我将从文化传承、现代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医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文化传承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中医经典是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文献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经典文献不仅是医学发展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承中医经典,研究其理论和实践,对于保护中医文化、弘扬中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医文化中还包含了丰富的中药文化、针灸文化、养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文化代表了我们祖先对于大自然万物的观察和归纳,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灸文化则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
养生文化强调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注重预防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这些中医文化的内涵丰富、延绵悠久,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二、现代应用中医文化在现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综合医学的需求增加,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例如,中医的舌诊、脉诊等方法能够为西医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的应用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也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中医文化也与现代健康养生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很多中医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例如,养生保健的饮食宜忌、起居调摄的养生方法都与中医的养生理论相关。
中医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医学和中医文化的知识,更好地保护和提升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面临的挑战然而,中医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鑫

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鑫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树立中医文化自信是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认知和探索。
它跳脱了西方医学模式,将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综合起来进行医学思维。
中医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我们要树立自信,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医文化,不仅是为了挖掘和传承中医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更是为了借助中医文化的力量,为构筑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现实需要。
中医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医学知识,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医药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边缘化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衰落使得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丧失了一种重要的选择和资源。
我们需要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智慧和技艺。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其良性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的提升。
近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的不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面临各种冲击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自信地面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内涵使其具备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弘扬中医文化,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智慧和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人们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积淀的重要结晶。
国旗下讲话 弘扬中医药文化

国旗下讲话弘扬中医药文化尊敬的同仁们: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在这个特殊时期腾出时间来参加国旗下的讲话。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要正视中医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问题。
只有坚守传统智慧,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中医药强调疾病的整体观念,注重修身养性,倡导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
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理论、药物知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对人类健康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中医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化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一些人对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疗效不如现代医学。
其次,中医药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和服药时间,与现代快速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太适应。
再者,许多年轻人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和传承不足,甚至对中医药抱有偏见。
所有这些问题都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中医药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医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我们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其次,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中医药应该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结合传统的医学理论,进行创新研究,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性,使其在现代药学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第三,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文化瑰宝,应该向世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传承中医领导致辞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庆祝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中医界全体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广大中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中医文化,弘扬中医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坚定传承中医文化的信念。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我们要牢固树立“传承中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理念,不断增强传承中医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中医学术是中医文化的核心,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术,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我们要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教育,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第四,我们要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中医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我们要强化中医服务能力。
中医服务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中医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传承中医文化,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医事业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此,我衷心祝愿中医事业蒸蒸日上,中医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回归传统文化思维 筑牢中医药学教育与发展根基

回归传统文化思维筑牢中医药学教育与发展根基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社会中,中医药学教育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回归传统文化思维,以筑牢其教育与发展的根基。
中医药学教育应回归传统文化思维,重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中医药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帮助他们理解和传承中医药学的精髓。
中医药学教育需要回归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注重“经世致用”和实践经验的传承。
传统文化中注重“经世致用”,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中医药学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因此在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
还需要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挖掘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中医药学教育需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观。
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伦理观,追求和谐、仁爱和智慧的价值追求。
在中医药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引导他们依法从事医学实践,恪守医德,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
中医药学教育与发展需要回归传统文化思维,筑牢其根基。
通过重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注重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和道德伦理观的传承,实现中医药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创新。
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医药学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瑰丽的光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区域百姓——记砥砺前行的徐州市中医院

科技支撑计划、全W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奖
㈨院拥“ 3.0 T 核磁共振、 t利浦丨28 U 螺 旋 (:T 、l>S, \ 、 岛汴数7 减 影 X 光机、全套消化内镜、腹 腔 镜 .经 皮 肾 镜 、 输沐符镜.德M 拜哞全fi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嘲设备丨0 0 件(仿)
临床科室、15个眹技科室、8 0 个专科专病门诊,仆皖部设23 个病区,編制床位I 200张 ;年 出 院 病 3 .5 万人次,年门诊 置 逾 190万 人 次 與 院 新 院 K 建设用地近13.2万 m : ,建筑|ft丨积 3 0 万 m2; 设置床位1 4 9 0 张
医院人才涛济,现叙职丨:1 2 3 4 人,其中 U 技人员10 1 3 人, 中级和萵级职称人员3 6 9 人,闽家,宵 、珩名中㈨ 1 3 人,W M 研究卞W••师1 人,硕丨•研究生导师7 人,博 L 10人,硕 1: 20 0 人, 丨hi家 、yr名老屮次丨:作宰指汙教师4 人,w 家中保临冰人才丨人. 贫级临丨水人才2 人,省 丨 . 程 重 点 人 才 2 人,宵中保领平人 I 及拔尖人水2 人
弘扬中医文化服努区域百姓
— 记砥砺前行的徐州市中医院
獅 驗 赞许
徐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56 是 -所 集 医 疗 、保健、康复、 教学、科研、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H 家 :级甲等中医院.、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羲之小学特色办学工作汇报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中医历史可以为鉴”、“中医故事可以励志”、“中草药物可以启智”、“中医知识可以养身”、“中医文化可以育人”。
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我们挖掘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树立了“培养孩子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的办学理念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构建以“中医中药”为介质的“中医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了一条个性鲜明的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借此机会,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和谐共进,铸中医文化内涵之魂
1.确立了独具中医文化特色的校魂、校风。
学校以中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了“仁、和、精、诚”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
“仁”为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为师生信和、调和致中;“精”为师道精微、精勤治学;“诚”为“心怀至诚、诚笃端方”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将学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和谐氛围,扬正气,聚人气,培育了“仁者爱人、师生信和、精勤治学、诚笃端方”的优良校风。
2. 运用“望、闻、问、切”指导课堂教学
学校把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校每一个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病症”,
并在反思中自我治愈。
3. 立足“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病愈防复”,将中医思想在德育教育中得以奠基和升华。
首先, 明确“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也是教师的正确学生观。
对学生的错误提前估计,对管理中的意外情况要预先设想。
其次, 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内外因结合,“扶正祛邪”,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增强自身抵御能力,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
最后,要求坚持“整体观念”,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聚焦课堂,彰显中医文化内蕴之力
构建“中医文化”特色课程。
在地理环境上,羲之小学地处具有丰富中草药的笔架山,附近村庄具有良好的中医养生文化环境;在师资配备上,我校有中华中医名人录里的程建国老师;在学科设置上,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地方课程,拓展开发了知识类、探究类、技能类等系列《中医文化启蒙》校本课程。
知识类有《中医健康养生谣》、《中医启蒙三字经》、《土方治大病》、《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等。
中医启蒙三字经主要包括医理篇、诊治篇、四季篇、起居篇、名医篇。
中医健康养生谣主要内容分为“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通经络、善服药等。
一经一谣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相对简单,
如学唱的三字经、养生歌谣,简单的了解中医药文化传统,通过感性认识,为学习中草药栽培与探究作铺垫。
《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面向三年级学生,主要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医,历史悠久的中医,贴近生活的中医,通俗易懂。
探究类课程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在学校开辟了一个药用植物百草园。
园中种植了许多常见的中草药,供学生认识、学习。
技能类主要是教学生练习传统养生操: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健身方法,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保健强身的一种健身方法。
学校还创造性地运用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这“四大法宝”借鉴用于教学方面,以帮助教师诊断“学情”,因材施教,同时使听课教师听有目标,从中受益。
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初步建立了“望闻问切”的诊断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辨症”施教”的无缝对接。
三、特色载体,架中医文化传播之桥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有大众的认同,中医理论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其基本知识难以普及,造成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贫瘠的现实,使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经典文化,缺乏运用和发展,中医药的群众基础也逐渐削弱。
因此,传播中医文化也是学校的一种责任更是我们特色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选择打造新的活动品牌和新的育人环境着手,让品牌活动和环境形象成为中医药文化特色载体,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
1. 打造新的活动品牌
学校以“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学校、班级、社团、社区四个层面的科技活动模式,、大力实施“五四三二一”工程:即每学期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阅读一本科普(中医)读物、认识(栽培)一种草药、主持一次科普论坛、参加一次社区中医宣传活动、制作一件草药标本(中医卡片);以班级集体为单位组织班级“四个一”活动(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好一次科普宣传主题班会、布置一个中医药科普角、评选一次医德故事大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三个一”活动(出好一期科普之窗宣传展板、开好一次“四诊“课堂教研活动、组织好一次中医科普周活动);以少先队为单位组织“二个一”活动(组织好一次“科普社会行”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好一次科技(普)征文竞赛;学校每年在11 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
2. 打造新的特色环境
我们统筹规划,开辟了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标本展示厅”和中草药主题药圃校外实践基地,让校内外自然资源成为一本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的活教材。
学校把教学楼前两个小花园改造成中草药生态园。
目前种植有百部、丹参、远志等多种常用药用植物,木本、草本错落有致,花景、叶景四季分明,每种药用植物立有匾牌介绍药物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既渲染了中医传统的文化氛围,又宣传了草药种植、采集分时节的常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参与中草药种植、识别、培育和参观学习等实践的舞台。
每个班级都一种草药的名称命名,赋予班级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一年级一班:远志班,远志是我们这里常见的一种中草药,清龚自珍有诗: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班名的寓意:远大志向,放飞梦想。
青荷班班徽寓意双手托起一朵正欲开放的荷花,双手相连,要求同学们要相互友善,诚挚待人。
翠竹班寓意像竹子那样谦虚,节节长高,天天进步。
蒲公英班寓意像蒲公英那样都能开出最美的花,让每个孩子都梦想成真。
菊花班寓意团结一心,共赢和谐。
丁香班寓意争创一流,只有更好。
四、共同发展,筑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近年来,我们基于现实,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医文化育人”,重构了师生的价值观,引领了师生内在的生命活力。
在羲之小学,“中医文化育人”不是空洞的理念,它指向的是鲜活而具体的“教育行动”。
在这里,重现了教育鲜活的本质。
学生,成了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
我们深信,虽然我们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中
医学家,但他们拥有了中医学家的思维方式;虽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中医大师,但他们拥有了中医思想的育人技巧;虽然我们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中医药大学,但我们拥有了中医理论指导教育的管理思想。
羲之小学全体师生,正是以这样近乎虔诚的精神,心怀教育的理想,齐心协力地构建着知识和人生的金字塔。
在中医文化浸润的和谐校园里,教师幸福地工作着,学生快乐地成长着。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