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1)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1)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1)

腹泻的护理指南 8、肠内营养时,采用经专用营养泵持续滴入的方式。 9、进行肠内营养时,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 10、腹泻发生时,及早查找腹泻原因、及早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
推荐级 别 B C C
预防误吸指南
1、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GCS)评分﹤9分者以及 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能降低误吸发生率。
素的吸收,节约机体蛋白质的消耗,纠正负氨平衡,应用时需要监测 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不推荐使用。
脂肪乳剂注射液
产品名称
英脱利匹特 英脱利匹特 力能
浓度
20% 30% 20%
总能量kcal
2000 3000 1950
pH值
6.0-8.5 6.0-9.0 6.5-8.7
渗透压 mosm/kg.H2O
危重患者宜采用持续泵入的方式,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对于反流误吸发生率高的重症患者,宜选择经小肠喂养的方式,和应


用胃肠动力药, 监测胃残余量(Q4h) 肠内营养输注期间保持上胸部抬高(30-45度),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人工气道患者,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25-30cmH2O
ICU 邬莹玉
ICU 邬莹玉
肠外营养 又称胃肠外营养 (PN)
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适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
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达到营养治疗 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 肠外营养(PPN)。 TPN:是指从静脉途径供给病人每天所需的所有的营养物质。

生理水平的谷氨酰胺是免疫细胞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的前提 补充充足的谷氨酰胺能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10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营养途径的改变
• 20世纪7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时首选静脉营养 • 20世纪8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
养 • 20世纪90年代:当肠道有功能,使用它 • 当前:随着EN给予途径的建立、肠内营养制剂和输注技术
的进步,使重症患者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行EN成为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适用于有误吸
风险、胃动力障碍等需要胃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
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 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可长期留置。
13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 推荐意见: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
宜选择经空肠营养 胃潴留、连续镇静或肌松、肠道麻痹、急性重症胰腺炎

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帮助危重病人尽快预后”

“最终节省医疗费用”
观念的转变
•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从2006年“营养支持”的概念----“营 养治疗”转变 肠内营养(EN) vs 肠外营养(PN) 哪一个护理工作量大?
8
护士的责任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与护理 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观 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20
持续性滴注的优点
•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 较低的胃儲留和肺误吸风险。 •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 • 呕吐、腹泻) • 更容易提供大量营养液 • 减少护理工作量 • 更为安全和容易耐受
21
Kangaroo(袋鼠)电子泵的优势
两种喂养模式 :
喂养管加冲洗袋界面 Bolus & Continue 多种护理功能: ① 定时定量的喂养治疗; ② 定时定量的冲洗和水合治疗; ③ 即时冲洗-肠内给药治疗。

肠内外营养护理

肠内外营养护理

肠内外营养护理一.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患者,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持对消化道的适当负荷,维持消化道功能。

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等特点,临床应用时,一般应遵循“当胃肠道有功能时,应首先采用肠内营养”的原则,以利于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一)肠内营养制剂1.非要素制剂(1)混合奶:包括普通混合奶和高能量高蛋白混合奶。

(2)匀浆制剂:包括商品匀浆制剂和自制匀浆制剂。

(3)以整蛋白或蛋白水解物为氮源的非要素制剂。

2.要素制剂可分为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要素制剂和以氨基酸为氮源的要素制剂。

3.组件制剂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亦称不完全营养制剂。

可对完全营养制剂进行补充或强化,以弥补完全营养制剂在适应个体差异方面欠缺灵活的不足:亦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件制剂构成组件配方,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要。

组件制剂包括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维生素组件和矿物质组件。

根据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件又可分为:①标准型要素,蛋白质含量8%;②高氮型要素,蛋白质含量17%。

4.特殊治疗制剂临床常用的有婴儿制剂、肝功能衰竭制剂、肾衰竭制剂、肺疾病制剂、创伤制剂、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症制剂等。

一般情况下,肠内营养制剂的能量应能满足基础能量消耗、活动消耗和疾病应激时的能量消耗。

能量和蛋白质的比率要适当,通常能量:氮为150:1。

成人每摄入4.184KJ(1kcal)能量需供给1ml水,儿童需1.5ml。

(二)肠内营养途径与输注方式1.途径口服、食管造瘘、胃造瘘、空肠造瘘及鼻胃、鼻十二指肠、空肠置管等,临床较为常用的有鼻胃、鼻十二指肠、空肠置管及胃、空肠造瘘等。

一般预计肠内营养不超过4周的,可优先考虑鼻胃、鼻十二指肠置管;预计肠内营养需4周以上者,则应考虑空肠造瘘。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护理• 日期:2011年8月26日• 地点:干部病房宣教室参加人员:王和平杭华朱广萍王洁韩龙梅陈翀赵佳佳周凡范珊珊王琦• 姚晨郁佳付润芝张远清• 主持人:王和平• 主讲人:杨慧萍• 学习内容: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1.不能正常进食,如高位肠瘘、食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小肠过短及癌肿病人手术前后、放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过重。

• 2.严重烧伤和严重感染。

• 3.胃肠道需要休息或消化不良,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等。

• 4.特殊病情,如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肾衰、肝衰、(短肠综合征等) • 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 (一)肠外营养制剂• 1(葡萄糖是肠外营养的主要能源物质。

,每日补充100 g以上,显著减少蛋白质分解;。

缺点是:肠外营养(PN)液注射时葡萄糖浓度高,刺激外周静脉壁,需经中心静脉输入;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受限,为5 mg,(kg?min),过量、过快输入可能导致高血糖、糖尿,甚至非酮性昏迷;。

• 2(脂肪乳剂是PN的另一重要能源。

10,的脂肪乳为等渗,可经外周静脉输入。

脂肪乳剂的最大用量为2 g,(kg?d)。

• 3(复方氨基酸按人体合理模式配置的结晶、左旋氨基酸溶液,符合人体合成代谢的需要,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

• 4(电解质肠外营养需补充钾、钠、氯、钙、镁、磷等,。

5(维生素有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种,均为复方制剂。

1支注射液含量为正常人体每天所需量。

• 6(微量元素复方注射制剂,含人体锌、铜、铁、碘、锰等多种微量元素,1支为正常人体所需量。

• (二)全营养混合液• 将各种肠外营养素在体外先混合在三升袋中,再经静脉输入的方式称为全营养混合液。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营养状况。

2、评估输液通路情况、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状况。

二、护理措施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

2、输注时建议使用输液管,在规定时间内匀速输完。

3、固定管道,避免过度牵拉。

4、巡视、观察患者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5、记录营养液使用的时间、量、滴速及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保护管路及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配置后若暂时不输注,冰箱冷藏,输注前室温下复温后再输,保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2、等渗或稍高溶液可经周围静脉输入,高渗溶液应从中心静脉输入,明确标识。

3、如果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应注意做好管道维护。

4、不宜从营养输入的管里输血、采血。

1。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要点营养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及良好营养状态的重要保证。

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延缓机体生理的恢复、伤口愈合并增加感染并发症等,从而导致康复缓慢、临床预后不良。

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护生命的重要保证。

在外科领域中,疾病、创伤或手术等引起进食不足及代谢变化,都能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

而营养不良,又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评定工具预后营养指数(PNI)、简易营养评估(MNA)、营养风险指数(NRI)、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等,各有其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护理诊断及问题:1、营养低于机体需要与电解质、血氨、尿素、肌酎及血糖变化有关2、误吸与发热及呼吸系统有关3、腹泻与细菌感染、肠鸣音、粪便性状、肠绞痛次数有关4、体液不足与血液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体液丢失过多有关5、感染与血象、白细胞动态变化有关营养状况的评定人体测量(1)体重:体重下降超过理想体重的10%,提示营养不良。

(2)体质指数(BMI):BMr体重/身高(Itf)理想值界于18.5~23.9,小于18为消瘦,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大于32为过度肥胖。

外科病人机体代谢的特点1、单纯饥饿,机体通过降低代谢率2、禁食在24小时内,能量即将被耗尽3、饥饿时间延长,机体大部分组织适应脂肪分解供能,从而蛋白质分解减少,尿素氮排出减少。

4、长期饥饿可使蛋白质消耗,出现体重下降,肺通气量及换气能力减弱,心脏萎缩、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导致死亡。

营养支持的原则是采用全营养支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当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时,选择使用肠外营养。

1、肠内营养制剂类型按用途可分为:①口服补充饮食;②部分预消化多聚体饮食;③特殊饮食;④特殊疾病饮食。

简述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简述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护理要点一、营养泵输注使用营养泵输注可以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确保患者能够缓慢而均匀地接受营养。

这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适和避免一次性大量输注引发的代谢问题。

在输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注速度是否合适,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二、温度控制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应控制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以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在输注前,可以使用加热垫或热水瓶将营养液加温至适宜温度。

同时,在输注过程中也应密切监测营养液的温度,以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三、保持口腔清洁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湿润,以防止口腔感染和口角炎等口腔问题。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是否完整,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四、管道护理肠内营养需要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输注,因此管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要确保管道的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管道扭曲、折叠或脱落。

同时,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漏液现象。

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导致管道移位或脱落。

五、观察胃肠道反应在接受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因此,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六、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配制是肠内营养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规定的比例和顺序将营养成分混合在一起。

同时,要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和使用方法,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七、输注计划肠内营养的输注应制定合理的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确定输注的时间、速度和量。

在输注过程中,要逐步增加输注量,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八、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感。

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

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

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并掌握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影响着他们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我记得之前在病房里有一位李大爷,因为肠道疾病刚做完手术,没法正常进食,只能依靠肠外营养来维持身体所需。

刚用上肠外营养液那会,李大爷心里特别没底,总是担心这东西能不能真的管用。

咱们先来说说肠外营养的置管护理。

这就好比是给营养物质搭建了一条“专属通道”,可不能让它出岔子。

置管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就像我们在家做饭,得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然细菌就会钻空子。

而且置管的部位也很有讲究,得选择合适的血管,就像选一条宽敞又平坦的大路,让营养物质能顺利通行。

在使用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得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比如要留意体温的变化,要是体温升高了,那可能是发生了感染,这可不能马虎。

就像李大爷,有一天体温稍微有点高,我们护士那叫一个紧张,赶紧检查各项指标,还好最后只是虚惊一场。

还有啊,要注意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速度太快或者浓度太高,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受不了,就像喝水,一下子灌得太猛,肚子会不舒服。

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像调钟表的指针一样,精准地调整输注的速度和浓度。

再说说营养液的配置和保存。

这营养液就好比是给身体准备的“特制美食”,得精心调配。

配置的环境要绝对干净,操作要规范,不能有一点差错。

保存的时候也要注意温度和时间,不能让它变质。

有一次,因为保存不当,一瓶营养液出了点小问题,还好我们及时发现,没有给患者用上。

另外,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像李大爷,一开始因为对肠外营养不了解,心里总是犯嘀咕,情绪也不高。

我们护士就耐心地给他解释,告诉他这是帮助他恢复的好办法,慢慢地,李大爷心态就好多了,也积极配合治疗。

最后,在停止肠外营养的时候,也要循序渐进,不能说停就停,就像开车,不能急刹车,得慢慢减速。

总之,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多且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的观察及护理 1.注意输注速度,首次应用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做到勤巡视,要求肠外 营养液恒速均匀输注,有利于营养物质输入体内后被更好的代谢和利用。 所以在临床上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2.每2-4h监测一次末梢血糖,必要时泵入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目标血 糖在6-8mmol/L
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 1.停泵TPN之前的1-2h停止或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2.定时监测血糖水平,1-2h一次。 3.掌握低血糖发生时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觉心慌,手抖、全身出冷汗,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4.加强巡视,发现异常通知医生。
优点: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
不宜过高。
28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适用于昏迷、食道
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 优点:去除了鼻管;
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 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肠外营养成分—糖类
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量葡萄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发 脂肪肝、肝功能损害与胆汁淤积 2.肠外营养须强调双能量来源的重要性,即能量必须 由糖和脂肪一起提供,避免糖代谢的紊乱 3.经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0%
特殊营养素—丙氨酰谷氨酰胺
体内氮源的载体,应激下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减 少分解
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胃肠道用经
口喂养(oral feeding)或管饲(tube feeding)的方 法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substance)及其他各种 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广义的EN还包括住院病人经口 摄入的普通饭、软饭、半流质、流质等医院常规膳食,各 种治疗膳食、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等。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 护理要点
泌尿肝胆外科 欧阳宇霞
病情介绍
41床 陈鸿蔼,女
肠外营养的定义
肠外营养PN:(Parenteral nutrition)是指营养 要素由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供给机体,人在不进食 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 愈合创伤,幼儿也可以生长发育,称胃肠外营养, 也称人工胃肠
须脂肪酸不足,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缺乏等。
感染性并发症
感染:包括导管系统以及营养液的污染 置管时无菌操作不够严格 护理不周 经常经导管加入药物或经导管取血 症状、体征:导管入口出现红肿、硬结、有脓性分泌物,置管位置
出现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其他提示局部或原发性血源性感染 的临床表现时;当找不到其他感染病灶可解释的寒战高热 处理 1.每天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按时消毒更换贴膜,并标示更换日 期及时间。 2.如发现有感染迹象,应通知医生,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拔除。 3.如考虑导管性败血症,则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并留取尖端培养。针对 性使用抗生素 4.严格无菌操作:TPN的配置,中心静脉的输液。
26
EN途径的选择
营养途径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时首选静脉营养 20世纪8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
营养 20世纪90年代:当肠道有功能,使用它 当前:随着EN给予途径的建立、肠内营养制剂和输注技
术的进步,使重症患者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行EN
成为了现实。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TPN的概念和目的
TPN: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全部的蛋白质(氨基 酸)、脂肪、碳水化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 素,以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目的:可提供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和各种必需的 营养物质,促进康复。还可使机体得到正常的生 长发育,正氮平衡,伤口愈合和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配药应注意下列事项
加入液体总量应≥1500ml,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 终浓度为0-23%,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现配现用。24小时输完,最多不超过48小时。如 不立即使用,应将混合物置于4℃冰箱保存。
电解质不应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阳离子可中和 脂肪颗粒上磷脂的负电荷,使脂肪颗粒相互靠近, 发生聚集和融合,最终导致水油分层。
混合顺序非常重要,在终混前氨基酸可被加到脂 肪乳剂中或葡萄糖中,以保证氨基酸对乳剂的保护 作用,避免因pH改变和电解质的存在而使乳剂破裂。
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中稀释,以 免发生磷酸钙沉淀。在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后,先 用肉眼检查袋中有无沉淀生成,在确认没有沉淀后 再加入脂肪乳剂。
混合液中不要加入其它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 或验证过。
禁忌症:不能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TPN 适应证
1
胃肠道梗阻
2
胃肠道吸收 功能障碍
4
高分解代谢状态: 大面积烧伤、 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肠切除 >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重腹泻、 顽固性呕吐>7天
9
3
重症胰腺炎
一般控制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镁离子 浓度<3.4mmol/L,钙离子浓度<1.7mmol/L
配好的袋上应注明配方组成、床号、姓名及配制 时间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营养液在使用过 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采用同一条通路输注全肠外营养(TPN)和其他治疗 液中间要用基液冲洗过渡
输注速度:高营养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混合 营养液必须现配现用。由于在室温24h内混合营养 液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影响,故室温输注TNA液应在 24h内输注完毕。如暂不输注可放置于4℃冷藏箱内, 保存时间不超过48h。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适用于有误吸
风险、胃动力障碍等需要胃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
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 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可长期留置。
29
EN途径的选择
推荐意见: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
宜选择经空肠营养 胃潴留、连续镇静或肌松、肠道麻痹、急性重症胰腺炎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危重病人及空 肠造口的患者
33
管饲喂养的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 : 营养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管饲喂养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34
持续性滴注的优点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较低的胃潴留和肺误吸风险。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 呕吐、腹泻) 更容易提供大量营养液 减少护理工作量 更为安全和容易耐受
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若肠麻痹未消除、
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
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5
严重营养不良
的肿瘤病人:
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
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
,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1 2 3 4
10
TPN 禁忌证
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病人
推注
- 增加护士工作量
间歇性重力滴注
- 速度不易控制
营养泵持续输注
32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一次性输注
间歇性 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 动时间
胃肠道并发症最少 营养吸收最好
胃肠道并发 症多
胃肠道并发 症仍较多
活动时间少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输注时不能在Y形管中加入其他药物,避免配伍禁 忌
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及置管处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输液管路的管理:每日更换输液器 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心理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重点
1.每天观察穿刺部位 2.严防导管脱落 3.防止导管堵塞
并发症的护理
1.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1)感染性并发症 (2)机械性并发症 2.代谢性并发症,常见的有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障碍,必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用。
从稀到浓,从慢到快,有一节用一节, 有一段用一段。
25
护士的责任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与护理十分必要,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观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 期的目的。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是: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 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法调整电解 质补充量。
肠外营养液配制步骤
葡萄糖
磷制剂、电解 质(钠、钾、钙 *、镁*);微量 元素
充分混合
氨基酸
水溶性维生素
脂肪乳剂
脂溶性维生素
全合一溶液
肠外营养配制原则
注意事项:配药应注意下列事项
观念的转变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从2006年“营养支持” 的概念----“营养治疗”转变
给予好的肠内营养制剂优于给予好的抗生素
肠内营养(EN) vs 肠外营养(PN)
哪一个护理工作量大?
24
肠内营养座右铭
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可以使用肠道, 如果可以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这个重危 病人就有救了。
输注途径的选择
周围静脉
中心静脉
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 方法,适合短期应用
经外周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颈外或锁骨下(CVC)适合长期
应用
操作简单
并发症较 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