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登临处真的是孔子登泰山的地方吗

合集下载

登泰山游记作文

登泰山游记作文

登泰山游记作文我们从岱宗坊出发,过一天门,很快便到了孔子登临处。

相传这里是孔子登泰山的地方,站在那里,我仿佛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我们继续攀登,过红门,经万仙楼、斗母宫、柏洞、壶天阁、回马岭、步天桥,直上中天门。

到了中天门就是一半的路程了,我们也已经汗流浃背。

有许多游客选择在中天门坐索道上山顶,我觉得那样就失去了登山的意义,所以,我们选择继续攀登。

爸爸给我买了一根龙头拐杖,这样就可以减轻登山的劳累了。

上山的台阶有时候非常的陡,而且也很长,于是,爸爸告诉我要懂得坚持,只要“心平气和”,就能“如履平地”。

按照爸爸的说法,我们调整呼吸,慢慢地向上攀登着,而妈妈却常常被我们落在后面,简直像一只慢吞吞的小蜗牛。

在到五大夫松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位往山上挑东西的人,爸爸说那是挑山工,他已经满头大汗了,但即使如此,却一次也没有停歇过。

他的衣裳已经破烂了,裤子也很不像样,特别是鞋子还磨出了大洞。

我看到他的担子上共有四箱可乐和水,他挑着担子缓慢地向上走着,别人问他什么,他也不回答。

我知道,他已经非常辛苦了。

他的那种坚持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

我们又经过了云步桥,来到了望人松,接下来就是最难攀登的十八盘了。

这十八盘有慢十八和紧十八,紧十八盘非常的陡。

此时山中的云气也越来越浓了,两侧的山边有许多名人的石刻。

我们当然也非常的劳累,但登顶的愿望更加强烈。

眼看着离南天门越来越近了,我和爸爸互相加油,终于登上了南天门。

爸爸为我拍了照,可回头一看,妈妈还没上来呢。

于是,我们一起给妈妈加油,这只“小蜗牛”也终于登上了南天门。

我们的心中都无比的喜悦与兴奋。

爸爸看看时间,原来我们已经攀登了5个小时了。

转过南天门,爸爸说马上就到天街了。

果然,远远地我便望到了一个牌坊,上面写着“天街”。

我们一鼓作气,上了天街。

啊,从天街向远处望去,山中的云气好多啊!就连来时的路也是若隐若现的。

我觉得有一种特别神奇的感觉,仿佛要飘起来一样,又好像自己成了神仙,飞在天宫之中。

泰山游记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热】泰山游记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山游记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泰山游记作文1泰山,中国五岳之首,自古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寒假那天,我和爸妈来到泰山脚下,上了游览车,出发前往中天门山的入口。

在公交车上,听手机导游讲了一个关于泰山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呼吸变成了风,呼吸的声音变成了雷,眼睛发出的蓝光变成了闪电。

他高兴的时候,天空变得阳光明媚,他生气的时候,天气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老死,瞬间巨人倒地。

头成东岳,腹成中岳,左臂成南岳,右臂成北岳,脚成西岳,目成日月,发成草木,汗成河.今天我们要去爬著名的东岳3354泰山!车到了中天门,我抬头一看。

哇,泰山这么高!我想,我能爬到这么高的山顶吗?我心里有点打鼓。

我回头看着我的父母,他们也在看着我,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

但我不能让他们低估我。

我必须向他们证明我的力量,所以我对他们说:“我们去爬山吧!”之后,我挣扎着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走着,我并不太累。

在路上,我还看到了许多刻在悬崖上的石碑。

太壮观了!爸爸告诉我,这叫“摩崖石刻”,是泰山和文化的象征,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一路爬到了步云桥。

向右看,一个冰瀑出现在我们面前。

看到有游客爬上了冰瀑,我心里痒痒的,想去,就拉着父亲的手向冰瀑走去。

我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挪动脚步。

哦,太滑了!差点摔倒。

停了一会儿,我继续勇敢地爬,终于到达了山顶。

往下看,瀑布好高!我松了一口气。

真是千钧一发。

我有点佩服自己的勇气。

短暂休息后,我们继续向上爬,到达了一个平台。

环顾四周,几座小山隐现在云层中。

感觉好极了!大约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泰山最陡的地方,——,长800米,大概有1600步。

爬泰山是最难的部分。

泰山18盘有三种说法,分为“慢18”、“不紧18”和“紧18”,意思是告诉我们如何爬这18盘。

我抬头一看,山顶离我还很远。

孔子思想中的旅游文化:周游列国悲壮而伟大

孔子思想中的旅游文化:周游列国悲壮而伟大

孔子思想中的旅游文化:周游列国悲壮而伟大公元前 497 年的初春,孔子和他的“旅行团”上路了,在吱扭作响的牛车上,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54岁的孔子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一张典型的国字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额头上横刻着春秋的痕迹,厚厚的嘴唇有些干裂;略带疲惫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安详与忧郁,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凝视着远方,身后年龄悬殊、衣衫破旧但却十分整洁的一二十个山东汉子追随其后。

空旷的山野,苍茫的天宇,在走出鲁国大门向西的路上,“周游列国”的神圣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十四年的旅行不仅走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走出了齐鲁大地上的“旅行家”孔子。

好客山东:孔子向世人发出的邀请孔子为了保持自己的高贵人格,离开了父母之邦鲁国,为了宣传他的治国理念,开始了为期14 年的周游列国生涯。

历经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空间上跨越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

孔子一生活了73岁,他用平生将近1/5的时间来“旅游”,这样的旅行家在今天都属凤毛麟角,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在离开鲁国边境的时候,孔子徘徊延迟了几天,最后满怀着对祖国的眷恋,孔子慨叹道:“迟迟吾行也,何以去父母之邦!”孔子在遭受排挤与冷落的困境中,何以发出这样的慨叹呢?众所周知,孔子是山东大地上走出的圣人,在途中他时时不忘自己的祖国——鲁国。

山东地处海岱之间,藩列齐鲁之邦,深厚积淀的文化传承和雄浑博大的自然风光使山东自古以来具有着独特的风貌。

尤其是对于周代礼乐文化的保持与传承,让孔子念念不忘的同时深感自豪。

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齐鲁两国的文化已经接近于“道”的水准,在当时的诸侯列国中居于领先地位。

齐鲁文化在孔子时代,已经形成了对诸侯列国的巨大向心力。

当时远在长江以南的吴国,派使者季扎访问鲁国,并会晤了孔子,就对鲁国的文化赞叹不已。

客从远方来,是让人愉悦的;让朋友来有所得,是让人欣慰的。

我们可以想见,孔老夫子当时的心境是多么的自豪而愉悦。

泰山山腰的景点

泰山山腰的景点

探寻泰山之美——山腰景点篇【导语】泰山,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今天,让我们聚焦泰山山腰,一起探寻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正文】一、中天门:登山途中的美景驿站位于泰山半山腰的中天门是泰山登山线路中的一处重要景点。

这里地势开阔,既是一个中途休息的地方,也是观赏泰山美景的绝佳视角。

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泰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为继续登山或乘坐索道做好准备。

附近景点:1. 孔子登临处:孔子曾登临泰山,此地即为孔子当年登山时的遗迹。

此处有一块巨石,传为孔子当年登山时所拄拐杖,被称为“拐杖石”。

2. 望吴峰:位于中天门西北方向,海拔 1460 米。

望吴峰顶有一座吴道子的雕像,寓意着遥望吴国,祈求国泰民安。

二、十八盘:挑战与美景共存的一段登山之路十八盘是泰山最险要的一段登山路段,共有 18 个弯道,地势陡峭。

这里的风景优美,峰回路转,古木怪石鳞次栉比。

游客在攀登泰山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处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泰山人民的智慧。

三、南天门:泰山之巅,云雾缭绕位于泰山山顶的南天门是泰山的最高峰,海拔 1545 米。

这里是泰山登山线路的终点,也是泰山的象征性景点之一。

站在南天门前的观景台,俯瞰泰山美景,心旷神怡。

天气晴朗时,还可欣赏到壮观的日出景象。

四、更多山腰美景等你来探索泰山山腰还有诸多其他景点,如五龙潭、普照寺、中天门公园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是游客们在泰山登山过程中赏心悦目的好去处。

【结语】泰山山腰的景点丰富多样,美不胜收。

快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聆听古圣先贤的足音,品味泰山的独特韵味吧!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等待你的是一场难忘的登山之旅。

登泰山记文言梳理

登泰山记文言梳理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 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 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 的手法,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 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 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 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象 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 了积雪的光彩。
泰山之阳(山南水北),汶水西(名作状,向西)流; 其阴,济水东(名作状,向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 入济。当(处在某个地方)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介,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 chéng (趁,冒着)风雪,历(经过)齐河、长清,穿泰 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城墙),至于(到)泰安。 是(这)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名)子颖(字)由南麓 (山脚)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级),其级七 千有(通“又”)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 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顺着)(省“之”,指 中谷)以(修饰)入,道少(形作动,少于)半,越中岭,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顶峰)。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 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所字结构) 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当(挡 住)道者(定语后置句),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 词)。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及(等到) 既(已经)上,苍山负(背,覆盖)雪,明烛(名作动, 照明)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 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戊申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望、晦),五鼓(五 更),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大风 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渐渐)见云中白若 摴蒱(骰子tóu zi ),数十立者,山也。极(尽头)天云一线 (名作状,像一条线)异色,须臾(一会儿)成五采 (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有的 人)曰:此东海也(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 的)得日或否,绛皓驳(杂,错杂)色,而皆若偻(屈, 弯曲)。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山中之孔子;孔子,圣中之泰山。

一语道出了一座大山和一位圣人的微妙关系。

其微妙,就在于他们的相辅相成一大山因圣人的光顾而成为文化的巅峰,五岳独尊;圣人因大山的滋养而成为文化的巨人,千古独步。

去今两千五百多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哲孔子,站在大汶口的渡头,遥遥凭眺。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这座大山,就是从先民这首最古老的歌谣里,走进他的视野。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而《诗经》,又是由他亲手增删批阅、编辑集成的最早的重要文学著作。

《诗经》里的泰山,一言以蔽之,高大峻极。

远眺近瞻,总不舍岩岩气象。

唐代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由此而化出。

以致方家评说,《诗经》以降,讴歌泰山的诗赋,盖无出其右者。

而伟大的诗圣杜甫,正是由泰山脚下起步,跻身于唐诗之绝顶。

聆听孔子的声音――两千多年前,我们这位民族的先哲过泰山侧,发出的“苛政猛于虎”的慨叹,振聋发聩。

来到山下,孔子下了牛车。

要知道,这辆牛车不光是他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还是身份、秩序的象征。

因此,即便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英年早逝举行葬礼,他也不肯借出这辆车子。

如今,他却要弃车徒步,践行仁道,曳杖而行――“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山即为登天。

几千年来,从部落酋长的巡狩,到历代帝王的封禅告祭,泰山始终是王者与上天对话的地方。

其文化的根基则在于“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最高,离天最近。

研究一个文化巨人登上泰山的心路历程,固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然而,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需要由浅入深,从普通人登泰山的心理状态谈起。

因为圣人,毕竟也曾经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人们无不期望通过登山的途径,实现潜意识里登天的心灵诉求和美好憧憬。

三次造山运动形成的三次断裂,自然形成了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三个梯次的台阶,其高差达到一千三百多米。

它不仅强化了泰山的巍峨、稳重之感,而且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重天。

登山,是一次吐故纳新,强化生命的健康之旅,历经一次攀登,就是一次铁肩道义、净化心灵的躬身践行。

“泰山,鸿毛”阅读试题及答案

“泰山,鸿毛”阅读试题及答案

泰山,鸿毛陈霁①我一下车就看见了那些龙柱。

十二根。

排列在大道两边,有皇家气派。

泰山就在龙柱的前方。

山上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树,袒露着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②从这里到山顶,十来公里的路程,司马迁、李白、杜甫之类名人的脚印,早已密密地叠加在六千多级石级上。

五六千处石刻挤满沿途的石壁,隐藏着中华民族一个个朝代的一些秘密。

一般平庸的皇帝,没有底气,是不敢厚着脸皮来觐见泰山的。

③游人越来越多。

所有的人都在赶路,所有的人都仰望着山顶。

所有的人到此一游,直接或者间接都与一个人有关。

④他叫孔子。

泰山上的人流物流,孔子都是源头。

⑤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教师,孔子让教育从贵族走向民间,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也没有过时。

作为文化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火炬手,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才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

作为思想家,“仁者爱人”闪耀着最具普世价值的人道主义光芒。

除了孔子,谁还可以代表和象征中国的文化传统?除了孔子,谁还可以被视为中国的精神符号?⑥从登山的第一步开始,石刻就是绕不开的景观。

它们像是人身上过度的文身,冲击着我们的视觉。

⑦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喜欢将“某某某到此一游”往石上树上乱刻乱画。

前年春天,那位退休的常州老汉,本来是去宝岛为台湾同胞提振旅游业做贡献的,但就是因为骨子里这样的传统沉淀太深,也就随手在台湾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自己的大名,结果把老脸丢尽。

不过,在岩石上刻字,似乎也应了那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即便是泰山上那几千处石刻,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

勒石留名,很少有人经得起这种诱惑。

皇帝们,将相们,巡抚、知府甚至县令们,到了这里都手痒痒地想在泰山写点刻点什么。

不能留名青史,难道不能留名青山么?他们握有大权。

那些题词,看似深刻,细看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或者装腔作势的空话大话。

看似在礼赞泰山,实际是想通过对泰山的攀附满足自己的虚荣。

⑧但是,泰山上最气势磅礴最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刚经》石刻却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泰山孔子庙介绍

泰山孔子庙介绍

泰山孔子庙介绍
孔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

自东
汉至明清,先后有24代帝王亲自到此进行祭祀。

在孔子诞生、
成长、成名的地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孔庙。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00米,总面积
达23600平方米。

整个建筑以红墙围合,主要由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奎文阁四部分组成。

其中大成殿高38米,红墙合围,
巍峨壮观。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高2米余。

这尊塑像是
从山东曲阜孔府收藏的孔子塑像中挑选出来的,是目前我国发现
的最早的一尊孔子像。

大成殿两侧有钟鼓二楼,殿外东西两侧有
旗杆夹各一对,殿内东西两侧有太学坛、杏坛和教舍。

大成殿前
东西两侧各有两株高大的柏树。

据说是汉代种植的,叫“汉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四株柏树胸径均在1米左右,冠幅
也都超过了一米。

大成殿前是一片宽阔的广场,长240米,宽
80米。

在广场北侧有东西两根长6米、直径约80厘米的方形汉
白玉石柱,叫“汉柏”。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登临处"真的是孔子登泰山的地方吗?
孔子与泰山的故事泰山玉都为你定制孔子像
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后学孟轲及其门人共同写的《孟子>一书中,孟子以“孔子登东
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道理。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大”,才显“小”。

所以,登上蒙山村(东山为何山,其
说不一。

或以今曲阜城东之尼山为东山,或以今蒙阳县境内的蒙山为东山。

兹从后说),
就以鲁国为小,登上泰山,就以天下为小。

对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
对曾在圣人门下学**过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俗论就不屑一听了。

孟子的意思是眼界高的
人志大,眼界小的人则心小。

孟子的这句话,成为孔子登泰山的唯一正式记载。

孔子登临处我们今天能在泰山找到三块刻石。

标示孔子登泰山的壮举:一是山顶玉皇
阁下的“孔子小天下处”;二是山下红门附近的“孔子登临处”;三是山上天街东侧的“望吴胜责”。

山上的“孔子小天下处”刻石,是后人依据《孟子>的记载设置的,年代
大约是唐以后。

从刻石的字迹看,不是秦以前文字,且山上唐以前刻石保留少,因此,
这块刻石的最大可能是出自明从之手。

天街东侧的“望吴胜责”坊,则是当依据某些传说
树立以炫示游客的。

山下红门前的“孔子登临处”是明代人设立的。

但是,立碑的人只想到附会孔子登泰
山的风雅,而没有认真考查泰山登山路线的古今变化。

清代著名散文字姚鼐在他的名文
《登泰山记>中说,“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就我们所知,自古讫令,登泰山共有三条
路线,大体秦汉以前从东谷登山。

东谷在今玉皇顶东侧,所以《史记>上说是“阴上阳下”。

唐代开始循中谷登山,就是岱宗坊、红门、斗母宫、中天门的路线。

宋以后,人们
又逐渐开辟了西谷登山的路线,即今日之黑龙潭、竹林寺至中天门的路线。

据此,孔子是
春秋时人,那时中路尚未开辟,孔子焉能从此处登山?
颜回之死
据《论衡·书虚篇>中关于孔子和颜回在泰山上观察苏州阊门的故事:颜回和孔子一
起登上了鲁国的泰山,孔子向东南方瞭望,见苏州阊门外系着一匹白马,于是招颜回到面前,手指东南方向:“你看见苏州阊门了吗?”颜回回答道:“看见了。

”孔子问:“阊
门外有什么东西?”颜回答道:“好象有一根系牲口的白丝绳。

”孔子立即用掌遮捂着颜
回眼睛,一起下了山。

下山之后,颜回就头发变白,牙齿脱浇,旋即因病而死。

这估计是则虚构的荒唐的故事,且不说王充在《论衡>中力辩其虚妄,单就常识而言,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和地处江南的苏州,两地相距千里之遥,光凭人的肉眼,焉能洞察千里
之处的事物!
苛政猛于虎也
请看《礼记·檀弓>上记载的故事:
孔子从泰山旁边路过,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器衰号。

孔子在车上听见之后,就派子
路去问问原故。

子路对妇人说:“你哭得如此悲痛,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伤心事!”妇女
回答说:“是的。

从前,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
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对随从的弟子们说:”你
们谨记:“暴政对人怕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他不厌其烦地向当时诸候国君主宣传
“爱人”、“使民以时”、“轻徭役,薄税敛”等主张。

这个故事中“苛政猛于虎”的观
点和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孔子“苛政猛于虎”的观点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唐代散文家柳宗元。

因不满唐代江南赋税的繁重而写了著名的《捕
蛇者说>,就是申述孔的“苛政猛于虎”的观点的。

孔的“苛政猛于虎”的观点在泰山提出,孔子幸甚,亦泰山幸甚!
三笑处
据《孔子家语·六本>,说孔子和荣声期相遇,荣声期声称“三乐”,颇为有趣:
孔夫子游于泰山,和荣声期相会于成地(当今何地,未详)之野。

荣声期披着鹿皮制的
衣服。

拿着没有装饰的琴,边弹边唱。

孔子问道“先生为何这般快乐呢?”荣声期回答道:“我的快乐很多,最突出的有三条:天生万物,以人为最宝贵,我是人,自然高兴,此一乐;人分男女,世俗又以为男尊女卑,我是男人,也很高兴,此二乐也;人生寿命有长短,有的人很小便夭折了,而我活了九十五岁,当然高兴,此三乐。

贫穷是读书人的本分,死
亡是人生的归宿,守其本分而得其归宿,有什么忧愁呢!”孔子称赞他道:“讲得好!你
是一位能自我宽慰的人!”
泰山有三笑处(今见刻石乃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置),“三笑”即“三乐”,“三笑”
来历或许与这个传说有关。

临终歌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在《临终歌>中还提到泰山:
一天,孔子早晨起床后,背着手倒拖着拐杖,在门前逍遥散步,口中哼着自编的歌儿:
泰山将要倒了!
屋梁将要倒了!
圣人将要死了!
唱完歌,回到屋里,当门而坐。

子贡(孔子的学生)听见孔子唱歌,心里想道:“泰山就要倒塌了,我仰望谁呢?架屋
的梁木断坏了,圣哲的人死了,我将仿效谁呢?--大概,夫子的寿命将要完结了。


结果,孔子病了七天之后就盍然长逝了。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泰山,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一座崇高的形象,泰山,在孔子的学生们的心中,也是一座崇高形象。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古至今,泰山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座崇高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