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同步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8、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 判断,该物体是 ( A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 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D ) A. 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 飞开
6、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①人体②橡胶③塑
料④湿木头⑤陶瓷⑥ 酸、碱、盐溶液,属于导
体的是( C )
A. ①பைடு நூலகம்⑥ C. ①④⑥ B. ③④⑥ D. ②③⑤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7、用丝线吊起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 靠近都相互吸引,则( D )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 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B. 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 纸屑带上了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D. 纸屑带上了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量 电荷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符号:C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排斥
(二)原子及原子结构
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 2、元电荷 e =1.6×10-19C 。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奇幻的电现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电与生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1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f4303b4693daef5ff73d22.png)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比赛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用干燥的卫生纸摩擦吸
管,并将吸管放在自己小组的黑板上,看哪 一组黑板上的吸管最多.
合作探究 发现新知
一、两种电荷
探究一:用卫生纸摩擦吸管并将其靠近碎纸屑,观 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3.如果吸管不带电,带电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会出现吸引现象。
4.由上述推断可知:若带电体靠近某轻小物体,出现吸 引现象,该物体一定带电吗?为什么?
不一定,该物体可能不带电,也可能二者带异种电荷。
二、原子及其结构
探究五:用卫生纸摩擦吸管,将与吸管摩擦过的卫 生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现象: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
探究六:把带电吸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取出,将其 靠近碎纸屑。 想想议议:碎纸屑能否___被_ 吸起来?该现象说明吸管 还带不___带__ 电?
A
B
(1)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时,验电器A、
B金属箔的张角有没___有__ 变化?
(2)用橡胶棒将两验电器连接起来后,A的电荷 量有没___有__变化,验电器B带不___带__ 电?
观看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回答问题。
A
B
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验电器A的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_减__小_,B的金属箔由___闭__合__变__为_ 张开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__向__移__动____,说明金属是可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9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能自由移动——没有自由移动。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cl3zWANGJIE2011/11/22
一、电荷
课堂小结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 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7:25:36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1/8/102021/8/10Tues day, August 10, 2021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五章: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6张PPT)

–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
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动手做一做
用塑料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来回摩擦几次,再让它去接近 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 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 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1、笔杆带了“电”——电荷。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3、用摩擦的方式能使物体带 电。
电荷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019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 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氦原子 结构
氢原子 结构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起电
原 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 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
多少不同。
讲授新课(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 何种电荷?
4.在通常情况下,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里,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12..两导种体电和荷绝教的缘学规体定。分和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进行探
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的 能力,体现了教新学课标分 “析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的教学建议和注重学生探究的新理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 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氦原子 结构
氢原子 结构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起电
原 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 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
多少不同。
讲授新课(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 何种电荷?
4.在通常情况下,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里,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12..两导种体电和荷绝教的缘学规体定。分和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进行探
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的 能力,体现了教新学课标分 “析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的教学建议和注重学生探究的新理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第一节 两种电荷.1 两种电荷 课件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小实验: 用玻璃棒与丝绸布摩擦,观察现象。
摩擦带正电yg.SWF
电荷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 泡沫颗粒等)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摩擦起电.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D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 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 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实验: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靠近带电的 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电荷的排斥103.SWF
实验: 带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的另一根
1.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二.用验电器来检验 Nhomakorabea、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绝缘垫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越大。 4、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巩固所学内容:
1、物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
们就说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了 电荷 。
2、带电后物体叫 带电体,它具
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3、自然界只有正、负 两 种电荷。经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 正 电荷;经皮毛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 负 电荷。
橡胶棒,观察现象。
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 橡胶棒。观察现象。
小实验: 用玻璃棒与丝绸布摩擦,观察现象。
摩擦带正电yg.SWF
电荷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 泡沫颗粒等)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摩擦起电.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D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 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 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实验: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靠近带电的 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电荷的排斥103.SWF
实验: 带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的另一根
1.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二.用验电器来检验 Nhomakorabea、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绝缘垫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越大。 4、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巩固所学内容:
1、物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
们就说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了 电荷 。
2、带电后物体叫 带电体,它具
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3、自然界只有正、负 两 种电荷。经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 正 电荷;经皮毛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 负 电荷。
橡胶棒,观察现象。
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 橡胶棒。观察现象。
新人教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课件 (新版)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 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 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 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电子、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 理方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女孩头发能够竖 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感应起电。
3.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1.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 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师生共同总结: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师: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师: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导体吗? 生: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师: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师: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绝缘体 吗? 生: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归纳:(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 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 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课件,共14张PPT)

摩擦起电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这种 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带了电荷的物体叫带电体
带电体的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eg:纸屑、头发丝、 轻质小球、通草球、
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积灰的原因是: 空气与扇叶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容易落灰的原因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时,发现互相吸引。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化纤衣服容易摩擦起电,产生火花放电。 带了电荷的物体叫带电体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转移 在金属中, 一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 eg:纸屑、头发丝、轻质小球、通草球、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丝玻正,毛橡负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eg:空气、油、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纯水。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原子的结构:
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eg:空气、油、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纯水。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不允许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的原因是: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小球A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
图15-1-4 B.小球B带正电 D.小球A可能不带电
解析 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当靠近A小球时,相互吸 引,说明A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C靠近B时,发现排斥,说明B一定带负 电;将A、B靠近时,A、B吸引,故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选D。 答案 D 易错点睛 排斥只有一种情况,两个物体都带电,而且带的是同种电 荷。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物体都带电,而且带的是异种电荷;另 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 相互作用,后者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
题型二 辨别导体和绝缘体
例2 (2017贵州毕节中考)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
A.玻璃瓶 B.橡皮擦
C.钢尺
D.塑料笔杆
解析 玻璃不导电,是很好的绝缘体,故A错误;橡皮擦的材料属于橡胶,
是绝缘体,故B错误;钢尺的材料是金属,属于导体,故C正确;塑料是很好
的绝缘体,塑料笔杆是绝缘体,故D错误。 答案 C 点拨 ①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
答案 A 由课本内容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塑料绳越来越蓬 松,是因为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即正电荷吸引负电荷,说 明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C正确;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 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引力,这表 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
1.(2017江苏南通中考)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 会张开,这是因为 (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答案 A 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是因 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A正确。
2.(2018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一模)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 A.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B.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 C.铁、冰、玻璃是晶体 D.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答案 B 橡胶、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食盐是晶体,玻璃是非 晶体。由此可知:只有B选项正确。
图15-1-1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解析 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均带电,甲带正电,图中甲、乙相 互排斥,说明甲、乙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图中乙、丙相互吸 引,说明乙、丙带异种电荷,因此丙带负电,选D。 答案 D 点拨 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结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利用题目 中告诉的泡沫塑料小球之间的作用现象即可确定乙、丙泡沫塑料小球 的带电情况。
题型一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1 (2018湖南益阳中考)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 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15-1-3所示。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 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5-1-3 A.两球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 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
3.验电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说明:验电器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验电器本身
并不带电,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物体所带电 荷量越多
(2)使用方法
例1 (2017浙江衢州中考)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 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 15-1-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知识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 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2)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的正电荷和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 量上相等,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3)电子: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
中橡胶棒 (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正电荷 D.失去正电荷
答案 A 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
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得到
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
明橡胶棒得到电子。选A。
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
接起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下列物体中最合适的是
()
图15-1-2
A.铁钉
B.木筷子
C.橡皮擦 D.塑料管子
解析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铁钉是导体,其余是绝缘体,所以要使a、b两点连 接起来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a、b间应接入铁钉。选A。 答案 A
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的定向移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探究归纳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 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
分别用橡胶棒、铜棒、铝棒、塑料绳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的 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1)用橡胶棒、塑料绳连接,验电器A、B的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2)用铜棒、铝棒连接,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减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 由闭合变为张开
3.(2018江苏江阴期中)分别将A物体和B物体摩擦、毛皮和橡胶棒摩擦 后发现,A物体吸引毛皮,B物体吸引C物体,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 A.A物体带正电,C物体带负电 B.A物体带负电,C物体带正电 C.A物体带负电,C物体带负电或不带电 D.B物体不带电,C物体不带电 答案 C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得到电子,则毛皮失去电子带正 电。A物体和B物体摩擦后,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都不带电。 若带异种电荷,因A物体吸引毛皮,则A物体与毛皮带异种电荷,即A物体 带负电,由此可知B物体带正电,B物体吸引C物体,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所以C物体带负电或不带电;若A物体、B物 体不带电,则A吸引毛皮,符合题意,B物体吸引C物体,则C物体带正电或 负电。选C。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1.电荷 Nhomakorabea带电 体的 性质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摩擦 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两种 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作用 规律
2.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电荷 量也可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 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
答案 C 橡胶棒、塑料梳子、木质筷子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钢 质饭勺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选C。
(2018江苏无锡东湖塘中学月考)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B.图1一束塑料绳,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塑料绳越来越蓬松,原因 是摩擦起电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2的实验中发现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说明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如图3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Ⅴ”形的铝箔条水平 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 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5.(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列物品,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书本
B.橡皮
C.塑料尺 D.铅笔芯
答案 D 书本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A错误;橡皮的材料是橡胶,是
绝缘体,故B错误;塑料尺的材料是塑料,是绝缘体,故C错误;铅笔芯的材
料是石墨,属于导体,故D正确。
6.(2018山东高密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 是 ( )
例2 (2018江苏镇江丹阳期末)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 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 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 C.蜜蜂带负电 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 解析 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 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 原因是在摩擦过程中得到了电子,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因失去电子而带正 电。故C正确,A、B、D错误。选C。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说明两个小球带异种 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 甲带正电,则乙带负电或不带电;若甲带负电,则乙带正电或不带电,故D 正确。选D。 答案 D 点拨 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要知道,如果 是两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二者带异种电荷,也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 带电。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1.(2018四川自贡中考)如图15-1-1所示,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 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图15-1-1
答案 C 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两片金属箔带了同种电荷。但由于不知带电棒所带 电荷的性质,所以无法判断金属箔上带的什么电荷。选C。
答案 D 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可判断甲和乙必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 是正电荷,也可能都是负电荷。
3.(2018山东枣庄中考)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
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
15-1-3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