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而:表顺承,“然后”的意思.3 时习:时常地复习.4之:代词,指学习的知识.5亦:也.6 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7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吗”.8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乐:快乐.11 人:别人.12知:了解.13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14 愠:生气,发怒.1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解词——1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学生.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就是他撰写的. 2吾:人称代词,我.3日:每天. 4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古代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次.5忠:尽心竭力.6信:真诚 ,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8习:复习,温习.译句——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解词——⑴温:温习,复习.⑵故:学过的知识. ⑶而:连词,表示顺承.⑷知:领悟,获得.⑸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⑹可:可以. ⑺以:凭借.⑻为:动词,做,当.译句——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解词——⑴而:连词,表示转折. ⑵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⑶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⑷殆dài:有害.译句——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解词——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2、诲:教导,指教.3、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4、之:代词,之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5、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啊”“呀”“吧”等.6、为:动词,就是.7、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译句——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的.”第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解词——⑴贤: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⑼⑵思:希望.⑶齐:看齐.⑷焉:语气助词,可不译.⑸内:内心,自己.译句——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第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解词——⑴三人:几个人,不一定实指三人.⑵行:走.⑶焉:于此,在这里,指在这几个人当中.⑷其:代词,他们的.⑸善:有点,长处.⑹而:连词,表顺承.⑺之:代词,前一个“之”指代“善者”,后一个“之”指代“不善者”.译句——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改正它.第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词——⑴士:这里指有抱负、有地位的人.⑵弘毅:刚强,勇毅.⑶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⑷以,把.⑸为,看作,当作.⑹已:停止.⑺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译句——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解词——⑴岁:年⑵凋:凋谢.⑶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译句——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词——1、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以“言语”见长.2、行:奉行.3、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之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欲:想,要.6、施:施加.译句——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了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完整版)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完整版)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6、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子曰 :“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 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不过,这三项 措施作为治标之举, 还不足以治本, 所以, 应把它们作为从属的措施并继之以更为基本的总 体原则: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 天下莫不知, 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 它。柔能胜过刚,弱能胜过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又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常说: 能承受全国的屈辱, 才配作天下的君主; 能承担全国的灾难, 才配作天下的君王。 确切的话 语常常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老子》第八十章
子路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
:张大,
孔子说 :“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
:
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 、‘朋友’、‘少者’。安 :安逸。怀 :归依 [依孔安国
说] )。”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人都会赞扬你是君子仁人了。达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又怎能靠别人呢!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课外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课外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课外《论语》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撰写而成。

《论语》收录了许多格言,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则”。

下面来看一下论语十则的原文及其翻译注释。

一、子游曰:“恭己者,天之道也。

”翻译:子游说道:“谦虚待人,是天道的完善。

”注释:子游的言论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发表言论,不要自大,不要虚伪,这是天道的精神。

二、子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翻译:孔子说:“君子应当把事情留待时机成熟时再采取行动。

”注释:君子要深藏若虚,不要急于求功进取,要先观察环境,了解形势,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时机成熟,方可采取行动。

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狡辩者多言做作者,他们的善行少有人能见到。

”注释:孔子认为,只会巧言做作的人,他们的仁义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四、子曰:“弟子孝而好学,长民之义也。

”翻译:孔子说:“弟子要孝顺父母,且热爱学习,这是长久祖先传给子孙后代的传统义务。

”注释:弟子应当孝敬父母,谦虚好学,这体现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价值观。

五、子曰:“子夏闻道,五月而行。

”翻译:孔子说:“所谓夏子,就是听取贤人的教诲,五个月后就可以行事了。

”注释:夏子指的是那些听取贤人的教诲,只要学习时间有限,也可以通过学习完成自身的充实和进步。

六、子曰:“安上治民,由下而上;可耻,从上而下。

”翻译:孔子说:“要平定民心,就得从下而上,千万不可从上而下。

”注释: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只有以民心为本、以仁德为主、由下而上,才是可耻的政治方针,而从上而下、施以暴力,则是可耻的。

七、子曰:“君子有三患: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无所不为。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大烦恼:没有事情可做,不够勤奋,尤其是不懂审慎行事。

”注释:君子要有责任心,有才智能力,不要沉浸于被动之中,而要勤奋好学,懂得审慎行事。

八、子曰:“安居乐业,知足不辱;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孔子说:“安居乐业,知足常乐;勤俭节约,以养德行,要淡泊名利,方能明志立业;要宁静自守,方能致远超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
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论语十则》原文论语十则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讲评
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
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