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籍概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典籍概说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许慎《说文解字》: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一、历史典籍的主观与客观

1、几则材料

●《孟子》: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公羊傳》:《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榖梁傳》:《春秋》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信史良史: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个人感悟两篇

当历史控制人的时候

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蚂蚁钻进土里,只有一只腿露在外面。小兔子看见了,不解的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蚂蚁说:“嘘!别出声,老子绊他龟儿子一跤!”

看到这则令人忍俊不禁的网络笑话,悲凉顿生。蚍蜉撼大树,蝼蚁撼泰山,盘桓讲台既久,我常常萌生这种无助的感觉——面对三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我能给予学生什么?我给予他们的是真实的文学的历史吗?我即使有能力复原秦砖汉瓦的色泽,还能复活唐宗宋祖们的生命吗?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上得到了真理吗?他们有追求真理和收获真理的快感吗?于是,工作并且检视自己的工作成了生活的常态,生活本身反倒是非常态。就像堂·吉珂德挥舞着锈迹斑斑的长矛和无形的风车战斗,悲壮而滑稽,我常常顾思想的阴影而自怜。

据说歌德读到堂·吉珂德与风车大战,

失声痛哭:“这是世上最纯粹的浪漫主义者。”悲观的浪漫主义者多迷惘。我的迷惘是从对历史的反思开始的。

历史是什么?古今中外先哲世贤议论煌煌,不妨抄它几段:

司马光:‚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野史小说未必皆无凭。‛

张岱:‚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个诬妄世界。‛

梁启超:‚有君史,有国史,有民史。西人近专重民史。中国如九通之类,可以谓之国史矣,然体裁犹未尽善也。若二十四史,则只能谓之廿四家谱耳!‛

罗兰·巴尔特:‚历史的话语,不按内容只按结构来看,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或者更准确些说,是想象的产物。‛

卡尔·波普:‚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来作出自己的解释。可是,它不仅有权利,而且也有义务来作出自己的解释,

因为的确有一种迫切需要。‛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天地人三才,人是宇宙的中间物;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是“历史的中间物”。秉天地之气,承历史之泽,顶天立地,航行于历史之川,我们面对的是人类或民族的记忆和回忆,也是面对宇宙、面对人类或民族的灵魂。历史的幽灵无处不在,所以这份面对,需要一种渐次的姿态:直面——敬畏——怀疑——挑战——求索——救赎。

米兰·昆德拉说:“当历史控制人的时候,灵魂便丧失了它的无限性。”因之,庄子那份对自由的激情与火焰照亮了清冷的书斋:真理(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

话说开头那个蚂蚁和大象的故事,还没完。

第二天,兔子看见整窝的蚂蚁排着队急匆匆赶路,问何故?蚂蚁答:“昨天有头大象被我们一兄弟绊倒,摔成重伤,我们给那丫献血去!”

穿行在历史的隧道

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喜欢黑夜,是因为黑夜给我带来远离喧嚣的静谧以及在静谧

中的思绪翻飞和旺盛的创造冲动。因之,在旅途中,我也喜欢隧道,因为隧道瞬间就把我带入黑夜。

在幽暗明灭的灯光中,我常常留意于隧道墙壁剥落的砂石、斑驳的水渍、鲜活的苔藓,是什么让砂石剥落?水渍从何而来?苔藓生来就不需要阳光吗?骤然轰隆起来的

机车声响伴随着疾驰而过的风声让心也会

澎湃起来——单调的隧道让人纯净,隧道的单调中包孕着创造的简洁;隧道不是自然物,它是思想的产物;隧道要有亮光,或明或暗;隧道一定在山中穿行,漠漠平野不会得到隧道的眷顾;匆匆过客常常企盼着穿越隧道,走向光明;隧道是线性的,也是空间和时间的;隧道有落成的时刻,也有废弃或坍塌的那一天……因之,我习惯于不想驶出隧道,否则,思致会在阳光中蒸发,思绪会被隧道外的山峦牵走。

曾经在春江花月夜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神遇的目光洗涤了我的内心,也深深的震撼了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是怎样的大气磅礴啊!江水涌入大海的怀抱,娴静的、荡漾着幸福面容的大海孕育着明月,孕育着,孕育着,终于潮水翻卷,创生的时刻来临了,伴随着一轮皎洁纯净的明月被托举出海面,自然的音响不是轻盈的小夜曲,而是奔涌的交响乐,那是创造的伟力,何等的元气淋漓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不正是行进在历史的隧道中萌发的“藑绝的宇宙意识”吗?何等殷切的追问?何等纯净的忧伤?

在我看来,历史就是一条幽深的隧道,它只是人类修筑的路中的片断,除了隧道,还有更多的阡陌,更宽广的大道,还有小径,还有即将成为路的山林,就像人类除了历史之外,还有哲学,还有科学,还有文学艺术等等,更重要的,还有当下的生活。也就是

说,有众多的路通往人类心灵的栖息地。然而,即使是人类之路的片断,隧道也是连接路与路不可或缺的环,人类的心灵之路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因而历史还需要不断的建构,人类需要西西弗斯的精神。

然而,历史的隧道往往是幽暗的、不清晰的、没有阳光照耀的,它像一个在创造了一个个充盈生气、活力弥漫的时代后沉睡的伟大巨人,横亘在芸芸众生面前,因而它常常是我们产生疑问与惊奇的存在。

于是,需要光的照亮。思想,正是那光亮。在思想的照耀下,拂去束之高阁的高文典册上的尘埃,我们会惊异于我们原来可以在历史母体里面汲取像创生时刻的伟大强力一般的元气。在思想逼人的光芒中,历史巨人会被我们唤醒。

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具有设计功能,能把隧道和各条路连接起来。思想能把历史与当下的对接。没有思想,历史只是沉睡的躯体;没有思想,当下只是没有生命精神贯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